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普爾斯馬特資金鏈斷裂? > 正文
 

《財經》雜志封面文章:中國普馬遺產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4日 20:34 和訊網-《財經》雜志

  失去了主宰者的“中國普馬”正在破產與重組之間徘徊,何去何從無人能予確切回答。而探索其盛極而衰的命運曲線,應成為理解現代中國商業社會特征的一堂必修課

  本刊記者 康偉平 李其諺 實習記者 王亞雪 發自北京

  田啟林發自成都、重慶、昆明、貴陽

  葉逗逗 李緯娜 發自廣州、深圳

  劉五一的名字源于他的出生時間——1953年5月1日。在1996年之前,他還默默無聞。

  劉五一當過20年的兵,1990年起曾在北京一家部隊企業工作。但從1996年起,他的一寸黑白照開始頻繁出現在一系列新建公司的工商登記表上。照片上的他是一張圓臉,戴一副黑框眼鏡。

  就在這一年,他注冊了一家名為“北京普爾斯馬特會員購物企業集團”(下稱北京普馬集團)的公司。

  這一讀來拗口的公司名稱,源自美國Price Enterprises,Inc.公司(PEI)旗下注冊的“PriceSmart”商標。PEI當年計劃將這一商標用于其在海外開設的倉儲會員店;但在美國,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一家PriceSmart會員店。

  時至今日,將近十年間,劉五一把他的“中國普馬”擴張到了19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其擴張以美式普馬會員店(僅向持有會員卡的客戶服務,下稱會員店)先行;2001年后,又以自創洋名“諾瑪特超市”(N-Mart,面向所有顧客的超市大賣場,下稱諾瑪特)開疆拓土。業務最高峰時,劉五一的“中國普馬”在全國的年銷售總額達到40億元人民幣;至2004年夏季,其店面達到約48家。

  但也正從2004年初夏起,“普馬王國”開始以極快的速度崩潰——大潰退自長沙店的倒閉開始加速,至北京店關門而告終。截至2005年3月,遍布全國的普馬店全面關閉。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潰退中,劉五一消失了。

  時下,來自19個省區市的數以千計的供貨商、銀行、法院乃至普馬員工都在苦苦找尋他——據估算,普馬在全國欠債至少有20億元之巨。但是,這位51歲的“傳奇人物”宛如人間蒸發。

  失去了主宰者的“中國普馬”正在破產與重組之間徘徊。究竟何去何從?迄今并無一人能夠確切予以回答。而探索中國普馬盛極而衰的命運曲線,則應成為理解現代中國商業社會特征的一堂必修課。

  最后的普馬

  湘、桂、粵三地的普馬店倒閉,“長沙之訟”鳴警,引發了全國性的供貨商擠兌風波

  輝煌一時的“中國普馬”走向崩塌引致全國性關注,始于2004年7月的“長沙之訟”。

  2004年7月8日,深交所上市的南方建材股份有限公司(000906,下稱南方建材)起訴長沙普爾斯馬特經貿有限公司(下稱長沙普馬),要求后者支付所欠租金、水電費及投資損失等,共計2809萬元。

  訴狀稱,2001年11月,南方建材與“中國普馬系”公司簽約,將長沙市開福區芙蓉北路103號建設成超市并租給后者,租期為20年。2003年,公司將建成后的超市交付長沙普馬;當年7月,長沙諾瑪特在此開業。但是,長沙普馬從承租之日起,即未按時足額交納租金。

  “長沙之訟”發生的兩個月前,拖欠供貨商貨款已近十個月的諾瑪特長沙店激起眾怒。大批供貨商沖進超市爭搶貨物,驚動當地警方,超市被迫關門。隨即,長沙開福區政府要求長沙普馬停業整頓。隨后,便有了南方建材維護債權的“長沙之訟”。

