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億平安工程
在王立軍去職之前,預計投入200多億元的平安重慶工程已從單純的視頻監控系統,擴大為覆蓋煤水電氣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治安防控、反恐等各個領域的巨無霸工程
50萬個攝像頭,77億元超級大單,總計超過200億元的投資,“9·11”事件后全球最大單一安防項目現身重慶,如今正在大幅縮減自己的規模。
2013年1月23日,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002415.SZ,下稱海康威視)發布公告稱,決定對原“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項目”的有關建設規劃進行調整。
這份一年多前海康威視獲得的總額77億元的大單,在拖延一年多未能真正實施后,又因重慶政壇變局而中斷至今。上述公告意味著這一項目將在精簡后啟動。
對于重慶來說,77億元遠非這項名為“平安重慶·應急聯動防控體系數字化建設工程”(下稱平安重慶工程)設想的整體投資。2011年3月,重慶市公安局宣布這項工程總投資170億元;五個月后,重慶市政法委負責人對外稱,重慶共投入近200億元。這一數字隨后進一步擴大。當地政府的宣傳資料稱,政府投入建設資金為51.5億元,并可帶動社會投資170多億元。這樣,總投資將超過220億元。
原定于2012年底驗收的項目,至今遠未完成。到王立軍去職之前,這一項目從單純的視頻監控系統,擴大為覆蓋煤水電氣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治安防控、反恐等各個領域的巨無霸工程。
“做這么大是王立軍自己的想法,市政府并沒有同意。王立軍事件后,我們對這一項目進行了調整,將建設范圍控制在主城區,并且投資規模恢復到最開始規劃的50億元。”2013年3月6日,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原總承包框架下共有42個合同,包括主城區和所有區縣。隨著薄王事發,2012年5月后,雙方在重慶南山召開會議,該項目調整為只留下主城區和市級共11個合同,總價款34.5億元。
這一由重慶市原市委書記薄熙來批示要建成“世界最先進工程”的項目,開場精彩,橫空出世,但過程對各方來說,都頗為苦澀。其結局,仍待觀望。
超級大單
2010年上市的海康威視是中國最大的視頻監控設備生產商,主要從事安防視頻監控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隨著國內維穩需要,這家公司上市以來成長迅速,年增速40%。其大股東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稱中電科集團)是中央直管的十大軍工集團之一。
2011年11月22日,中電科集團與重慶市政府簽署《關于重慶市社會公共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總承包框架協議》。根據協議,重慶市將通過新建、擴建視頻監控點,升級監控系統,系統整合接入能力不低于50萬個視頻監控點。
這一“超級大單”史無前例。此前海康威視做過的最大工程,是上海浦東2010年世博會安保項目——投資10億元,共1萬多個新建監控點,即號稱當時國內最大的單一視頻監控項目。而重慶這一項目中,僅新建鏡頭就超過8萬個。
項目建設原則上采取BT模式,初步測算投資總額約為50億元。根據重慶市關于BT項目建設的規定,自有資金不低于項目總價的35%。為此杭州海康威視使用了17.5 億元超募資金,其中2億元用于設立項目公司——重慶海康威視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下稱重慶海康威視),其余15.5億元補充項目建設資金。
2010年12月,重慶海康威視成立。按照規劃,項目實施團隊400人的招聘計劃,最后實招300多人。項目若順利完成,利潤豐厚,但過程并非如此。
其實,這項工程在上述協議簽訂一年前即已啟動,當時重慶計劃自己做。2009年11月,重慶市政府下發107號文件,要通過新建、擴建視頻鏡頭,升級改造現有視頻鏡頭系統,使全市視頻鏡頭總量達到49.7萬個(不含涉密鏡頭)。建設則依據“誰所有,誰維護”的原則,由各級政府、各個部門和社會單位各自負責,各自籌資。
這一項目由公安機關牽頭,建設三級視頻管理系統和視頻傳輸專網。王立軍視此項目為“大情報”系統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撐,多次親自主持會議督促進度。
項目計劃的投資來源有兩個:一是政府和政府部門投資;二是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投資。按照規定,全市所有的賓館、旅館、商場、廣場、網吧、娛樂場所等負責建設改造自身視頻管理系統,通過專線、公共網絡等方式接入視頻傳輸專網。后者也就是所謂社會投資部分,帶有強制性,這部分被認為將“帶動”170億元。2009年11月7日,王立軍在項目推進的會議上說,公交車和輕軌必須有監控鏡頭,否則“靠邊”(即停運)。
但由于這項建設的技術含量過大,以至于項目進度緩慢,被王立軍批評白白浪費了半年時間。由此,中電科集團進入重慶方面的視野。2010年12月31日,和中電科集團簽訂合同次日,重慶市政府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晚上社會公共安全視頻信息管理系統建設的通知》。
