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觀察報記者 單金良
三大電信運營商中國移動[微博]、中國聯通[微博]、中國電信在建設信號鐵塔方面的真實情況一直令業界擔憂。
為了一個僅有的基站地址,三大運營商往往不惜大打出手,互相傾軋。有時,為獲得一塊建站場地,任憑開發商或者物業坐地漲價,付出三五倍的租金成本。利益導向的無序競爭,導致在我國經濟發達地區出現同一區域建設三個信號塔的情況,資源和土地大幅浪費,而在一些人口稀少或經濟落后地區,各家又都很不情愿建設信號鐵塔……
歷經近10年的博弈,今年4月30日,在國資委[微博]、工信部的撮合下,三大運營商暫時擱置了利益之爭,宣布共同出資建設國家鐵塔公司。
據業內人士向企業觀察報透露,該公司注冊資金百億元左右,有可能成為中組部任命一把手的第54家公司,在級別上將與目前的三大電信運營商平起平坐。這家公司將直屬于國務院國資委[微博]管轄,業務上由工信部指導。
三大運營商的公告措辭幾乎雷同,特別強調了“共建共享”和“有助于降低網絡建設和運營成本”,給外界一種“統一發聲”的感覺。不過,他們還沒有宣布達成一致協議,未公布成立的具體日期。
據工信部的公告,三家基礎電信企業正組織研究共同組建一家通信設施公司,負責統籌通信鐵塔設施,進一步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水平,有利于降低行業的建設成本,最終惠及廣大電信用戶。
國家鐵塔公司:壟斷下的蛋?
電信產業長期關注的“網業分離”問題,因國家鐵塔公司組建的消息而微露曙光。但是,國家鐵塔公司并非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產物,
三大運營商在競爭中如何聯合,如何平衡行業利益和自身利益,將決定鐵塔公司能走多遠
中投證券的分析報告認為,運營商傳統運營模式以重資產為主,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管道化”又給經營帶來極大挑戰,此番國家鐵塔公司的成立有利于運營商降低運營成本和資本開支,專注于核心業務提升競爭力,有助于推進運營商轉型。
但是,多位電信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各方還未達成一致,所以國家鐵塔公司的性質和定位、公司的治理結構、公司的盈利模式,以及公司的未來發展預期等各方面都存在不少變數。此外,由于國家鐵塔公司并非一個完全市場化的產物,三大運營商在競爭中如何聯合,如何平衡行業利益和自身利益,將決定鐵塔公司能走多遠。
市場倒逼 政府搭臺
從2G到3G,再從3G到4G,電信網絡的布局越來越密集,而在當下,城市功能越來越集中,土地越來越稀缺的背景下,三大運營商要想獲得信號鐵塔建設場地,難免發生激烈的競爭沖突,并付出巨大代價。尤其是4G時代,由于其高頻特點,站址密度能達到2G/3G的兩倍以上,挑戰更大。
而經過暗中競價、耗資不菲,取得鐵塔位置的運營商自然不會輕易把這一優勢資源分享給對手,這就造成很多地方出現一家信號強、其他家信號弱,甚至沒有信號的現象。
“市場競爭的結果,導致區域內的位置壟斷,乃至信號壟斷,這就是市場的失靈,這就是政府沒有規劃的結果。”曾經在工信部電信研究院工作多年的馬先生(化名)告訴《企業觀察報》記者,“政府這個時候應該適當撥動一下了。”
今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網絡強國,推動4G建設提升。在此精神指引下,發改委、工信部隨后很快發放4G牌照,并寄希望于4G牌照發放帶動的通信業千億投資對國家經濟和信息消費的巨大促進作用。由此,工信部加快推動了國家鐵塔公司的籌備和組建。
此外,我國三大運營公司積極推動鐵塔公司組建,還有另外一個動力,那就是來自于電信行業之外的競爭——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服務商。在移動互聯網成為主流的今天,三大運營商明顯受到虛擬運營商和OTT業務的沖擊,語言業務增速迅速下滑。其中,中移動2014年一季度報告顯示,雖然營業收入同比增長7.8%,其純利潤則下跌9.4%。與此同時,4G網絡的建設需要的基站密度更大,各家都需要投入千億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費用。
C114中國通信網分析人士岳明總結稱,無線網、業務網、傳輸網、核心網這些基本通訊網在整個行業中的投資占比逐年下降,而在鐵塔、機房、管線等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占比快速上升。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一旦落地將會形成大量的沉淀投資,對運營商的財務報表造成不利影響。而且,在“營改增”完成之后,運營商的收入和投資能力又將被削弱。如此背景下,開源節流成為必然,如何更高效、更節省費用地建設和運營鐵塔,成為運營商們心照不宣的選擇。
