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頤說:中國市場經濟的進程剛剛開始,很多東西還不規范,民營企業的成長也有一個發育的過程。歷史地看,和15年前或20年前相比,民企已經有了很大進步,基本上是個良性發展過程,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是相互促進的。因此,民企的發展不能操之過急。在這里,制度化的建設是最重要的,比如契約經濟的規范化,信用經濟的建立,方方面面都要做工作,包括立法工作,包括信貸金融環境,都對民營企業的發展有影響。民營企業融資困難,要使其合法化,建立合法的融資渠道,就要建立相應的制度,這是保證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最近立法機構已經提出,不以所有制為前提來立法,這對民企的發展來說,應該是個利好消息。社會對民企的成見也對民企的發展有影響,晚報前幾天有一篇報道,批評到國有飯店就隱去店名,只說一家老字號;提到民營飯店就直接點名,這是不是一種歧視?事情雖然很小,而且是不知不覺的,但待遇看來還是不一樣的。(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員)
優勝劣汰,民營也不例外
網友sky4084于16日10時42分發表評論:中國民營企業想要發展,首先要有明確的市場定位、一個好的領導班子以及一套完善的管理體系。特別要記住的是:打出品牌來,設計是品牌的靈魂,營銷是品牌的活力,質量是品牌的基礎!
網友浮力119于16日10時23分發表評論:民營企業落馬沒什么大驚小怪的,市場經濟規律,優勝劣汰。說大環境,其實都是在同一片天空下,很多資源是靠自己爭取的,民營企業成功的例子也很多。更何況成功與否,不在于它的性質,而在于它對市場的把握、經營戰略、管理思想等因素。民營企業未必都是素質低的,但關鍵是我們經營民企也不過最近幾年的事,所得經驗也不過是摸索出來的,信心不足的,畏首畏尾;信心過足的,橫沖直撞。我倒認為民營企業主真正應該靜下來思考一下了,將來經濟的發展不可能靠運氣,靠一時的成功,而需要長期的實力競賽,民營企業家你準備好了嗎?還在想著怎么克扣員工的工資福利,有一點收獲便飄飄然了,開始自封老大,大有占山為王之勢?你的企業會向哪個方向發展呢?不落馬純屬僥幸。
給民企一個良性生長環境
網友browndeer于16日10時39分發表評論:這是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是社會大環境的問題,應該有一個公平合理的競爭環境,國家應該給民營企業更實際的扶持,如貸款、稅收等方面,支持民營企業。社會輿論、廣大群眾也別老犯紅眼病,讓企業家們覺得人怕出名豬怕壯。別人能掙錢說明他確實有一套。國家還應給企業家們相應的社會地位,在國外,成功的企業家是很有社會地位、很受人尊敬的,很多重要官員都是從他們中選出來的。另外,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提高自己的機會,他們反正有錢,學校反正缺錢,干嘛不實實在在教他們點知識,就只知道發個文憑糊弄人家。
網友mao0255于16日9時50分發表評論:我現在與幾個朋友一起經營一家生產家電產品的公司,按照媒體的稱呼應該算是民營企業家了吧。但是在經營的這幾年中,我深深感覺到我們這些民營企業所處環境的艱難,沒有誰會來給你貸款、給政策、給……等等的東西。我們都是靠自己的能力在打拼。所以我理解那些,特別是已經失敗了的我的同仁們,其實不管他們做了什么,都應該受到尊重。因為正是我們這些愛打拼的人,為社會解決了相當一部分民眾的吃飯問題,而且還帶動了社會的進步。
民營企業家素質有待提高
網友lingyumeimei于16日5時26分發表評論:民營企業創建初期,不管早期的資本投入是怎樣取得的,在初期運作時相對于國有企業的盲目上馬(指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大量隱性流失)要謹慎得多,但是在中長期發展方面,由于經驗、資本操作(滾動))缺少前瞻性以及管理體系與迅速膨脹的企業無法配套,企業越大漏洞越多,抓蛀蟲不堵源頭,導致嚴重失衡。這一點有別于快速投入快速垮臺,害了員工、富了國有企業法人代表的國有企業。故治表需治本,民營企業缺少政策、金融的真正有效指導和支持,而將大量資金投入那些甚至資不抵債嚴重虧損且又要掩蓋諸多罪責的企業!民營企業的落馬除了自身因素之外我們還應思考什么?擔當什么責任?企業好———沖著桌子、票子跑!企業難———腳底抹油溜跑了!輿論向著一邊“倒”。怎得了?
網友鴿子201于15日21時10分發表評論:民營企業的倒閉,常常與企業的領導人素質有關。中國的民營企業往往是一個老總的企業,老總的一個決定就可以使企業騰飛或衰敗,這其實是中國傳統思想的禁錮。這樣的企業只不過是大的個體戶罷了。一個人的能力再強也是有限的,幾十萬上百萬是錢,老總會用錢;幾千萬上億就是財富,老總在財富面前就不知如何是好,這是個量變和質變的問題。老總的認識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結構,而沒有一個好結構的企業如何能發展壯大呢?更何況中國現有的經濟制度的不完善,更使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眾多困難,這又怎是一人所能承受的呢?遠至“巨人”近到“愛多”,無不栽在這兒。
民營企業也是民族希望所在
網友cakeym于15日19時14分發表評論:我覺得民營企業落馬的原因主要在于兩方面:一,從外部環境來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有一個過程,當初民營企業如雨后春筍,正是因為國內提出了市場經濟,他們抓住了經濟轉軌、法律體制不夠健全的機會,以較小的成本獲取較多的資源而得以發展壯大,可以說這是必然的;隨著國內市場由賣方向買方轉變和市場經濟制度的不斷完善,經營成本越來越高(其實是越來越公平合理),對他們的要求就越高,這就必然使得第二個方面的問題浮出水面,即內部的管理問題,包括企業組織結構、領導者綜合能力、市場營銷管理、財務管理等等,而這些問題在眾多的民營企業創業初期老板們考慮得太少,學習得太少,他們缺乏對市場經濟和企業管理的必要認識,因而在復雜的市場面前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判斷,最終導致落馬。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奇跡會越來越少,符合經濟基本規律的民營企業將走在時代的前列。(白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