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黃金周和節假日高速免費,究竟誰才是”最愚蠢的政策“?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國慶假期余額不足一天,大家回去沒?
不過,小巴這問題問的似乎有些晚了,根據百度智慧交通實時擁堵路況顯示,早在10月5日,高速就迎來了返程高峰。
而這與此前百度預測的國慶路況幾乎一毛一樣。
其實也沒啥好驚訝的,這么多年堵下來,誰還沒個經驗了?
這不,早有網友總結了“十一”黃金周的節目單:10月1日,看全國高速堵車,10月2日看景區排隊,10月3日看酒店漲價,10月4日看游客被宰,10月5日看朋友圈吃成胖子,10月6日再看高速堵車,10月7日看東南西北進不了城。
今年,在3小時爬行50米的高速路上,堵出經驗的人們各顯其能,為大家貢獻了不少趣味。
有人練習起了高爾夫
有人曬自己踩剎車而踩破的襪子
有人“大戰高速”最終放棄有人試圖在高速路口擺攤致富
國慶堵車節名不虛傳,那么還是那個老問題,究竟誰在添堵?
到底是啥在添堵
其實,自2012年實行節假日高速免費政策以來,擁堵問題就逐漸被納入到人們出行的成本核算當中,從數據我們可以看到,為了防止被堵住,大家要么打好提前量、要么就干脆晚點去。
例如,相比去年,今年熱門西湖的高峰時段,就來的特別早,而其他景區的高峰,基本都集中在節后第三天才開始爆發(去年高峰期清一色在10月1日前后)。
但該堵的還是堵。造成擁堵的原因很多,小巴總結最突出的兩點:
?供需矛盾
先看需求方。
1999年,我國將國慶、五一三天假期,同假期前后兩個雙休日進行拼接,長達7天的黃金周就此誕生。
黃金周的出現,使得大多數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將節假日出游視作一種休閑的“剛需”。2007年,五一黃金周被取消,除了春節,人們只剩“十一”一個相對可以自由支配的長假了。
于是,多少人在這句“一年也就這么一次”中敗下陣來?
再看供給。
滿足出行需求的道路和景區是有限的,不管采用哪種交通工具,最后的幾公里總在道路上。因此當全國一半的中國人都在外面玩耍的時候,擁堵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高速免費
2012年開始,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的政策開始實施,人們很高興自己的出行成本被大大降低,出行欲望也被大大激發。
但是經濟學似乎天生對“免費的午餐”抱有敵意。它認為,代價以另一種形式——擁堵,也就是時間耗費——展現了出來,導致人們恨不得提早再提早、推遲再推遲,卻依舊不受控制地被堵在了路上。
因此當年就有經濟學家稱它為“世界上最愚蠢的政策”。
公用品與私用品
經濟學家說的自有他的道理。
經濟學有個很經典的定義:
?私用品:
被占用后,其他人就無法使用的物品,人與人之間是競爭關系。
?公用品:
一個人使用不影響他人使用的物品,人與人之間是共享關系。
從定義和字面上看,經濟學意義上的公用品和私用品與日常的理解并不相同。
大眾經常覺得一些公共設施是公用品,例如公共廁所。但從使用角度來說,它是典型的私用品;有些音樂家的作品大家覺得是私人的,但實際上,在被用于欣賞的時候,旋律是絕對的公用品。
因此,公用品和私用品并不是從所有者或提供者角度出發來定義公用還是私用,而是從使用的實際情況本身來考量的,有些事物甚至一會兒是公用品一會兒又是私用品。
我們以一個蘋果為例,當它被用來吃的時候,就是私用品,你吃了別人就不能吃。而當這個蘋果被用來做展覽品展示的時候,又成了公用品,因為你欣賞蘋果的同時,并不影響他人欣賞蘋果。
道路也是如此奇妙,當使用者較少的時候,我開車上路并不影響你開車上路,我們“共享道路”;但當擁堵產生的時候,我占用了車道,你就無路可走,由“共享”轉為“競爭”,道路成了名副其實的私用品。
從具體國情來看,大部分的時候道路是私用品,因此競爭不可避免。
經濟學中,目前最好的競爭規則,就是以價格區分需求。
高速公路免費改變了競爭規則,人們就會以其他形式為“免費”付出代價:不管是提前出發,以“請假”“調休”為代價,還是老老實實擁堵在路上付出時間成本。
因為在經濟學看來,免費的總是昂貴的。
在價格機制的運作下,節假日高速的正確打開方式有個參考項——機票和酒店的房費:高峰時期實行高票價,低谷時期實行低票價,提前預定有優惠。
實際上,高鐵設置一等座、二等座、無座,也可視作通過價格或服務上的差異來調節需求。
類比節假日高速的狀況,規則就可以如此設置:
①對避開高峰期出行的人們,采取免費或打折的形式,減少其出行成本。
?、趯x擇高峰時期出行的人們采取提價措施。通過價格的作用,先淘汰其中非嚴重剛需的出行者,同時引導人們考慮國道、省道等替代方案,以犧牲一定的時間和舒適度體驗為代價,來支付高峰時段出行的選擇。
公地的悲劇
除了高速免費,黃金周其實也備受一部分經濟學家質疑,甚至提出“取消黃金周”。
經濟學家的看法,前幾天小巴在《上一次中國人為了放個長假,等了整整45年》中已有詳細論述。
而歸根結底,是因為高速免費和黃金周,共同導致了經濟學上的另一個現象——“公地的悲劇”。
1968年美國學者哈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公地的悲劇》,他舉例說:假設有人劃出一片尚未耕種的土地作為牧場(稱為“公地”),無償向牧民開放。
聽上去是一件造福于民的好事,但由于只有這么一個牧場(且免費),每個牧民都想養盡可能多的牛羊,公地牧場最終因“超載”而成為不毛之地,牧民的牛羊最終全部餓死。
哈定的隱喻在于任何時候只要有許多人能夠共同并免費地使用一種稀缺資源,便會發生環境的退化,變成了悲劇。
黃金周人們集中出游,并意圖享受高速的免費,而產生的代價卻導致出行環境發生惡化,體驗打了折扣,極端一點甚至導致人們不再出門,豈不也是一個悲?。?/p>
只是這個悲劇或可以避免。
一方面,個人出行歸根結底還是可以靈活調節,再沒有一個物種比人類更能尋求替代方案了,在“剛需”和“免費”中尋找一個平衡,相信不是難事。
另一方面,若能夠在更高的制度層面,例如通過帶薪休假、錯峰休假等來實現黃金周的“個性化”,直接將需求分流到不同時間段,開辟更多的“牧場”,或許更容易解決多年來的“擁堵悲劇”。
本篇作者 | 和風月半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李彥麗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