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制:重啟中國政改大幕(3)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3:52 中國經濟時報
理論界對于今后若干年中國政治體制改革選擇怎樣的戰略有著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應將重點放在純粹的政治部分的改革上,有人則認為重點應放在阻礙經濟發展的政治體制的改革上。不少體制內的學者認同后者的觀點,認為“在二元結構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可能會采取政治上適當集中、經濟上向市場經濟邁進的模式”。海內外的政治觀察家據此判斷,未來一段時間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可能目標鎖定在“那些阻礙經濟協調運行、市場有序發展、社會充分發育的政治體制部分”。 政府機構改革無疑應屬于“那些阻礙經濟協調運行、市場有序發展、社會充分發育的政治體制部分”,因此,十七大提出的整體政治體制改革目標先從大部制入手,便屬順理成章。由是可見,此波大部制改革有別于新時期前五波政府機構改革的特殊和引人矚目之處恰在于,它事實上重新拉開了中國改革開放年代第二次有鮮明標簽的政治體制改革的大幕。 大部制改革方案亮點頻現,也有不足 中國人事科學院院長吳江認為,探索性的大部制改革方案的三大亮點是:(1)“三權分立”。加入“決策、執行、監督”分立的意圖,厘清“三權”、分立歸屬,而不僅僅是簡單地把職能相近、業務雷同的部門加以合并或拆減。(2)部門合并。根據政府職能業務的雷同性、共性和重合性合并了一些部門,但并沒有把權力相互監督和制約的部門融合到一個部門里。(3)徹底塑造公共服務型政府。通過減少機構數量,減輕各部門協調困難,使政府運作更有效率,更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管理角色定位,利于徹底塑造公共服務型政府。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李軍鵬認為,實行大部門體制重點是在合并職能、整合機構,而不是撤銷職能與機構,更不是精簡人員,也就是減機構不減職能、減機構數量而不減人員。相反,對于一些公共服務部門還要增加人員和編制,加以充實,改變目前工作負荷過大、人員緊缺的局面。 中國傳媒大學公關輿情研究所副所長賈品榮評論道,大部委制符合系統發展思想,要點有六:一是系統的集合性。大部委制集合了行政運轉平臺,減少了官僚主義和改革審批權限,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二是系統的相關性。設立大部委體制,就是將行政系統中相關部分整合起來。如社會保障事務分屬于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民政部、衛生部管理,因此產生了諸多難以協調的問題。通過整合,打破部門利益格局,消解掣肘因素,壓制部門利益追求沖動,從而解決決策協調難度大、環節多、周期長、部門利益影響大等問題,有利于國家的宏觀戰略管理與綜合協調。三是系統的階層性。目前,中國社會利益分化較為嚴重,對公平的追求更加迫切。改革30年,中國的動力機制得到了一定發揮,但與之協調的平衡機制沒有及時建立起來,大部委制有利于破除部門利益,使公共利益更加向民生傾斜,保障弱勢群體的基本利益。比如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的設立。四是系統的整體性。尋求整體效果,才能達到系統最優。能源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戰略價值日益凸現,關乎國家經濟命脈和社會可持續發展,通過設立高層協調議事機構——國家能源委員會及能源局,統籌管理,形成一個整體,有利于應對變化莫測的能源形勢。五是系統的目的性。政府機構改革應該實行決策、執行和監督分離。政府應把性質及職能不相符的事務交給中介組織。凡是市場機制能夠自行調節的事項,凡是行業組織通過自律能夠解決的事項,除法律有規定的外,行政機關都不應干預。六是系統的環境適應性。我國實施大部門體制改革的目標,根本上是要建立起適應服務型政府、責任政府、法治政府要求的現代政府體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