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忠
4月21日,國家發改委發布第10號令,決定自公布之日起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制度》,鑒于10號令辦法日期為4月12日,預示目前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制度已處于廢止狀態,這凸顯政府勵志簡政放權的改革決心。
如果說2006年1月1日廢止《農業稅條例》標志取消了延續數千年的“皇糧國稅”,那么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制度的廢止,是否預示著存續2600多年的食鹽專營即將成為歷史?就目前而言,這可能只是取消鹽業專營的第一步,因為現今取消的是2004年4月28日發改委發布的第45號令,屬于一種技術性政策,其意義為推動行政管理方式變革,而1996年國務院頒布的《食鹽專營辦法》并沒有隨同取消(取消需國務院層面),而現行的食鹽專營體制恰是基于這個辦法,若隨后國務院廢止《食鹽專營辦法》等相關法規,方可最終得出食鹽專賣體制成為歷史之結論。
其實,食鹽專營制度的存廢之爭緣起于,近年來部分地方農藥廢渣鹽、工業鹽冒充食用鹽等監管套利案件頻發,而現行食鹽壟斷專營體制,導致了政企不分(各地鹽務局與鹽業公司是一套人馬兩張牌),壟斷高利及鹽業生態鏈利益分配苦樂不均等問題,既引發市場對食鹽壟斷經營的詬病,又影響人們對食用鹽與工業鹽等甄別,即食鹽專營制度實際上是政府為食鹽質量進行信用背書,這使食鹽優劣等識辨主要以公權他律為主,市場幾近缺乏有效自律自治空間。
具體到這次發改委廢止食鹽專營許可證管理辦法,真正能形成類比的是今年的鐵道部改革,即國務院拆解鐵道部,分立為國家鐵路總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實行政企分開的初探;因而今后食鹽體系可能會出現兩種結果:一是鹽務局職能整合到工商、質檢等部門,取消鹽務局的行政體系,一是保留鹽務局,但壓縮其行政職能,并把其置于工信部或工商總局旗下規制。若如此基于食鹽領域的簡政放權主要旨在實行政企分離改革。
事實上,目前市場期許的鹽業改革是徹底打破壟斷專營格局和政府指導價,讓市場在鹽業的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進而形成公權他律與市場自律自治相結合的治理結構。畢竟,自鹽業專營制度實施以來,私鹽和鹽品質量問題頻發,業已警示食鹽安全不能依賴于專營制度,因為缺乏市場自律自治體系所派生的消費者用手投票的權利,單憑專營制度等公權他律面臨長長的長尾風險,監管執行成本過高。同時,當前食鹽專營制度實際已形成了壟斷高價,如鹽業公司的利潤大致是生產企業利潤的10倍左右,并出現了一個獨占性的專營掮客——各地鹽業公司本身不生產鹽,卻獨占壟斷高利。
總之,當前食鹽專營許可證制度的廢止,再次凸顯了政府堅定簡政放權、厘清政府與市場邊界的決心。當然,市場期許接下來國務院廢止《食鹽專營辦法》等,打破食鹽壟斷專營格局,摒棄各地鹽業公司的壟斷專營掮客身份,及取消食鹽政府指導定價,逐漸實行食鹽行業市場競爭格局。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