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制:重啟中國政改大幕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 03:52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 崔克亮 3月11日下午3時,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如期舉行,國務委員兼國務院秘書長華建敏作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說明。3月15日上午9時,第五次全體會議將表決關于批準此改革方案的決定草案。 至此,引發人們無盡的注目和“競猜”的所謂“大部制”改革方案終于浮出水面、拂去面紗。 大部制:新時期中國行政機構改革的“第六波” 事實上,自1978年進入改革開放年代以來,中國已進行了五次政府機構改革。 第一次:1982年,國務院各部門從100個減為61個,編制從5.1萬人減為3萬人。 第二次:1988年,國務院部委由45個減為41個,改革后人員編制減少了9700多人。 第三次:1993年,國務院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從86個減少到59個,人員減少20%。 第四次:1998年,不再保留的部委有15個,新組建4個部委,3個部委更名。改革后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組成部門由原有的40個減少到29個。 第五次:2003年,設立國資委、銀監會,組建商務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將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改組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組成部門變為28個。 此次俗謂大部制的機構改革,已是中國1982年以來的第六次政府機構改革。 何謂大部制?按照業內專家的提法,大部門體制即是為推進政府事務綜合管理與協調,按政府綜合管理職能合并政府部門,組成超級大部的政府組織體制。其特點是擴大一個部所管理的業務范圍,把多種內容有聯系的事務交由一個部管轄,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政府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此次大部制改革方案從胡錦濤同志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首次提出,經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到提交此次兩會審議,顯得頗為“神速”。 大部制改革乃勢所必至、理所固然 如此迅捷地啟動此輪政府機構改革,實乃中國市場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之必需。按十七屆二中全會通過的《意見》中的說法,當前,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對微觀經濟運行干預過多,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仍比較薄弱;部門職責交叉、權責脫節和效率不高的問題仍比較突出;政府機構設置不盡合理,行政運行和管理制度不夠健全;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完善,濫用職權、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等現象仍然存在。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政府全面正確履行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經濟社會發展。 的確,我國現行政府機構設置細節過多,管理對象與管理事務重疊,機構重疊、職能交叉、協調困難的情況十分普遍和嚴重。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