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個行業,產品價格可以在不到一年的時間上升10倍,但也可以在短期內腰斬,由此上演“過山車”般的瘋狂——這就是稀土。
稀土價格的瘋狂引發了部分地區出現大肆盜采現象,各地紛紛開展打擊盜采專項活動。同時,國務院出臺了《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開展稀土專項整治,推進行業整合。
近日,有消息稱,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組建稀土大集團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同意,方案將敲定稀土大集團“1+5”格局,包括包鋼稀土組建成立的北方稀土集團;兩大央企五礦和中鋁;以及贛州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三家地方企業各自組建的稀土集團。
稀土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中國以占全球30%左右的儲量一度“敞開大門”供應了國際95%以上的市場需求。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了自己的產業發展戰略,在指令性開采、控制出口配額后,量減價升,中國稀土不再賣成“白菜價”。
然而,不再賣成“白菜價”的稀土,瞬間又被賣成“黃金價”。江西省贛州市一位稀土貿易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稀土氧化鏑為例,最高峰時賣到1500萬元/噸,而在半年前,氧化鏑價格也不過才200萬元/噸。
稀土價格如“過山車”
“就像掉進了泥潭中,一點一點地往下沉。”在贛州做了十年稀土貿易的賴文利如此形容現在的稀土價格,他認為僅憑借自己的力量很難把價格搞上去,此時一定需要外力。
贛州被譽為“稀土王國”,在這里從事稀土及上下游相關產業的人為數眾多。那些從“白菜價”就開始玩稀土的人,基本都在2011年迎來事業最高峰。
贛州龍南一家稀土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廖青榮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那個時候(2011年)做稀土,想不賺錢都難。“產品一加工完成,馬上就有人排隊等著要,價格還一漲再漲。”
以氧化鏑為例,2011年7月高峰時期價格沖上1480萬元/噸。廖青榮說,從當年初到年中,幾乎所有稀土產品價格都暴漲了數倍甚至數十倍:氧化鑭由2.8萬元/噸漲到16.5萬元/噸;氧化釹由23萬元/噸漲到150萬元/噸;氧化鋱由260萬元/噸漲到2300萬元/噸;氧化釔由4萬元/噸漲到48萬元/噸;氧化銪由270萬元/噸暴漲至2950萬元/噸。
受益于此波行情,2011年,稀土企業業績非常靚麗。包鋼稀土(600111,SH)2011年營收115.28億元,同比增119%;營業利潤72.66億元,同比增298%;凈利潤34.78億元,同比大增363%。
由此,稀土價格賣到 “黃金價”,而此前中國稀土一直以“白菜價”對外銷售。
廖青榮回憶道,稀土價格最便宜時是在2002年前后,同樣以氧化鏑為例,一噸才15萬元,但2011年年初已升至210萬元/噸。
不過,高峰、低谷的轉變也在同一年——2011年第三季度,稀土市場下游訂單比二季度縮水近半,且下游企業三分之二處于停工或半停工狀態,即便大企業努力托市也收效甚微。據上海有色金屬網數據顯示,2011年10月下旬,氧化鑭價格已回落到12萬元/噸~12.5萬元/噸;金屬釹價格為130萬元/噸~135萬元/噸;金屬鋱價格為2000萬元/噸至2200萬元/噸。
此后,稀土價格一路下跌,據亞洲金屬網數據顯示,重稀土氧化鏑在2013年初~2013年6月中旬,均價累計下跌約50%,輕稀土氧化鐠釹同期均價累計下跌約20%,且下游需求不振,導致全行業低迷,相關上市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大降。A股稀土板塊4家龍頭企業2013年上半年合并凈利潤為11.06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降40%。其中廣晟有色(600259,SH)凈利降幅最大,達835.63%,包鋼稀土、五礦稀土(000831,SZ)、盛和資源(600392,SH)凈利潤分別下降33.03%、94.46%和56.98%。
