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問題:中國新的最大的政治(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7日 18:54 《環球財經》雜志
物價:管制之辯 文/本刊記者 劉亮 “CPI不能再高了”,在國家統計局公布2008年1月份CPI數據之前,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楊宜勇這樣向告訴《環球財經》,他認為,今年政府都應該把CPI增速控制在4.8%。但2月19日公布的數據,讓他感到了更大的壓力,1月份CPI同比上漲7.1%, 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 楊宜勇認為,無論是從國家宏觀經濟平穩發展,還是從民生的角度考慮,將物價漲幅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將是2008年中國面臨的重要考驗之一。 歷史的經驗表明,物價失控極容易引發社會動蕩。在中國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分配差距已經相當懸殊的情況下,物價上漲過快,尤其是普通生活消費品的價格暴漲,都將激化社會矛盾并導致消費降溫。但通脹形勢不斷激化的同時,政府控制物價的手段卻越來越顯得捉襟見肘。 本輪通脹的發生,與全球市場的關系密切程度超出了以往任何一次。現在國內國際市場已經基本融為一體,這使得僅僅通過增加國內供給平衡物價的努力已經越來越徒勞。 而在全球通貨膨脹的背景下,美聯儲不斷降息,壓縮了中國進一步加息的空間,加上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經濟減速和外需疲軟,中國進一步加大貨幣和財經政策調控力度的空間也已經非常有限。 在這種兩難的背景下,通過行政性手段控制物價,成為了現實的選擇。今年1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穩定物價問題,會議還做出了修改《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的決定。1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出臺措施對部分商品及服務實行臨時價格干預。 在凍災地區,為了防止災后物價飆升,政府更多采取了行政手段,例如,嚴厲打擊各種價格違法行為,對部分商品價格實行差率控制和限價等等。 政府試圖更多通過行政手段來管制物價的舉措,遭到了質疑。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預計,未來幾個月之內CPI仍然會在高位運行。重新采用行政手段來管控物價,影響有限。易憲容建議,可以繼續加息,抑制投資,控制原材料價格上漲,從而達到調控物價的目的。 楊宜勇告訴《環球財經》記者,去年拉動CPI上漲的主要因素是食品和居住支出等價格的上漲,國家通過出臺調控政策,這些領域的情況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預計,今年下半年,關系民生領域的物價上漲將趨緩,2008年全年的CPI走勢預計會呈先高后低的趨勢。 從2007年全國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來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在扣除價格因素之后,同比實際增長了12.2%。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超過GDP的增長速度,近年來并不多見。 毫無疑問,居民收入的增長足以在整體上抵消物價上漲的壓力。但是,也不排除部分特殊人群的收入增長還不能完全抵消物價增長的壓力,需要一些政策上的補貼和扶持。 楊宜勇建議,降低物價上漲對低收入人群影響,最好的辦法是三管齊下:一是國家逐步加大對物價的監管力度;第二,增加供給,從根本上改善這些產品相對短缺的狀況;三是政府要做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加大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 事實上,從2008年1月1日起,中央財政已經按原補助范圍給城鄉低保對象增加了臨時性補助。與此同時,勞動保障部新聞發言人尹成基透露,《工資條例》草案目前已經處于征求意見階段。該條例試圖立法強制給職工漲工資,以此來克服物價上漲給居民收入帶來的壓力。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