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權威解讀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10日 14:54 《中國投資》

  專訪外資司孔令龍司長

  由量到質的轉變

  進一步推動利用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使利用外資的重點從彌補資金、外匯不足切實轉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上來

  《中國投資》:2006年11月9日發改委發布了《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這是我國第一次公布利用外資的規劃,各界人士也有很多解讀。作為外資司負責人,您可否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背景和政策意圖?

  孔令龍:2006年是我國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過渡期的收官之年。中國對70多個服務部門的擴大開放承諾即將全部履行到位。在這個背景下,外資將以什么樣的態勢進入中國,中國政府對外資管理有著怎樣的宏觀考慮和調整,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已經5年,利用外資政策以及政府的公共管理要公開,透明,讓所有外資對今后5年中國政府的中期政策有一個比較清晰的預期。這也是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加快形成穩定、透明的外資管理體制和公平、可預見的政策環境的重要舉措。

  該規劃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根據國務院同意的專項規劃編制計劃,在編制過程中,廣泛征求過外交部、

財政部
商務部
、人民銀行等國務院40個部委、直屬機構和11家行業協會的意見,也征求過地方發展改革部門及部分研究機構、企業、專家學者的意見,也跟外資企業座談過。可以說,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是今后五年我國利用外資工作的重要指南。

  《中國投資》:《規劃》的出臺,標志著我國利用外資的指導思想發生了哪些重要的變化?“十一五”對利用外資的目的、總體戰略目標提出了哪些更新、更高的要求?

  孔令龍:最重要的方面,是從“十一五”開始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發展戰略,這是貫穿《規劃》的一條紅線。也就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提出的,“繼續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加強對外資的產業和區域投向引導”。

  提高利用外資質量,是這個《規劃》強調的重點。從改革開放到2005年,大部分時間還是追求外資規模,重數量。這一次,中央提出“十一五”規劃的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觀,更強調質量,而不是刻意追求規模。

  利用外資“十一五”規劃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妥善處理好利用外資與國際收支平衡、利用外資與用好國內資金之間的關系,促進國內產業結構、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切實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推動建立更加開放的自主創新體系;在擴大開放中積極主動抵御和化解各類風險,切實保障國家經濟安全;進一步鞏固、發揮和創造我國的比較優勢,實施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科技合作與競爭。

  《規劃》對我國利用外資的總體戰略目標進行了調整,具體為:進一步推動利用外資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使利用外資的重點從彌補資金、外匯不足切實轉到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高素質人才上來,更加注重地區平衡、生態建設、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切實把利用外資同提升國內產業結構、技術水平結合起來。

  “十五”期間我國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通過利用外資和自主創新,基本奠定了我國作為世界制造業基地之一的地位。今后五年,我國將采取相關政策措施,努力實現外商投資從簡單的加工、裝配和低水平生產制造層次進一步向研究開發、高端設計、現代流通等新領域拓展,推動我國成為世界高附加值產品的制造基地之一。較大程度提高服務業對外開放水平。顯著提高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利用外資的規模、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增強東部地區經濟國際化程度和國際競爭力。繼續用好國外優惠貸款,更加注重貸款使用的質量與效益。加強對外債結構和使用方向的調控,嚴格防范外債風險。利用外資總規模要在“十五”基礎上保持平穩增長。利用外資的管理體制更加合理有效,利用外資與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協調。

  《中國投資》:請您評價一下我國“十五”期間利用外資所取得的成果?

  孔令龍:“十五”期間,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全面參與國際經濟合作與競爭的嶄新階段,利用外資也邁上了新臺階。“十五”期間,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約3830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約2860億美元,境外發行股票籌資約380億美元,借用國外貸款約460億美元,大大超過了“九五”的實際完成額。主要特點是:一是外商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投資方式更為多元化。二是承接新一輪國際制造業轉移取得顯著成效。三是服務業全面履行入世承諾,對外開放取得明顯進展。四是借用國外貸款平穩增長,有力地支持了國家重點項目的建設。五是外債管理能力進一步增強,外債規模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國際收支狀況相適應。六是利用外資的法規政策不斷完善,管理水平逐步提高。

  《中國投資》:未來中國對外資的管理體制,演進方向是什么?目前給予外資的優惠比較多,何時內外資能夠實現完全的公平競爭?

  孔令龍:對外資企業的管理,提出要逐步給予國民待遇,這跟政府職能轉變、管理更加公開透明、管理高效率是分不開的。未來的重點不是管,而是提供服務。國家對資本項下的外資管理將更加開放。

  社會各界都非常關注內外資平等競爭問題,朝這個方向走沒有問題,但具體何時要依據立法機關的時間表。

  《中國投資》:根據《規劃》,“十一五”期間,我國利用外資要實現從量到質的根本轉變。過去“重數量”產生了哪些問題?對于“質”如何考慮和把握?

  孔令龍:過去我國利用外資存在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比如,長期存在的引進外資“重數量輕質量”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門違規設立開發區,違法征地,浪費土地,不計成本盲目招商引資,片面追求引進外資的數量,違反國家環保法規和產業政策的現象時有發生。引進了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和大量消耗短缺資源的外資企業。出現部分行業龍頭企業被外資并購情況。中西部地區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和水平總體比較低,與東部地區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差距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企業帶來的技術外溢作用不夠突出,部分外商投資企業濫用知識產權保護,不利于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現有的利用外資管理體制亟待完善,部分現行政策不利于創造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環境,等等。這些問題在“十一五”期間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

  到“十五”末期,外商投資累計達到6300億美元。政府的政策引導要從過去比較看重其特殊性、比較注重外資數量的增加,轉移到以貫徹科學發展觀和統籌內外資、統籌沿海和內地平衡發展為根本出發點,把利用外資納入到我國經濟發展的總體格局下考慮,以質量戰略代替片面的數量戰略,把追求外資質量、外資結構優化,追求外資與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和諧性和統一性作為重點。

  《中國投資》:在實現利用外資由量向質的轉變過程中,您認為需要采取哪些調控手段?

  孔令龍:從利用外資的宏觀調控角度來講,從2006年開始,對高耗能、高污染、消耗資源比較多的外資企業,不但要降低或取消

出口退稅,有些還要加出口稅。目前,中國外貿出口構成中,約58%是外資企業,調整出口退稅,實際上是對資源、環境壓力過大的外貿順差過大的調控。外資把中國作為制造基地,我們是歡迎的,但不能把污染和高耗能產業轉移到中國來,因為中國人均資源還是很短缺的,環境容量也有限。這樣,就對地方政府和外資企業有一個政策指導。

  再有,整個東南沿海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也在提高,如果再去辦簡單的加工裝配、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外資企業的發展余地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外資企業必須向高附加值轉型,發展金融保險服務業、更高水平的研發型高技術產業。沿海地區不能跟內地爭搶勞動力密集型產業。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