2013年6月下旬,隨著贛州對稀土盜采的打擊與整治,稀土價格出現小幅回升,輕稀土氧化鐠釹價格漲幅達40%,重稀土氧化鏑漲幅達93%。
從A股上市公司股價來看,當年6月28日~8月30日,五礦稀土累計漲75.3%、盛和資源累計漲60.1%、包鋼稀土累計漲40%、廣晟有色累計漲30.7%。
但由于后期工信部聯合八部委的“稀土打黑”低于預期,且稀土收儲及稀土大集團整合遲遲未能兌現,稀土市場再陷低迷。據亞洲金屬網數據顯示,輕稀土代表產品氧化鐠釹自2013年9月漲至36萬/噸后,價格一直下探且成交冷清,目前均價在31萬/噸左右,降幅約14%。
面對持續走低的稀土價格,中國稀土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占恒分析認為,稀土價格一直下跌事出有因:“稀土價格最堅實的支持還是下游需求。之前因為一輪投機炒作,稀土價格被拉到天上去了,當時出口量也同比有所下跌,到2011年下半年,稀土價格止不住下跌是必然的。
此后的情況有所不同,由于需求不振,價格已經跌到一定程度,企業賣貨的意愿也不強了,畢竟比起以前,企業利潤率小了。”
“目前市場上詢盤很少,都是小量接單而已。”富寶資訊稀土行業研究員胡兵表示,市場對稀土價格走勢多持悲觀態度。
“稀土礦產再稀有、開采和生產的成本再高,2010年到2011年那波(價格)漲了10倍肯定是不正常的。以目前的生產成本、環保代價來看,價格比較符合市場規律,可能對貿易商家來說賺得少了。”胡兵說。
賴文利表示,2014年6月上旬,稀土價格繼續下跌,當前氧化鏑價格在160萬元/噸。“貿易商恐慌式拋貨有可能導致價格繼續下跌。”
“做稀土貿易超過十年的人,現在基本上不會虧損。”廖青榮認為,盡管2011年“黃金時代”已過,現在稀土價格一路走跌,但只要堅守,一定會迎來稀土價格理性時代。“不過,那些迎著稀土高價進入的人,相信現在都后悔不已。”
贛州上演造富神話
曾經瘋漲的稀土價格,讓贛州這個稀土重鎮不斷上演著造富神話。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曾深入贛州采訪,走進定南縣和信豐縣,兩地是贛州稀土蘊藏量最豐富的縣,在兩縣交界的大山深處,一個個小山頭上到處都是機器轟鳴聲。
“整個這一帶,都是定南縣最大的稀土老板買下來的,將近萬畝。”在此做工的工人老廖透露,原來這座山沒有這么快開工的,但聽說政策有變,老板下令火速開工。
老廖是一名稀土開采技工,他說,現在全國稀土礦山開采中,有一半的技術工人出自定南。
“定南縣只要有山的地方,幾乎就有稀土,只是含量多與少的問題。”老廖說,他有技術但缺乏資金,所以一直給別人做工。如果能籌到資金,他也想到鄉下去買幾個山頭搞稀土開采。“定南的山頭,只要幾千塊錢一畝,現在有很多廣東福建的稀土老板,到定南來開采稀土。”
老廖說,現在定南縣很多剛買礦山的小老板,都在到處找技術工人進行稀土開采。雖然稀土價格下跌,但開采成本低,開采一噸稀土的成本只需三萬元左右,而現在無票(稀土專用發票)的稀土原礦至少也能賣十萬八萬元,仍然利潤可觀。“有很多像我一樣的技術工人,四處籌錢,買了礦山,自己開采,一兩年的功夫,就成了百萬富翁。”
2012年4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在贛州信豐縣采訪了一位稀土開采礦主,他表示自己曾在一個月內賺了1000萬元。
的確,稀土被稱作“工業維生素”,特別是2011來以來,稀土價格一度瘋狂地上漲,這讓不少坐在“黃金”上的贛南人,無法抵擋暴利誘惑,開始瘋狂盜挖盜采。然而,無節制的開采,污染了山林土地,給當地人的生活帶來危害。
楊佩光告訴記者,他自2011年6月到贛州信豐開采稀土,每個月能有三四百萬元的收益,做稀土開采,利潤非常大,但盯著的人也多,到處都要“打點”。
即便如此,他認為這也遠比以前的生意強許多倍。他說,在來信豐之前,他和幾位合伙人一直在江西南昌做房地產開發,2010年樓市不景氣,生意很難做,“那時房地產調控絲毫不見松動跡象,普遍對房地產前景不看好,大家都在觀望。”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信豐縣安西鎮一個村的村干部,在飯桌上,他大吹特吹稀土如何賺錢,就是沒有資金進行大規模開采。”楊佩光說,自己聽到后立刻動心了,之前也一直聽說稀土暴利,所以就現場考察了一番。
之后,楊佩光籌集資金100萬元入股,這名村干部則以人力和技術入股,聯合對村屬山頭進行開采。
