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本報記者 李 文
見習記者 余俊毅
開年以來股市行情震蕩,市場上不少權益類產品都隨之波動劇烈,銀行系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權益類產品收益率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化。
據相關數據顯示,市場上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管理的19只權益類理財產品中,已有10只凈值低于1元。其中,合資理財子公司貝萊德建信理財今年1月份剛發行的某款產品,收益率更是跌至-56.8%。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只權益類理財產品凈值下跌的同時,固收類理財產品受到追捧。從總體上看,權益類理財產品在整體理財市場中規模占比仍然很低,固定收益類產品依然是主流。
震蕩市場中業績承壓
隨著資管新規的正式實施,銀行理財開始步入全面凈值化時代。近兩年來,理財子公司作為銀行理財轉型的重要抓手,受到了市場期待。但隨著今年以來股市行情波動,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權益類理財產品業績也面臨著挑戰。
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目前市場上在售的和存續的理財產品中,共有209款權益類產品。其中由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管理的權益類理財產品共有19只,且成立日期大部分都在2020年后。這19只凈值型產品起始凈值為1元,據記者不完全統計,19只權益類理財產品中,已經有10只產品凈值跌破1元。
此外,受權益市場行情波動的影響,部分權益資產占比較大的FOF理財產品也面臨著凈值下跌的情況。據中國理財網數據顯示,截至2月14日,市場上存續及在售的銀行理財公司發行的FOF理財產品數量達233只,其中有44只FOF產品凈值已低于1元,占比近18%。
某銀行業內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理財子公司權益類產品凈值出現分化是正常現象,主要緣于權益類市場的整體震蕩。同時,在資管新規和市場利率下行趨勢影響下,銀行固收類理財產品的長期競爭力開始減弱,這導致不少客戶經理對穩健型保險產品和基金的銷售動力明顯高于理財。
有銀行客戶經理對記者表示,目前多數銀行客戶的訴求仍以穩健收益為主,因此,并非所有客戶都能接受權益類以及FOF類理財產品。總體來看,“固收+”類產品依然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主流。
根據普益標準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銀行理財市場存續的產品規模已超28萬億元,其中產品類型仍以固定收益類為主流,占比超90%,而混合類產品占總發行產品規模的7.66%,權益類產品及商品、金融衍生品產品占比較小,兩者之和僅占1.2%。
琢磨金融研究院院長姚楊對記者表示,相較于公募基金在權益端多年的研究積累和深度覆蓋,理財公司需探尋個性化、差異化的比較優勢,多布局“低波動”和“固收+”產品,進一步降低門檻、拓寬渠道,將可持續、穩定回報的低回撤產品帶給更多投資者。
“固收+”或是最佳選擇之一
在震蕩行情下,固收類理財產品受到追捧,且出現了一些“爆款”。記者了解到,上周浦銀理財推出的首款固收類理財產品,首日募集規模就突破了120億元,這也是開年來的首個爆款理財產品。
對于開年固收理財產品出現爆款的原因,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對記者表示,一是近期股票市場行情震蕩較大,不少投資者避險情緒升溫,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風險較低的產品上;二是該產品本身具有較低的風險屬性,同時其4.6%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在同類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中擁有優勢,受到投資者青睞。但從已發行理財產品來看,當前業績比較基準較高的產品往往封閉期也較長。
針對銀行理財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普益標準相關研究員對記者表示,未來“固收+”將成為銀行理財進軍權益市場的最好方式之一。對于銀行理財而言,增加權益投資與銀行理財客群較低的風險偏好存在天然沖突,在投資者風險偏好短期內無法提升的情況下,銀行理財機構必須謹慎地把握權益投資與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的平衡,通過風險相對可控的形式進行權益投資,“固收+”策略便成為了銀行理財進軍權益市場的最好方式之一。對于追求絕對收益的銀行理財而言,以“固收+”為核心投資策略,加大對權益類資產的配置,既滿足了資產長期保值增值的需求,同時又保持了較低的回撤水平,無疑是替代非標資產實現收益增厚的最佳選擇之一。
蘇筱芮表示:“隨著資管新規的日益深化以及理財子公司的相繼成立,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產品已逐漸步入正軌,進入有序發展的新階段。未來銀行理財子公司應該不斷加強投研水平、產品設計,從而更好地滿足市場投資需求。理財的市場需求始終存在,機構需不斷提升自身實力,持續挖掘與探索。”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