  據《財經》了解,長沙普馬資金吃緊狀況在2004年3月以后加劇。當地銀行不再向長沙普馬發放貸款,同時催還之前的貸款。“四五月份,長沙普馬被迫調集所有應付銀行的催款,這些資金很多來自長沙店本應付給供貨商的貨款。”一位前普馬高層管理人員告訴《財經》。

  “長沙之訟”因上市公司的維權行動而顯現出全局性效應。其時,幾乎與長沙店關閉同步,2004年5月,位于廣西南寧市的一家諾瑪特也被迫關閉。關閉前,南寧諾瑪特拖欠貨款及鋪租總計1313萬元,遭遇斷貨及停電。當月,南寧諾瑪特所屬廣西諾瑪特商業有限公司向供貨商承諾:在年底前付清貨款,并以廣州諾瑪特商貿有限公司作擔保。

  此時,廣州諾瑪特同樣陷于水深火熱。2004年4月,廣州諾瑪特因拖欠貨款超過5000萬元,被供貨商頻頻告上法庭。而法院查封其銀行賬戶時,才發現所剩無幾。廣州諾瑪特一度承諾在10月15日前還清欠款,但之后,這一承諾非但成為一紙空文,至10月下旬公司負責人亦已“消失”。11月下旬,位于廣州荔灣區恒寶廣場二層、面積達7200平方米的諾瑪特店終于關閉。

  湘、桂、粵三地的普馬店倒閉,“長沙之訟”鳴警,引發了全國性的供貨商擠兌風波。這一風波甚至激化為跨省區的哄搶風暴,并最終加速了各地普馬店關張——2004年9月,吉林市的諾瑪特店關閉;10月,河北秦皇島諾瑪特關閉,來自吉林的大批供貨商奔赴秦皇島哄搶貨物;11月,青島的一家會員店關閉;12月,昆明的兩家諾瑪特和一家會員店相繼關閉。

  2005年元旦剛過,普馬在中國的首家會員店——堪稱劉五一“發跡地”的北京海淀店正式關門。1月,重慶、昆明、瀘州、攀枝花、沈陽等地的普馬店也相繼關閉;次月,南京、南充等地的普馬店相繼關門;3月4日,北京玉泉店關門。

  至此,遍布全國的近50家普馬店無一幸存,“中國普馬”全軍覆沒。

  “美國普馬”來華

  在業內人士看來,早年普馬店雖然一派紅火,但獲利甚微,類似于“花錢買吆喝”

  “普馬”這一舶來品在中國的首次出現,當是1996年劉五一在國內注冊成立北京普馬集團。當時,外資零售業在中國的直接投資依然受到諸多限制,而國內連鎖商業亦鮮有成氣候者。劉氏的北京普馬集團,是當年外經貿部特批的首家外資特許經營連鎖企業。

  盡管外界一向以為北京普馬集團是號稱“美國超市第三強”的美國普馬的發揚光大者,但《財經》獲悉,當年獲得授權使用的“PriceSmart”,不過是美國Price Enterprises,Inc.(PEI)旗下的一個注冊商標。

  掌控PEI的老普爾斯(Sol Price)確系上世紀50年代現代倉儲會員制超市的開路人。經營至90年代中期,普爾斯父子早年創辦的連鎖店經歷了由興而衰的過程,也經歷了與競爭對手Costco合并再分立的波折。此時,普爾斯掌管的企業主營業務是商用房地產和海外品牌經營,已經算不上美國本土零售業的成功領軍人。(參見輔文《美國普馬昔與今》)

  1996年,當劉五一以其美國加州Timetone International Group,Inc.(湯姆頓國際集團公司)董事長的身份與PEI洽談合作時,PEI旗下的業務主要是商用房地產和海外項目。與劉五一簽署《特許經營協議》的公司,則為PEI的全資子公司Price Venture,Inc.(PVI)。

