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別人剁手你賺錢,飛天茅臺等你拿!更有七大投資工具限時低價優惠,不容錯過,[點擊進入活動頁面]
經濟日報
適度進口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要明確不同農產品國內自給的程度和優先序,進而明確不同農產品進口的規模和優先序;另一方面,要均衡有序釋放農產品進口需求,進口要適量、適度、適時,有增、有穩、有控,與消費需求相適應,與產業發展相協調。
第五屆進博會日前圓滿落幕。中糧集團簽下超百億美元農產品采購大單。中儲糧集團采購進口大豆1000萬噸,采購總量比去年增長19%。作為展商數量最多、來源地最廣泛的展區,食品及農產品展區頗受關注。進博會也成為觀察中國農產品進口態勢的窗口。
南美大豆、澳大利亞牛肉、新西蘭牛奶……人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海外農產品來到中國。作為農業對外開放程度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農產品進口關稅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來中國主動擴大進口。2021年,我國農產品進口額2198.2億美元,增長28.6%。在確保農產品總量基本平衡,特別是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前提下,進口量不斷攀升,中國已是全球最大農產品進口國。
中國進口農產品并沒有奪別人的口糧,而是有利于做大全球農產品生產和貿易的蛋糕。中國是擁有14億多人口和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大市場,這給了主要出口國穩定的需求預期,使其敢于持續釋放生產潛能,增加種植養殖規模。在中國進口需求的拉動下,不僅主要出口國農業生產效率在提升,也為其農民解決了銷路、增加了收入。以大豆為例,不僅中國大豆進口增長,其他國家大豆進口也呈增長態勢,中國并沒有擠占其他國家的進口來源。原因是,中國的需求驅動世界大豆產量不斷上升,生產國和消費國均能從中受益。
對中國而言,適當擴大進口也有利于增加國內農產品供給,緩解農業面臨的資源環境壓力,消費者也能得到實在的利益。目前大豆、食糖、棉花等農產品,中國都是全球最大買家;其他一些農產品也有不同程度的進口。對大宗資源類農產品的進口,某種程度上是世界范圍內對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相當于利用了國外的水土資源。對鮮活類優質農產品的進口,有助于促進國內農業結構調整,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當然,我國農業貿易也面臨一些挑戰。一方面,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國際市場不穩定性明顯增強,農產品貿易面臨不確定性。尤其是進口來源地高度集中,大部分糧油產品來自兩三個國家,一旦出現風吹草動,供應鏈安全會受到影響。國際大宗農產品定價權并不在中國手中,關鍵時候“買得貴”問題需要警惕。另一方面,農產品進口總量和品種日益增多,對外依存度攀升,也會給本國相關產業帶來隱患。而伴隨消費需求結構發生深刻變化,農業的整體對外依存度預計還會上升。
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是我國農業的基本政策。適度進口是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站在新起點,中國農業將以更加開放的胸襟擁抱世界,應積極、穩妥、有序擴大農業對外開放,該出口的要盡力出口,該進口的要主動進口。值得注意的是,要明確不同農產品國內自給的程度和優先序,進而明確不同農產品進口的規模和優先序。要均衡有序釋放農產品進口需求,進口要適量、適度、適時,有增、有穩、有控,與消費需求相適應,與產業發展相協調。
我國日益以全球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身份走向世界舞臺中央,應主動參與全球糧食和農業治理,以應對其他國家可能出現的出口限制問題,提高農業貿易規則制定的話語權,促成更加開放公平的國際貿易秩序。同時,深入推進南南合作,積極投資發展中國家的灌溉設施、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參與發展中國家的糧食收購和流通環節,助力增強全球農業供應鏈的韌性。
責任編輯:李思陽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