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四天內提交160份檢測報告,成為日出東方“騙補”的最大疑點
《瞭望東方周刊》特約撰稿吳銘 | 北京報道
皇明太陽能股份公司(以下簡稱“皇明”)董事長黃鳴[微博]又出招了。
2012年11月20日,黃鳴在北京召開了對另一太陽能廠商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的(以下簡稱“日出東方”)“檢測騙補”發布會,出示了最新的調查證據,并向中國證監會實名舉證日出東方(603366.SH)涉嫌檢測報告造假、騙取太陽能惠民工程補貼,及造假欺騙股民和公眾。
這已是黃鳴第四次對“騙補”發布自己的調查結果。2012年10月15日,黃鳴公開質疑“江蘇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涉嫌偽造太陽能產品檢驗報告,與日出東方太陽能聯合騙取國家高達40億元的太陽能惠民工程的政策補貼”。入圍的型號每賣出一臺,企業可以獲得100~500元不等的國家補貼。
11月17日,皇明呼吁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工信部組成聯合調查組與國家質檢總局平行調查“檢測騙補門”。
突如其來的“機會”
2012年5月23日,國家首次將太陽能熱水器列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并對入圍企業提供40億元的巨額補貼。對眾多太陽能公司來說,這無疑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
2012年6月1日,星期五。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管理辦公室突然發出通知,要求企業在6月4日,即下周一進行申報,并提交能效檢測報告、節能認證證書等15項文本資料。惠民工程補貼金額按照產品所達到的能效等級和水箱容積來確定。
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的能效標識分為三個等級,至少要達到三級這個最低標準的要求才允許銷售。納入惠民工程的家電企業只要把以前做好的能效檢測報告匯總一下即可提交。然而,太陽能國家標準委員會2011年9月29日發布的《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直到2012年8月1日才正式實施。
突如其來的申報通知,讓眾多太陽能企業措手不及。
樂山航大星光太陽能熱水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沒有來得及提交申請材料,因此第一批入圍名單落空。而在第二批入圍名單里,也僅有兩個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型號入選。其總經理劉軍華告訴《瞭望東方周刊》,“星期五下午5點多發布公告,要求下周一提交申報材料,我們既要準備材料,又要跑政府部門蓋章開具推薦函,而且周末兩天政府部門不上班,除非是大企業才能特事特辦。”
根據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太陽能熱水器推廣入圍目錄(第一批)顯示,共有20家企業入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日出東方旗下的太陽雨、四季沐歌兩大品牌,共有160個型號入選。緊隨日出東方之后的江蘇輝煌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有31個型號,其他18家公司中多數上報數量不足10個。而作為行業中與日出東方份額相若的皇明,只有2個緊湊式太陽能熱水器型號入選。
這突如其來的機會,許多企業都沒能把握住。
黃鳴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錯過第一批申報之后,皇明立即著手準備第二批45個型號的申報。為了能及時拿到45個型號的產品能效檢測報告,皇明公司分別將產品送往北京、武漢、山東三地檢測中心同時檢測,直到7月底才全部完成。
皇明公司出示的資料顯示,入選惠民工程的太陽能企業,已經銷售超過5000臺,拿到了資金補貼。
皇明質疑日出東方
皇明最早對日出東方提出質疑的原因就在于短時間內根本不可能準備出160份檢驗資料。
“在三四天里讓企業準備包含產品檢測報告在內的各種企業資料是很困難的,尤其是產品檢測報告,一個產品包括能效測試在內的各種測試,最少也需要五到七天時間。但是,江蘇省送報的企業最多,日出東方又占了其中的一半,一下拿出160份檢驗資料。我們認為,這有點異常。” 皇明技術總監張立峰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說。
“檢測中心的檢測能力有限。就拿我們皇明第二批申報的45臺機型來說,也沒有任何一家檢測中心具備同時檢測這45臺的能力,所以我們只能分三批送往北京、武漢和濟南分別進行檢測。這么短的時間里,江蘇質檢院是如何對日出東方的160個型號做檢測的?”黃鳴質疑道。
2012年10月18日,江蘇省質檢院發布《關于太陽能熱水器產品檢測情況的匯報》做出解釋,稱產品檢驗報告是日出東方提前送檢,并在6月初集中出具。
與此同時,日出東方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澄清公告》,稱其早在2011年10月就開始做測試,并公示了一份2012年3月26日至3月28日的型式檢驗報告,證明自己沒有造假。
張立峰告訴記者,這只是型式檢驗報告,而不是對環境、天氣要求苛刻以及對時間長度嚴格要求的能效檢測報告。此外,這份報告顯示的檢測地點是“本院光華東街/日出東方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這個檢測地點到底是否屬于“第三方”也引起了極大爭議。
10月23日,黃鳴再次召開發布會,指出江蘇省質檢院報告的“三個疑點”,即檢測地點不符合法規、檢測時間未達到國際標準、檢測報告數量與江蘇質檢院測試能力嚴重不符。
江蘇省質檢院2012年10月28日回應說,檢驗報告上“檢測日期欄”中顯示的檢驗時間問題,是報告編制人員錯誤地把能效報告的檢驗時間填在了型式檢驗報告“檢測日期欄”中。并稱“該錯誤不影響檢驗結論”。