  根據協議,湯姆頓國際集團公司及其在中國的合作伙伴可使用“PriceSmart”商標,在北京、天津等地開設連鎖會員超市。

  劉五一獲得授權后,以北京普馬集團作為國內普馬會員店的經營主體,并于次年1月開設了首家會員店——海淀店。

  海淀店地處北京海淀區學清路甲18號,為一幢四層建筑,營業面積達8000平方米。此地位于京城西北部高校區,當年尚屬偏遠,交通亦不便利,但普馬倉儲會員店定位本為有車一族的高端客戶。開業伊始,海淀店以其新鮮的“洋面孔”及豐富貨品,吸引了不少追求生活品質的北京人光顧。普馬的老會員們至今記憶猶深的是,海淀店是“清一色的高貨架,大通道,擺放著許多其他商場難見的進口商品”。

  海淀店至少是獲得了好評。于是,劉五一又于1998年4月,在北京東三環南路創辦第二家會員店“勁松店”,并在1999年4月掛牌海淀阜石路的“玉泉店”。

  大型倉儲式百貨連鎖店通常是薄利多銷,要求企業家握有巨額資本金。據知情者說,劉五一早年下海,在國內和美國開設有多家公司,曾做保健品生意——一度在市場上小有名氣的多靈多魚腦精即在其名下,并獨家代理了墨西哥科羅娜啤酒在中國的銷售,掙了一些錢,但給人印象并非腰纏億萬身家的大戶。

  最初三年中,劉五一究竟為“中國普馬”投入了多少錢,資金從何而來,目前已無從查考。而北京普馬集團成立之初,公司注冊資本金為1000萬元,劉五一本人及其控股的一家公司總共持有北京普馬集團股份達99.8%,其父劉爽則象征性持有其余0.2%的股份。

  1997年首家海淀店開張未久,北京普馬集團注冊資本金增至1億元,1999年又增至1.7億元。但當年的工商變更資料顯示,北京普馬集團的兩次增資雖然數額巨大,但新增資本性質均為“固定資金”,實際是以店面資產折算而來。

  在當時的顧客眼里,普馬店的生意尚屬不錯,尤其在1999年,其海淀店曾創下日銷售額560萬元的記錄,至今為普馬員工們津津樂道。會員店的顧客多為“有錢人”。“他們開著車去那里買進口貨,普馬店門口停著清一色的進口轎車,你開著國產車去還要被人笑話。”一位早年的顧客告訴《財經》。

  但在業內人士看來,早年普馬店只算是“花錢買吆喝”。現代連鎖超市業其實是一個進入門檻很高的行業,既取決于規模和客流,也取決于統一的中央采購及配送系統;條件具備后,單店盈利周期通常也要三到五年,且利潤并不豐厚。劉五一在北京的區區三家店,實在還差得太遠。

  北京普馬集團的早期宣傳材料一直將PriceSmart描繪成“美國第三大超市”,并自稱擁有“美國及其它國際性商品的供應、美國式的管理以及計算機集成化財務、商品信息管理系統”。1999年以后,劉五一還專門請來兩位外籍經理負責企業管理和人員培訓,以顯其國際化。

  不過,想讓“中國普馬”真的馳騁起來,需要的是實力——運營現代商業的超強資金能力和管理能力。事實證明,劉五一遠未具備這種實力。當然,他沒有也不可能承認這一現實。他覺得自己能贏,途徑是千方百計擴大連鎖店規模,“從規模要效益”。

  以自身當時的條件,北京的空間已相當有限。劉五一遂把眼光投向外埠。

  財經觀察:

  資金易得性催生中國普馬泡沫

  產業診斷:

  中國式連鎖舉步維艱

  背景資料:

  美國普馬昔與今

 [1] [2] [3] [4] [下一頁]


點擊此處查詢全部普馬新聞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熱 點 專 題
日本謀任常任理事國
第24屆香港金像獎
2005中國國際時裝周
房貸利率上調
本田雅閣婚禮門事件
騎士號帆船歐亞航海
房價高難道錯在百姓
京城1800個樓盤搜索
《新浪之道》連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