相比107號文件,上述新通知的變化包括:工程除更名外,不再限于視頻系統,而是融治安防控和應急聯動于一體,覆蓋煤水電氣油、道路交通、消防安全、治安防控、反恐等各個領域;在組織資源上,要求建立市和區縣兩級應急聯動中心,作為市、區縣政府應急指揮中心的組成部分;該項目納入平安重慶建設考核,實行一票否決。
按協議,這一BT項目建設期為2年-3年,項目建設完成后業主兩年左右時間內完成回購。也就是說,先由海康威視墊資建設,后由重慶市政府回購。
根據海康威視2011年10月發布的公告,全部42個建設合同總價為77.03億元,其中按照進度付款的建設合同為8項,涉及金額為16.61億元;BT投資建設合同為34項,涉及合同金額為60.42億元。
情報中心
在王立軍眼中,這一項目是其念茲在茲的“大情報”系統的重要支柱。所謂大情報系統,即全國公安系統近年來推行的三項重點工作之一的“信息化工程”,主要目標是整合全社會公共資源并在警方內部構建平臺,為警方所用。
這一系統的由來,是1998年啟動的金盾工程。金盾工程的目標,在于建立全國公安快速查詢綜合信息系統(CCIC)和城市公安綜合信息系統。CCIC主要包括:在逃人員信息系統,失蹤及不明身份人員(尸體)信息系統,通緝通報信息系統,被盜搶、丟失機動車(船)信息系統等。后來,金盾工程的目標擴大為社會所有公共信息,包括社保、交通、通信、戶籍等所有社會公共信息。
重慶的金盾工程一期總投資2億多元,并未能使王立軍滿意。2009年11月,在參加公安部信息化工程培訓會后,他回到重慶,在一次內部會議上批評負責此事的市局科技通信處拖了后腿,使得重慶在全國排名墊底。
在他看來,信息化的主要標志,一個是大情報系統平臺,另外一個就是視頻系統建設。時任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批示,要求市委辦公廳牽頭研究整合利用社會信息資源的有關事宜,以加快此事進度。重慶市公安局投資2.7億元在39天內建成了“警務情報信息中心”,被上級部門稱為“重慶速度”。因此,重慶市金盾工程二期獲得了中央財政2億元左右的撥款。
此后,王立軍不停地推進大情報系統的建設,并將之與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聯系起來,以后者為支撐,要求全市所有部門,都將部門管理信息接入設在重慶市公安局的公共信息中心。
在多次會議上,王立軍反復描述大情報系統的具體用途:系統建成后,能夠在12分鐘內將全國13億人查一遍,在4分鐘內將全國在逃人員查一遍,在3分半鐘內將全國駕駛員全部查一遍;這個建立在所有主干警種之上的平臺,將人口、監聽、外事信息融入,還包括消費、低保、房產、財產信息,只要是國家公民和落地人員,其一切信息在這里都是透明的、立體的;此外,該系統接口和公安部情報信息系統接在一起。公安部對七類重點人員進行分類搜索不超過2分鐘,把所有信息碰撞一遍不會超過40秒,甚至可以對所謂重點人口GPS定位。
2010年5月14日,王立軍對當地人大稱,當年春節前五天,4000多名有劣跡的人員進入重慶,其中2000名準備在重慶作案,但這些人在6小時內被大情報系統鎖定,3400多人被警方點對點見面警告,被迫在48小時內離開了重慶。
同月,主管此事的重慶市公安局時任副局長唐建華對外介紹,重慶已建成國內最大警務情報中心,并成為全國首批12個與國家公安部平臺對接的平臺之一,大情報系統整合的各種信息則達到12.8億余條。2012年8月,唐建華因涉嫌受賄被捕,他任內分管市局后勤和眾多項目,并曾在“重慶打黑”中立下一等功。
苦澀進程
除了海康威視,還有眾多國內外大型企業涉足重慶這一項目,包括思科、SAP、IBM[微博]、惠普[微博]、微軟[微博]等。此外,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的多位專家成立項目評審組,對項目方案進行了審核。
王立軍案發后,這一項目裹足不前。海康威視的報告顯示,截至2012年6月底,該項目已投入2.13億元。2012年5月后,海康與重慶市政府初步達成新的協議:將合同從原來的42個調整為11個,只包括主城區,總價款從77億元減少為34.5億元。隨后,重慶海康裁員三成。
2012年7月在南山召開會議后,海康公司與重慶市社會安全事件應急聯動指揮系統工程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稱平聯辦)多次閉門開會,梳理了共13大類188小項問題,但雙方遲遲未能就這些問題達成一致。
接近杭州海康威視的人士透露,其不滿與項目有關的問題遲遲未取得進展。比如,重慶方面要求增加三個新的建設,包括應急資源與整合共享平臺、350m通訊系統、培訓演練中心。在海康威視看來,這會導致工程概算嚴重超標,因此一直抵制。
此外,問題還包括海康威視前期投入數億元,但平聯辦的資金遲遲未能落實,導致以民工為主的外場施勘勞務分包單位無法收款。“更重要的是,平聯辦總是以行政命令替代項目管理,更改項目名稱與范圍也不與海康協商,而是直接給區縣下函。”接近海康威視的人士稱,雙方最后達成的共識是盡快落實費用、減少干預并盡快完工。
這也得到重慶市政府的證實,“雖然項目經過這么多調整,但原定的50億元范圍內的投資還是要繼續的。”
1月23日,海康威視的公告語帶謹慎:“重慶項目牽涉區縣數量多,建設規模大,項目前期梳理清算以及項目調整商務合同補充協議談判涉及事項繁雜。整個談判過程復雜且周期較長,還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一個月前的2012年12月27日,原主管此項目的重慶市公安局副局長唐昌勤被免去副局長職務,改任市局巡視員,該項目由另一名副局長接管。
對于海康威視來說,這一歷時兩年、多次變更名稱和內容的項目,已經變得比預期昂貴得多。
本刊實習生謝婧對此文亦有貢獻
【作者:《財經》記者 徐潛川 】
相關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