日出東方則于10月30日發布聲明表示不認可江蘇質檢院的說法,稱日出東方作為被檢測方,不存在主觀和客觀故意的弄虛作假,有關本次檢驗報告中的問題,責任不在企業。
10月30日,國家質檢總局新聞發言人李元平表示,國家質檢總局已責成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按照有關規定認真調查處理。
“江蘇省質檢院承認了他們在報告上的瑕疵,檢測時使用了日出東方公司的檢測設備,這不符合第三方檢測要求,二者有合作之嫌。”張立峰說。
據了解,江蘇省質檢院在這次太陽能惠民工程中共出具了379份能效和型式檢驗報告,除日出東方160份檢驗報告,還有其他企業的219份報告。
皇明則進一步對日出東方聲稱的2012年3月4日至6月4日期間江蘇質檢院所在地南京的天氣狀況進行了查證。11月20日,張立峰在發布會上稱,經查詢,這三個月中去掉“雨”、“陰”、“多云”等天氣狀況的約35天,真正的晴天僅有18天,連續2天晴僅有3~7次的可能。剩下的則包含了大量“晴轉多云”、“多云轉晴”狀況的天氣,這兩種情況下輻照量達到16MJ/m2的概率很小。因此,這些天氣很難達到能效檢測的標準。
本刊致函并多次致電江蘇省質檢院求證,沒有得到答復。
與此同時,本刊多次電話聯系日出東方公司董事長徐新建,徐新建說不愿回應。
謀變行業格局
對于皇明此次的有備而戰,有分析人士認為這是行業內龍頭企業之間爭奪市場份額而起的“內訌”。
2008年之前,皇明一直是業內老大。2008年,由于抓住了“家電下鄉”的機會,日出東方異軍突起超越皇明坐上了市場占有率的頭把交椅,并一直保持至今。
相反,皇明卻由于定位高端而錯失了“家電下鄉”中廣闊的農村消費市場,與日出東方之間的差距逐步拉大。
與皇明2008年、2010年、2012年三次IPO連番失敗相比,日出東方已于2012年5月成功登陸上交所。借助于IPO募集的資金,日出東方又得以繼續擴大生產規模。
而皇明則因多元化投資,尤其是房地產投資的失利而拖累了太陽能熱水器業務。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08年至2011年9月皇明的凈利潤從1.97億元、1.09億元、0.75億元,一直滑落到0.28億元。
中商情報網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1月至6月,國內熱水器市場零售量同比下滑11.03%,零售額同比下滑6.74%,其中太陽能熱水器行業下降尤為明顯,零售量和零售額的降幅分別達到36.19%和35.22%。
在整個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40億元的節能補貼成為每個業內企業的機會。
“我不想參與皇明與日出東方‘騙補論’的爭論。但這次安排實在有不少欠妥并需要推敲之處。”太陽能業內資深專家曹國璋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他的確聽到一些反映,一些檢測機構“趁人之危”,提高檢測價格,倒填檢測日期,不做任何檢測即出具“報告”,并向企業收取高額檢測費用。
曹國璋表示,給企業申報的期限只有短短的幾天,而當時她正好有機會去北京的申報現場察看,“真是一片混亂”,她說道,“申報與評審工作就在當地的一家小飯店,而最早的通知還是在一個居民小區內。現場由幾個‘不知道具有多少行業知識’的人在處理。”
中國太陽能熱利用產業聯盟副會長、北京天普太陽能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程翠英對《瞭望東方周刊》表示,太陽能光熱行業整體是健康有序的。“任何一個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行業領頭的幾家企業,有責任從規范自己開始。”
安陽市龍田太陽能有限公司總經理朱仲秋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時表示, “行業潛規則需要揭露,否則就不能健康發展,我們中小企業的生存會更困難。”
“檢測一臺設備,一般沒有七八天下不來,上百臺產品短短幾天就檢測完,我估計他們沒這么多設備。在短期內檢測完,這肯定是不合理的。另外,國家還明確規定,需第三方檢測。”朱仲秋說。
“能看得出皇明是做了充分準備的,抓住了對方的一些瑕疵,從技術的角度看日出東方確實很難反駁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本刊表示。
標準之爭
在“騙補門”之前,黃鳴就已開始不斷“爆潛”。因此有人戲稱他正由行業“教父”轉變為“叫父”。而他也不忘戲謔自己為“黃老邪”。
從2005年開始,黃鳴便多次提出要修改標準,推行強制標準。目前太陽能行業里的36部國家標準中,皇明參與了28部的制訂。
2009年,皇明牽頭起草了一部太陽能熱水系統選擇規范。其中提出要把太陽能內膽的厚度規定下來。“我在會上提出不能低于0.5毫米,遭到一些企業的否定。有企業代表直接說,如果把0.4毫米改成0.5毫米,我們一年幾百萬臺的生產量,會損失幾千萬元。”
由于受到很大壓力,最終也沒有把0.5毫米作為強制性的標準定下來。
除了標準,黃鳴對行業現狀也有諸多不滿。“例如電加熱就沒有3C認證,電熱管本身材料也不合格,原本應為鎳鉻合金才能符合安全標準,但國內很多產品都采用銅、鋁,或者普通不銹鋼。” 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黃鳴表示。
在幾年前的一個技術論壇上,黃鳴曾當眾質問現場誰知道英格萊的鎳鉻合金電熱管,但在場400多人沒人應聲。黃鳴便“砰”的一下拍在桌子上,直言“我恥于與你們這些人為伍”。
黃鳴這些過于高調的舉動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理想主義者”,也有人認為他不顧中國市場需求,一味強推自己所謂的“高標準”產品。
黃鳴告訴本刊,他曾在行業內部到處揚言要揭露潛規則,要揭黑打假。“還沒有公開揭露潛規則,就被競爭對手當頭幾個悶棍,競爭對手買兇殺企,陷害造謠。”
“說實在的,別以為我多么高尚,實際上我是被打急了,被媒體弄急了。我被別人逼的。”黃鳴說,“原來在內部斗,現在大家撕破臉了。”
“撕破臉”的黃鳴并不打算就此罷休,對于“騙補”,他還將追究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