2011年6、7月,正是稀土價格處于高位時,每噸稀土最高賣到40萬元左右,楊佩光每天可開采出數噸稀土,一天產值就上百萬元。
各地打擊私礦盜采
然而,楊佩光的好日子并沒有持續多久,在信豐縣開采了一年多之后,他就再也待不下去了。
“贛州對盜采稀土的打擊力度空前,稀土價格下跌幅度也是超乎想像。”楊佩光說。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海有色網6月13日碳酸稀土的價格在24000元~25000元/噸,還不及2011年稀土價格高位時的十分之一。
“高壓打擊和低迷的價格,讓稀土盜采得到了有效控制。”贛州龍南縣一位稀土稽查系統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但是仍有一些稀土私礦屢禁不止,贛州正在自上而下加大打擊力度。
贛州稀土集團董事長黃光惠此前在接受大智慧采訪時表示,贛州市高度重視稀土盜采情況,打擊稀土“黑礦”方面走在全國前列,贛州市政府的“決心很大,措施非常得力,市、縣、鄉、村四級聯動共同打擊”。
記者注意到,贛州市礦管局針對當地稀土私礦組織開展了大檢查。“這次檢查只是查封,很多分離廠都停了,因為礦庫存被封了企業就沒辦法生產了。”當地知情人士稱。
對此,贛州市礦管局整頓規范市場秩序辦公室人士表示,現在的確想通過采取上述一些措施,對當地的稀土行業秩序進行整頓,但具體情況不方便透露。
國家每年下達稀土開采指令性計劃指標給相關企業,按照去年第二批指標分配,江西省的稀土礦產品生產計劃為4500噸,冶煉分離產品生產計劃為3950噸,這些基本分配給了贛州的企業。但指令性計劃“管住”了正規企業,卻難以約束私挖盜采者。
工信部稀土辦主任賈銀松此前表示,冶煉分離技術的確在進步,但管理體系不健全。“近幾年行業在發展的同時,資源破壞很嚴重,特別是南方離子型稀土,有些地方稀土含量只有百分之十幾也開采,造成生態嚴重破壞”。
在贛州稀土協會一位權威人士看來,不管稀土價格上漲還是下跌,私礦都很容易找到市場。“現在稀土價格這么低迷,但很多私礦由于開采成本較低,他們的存在,對一些正規企業不利。”
為了從源頭上管好稀土資源,2013年工信部已舉行了兩次關于整頓稀土行業的會議,重點也是打擊稀土私礦和非法開采等。據悉,今后稀土整頓仍主要集中在打擊非法稀土產能,即那些不使用稀土發票、不嚴格執行稀土指令性計劃的產能。
包頭此前也開展過類似的打擊私礦行動。包頭一家稀土企業負責人表示,跟之前比,現在市場的私礦少了很多,一方面是因為政府持續不定期打壓,再就是現在稀土市場低迷,搞私礦也很難賺錢。
上述企業負責人認為,私礦鏈條有精礦、碳酸稀土、分離三個環節,目前私礦打擊更多停留在礦山開采(精礦來源)環節,但關鍵環節其實在于分離。
百川資訊稀土分析師杜帥兵認為,贛州打擊私礦的消息將對整個稀土行業產生影響,“現在中間商都選擇觀望,不出貨,預計后市稀土報價會有上調”。
但在前述贛州稀土協會人士看來,打擊私礦理論上對價格提升有幫助,但稀土產能過剩的情況一直存在,“想通過一次打擊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不大現實,需要有連續的行動”。
由于此前稀土價格一直下跌,國內很多企業成本倒掛。“按現在的市場價格算,大部分企業是虧損的,但不生產又沒辦法,因為國家給了你指令性計劃,停下來也不行。”上述稀土協會人士透露,受打擊私礦影響,最近兩天稀土價格開始小幅上漲。
地方企業成贛州稀土整合贏家
江西贛州是目前全國最大的中重稀土資源主產地和冶煉加工集聚區,在中國稀土版圖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誰掌握了贛州稀土,基本上就控制了南方稀土的話語權。為此,央企和當地企業均參與博弈。
然而,2013年3月30日,隨著江西贛州稀土集團正式運營,五礦、包鋼等央企的希望落空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3月30日舉行的贛州市推進稀土行業整治整合工作現場會實為贛州稀土集團的揭牌儀式。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表示,贛州稀土集團成立,表明贛州稀土整合暫告一段落。
工商注冊資料顯示,贛州稀土集團成立于2010年11月5日,核準登記日期為2013年3月27日,經營范圍為贛州范圍內稀土行業的投資、管理及授權范圍內稀土行業的國有資產經營與管理。從核準登記到正式掛牌只用了3天時間,贛州方面似乎有些迫不及待。
