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經濟學人 > 中小企業應對經濟降溫 > 正文
中國經濟50人論壇專家成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湯敏日前在廣州做客“嶺南大講壇·公眾論壇”,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解決之道,以下是演講實錄(本文已經本人校對同意發表)。
廣東省有關部門近期出籠了一份關于廣東省成長型中小企業融資狀況的調研報告。今天早上我上網查了一下,大約有上百家網站轉載了這篇看似不起眼的調研報告。這說明現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已經多么突出。
廣東這次調研本地500家比較好的中小企業,結果如下:95%以上的中小企業缺乏資金;至2007年底,廣東小企業貸款余額為525.9億元,比年初少1052.6億元,減少66.7%;廣州市中小企業擔保業務為130億元,僅為需求的十分之一;累計擔保貸款的戶數不足需求企業的百分之一。這還是比較好的500家中小企業的情況,其他中小企業就可想而知了。不僅在珠三角,實際上長三角也在面臨著同樣的困難。據浙江省中小企業局的調查,今年一至四月份浙江省工商銀行對中小企業的新增貸款減少了八分之七。浙江、廣東一帶地下融資的年利率高達50%-100%.1-4月份,浙江中小企業財務費用增長40.6%,其中利息凈支出增長45.2%.
中小企業融資為什么難
首先就是一般性的原因。比如中小企業存活率低,號稱市場經濟最發達的美國,有一系列扶持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和資金支持,但即使這樣,美國中小企業存活率,5年以上的占32%,8年以上的占19%,10年以上的只有13%.作為銀行來說,貸款給中小企業,錢能不能收回來?銀行也是一個企業,如果企業破產了,貸款不能收回來,它當然就會選擇不貸。所以,銀行一定會非常小心進行挑選,他們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把存活超過10年的那13%的企業挑選出來,才能保證到時企業把貸款還給銀行。除此之外,還有中小企業的誠信問題。相對于大企業,銀行要花費更大的精力來了解中小企業的經營狀況到底怎么一回事、貸款的風險到底有多大,據統計,中小企業的采信與監督成本是大企業的5-8倍。
除了一般性問題之外,我們還有很多中國特色問題。
首先就是中小企業的定義問題,什么是中小企業?比如我們的銀行說,70%-80%的貸款都給了中小企業,國家也有很多針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為什么還說沒有惠及中小企業呢?這里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把中小企業定義得太寬泛了。我們定義是2000人以下的企業就叫中小企業,這在國外都叫大企業了,國外是500人以下才是中小企業。有了這么寬泛的定義,我們對中小企業的優惠政策都被中型企業所享受了,而小型、微型企業并沒有得到實惠。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的大銀行太多、小銀行太少,尤其是真正的民營銀行更是鳳毛麟角,即使這些鳳毛麟角的民營銀行,也想把貸款往大企業投,因為目前整個金融體制和機制都是為大企業設計的,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沒有更多的投資激勵。而且,我國的大企業本身也沒有什么別的融資渠道。國外的大企業不一定要找銀行融資,比如說它可以發債券、商業本票,直接到市場上借錢,不需要通過銀行就可以低成本借到長期貸款。而我國的債券市場非常弱,所有的大企業主要還是依賴銀行貸款。作為銀行來說,有大企業貸款,也有小企業貸款,當然它首先滿足大企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