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網傳農業部副部長李家洋曾受聘美國公司推廣轉基因
【爭議轉基因】顧秀林:轉基因技術滅絕人類 學界支持因利益誘惑
如果暫且把轉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性放在一邊,而去觀察“挺轉”與“反轉”兩大陣營長期、激烈論戰,也能有所發現。在這場論戰中,“挺轉”者多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專家;而“反轉”陣營中,亦不乏“上來就罵”的網民
法治周末記者 汲東野
關于轉基因食品的論戰,到目前為止仍然激烈。
11月8日,有媒體報道: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啟發透露,今年7月,49位海外生物醫藥學者與國內61位兩院院士幾乎同時上書給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呼吁推動轉基因商業化,稱“再延誤就是誤國”。
消息一出,一直彌漫在科學界、媒體、各界名人和網友中的轉基因爭論的戰火繼續升溫。圍繞是否支持轉基因技術,能否將轉基因商業化等問題,參與爭論者漸形成支持和反對的兩大陣營。
自2000年之后,轉基因技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尤其在2010年,圍繞轉基因安全性的爭論到達第一個高潮。隨著正反兩方的論戰交鋒的公開,越來越多人開始認識轉基因食品,隨后也成為這場論戰中的一員。
1983年,人類首例轉基因生物問世。到今年,轉基因作物、食物已經迎來第30個年頭。也是從那時開始,有關轉基因的論戰就已經拉開大幕。
“挺轉”陣營: 龐大的專家陣容
有人將力挺轉基因食物簡稱為“挺轉”。據法治周末記者統計,公開“挺轉”人士大都是專家、學者。
張啟發是轉基因水稻產業化的主要推動者,長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組研發。早在10月19日,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的“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上,他已經向媒體透露,“挺轉”專家集體上書事件,并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61名院士在建議書中寫道,‘推動轉基因水稻種植產業化不能再等,再遲緩就是誤國,轉基因產業化發展不起來,則商業發展不起來,對科研影響非常大’,同時院士們指出農業部的不作為。”張啟發稱。
不過,法治周末記者發現,至今為止有關61名院士、49名海外生物學者的名單及“建議書”具體內容等方面的信息仍未公開。
法治周末記者曾嘗試聯系張啟發,但被其秘書婉言謝絕,稱近期不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
據記者梳理相關報道,長期支持推廣轉基因技術的還包括中國農科院研究員、曾任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的黃大昉(音“仿”)、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羅云波、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孫毅、北大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等人。
“挺轉”陣營多為學者,但也可見到政府相關工作人員和科普人士身影。
11月11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一部主任徐海濱在面對網友有關轉基因食品提問時,作了詳盡回答,他指出,轉基因食品改變人類基因沒有任何科學依據。他認為:“不論反對的人數多少和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們,需要團結各方力量加強轉基因食品安全的科學普及工作。”
積極進行轉基因科普工作的還有生物化學博士、科普工作者方舟子,除了撰寫并發表了一些轉基因科普文章外,今年9月,方舟子還發起轉基因玉米采摘品嘗活動。他表示,品嘗轉基因玉米雖無科學研究價值,但有科普價值,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可以天天吃轉基因食品。
身份多樣的“反轉”人士
與“挺轉”相對,反對轉基因食品商業化,被簡稱為“反轉”。
在中國轉基因的論戰中,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崔永元可謂“反轉”陣營的代表人物。他反對轉基因商業化,但不反對轉基因技術的研究。
崔永元表示,轉基因作為一個先進技術一定要加大力度研究,因為涉及糧食安全,涉及知識產權,要堅決支持中國發展自己的轉基因技術,研究上“一天都不要停”。但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一定要謹慎,尤其是轉基因主糧產業化一定要慎之又慎。
崔永元曾轉發“方舟子:應創造條件讓國人天天吃轉基因食品”的新聞并評論:“你可以選擇吃,我可以選擇不吃。你可以說你懂‘科學’,我有理由有權利質疑你懂的‘科學’到底科學不科學。你可以說我白癡,我也可以說你白吃。”
這也導致方舟子和崔永元兩人在微博上展開了一場關于轉基因食品的唇槍舌戰。
