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來源:答案如下
你可能還沒到電影院,就已經聞到了爆米花的香氣。從此刻,你就幻想起邊吃爆米花邊看電影的快樂。
但其實,就像巴普洛夫的小狗一樣,看電影時你想要買一桶爆米花的念頭,也是一種被電影院訓練出來的“條件反射”。
至于電影院為什么這么做,當然是因為能賺錢啊!
靠爆米花,電影院賺瘋了
在你看來平平無奇的黃色爆米花,在電影院眼里,卻散發著金錢的光輝。
電影院可不只靠賣電影票賺錢,它的“副業”收入也不少,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餐飲收入。
在萬達電影2018至2020年的年度報告中,商品和餐飲銷售收入始終占據前三位置[1]。而在橫店影視的2017至2019年的年度報告中,餐飲相關的賣品收入也僅次于電影放映收入[2]。
國外也是如此。2019年,美國電影院從電影放映的門票收入超過99億美元,而食品和飲料銷售收入將近57億美元[3],是前者的一半以上。
對于電影院來說,爆米花的優秀之處在于,它的成本很低,卻能換來豐厚的收入。
某影院集團的運營總監曾在新聞采訪中表示,爆米花的毛利率在85%以上,且銷量占所有零食銷量的45%~55%[4]。
為了不讓中間商賺差價,電影院甚至自己賣起了爆米花。美國AMC電影院每天生產約35噸爆米花,每年能賣出5200萬袋[5]。
吃爆米花的你,常常會因為口渴而選擇搭配一杯飲料,這就為電影院帶來了另一筆收入。2019年,在電影放映業務中虧損的橫店影視,靠著賣飲料、零食等賣品賺到了2.4億元[6]。
對于電影院來說,賣爆米花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不用跟發行商分成[7]。這讓他們能夠獨享爆米花帶來的快樂。
而你只得到了吃爆米花的快樂。
電影和爆米花,怎么成CP的
電影院最開始并不歡迎爆米花,但最后還是“真香”了。
1885年,克里特(Charles Cretor)發明出第一臺蒸汽型爆米花機[8],讓爆米花得以在街頭生產,爆米花也因此成為當時的流行小吃。
在5美分就能看一場電影的鎳幣劇場時代,觀眾習慣了在看電影的時候吃東西[9],這其中就包括爆米花。
后來電影工業的壟斷和大制作電影的出現,催生了華麗的電影劇院[9]。為了保持“高雅”形象和防止地毯被污損,電影院禁止爆米花等零食入內[10]。
真正讓電影院屈服于爆米花的,是大蕭條。
由于經濟壓力,電影院采取了諸如降價等措施來吸引觀眾看電影,包括賣糖果和爆米花[11]。賣糖果的毛利率為45%,爆米花則讓電影院賺回三四倍的制作成本[11]。
可以說,當時的電影院要么賣零食或飲料,要么就得關門。
大蕭條結束后,爆米花又迎來了第二個“春天”。二戰時,糖果成為戰備物資,在市場上短缺[12],爆米花順勢上位了。
至于中國人吃爆米花的習慣,則是受到了國外的影響。
在中國早期的電影院中,觀眾吃瓜子、花生的行為被認為是不文明的,而且和西式電影院格格不入。西式的爆米花、汽水等成為它們的替代品,中國觀眾也在電影院里吃起了爆米花[13]。
而且相較于薯片等零食,爆米花制作方便,成本還低,自然也受到了影院的青睞。
爆米花,幫電影院賺更多錢
忍不住買了爆米花,這不怪你。只能怪電影院的套路太多。
首先是利用爆米花制造價格歧視,收割一波愿意買單的觀眾。電影院位置有限,又不能通過提高票價來賺錢,因為這會勸退一部分觀眾。
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和斯坦福的學者研究了西班牙連鎖電影院的收入,他們發現,當影院上座率低的時候,特許權銷售的比例較高。
學者認為,這一現象意味著,總有一部分觀眾愿意為任何電影和高價爆米花買單。而適當降低票價,則可以幫助電影院吸引更多觀眾,同時把成本轉移給了那些愿意購買爆米花的人[14]。
其次通過誘餌效應,將爆米花收入最大化。當面對不同尺寸的爆米花,以及優惠套餐選擇時,你很容易就能找到“劃算”的那個。
2013 年,美國一檔電視節目將一些電影觀眾分成兩組,進行了一項“爆米花實驗”[15]。
對于第一組電影觀眾,他們提供了兩種爆米花大小的選擇:小號(3美元)和大號(7美元)。由于價格差異很大,大多數人購買了小爆米花。
第二組電影觀眾有三種尺寸可供選擇:小號、中號和大號。定價分別為3美元、6.5美元、7美元。然而這一次,大多數爆米花買家都買了大號的,因為它只比中號的多 50 美分。
久而久之,在看電影的時候來一桶爆米花,已經刻進了有些人的基因里。
南加州大學的學者的實驗發現,在電影院場景下,不管參與者是否饑餓,或者爆米花是否新鮮,他們都會習慣性地進食爆米花[16]。
就算你懂得這么多,也不代表下一次你就能成功扛過爆米花的誘惑。
但至少你明白了一點,那就是你的錢是怎么沒的。
責任編輯:李昂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