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內財經 > 正文
 

文化復興(8)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12月28日 15:31 經濟視點報

  【專家建言·Ⅰ】

  河南地下蘊藏的巨大文化資源以及深厚文化底蘊的積累,一旦轉化成文化生產力和文化資本,就會在現有的中國文化產業版圖上異軍突起,進而影響中國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文化版圖的變化。

  文化新河南:永不消逝的“東京夢華”

  □胡惠林

  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視察河南時,明確提出河南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促進中部地區崛起中發揮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區前列,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中原崛起,用中原崛起促進中部崛起。

  在促進

中部崛起中,有著近億人口的河南能不能崛起,將直接關系到整個中部地區的崛起目標能否實現。

  河南文化產業發展戰略的選擇和制定,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成為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國家戰略的全部價值。

  作為中華文化版圖形成的核心地帶,從軒轅黃帝開中華人文之始,一直到北宋,河南始終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原文化,其獨特性和文化資源構造的完整性、豐富性在國內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為河南發展文化產業提供了充分的歷史文化條件。

  鄭州是商王朝第一個國都所在地,開封是七朝古都,以宋文化為盛,而九朝古都洛陽則以北魏時期的佛教文化和大唐文化聞名于世。鄭汴洛一旦形成統一的文化大市場,形成一個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共同體,其所爆發出來的文化能量是無法估量的。

  大量的出土文物和歷史文獻資料顯示,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原地區就是我國文化市場最發達和繁榮的核心區域,同時也是古代文化產業形態最為豐富的地區。

  作為我國城市形態的發源地,同時也是我國市民形態和文化市場形態發源的核心地帶,良好的歷史傳統和文化經濟意識為今天的河南發展文化產業、調整產業結構奠定了文化生態基礎。

  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先從繁榮文化市場開始,而河南有近1億的人口,文化消費需求呈現上升趨勢,目前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潛在文化市場之一。此外,河南還聚集了大批人才;地處中部,在全國起著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作用……這些文化、區位、市場、人才優勢作為文化能量,一旦被重新激活,曾經表現過的中原文化能源輻射全國的昔日輝煌就將再現。

  如今,這一苗頭已經開始實現。這一兩年來,《風中少林》、《程嬰救孤》,鄭州的小小說等在全國影響很大,文學、出版豫軍勢頭不小。

  但這絕不是河南文化產業的全部,其潛力還十分廣闊。對于擁有豐厚文化底蘊的河南來說,要發展文化產業,不是文藝的復興,而是新文化再造。

  據

中國經濟景氣中心預測,未來10到20年,全國經濟格局的走向將構成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經濟合作與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文化產業發展將出現全新的局面。

  文化產業正在重新定義城市的文化個性和文化功能,如杭州把自己定位為“休閑之都”,大連定位于“中國服裝之都”,上海定位于“創意之都”,這也對中原城市群功能的發揮提出了新的歷史要求。

  過去河南曾創造了文化的輝煌,但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人們不僅要繼承,還要創新,共同創造文化新河南。

  在這一點上,河南人必須全面思想解放,有自信。畢竟,中原文化是中國文化版圖形成過程中一支非常重要的締造力量,今天河南的地下文物就是一個有力的見證。只是在近現代以后,河南作為以農業為主的區域,在文化上的輻射力才慢慢被沿海發達的工業文化和城市文明所取代。

  這并不等于說河南的文化或者說河南的文化產業沒有發展空間和再創造的余地,恰恰相反,河南地下蘊藏的巨大文化資源以及深厚文化底蘊的積累,一旦轉化成文化生產力和文化資本,就會在現有的中國文化產業版圖上異軍突起,進而影響中國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文化版圖的變化。

  這個影響有多大,過程有多久,關鍵取決于河南省的高層決策者能夠在多大程度上調動和發揮全省人民在文化創造性上所爆發出來的能量。

  歷史可以證明,中原要么不創造歷史,一旦創造,就是一段輝煌的歷史。被充分激活的鄭州,將領跑中原大地、帶動中原,改變中國文化產業版圖,進入文化能源“大爆炸”時代。

  “清明上河圖”所反映的不僅是開封的繁榮景象,更重要的是,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依據:中原曾經有過世界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這個時期標志了中原文化對于中國和世界的重要意義。它也為今天中原文化產業的戰略性崛起,提供了一個永不消逝的“東京夢華”。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文化產業與管理系主任,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辦公室主任)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