在與方舟子的“戰爭”偃旗息鼓1個多月以后,崔永元踏上了赴美調查轉基因之旅,并實時發布在美國超市調查的結果和圖片。
近日,這位主持人推論稱,國內一些報道稱美國人“放心地吃了十幾年轉基因食品”,疑為謠言。他表示年內計劃再度赴美拍轉基因題材紀錄片。
“挺轉”陣營的人員構成大多是科學專家,“反轉”人士身份則呈現出多樣性。
“反轉”陣營中,也不乏學者,例如被稱為“‘反轉’大將”的云南財經大學社會與經濟行為學教授顧秀林,今年6月向社會公開發布捍衛食品安全的《決不宣言》,其中包含“決不轉基因”。此后,她再次強調了自己對轉基因食品決不妥協、決不容忍的態度,還特別強調了“堅決徹底反對轉基因農業技術應用”。
除了顧秀林外,“反轉”陣營代表人物還包括中國農科院研究員佟屏亞、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蔣高明、經濟學家郎咸平[微博]等。他們都曾對轉基因技術的安全性問題發表過相關言論。比如,佟屏亞和郎咸平等都發表過轉基因作物不一定能增產,“需要更多農藥”的言論。
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反對轉基因水稻的商業化。早在2004年,其就曾在湖北展開了對轉基因水稻種植的調查。
“挺轉”與“反轉”交鋒已久
在國際上,真正被認為是引爆轉基因農作物安全性激辯的輿論轉折點的,是1998年的普斯泰事件。蘇格蘭科學家阿帕得•普斯泰稱他在實驗中用轉基因的馬鈴薯喂食大鼠,大鼠“體重和器官重量嚴重減輕,免疫系統受到破壞”。
國際社會曾因此轟動。在一些環保組織的推動下,歐洲掀起反轉基因食物熱潮。1999年,英國皇家學會評審報告,列出此試驗的“六大罪狀”,指出普斯泰試驗的失誤和缺陷。
雖然普斯泰事件最終被證偽,但是此事件影響深遠,公眾開始質疑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據媒體報道,張啟發院士也感到,2000年之后,“反轉”聲音驟漲。
法治周末記者梳理公開報道發現,從2000年至2013年,2010年對于轉基因安全的輿論熱度可謂最高。而近一年來,伴隨著轉基因食品新聞的不斷出現,對于其安全性的輿論爭議也在持續升溫,形成近3年來轉基因安全問題的輿論關注的又一高潮,并直追2010年。記者在“知網”數據庫中,以“轉基因”和“安全”為關鍵詞檢索,2010年相關報道達570篇,而在尚未結束的2013年,報道數量則為515篇。
相對于目前尚未公布姓名的“上書”院士、學者,反轉陣營人士大多更加公開。
2012年1月11日,北京電視臺的一檔錄制節目中,“挺轉”與“反轉”陣營展開了一次激烈的對決。
據媒體報道,當現場話題轉入“轉基因”時,大批來自某網站的觀眾高舉反對牌,揮舞著手臂,大罵:“漢奸!賣國賊!騙子!”方舟子也猛拍桌子,呵斥這幫臺下觀眾“滾出去”。
2012年10月,顧秀林和饒毅在博客上就轉基因問題展開論戰。
除了代表人物在電視節目、博客上就轉基因問題的論戰外,在網絡上,網友們也參與關于轉基因食品的論戰中。其中,大多數網友似乎站在“反轉”陣營中,一些網友留言評論有時甚至會變成謾罵。這也導致“挺轉”與“反轉”陣營之間戰火升級。
有媒體報道,在轉基因大米品嘗會上,為了防止可能出現的混亂和沖突,品嘗會組織者會對參與網友的“以往言論”進行初步審查,確保沒有一位“反轉”人士出現在品嘗會現場。
“反轉”者一度讓品嘗會組織者焦慮。有人稱,“我們怕一些極端分子混進來”。
兩大陣營都“挨批”
當下,在專家到網民的如火如荼展開的轉基因論戰中,無論是“挺轉”方和還是“反轉”方,都面臨著質疑。
就近期“挺轉方”61位院士“聯名上書”,有評論認為,“聯名上書是一種很嚴肅的行為,既然簽了名,那就應該對轉基因的風險性有客觀、科學的認識。可這61名院士到底是誰,為什么至今仍不公布?難不成61名聯名上書的院士中,有些人只是出于面子,并不是真的出于科學精神?”
而對于“反轉”方對轉基因問題的質疑和批判,評論認為:反方的辯駁也未必都經得起推敲。在對轉基因的質疑乃至批判中,有人是真正從科學出發,真正出于對公眾健康的擔當,但也有不少觀點的科學含量不足,甚至有些聲音只是為了反駁而反駁。由此主導下的討論,看起來很精彩,其實只是“外行看熱鬧”。
與此同時,崔永元親自赴美調查的態度得到了大多評論和網友的肯定。評論稱,崔永元并非業內人士,其調查的科學性和權威性有待觀察,但這種重調查、擺事實、講道理的作風,卻十分值得肯定和借鑒。針對轉基因的討論,只有回到科學的軌道上來,才會有實質性意義。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不獨立更沒有發言權。
事實上,早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就已經提及并支持轉基因作物產業化。
華中農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認為,中央文件提出轉基因新產品產業化,并不意味著轉基因新品種產業化時代一夜之間就會到來。轉基因食品到底會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如何構建環境監控體系等很多問題,仍需科學家通過研究來回答。
(資料來源:《中國經營報》、《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京華時報[微博]》、《中國青年報》、《農民日報》財經網、人民網[微博]、觀察者網、中國網、中國時刻網、中國農業新聞網、四月網、南都網)
(本報記者高欣對此文亦有貢獻)
【國外對待轉基因食品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