鐵塔公司的使命
“設立國家鐵塔公司的初衷是減少重復建設,現在已經出現很多的重復建設了,還有多大的意義?” 三大運營商的合作伙伴、企業云計算提供商世導集團創始人、董事兼CEO嘉識登(Justin Mallen)對《企業觀察報》記者直言。
一位匿名的中國電信[微博]分析人士也對《企業觀察報》表示,如果三五年前成立,減少重復建設的效果將會比較明顯,這正是利益博弈帶來的無奈后果。
相關信息顯示,幾乎在10年前,業內就在呼吁統一建設,避免浪費。
不過,“亡羊補牢,未為遲晚”,現在做的是處理好存量和增量的問題。在他看來,在存量方面,有望進行合并,在增量方面,運營商們可以先開發一些有共同目標的地區。
騰訊的一篇分析文章稱,“每個基站的成本平均約100萬元,而后期的運營成本非常高,每個基站的支出通常高達數百萬元。其中,網絡維護成本最大的就是電費,運營商為此要付出百億元。”某業內人士說,“如果三大運營商聯合關閉10萬個基站,可減少支出將超過2000億元,退還土地面積將達數萬畝。”
根據目前的政策,各大運營商可以選擇租用鐵塔,也可以選擇自建。“實質是,將某些因站址資源和城建管制不得不共建共享的基站,比如火車站等公共場所的基站交由鐵塔公司運營,避免了單純靠行政命令共建共享不能維系下去的問題。不過靠市場手段才能走得長久,因為運營商都不愿當冤大頭,所以才會都愿意交由第三方做共建共享的基站。”一位匿名的業內人士分析稱。
主導權之爭
那么由三方共同入股組建鐵塔公司,哪家運營商會是大股東?誰來主導新建公司的未來發展?哪家公司派人擔任董事長或總經理?系列問題懸而未決。
本報了解到,目前有至少兩種方案,一種是三三制平均入股,二是按照現有的鐵塔或者基站數量進行入股。數據顯示,2G/3G時代,三大運營商基站建設總量超過140多萬個。其中,中國移動至少70多萬個,中國聯通40多萬個,中國電信約30萬個。
很明顯,中國電信的基站數最少,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電信更希望起到主導作用,一是希望最低成本推動4G網絡建設,二是因為它控股的中國通信服務公司(中通服)一直在國內主導鐵塔的建設。
《經濟觀察報》從接近中國移動的知情人士處獲悉,目前暫定的三家公司股權分配方案是,中移動將占有最大份額,估計約為40%的股份,其余兩家各占30%。這一說法尚未得到官方的正式確認。一位分析人士認為,或許考慮到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都想主導的現實,目前的股權結構更為平衡。
“沒有大股東,三個投資者,一個控股方。”電信分析人士付亮如是說。一位前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的匿名人士告訴記者,沒有大股東有助于平衡各方關系,在此情況下,由國資委某副主任擔任一把手或許有一定的深意,其他負責人則由各大運營商的副總裁兼任。
運營商們的小九九
但是,無論如何分權,今后三大運營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國家鐵塔公司的基站,維護工作也交給國家鐵塔公司的做法已是大勢所趨。
那么,當鐵塔和基站不再是各大運營商競爭籌碼的情況下,三大運營商的競爭優勢及核心競爭力必將面臨挑戰,尤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三大運營商將面臨來自業務結構的巨大調整,以及重塑競爭優勢的迫切要求。
所以,當下,國家鐵塔公司積極組建的背后,三大運營公司的心情還是非常復雜。電信分析師付亮認為,在有限競爭市場環境下,網絡覆蓋質量已成為核心競爭力。共建似乎容易,共享之路漫長。
為了保持核心競爭力,運營商們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大家都不愿意把自己辛苦建設的鐵塔拿給對手用。中國移動西安公司的一位行業產品經理表示:“我們當初為了基站覆蓋不惜一切代價,沒想到國家一句話,成立國家鐵塔基站公司,我們就悲劇了,后悔了當時重金壘砌的鐵塔,后悔了給‘釘子戶’高額的租金……”
“運營商不可能把自己的命門交給鐵塔公司。”一位匿名的運營商內部人士表示,“其實最適合此種(共建共享)方式的應是管道和桿路,但無論是鐵塔還是管道、桿路,租用方式長期看都會增加自己的成本。在有資金的情況下,租肯定不如自建,就跟現在國家不讓虛擬運營商建設傳輸線路一樣,許可就是一個賺錢利器。”
