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兵:股權收購 新洋務戰略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4日 16:40 《國際融資》 | |||||||||
Xiang Bing: Enterprises?Strategy of Meeting Economy Globalization Early when people debated the loss of State-owned Assets and the problems of macro control, Xiang Bing, Dean of 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 h
■ 本刊記者 周程 當人們還糾纏在國有資產流失以及如何面對宏觀調控時,長江商學院的項兵院長始終將目光聚焦在我國企業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上。“我國民族企業如不充分整合世界現有資源,我們就可能又一次失去戰略性的機會,這也可能是我們最后的一次機會!”未來中國經濟在全球化進程中處于什么位置?未來中國的企業要走怎樣的道路?帶著種種疑問,本刊記者采訪了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教授 記者:現在有一個概念叫“世界級企業”,我們該如何為它下定義呢? 項兵:什么叫做“世界級的企業”,僅僅按銷售收入進入世界五百強就被尊為“世界級企業”是不夠的。我心目中的世界級企業除了銷售收入比較大之外,還要滿足至少另外兩個條件。第一,要在主流市場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和重大品牌影響力,比如像美國和歐洲這樣的主流市場。第二, 世界級企業必須持續地給其員工帶來世界級的個人收入的同時,還能給股東帶來世界級的回報,這才是真正的世界級企業。 記者:中國企業所面對的全球化競爭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項兵:也許我們現在應該改變對傳統的國際化競爭模式的認識,我們需要對全球競爭新模式有一個新的理解。當今的競爭已經不再是單純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真正的競爭已經演變成整個產業鏈條與鏈條之間的競爭;比如說,愛立信和諾基亞的競爭,中國移動(行情 論壇)和中國聯通(行情 論壇)(資訊 行情 論壇)的競爭在本質上已經上升到他們所處的產業鏈條和鏈條間的競爭。而在全球化的今天,鏈條必定是全球的,不僅僅是中國的。在不久的將來, 未來的市場不會再被傳統地分成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這兩者屆時會合二為一成為全球市場。在這種形勢下,無論是談國際化,還是談“請進來,走出去”,都顯得過于本位主義。 記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您怎么看待中國企業現有的定位? 項兵:現在很多人談中國要做“世界工廠”,其實我們目前只是世界的一個從事低附加值活動為主的車間。“世界車間”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的貢獻必須給予充分的肯定,改革開放以前中國企業連做世界車間的資格都不具備,能躋身于“世界車間”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但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大國能靠“世界車間”成為強國。“世界車間”類型的企業是很難成為世界級的。產業鏈中高附加值的部分一直往產業鏈的兩頭轉移,一端是研發與核心技術,另一端是渠道和品牌。在下一輪競爭之中,許多國家具有可能具備替代中國的潛力。低成本的競爭對手會不斷涌現,越南、柬埔寨、羅馬尼亞等國的成本可能比我們還低,中國企業怎么辦? 我們過去采用的“用市場換技術”的戰略,使得跨國公司上控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我叫它“天花板”,下控國際渠道和品牌,我叫它 “地板”。如果中國企業不解決這“兩板”問題,那可能淪落成國際產業大分工下的“現代奴隸”,這樣一來我們就很難產生一批真正的世界級企業。如果我們沒有一批世界級的企業,那么我們的強國夢如何才能實現呢?20年以前南美地區的幾個國家(如巴西)的經濟曾經也這樣“熱”過,當時主流觀點都看好南美,但今天的結果大家是看到的。我希望我們國家不要走這條“熱了一陣然后沒有發展后勁”的路。 我們必須嚴肅考慮和對待如何打破“天花板”和“地板”對我國企業發展戰略空間的擠壓。否則,我們有可能從計劃經濟的“鳥籠”掉進市場經濟的“鳥籠”,而我國經濟也可能隨之會被邊緣化。 記者:未來5到10年中國企業的訴求應該是什么? 項兵:不同類型的企業面臨不同的問題, 也有不同的定位和訴求。為便于分析問題,近年來我一直建議把企業分為主流產品(大型跨國公司志在必得的產品)企業和非主流產品企業。非主流產品企業是指世界頂級跨國公司基本已經放棄的行業,這類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比如說鞋子、襪子、打火機等行業的很多企業目前已經成為我們民族企業的驕傲,這類企業無論在世界的主流(如歐美)和非主流市場幾乎可以說 已成“獨步天下”之勢。必須強調的是,真正的世界級的跨國公司可能對這些行業不會給予高度重視,而我國的許多民族企業成了這些行業的佼佼者。這些企業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這類企業所遇到的問題在戰略運作方面略顯得過于“短視”和缺少共贏和多贏的。我們的企業進入國外市場時常常會給當地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我們打掉美國的非主流產品對當地的主流經濟不會造成重創,因為美國很多企業可以向產業鏈附加值較高的環節轉移,但同樣的事情若發生在欠發達國家和地區,對于當地企業和經濟帶來的沖擊則可能是嚴重的。我希望非主流行業的企業高層或行業協會在進入國外市場的時候,要多一些 “愛心”,多用一些“多贏”的思路,多培育一些市場,多做長期發展的考慮,否則我們可能引發新的反華浪潮,這種負面影響是不能低估的。溫州鞋商在西班牙的遭遇就說明這一點。 當然,中國要成為強大的國家之一,必須有一批世界級企業。必須在主流市場之中有一席之地,僅僅有做襪子和打火機的企業是不夠的。華為和UT斯達康就是主流產品的企業,他們面對的競爭對手是思科(行情 論壇),是愛立信和諾基亞這樣的世界級企業。這類企業還包括海爾、聯想、TCL、中國移動、上汽、一汽和二汽等,這些民族企業經歷了多年的市場歷練,取得了長足進展,但“天花板”和“地板”對主流企業的約束依然存在。有些企業在國外非主流市場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如華為、中興通訊(行情 論壇)(資訊 行情 論壇)、TCL等,但是我們在跨國公司志在必得的主流市場目前還是屢戰屢敗,至今尚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這些企業如何在主流市場取得突破性進展事關我國能否成為強國的大局。這確實是我和長江商學院同事重點研究的一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