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將至,又是各家房地產公司盤點一年收成的時候了。算盤子一陣噼里啪啦之后,許多企業開始納悶了:房地產利潤去哪里了?
有資料表明,從1998年下半年以來,廣州房地產價格實際呈下降的趨勢,房地產的利潤開始趨向社會平均利潤。
而與之相對應的是,房地產市場競爭的日益升溫,多路人馬紛紛卷入,欲霸一方。于是,“戰爭”很快升級,從最初的地段之爭,到價格比拼、戶型對壘、概念炒作……等等,都曾被發展商作為具有殺傷力的“炸彈”拋出。媒體(包括電視、廣播、報紙、雜志、戶外載體等)廣告是這些博殺一個集中展示的舞臺,各大樓盤、各大發展商不惜重金,動輒用幾萬(四開版報紙)、十幾萬(對開版報紙)投放整版整版的房地產廣告。“炸彈”拋出后,是否自己的產業就“打破了一個舊世界,創造出一個新世界”呢?其實不然。許多發展商從酣戰中冷靜下來,才驀然發現:自己費盡老勁從市場扒來的卻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利潤不多,甚至太少————房地產業已進入了微利時代。
房地產廣告戰不斷升溫,愈演愈烈,許多發展商已是欲罷不能。從廣州幾家主要媒體廣告價格來看,1998年以來,廣告價位不斷呈上升趨勢,其中,廣州某報每年廣告價格上漲幅度超過10%。以至于發展商驚呼:媒體廣告侵蝕了房地產利潤!還有些房地產開發商半開玩笑半報怨地說:做地產的是在給媒體打工!
當然,侵蝕房地產利潤的因素很多。但顯然,廣告費用上漲,房地產廣告投入成本的增加,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據統計,大部分地產項目在廣告方面的支出,已超過總銷售額的3%。
那么,房地產廣告費用上漲,是媒介都在把地產商當作唐僧肉嗎?廣告費上調,是大眾傳媒發展運行中的必然趨勢,因為其廣告價位是與其發行數量捆綁在一起成正比的。因此,控制房地產廣告價格上漲,并不能靠簡單引入競爭機制,呼吁媒體理性自律,而關鍵在于整個廣州房地產營銷平臺中,缺乏一份精確媒體。
從媒體廣告的實際效果上講,覆蓋率與精確率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以廣州房地產為例,全年房地產銷售額有360億元,成本宗數為6萬多宗。也就是說,全廣州600萬人口中,每年購房者就有6萬多人。以廣州某報為例,其宣稱發行量為100多萬份,就算6萬多購房者全部被覆蓋(即覆蓋率100%),但其精確率最高也就是6%。因此,大眾媒體在拼命追求大時,其廣告精確率反而就會下降。這意味著發展商為了讓自己的廣告給6%的人看到,必須同時為94%不關心地產的人買單。
降低成本是市場走向成熟過程中的必然訴求和因應競爭的必然手法,說到底,是節省開發成本,降低購房價格,為社會資源節能。隨著房地產市場進入買方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房地產到了再無大創意(一鳴驚人)、大賣點(舍我其誰)可尋的時候,發展商們開始思索著營銷心態的回歸,同時也呼喚著傳媒(尤其是精確傳媒)服務本質的回歸。
精確媒體不同于大眾媒體,首先它是專業的,其次它是精確的,一對一、供求對應式的。做一份媒體,準確覆蓋廣州的購房者,不僅僅讓房地產廣告成本降下來,還可以發展商與潛在買家之間進行一對一的溝通。這就是我們(發展商—傳媒—消費者)需要的精確媒體。“價格(成本)降下來,服務升上去”,精確媒體不會忽視來自消費者和開發商的這一共同心聲。從1998年開始,南方樓市就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前行。南方樓市作為南中國最早、最大的房地產專業報紙,1998年率先把房地產廣告價格下調50%,并在發行上采取定向免費贈閱,還通過南方購房價俱樂部為5萬多名購房者會員提供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并通過購房者信息數據庫對潛在買家的需求細分、篩選,以幫助發展商與消費者實現一對一的溝通。在這方面南方樓市愿作一位真正精確媒體的先行者,力促廣州房地產界一個全新營銷平臺的形成。
相信在這里、相信在不久的未來,消費者不再“盲人騎瞎馬”,發展商也不再“摸著石頭過河”,消費者與發展商之間是零距離,是一對一的溝通,共赴雙贏之道。(南方日報 整理: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