此外,要滿足不同運營商不同頻段的信號需求,也存在不少的現實問題。一位電信業內人士表示,各運營商的信號頻段不一樣,覆蓋能力也就不一樣,舉個例子,電信每500米一個站就可以覆蓋,如果聯通或者移動200米就要一個站,那這些鐵塔的選址誰來規劃,怎么規劃,怎么出錢等,都是細節操作上的難點。
電信資深分析人士付亮也表示,成立國家鐵塔公司,并不能解決三大運營商基站選址問題,相反,反倒可能影響4G網絡建設進程。
新浪科技的一篇分析也表示,如果運營商不能掌握鐵塔、基站等設施,還要通過其他公司來代為管理,那么將連最基本的網絡優化都會受制于人。無論中國移動還是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都難以掌控網絡的自主權,網絡信號的優化也難以保障。
另外,鐵塔業務的外包還可能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一場故障可能很長時間也不會發生一次,可一次故障來了就是場大風暴,對方是否會及時配合?”業內人士也有所擔心。
壟斷之憂
國家鐵塔公司的成立從級別上也是央企,而且它將獨家負責三家運營商的鐵塔建設,這引發外界壟斷之憂。“到時候鐵塔資源都在這個公司那里,它又不直接面向消費者,沒有競爭對手,沒有壓力,要是辦事效率不行、建站質量不行,影響到我們的運營服務,那豈不是有麻煩了。”一位廣東聯通人士表示很擔心。
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也表示,對于組建鐵塔公司一事,應該用新市場經濟的方式解決問題,而不是回歸政府壟斷時代。中國移動某子公司經理何小姐對本報記者直言,由政府主導搭建起鐵塔公司違反自由經濟的競爭發展原則,從運營商角度來看,雖然有現實的需求,但是對這樣的操作方式也持疑慮態度。
目前,中通服已經是國內最大的電信基礎設施公司,業內也呼吁,其實完全可以以中通服為基礎,再整合現有其他服務公司。
資料顯示,中通服是我國內地最大的電信基建服務提供商,并提供業務流程外包服務及應用。由于中國電信為其控權股東,中移動亦持有8.78%的股權,2013年,中國大陸的電信營運商為其貢獻了63.3%的營收。不過,就如何處理中通服與國家鐵塔公司的關系,目前尚未定論。
此外,鐵塔公司的建立,同時剝離了三大運營商的建設資源。“且不說剝離資產和人員的難度,即便成功剝離出來,三大運營商的網絡必定有很多重復建設的地方,整合成一家基礎網絡公司必定要撤掉不少重復建設的基站,這就涉及大裁員。”有分析如此表示。
電信分析人士蔡雄山告訴《企業觀察報》記者,國家鐵塔公司相當于對鐵塔建設進行了重組,而鐵塔的投入只是占整個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10%-20%,遠遠沒有達到網業分離、網絡共享的階段,電信行業基礎設施的重組之路剛剛開始。考慮到鐵塔公司類似于水電等基礎設施服務商,其利潤應該不會太高,加上壟斷企業的效率低下,這可能會遲滯激增的4G基站需求。
“國家鐵塔公司的建設是網絡強國基礎設施的頂層設計,如果沒有4G網絡建設的目標與困局,就沒有鐵塔公司現在的組建。它為破除4G網絡基站建設的困局而來,做不到這一點,鐵塔公司就是一個過渡式的、死局壟斷型的運營體。”一位長期研究電信業的專業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
鏈接
基站建設已成運營商大包袱
城市規劃、市政工程建設、溝通成本……當下,一系列難題讓基站建設成為我國三大運營商又愛又恨的一個大包袱。很多基站剛剛建立就被拆除,甚至有些還處在方案期就已擱淺,原因就是與當地政府的發展或者經濟利益發生沖突。
此外,運營商在與地方政府以及小區物業和居民的溝通方面也面臨諸多困難,相關的社會矛盾屢次發生。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3年期間,上海電信共拆除了116個站點,其中涉及居民問題的就有34個;2013年,上海移動在TD網絡的建設中,因未選到合適的地點、建設受到阻礙的基站數量約占整體規劃數的20%;自2011年以來,上海聯通已拆遷宏基站432個(含在建中被拆除站點),并且拆遷基站數量逐年遞增。可以說,基站的選址建設已經成為運營商“既耗物,又累心”的包袱。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將基站建設這個包袱甩給國家鐵塔公司,運營商節省了基站建設和運營成本(機房、鐵塔和管道等基礎建設成本約占運營商無線網絡投入的10%-20%),避免了溝通難題,可將主要精力放在以數據業務為主的增值業務上。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