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造城(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1月31日 14:59 《小康》雜志 | |||||||||
按照鄧小平設計的到本世紀中葉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初步實現現代化的目標要求,中國的城市化率在2050年必須達到70%-80%。這意味著最近數十年里,中國將有7.2-8.8億人口需要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并帶來居住、就業、生活等方面的深刻轉變。人類發展歷史上規模最大、范圍最廣、影響最深的“造城運動”遽然登場。
靖江:造城解“連環” 小小的一個城靖江市,在發展過程中就已經遭遇到了“城市病”。如何解開這個問題“連環”?靖江給出的答案是:造城! 聽說陽光集團將要投資建設新城區后,濱江新城區的拆遷戶們掀起了蓋新房、搞豪華裝潢的熱潮。在被政府制止之后,人們又想出了其他的點子—— 本刊記者 顏劍 報道 靖江的“城市病” 2004年12月6日,星期一,上午九點半。三百多名人力三輪車夫聚集在靖江市府大院內,頗有些群情激烈。 早些時候,市城管局出臺一項新規,要求市區內的人力三輪車進行“二合一(即兩人共用一輛)”,其意在削減市區內的三輪車數量。但這項政策遭到人力三輪車夫的強烈反對,他們要求市政府做出調整。 據悉,靖江市的三輪車行業已經養活近千人,其中許多是外地人。盡管靖江城市人口不到20萬,但大多聚居在15平方公里的城區內。狹窄的城區街道,早就人滿為患,而紛紛增多的人力三輪車更加使得市內不堪重負。 在城區面積不變的情況下,要解決交通的擁堵和道路的無序,減少人力三輪車不失為一個可行的辦法。但出臺政策時,政府理應當考慮一下那些賴此為生者的生存權益。很顯然,這是城市發展矛盾的一個“連環套”,僅僅靠其中小小的一環——城管局,其實無法根本解決問題。 小小的一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就已經遭遇到了“城市病”。如何解開這個問題“連環”?靖江給出的答案是:造城! 就在三輪車夫聚集的同日,靖江市新城區的規劃在新浪網和《靖江日報》同時進行公示。新城區規劃面積達到13.8平方公里,與現有城區相比,差不多等于新建了一個靖江城。 這是一個龐大的建設規劃,靖江市如果單憑一己之力,要想在幾年內全部完成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就其財政收入來說,靖江這幾年其實是過著緊巴巴的日子。當地官員告訴記者,靖江有兩萬多人吃財政飯,和江陰差不多,但財政收入卻只有江陰的1/6。為給這些人員加薪,缺口就達4000萬元。 新“雙城記” 這些年來,江蘇省靖江市一直都位居全國百強縣(市)之列,最好的位置還曾排在第65名。可是因為與全國最富的江陰市對岸而居,靖江人多少有些底氣不夠硬。一條長江天塹,導致一個經濟差距的自然斷裂帶。兼具蘇北人的淳樸和蘇南人的機靈的靖江人,自然而然地將目光瞄住了長江的南岸。 此舉得到了江蘇省的支持。在江蘇,長江兩岸聯動開發戰略就從江陰和靖江的合作開始,而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的建設成為典范。該園區的網站這樣描述:“江蘇省沿江聯動開發的先導區、示范區——匯集著人才優勢、資本優勢、管理體制優勢。” 首期開發8.6平方公里的靖江園區規劃自2003年2月開始實施,2004年2月1日建設全面啟動。投資20多億元的長強鋼鐵有限公司成為第一個進駐該園區的企業。目前,工業園區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相當多的企業已經投產。園區內企業與民房夾雜而居,一些靠近街道、即將竣工的成片民房,則是開發區統一規劃建設的拆遷戶安置房。 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的建設被認為是個雙贏的決策,江陰和靖江兩市都在其中各取所需。江陰近年來對外引資主打的招牌是優越的長江岸線資源,但事實上,快速發展的經濟已經造成了江陰岸線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發展空間受限。土地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江陰發展的一個最大瓶頸。 相反,靖江市盡管經濟在蘇中和蘇北來說處在前列,不過最近經濟發展則乏善可陳,50公里長江岸線只開發了16公里,人才、資金也始終是稀缺資源。靖江一位官員對記者表示:“借雞生蛋的說法,我們不能這么說。但實際上,雙方都從其中揚長避短,各取所需。” 在江陰經濟開發區靖江園區項目中,江陰投資90%,靖江投資10%。雙方約定:在10年之內,雙方都不從園區中獲取一分收益,投資公司收益全部留在園區滾動開發。10年后呢?江陰市委書記王偉成主張現在不討論這個問題,不過江蘇省委書記李源潮拍板說,10年后對半分成,江陰吃點虧。 李源潮認為,江陰比靖江要好,前者應該幫助后者的發展。所以投資江陰為主,園區管理江陰為主,勞動力安排和配套服務靖江為主。 “寶”沒有全押上 現任靖江市委書記劉建國是2003年底從河對岸調任來的。此前,劉為江陰市委副書記兼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許多人認為他的到來與靖江園區的落成關系很大。人們產生這一聯想的依據看起來很充分。 靖江試圖以工業化來帶動城市化進程。