彼時,贛州當地媒體報道稱,“下一步,贛州市將全面整合區域內冶煉分離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完善稀土集團建設,轉變產業發展方式……以贛州稀土集團為龍頭,發展高端稀土新材料和應用產業,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稀土稀有金屬產業基地和全國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
一位參加贛州稀土行業整治整合工作現場會的人士介紹,贛州稀土集團包括贛州稀土礦業公司,是目前贛州稀土唯一采礦權人,即江西全部44張稀土采礦權證都在該集團;下一步,該集團將全面整合區域內下游冶煉分離企業和應用企業,以把贛州稀土礦山開采、冶煉能力的70%~80%集中到集團內部,計劃產量約達4萬噸~6萬噸。2012年,我國稀土開采指令性計劃是9萬噸。
行業或再迎洗牌
早在2011年5月,國務院頒布的 《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就提出,用1~2年時間,建立規范有序的稀土資源開發、冶煉分離和市場流通秩序;“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南方離子型稀土行業排名前三位的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80%以上。”
自此,全國性稀土整合拉開帷幕。五礦、中鋁、中色、江銅、廣晟有色、廈門鎢業和贛州礦業均加入到這場稀土并購浪潮,爭搶“三甲”名額。
如今,經過數年的整合,稀土行業基本形成地方企業與央企并存的格局。包鋼稀土、廣晟有色、贛州稀土、廈門鎢業等地方企業以掌握的資源為紐帶進行集團化整合,央企五礦和中鋁則一方面通過兼并重組下游冶煉分離和深加工企業,另一方面逐步向上游滲透,從而獲得上游的話語權。
2011年7月,中鋁廣西有色稀土開發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鋁廣西有色)揭牌成立,中鋁對廣西進行布局。公開資料顯示,中鋁廣西有色由中鋁控股,根據目標規模,公司力爭3年內投資達到20億元,實現銷售額35億元。目前廣西已經探明的稀土資源儲量達110萬噸,并且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沒有規模開采的地方。
此外,五礦集團旗下擁有8.37億元注冊資本的五礦稀土早在2008年10月就已成立。目前五礦稀土掌握了每年14000噸的稀土冶煉分離產能,成為南方不容忽視的產能“巨頭”。
近日有消息稱,由工信部牽頭制定的組建稀土大集團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同意。方案將敲定稀土大集團“1+5”格局,即包鋼稀土組建成立的北方稀土集團,以及五礦、中鋁,贛州稀土、廣晟有色、廈門鎢業各自組建的稀土集團。
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各地已經形成不同的整合主體,但國內仍有許多資源需要整合,另外,已經有很長時間未新批稀土采礦證,部分舊的采礦證允許采掘范圍內的稀土資源已經枯竭,這些持舊證企業可能會被淘汰,稀土行業“1+5”大集團格局或將加快形成。
贛州稀土行業協會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示,以大集團為中心,構建稀土全產業鏈條,并真正改變數年來稀土散亂的狀況,提高國際競爭力,是國家謀求的重要藍圖。
贛州一位稀土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為了更好地提高行業集中度,實現以大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下一步包括生產配額、指令性計劃、新增采礦證等一系列政策總體會向大集團傾斜。
卓創資訊一位崔姓分析師也表示,稀土大集團方案正式公布后,未來隨著生產配額、指令性計劃、新增采礦證等政策實施,行業整體上將向“1+5”傾斜,而國內稀土原礦和冶煉分離等上游資源和生產指標,將進一步向“1+5”集中,整個行業或將迎來新一輪洗牌。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