在這個過程中,靖江人使用了“借雞生蛋”的辦法推動工業化,在城市建設上,這一思路也繼續沿用。“劉(建國)書記被我們稱為是項目書記。” 靖江市委宣傳部官員告訴記者。 不過,靖江并沒有把寶全押在靖江園區上面,這個城市未來的發展方向是“一城兩區”。“一城”指新城區;兩區之一為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另外一區是新港工業園區。江陰開發區靖江園區現在由江陰副市長劉亞民主管,新港工業園區則由靖江副市長錢進華主管,有人戲稱,現在靖江的園區經濟是“東錢西劉”。 新港工業園區與靖江園區的規模相近,地理位置也差不多,都在長江邊上。就岸線的水深條件來說,新港園區要勝于靖江園區。雖然兩者在產業結構上有所差異,但實際上,競爭在許多情況下都往往發生。 靖江的一位官員稱:“這樣的局面實際上是比較好的,雙方又合作,但是又存在競爭,這會促進靖江的工業化進程。” 今年,靖江還將開始啟動一個濱江新城區的建設,由靖江市政府和江陰的陽光集團聯手推進,重點為靖江解決“城中村”問題。陽光集團是全球最大的毛紡企業,年銷售收入達百億元。 按照協議,靖江濱江新城區的開發建設將采取政府主導下的市場化、企業化運作方式。由靖江市政府和陽光集團共同投資設立股份制公司,負責規劃區范圍內的土地整理、拆遷安置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這種合作模式下,靖江可以緩解改造“城中村”缺乏的資金,而陽光集團則可以獲取豐厚的項目開發權。雙方對于這種模式的成功給予了很高的期望,陽光集團為此計劃在3年內投入15億元。 動遷居民要求“自拆自建” 聽說陽光集團將要投資建設新城區后,濱江新城區的拆遷戶們掀起了蓋新房、搞豪華裝潢的熱潮。在被政府制止之后,人們又想出了其他的點子,比如屋前屋后用那種0.5毫米厚的鋼管來修建圍墻,而它所圈的地盤會給這些人帶來相對于造價低廉的“圍墻”來說幾十倍的回報。有人把這些戲稱為“豬圈”。 對此,靖江經濟開發區國土建設規劃局副局長朱福海表示:“這些人的心態可以理解,畢竟每個人都想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嘛。對于那些確有困難的人,我們還是會放寬標準的。但是做的過度了,這個問題就很嚴重。對政府而言,損失就大了。” 靖江農民在選擇居住環境時非常強調“頭頂天,腳立地”,單家獨院成為他們最喜好的居住方式。因而許多人都要求拆遷房子后重新劃塊地給他們建新房。2003年8月以前,自拆自建這一要求在靖江是可以得到滿足的。(1992年,靖江曾計劃建造統一的公寓樓安置拆遷戶,但在1993年流產)其時,靖江開發區采取滾動發展方式,并因拆遷量較小,所以政府方面沒有強烈反對。 自兩岸聯動開發熱潮興起之后,靖江市停止了自拆自建的拆遷方式,采取貨幣拆遷、調換的方式。由開發區統一建設的安置公寓樓成為這些拆遷戶們今后的居住區域。 方案一經公布馬上遭到動遷社區的居民反對,靖江開發區管委會駐地南面不遠的康興社區成為抗議爆發點。而且抗議聲最響亮的不是最早動遷的兩個小組,而是社區內其余的三個小組。因為他們明白,只要這兩個小組被開發區管委會“攻克”下來,那么他們也將在以后的拆遷過程中受到相同的待遇。 在10多天里,村民圍著政府官員要求廢除貨幣拆遷、貨幣調換的方式,重新起用自拆自建的拆遷辦法。在經過了幾乎每日都到凌晨1點的10天艱苦談判,雙方才終于達成妥協。自拆自建的方式最終得以廢除。 失地、失房農民怎么辦? 記者注意到,靖江市用來出售給拆遷戶的安置房并不由某個房地產公司來建設,而是由開發區的投資公司負責。朱福海告訴記者,“安置房政策的落實關乎到社會穩定和老百姓的生活,我們必須把房屋的價格掌握住。現在靖江房產價格上漲很快,如果不對安置房價格進行控制,我們怎么能安置好那些拆遷戶?再有就是房屋的質量問題。由政府監督操作,才有更大的安全系數把質量問題抓上去。” 政府的考慮不可謂不細,但還是有少數失地、失房的農民,他們甚至沒有足夠的錢支付一筆對其而言“價格不菲”的安置房購買費用,更遑論以后的生活保障了。當然,這些問題并非靖江市所獨有。這在全國范圍來說,也已經是城市化、工業化進程中的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是否能夠得以解決將直接導致國家的穩定與發展。 據了解,靖江已經開始把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納入工作日程。到2004年12月初,全市已有800多家鄉鎮企業加入到社會養老保險體系中去。今年1月1日起,所有的鄉鎮企業必須全部納入到農村社會保險體系。 對于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靖江市在2004年9月3日開始實施《靖江市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實施細則》。在該細則中提出建立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資金專戶,并對被征地農民劃分四個年齡階段。不同的年齡階段實行不同的保障措施。如處于16周歲及16周歲以下的農民,一次性領取生活補助4000元。其余的年齡階段則按月領取就業培訓期生活補助費、生活補助費和養老金等等。 靖江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的楊副局長認為,這種按月領取生活保障金的做法可以杜絕農民在領取一次性補償金之后大興土木,不考慮以后生活保障的弊端,從而真正有利于他們的長久生活。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