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 體育 娛樂 游戲 郵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幣 天氣 答疑 交友 導航
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產經動態 > 財經媒體秀之《財經》2004 > 正文
 
兩棲華碩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5月24日 11:30 《財經》雜志

  一個臺灣電子業代工巨頭的演進路徑

  □ 本刊記者 王以超/文

  或許很多人對華碩這個名字還有些陌生。即使在臺灣本地,華碩電腦(ASUS,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57)這個電子代工巨頭也向來低調,就像其董事長兼總經理施崇棠(JONNEY
全國偶像歌手大賽 第39屆世界廣告大會
繽紛彩音風暴免費聽 激情新勢力性感新銳動
SHIH)的個性一樣。

  但這并不妨礙其日漸成為電腦主板市場上的世界級統治者。在過去的2003年中,全球每四臺銷售的臺式機中,就有一臺使用的是華碩出品的主板,而今年,這個比例有望進一步提高到1/3。

  這還遠不是全部。在經過多年的磨礪之后,華碩也已經漸脫“幕后英雄”的角色定位。在臺灣,華碩自有品牌的筆記本電腦已經占據了頭把交椅,并且還在不斷地拉大與對手的差距。在中國內地市場,根據賽迪顧問的統計,今年第一季度,華碩在內地筆記本電腦市場的份額,也已經上升到了第八位。

  華碩正在成長為一個龐大到無法被忽視的巨人。2003年,其營業額與上一年相比增長了七成,達到了2000億新臺幣(折合500億元人民幣);而2004年的目標是增長五成,沖擊3000億新臺幣(折合750億元人民幣)大關。

  這個目標現在看來并不那么遙遠。根據公司發布的財報,在今年第一季度,華碩的營業額為543億新臺幣,增幅達到了57%;4月份的增幅雖略有回落,但仍保持在50%。

  變“黑手”為“金手”

  追溯華碩的第一步,幾乎是那個時代最為典型的“臺灣故事”讀本。

  1981年,對于全球計算機行業,乃至整個信息技術產業而言,都是劃時代的年份,在這一年,IBM推出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簡稱為PC)。這啟動了電腦標準化的重要一步,使得全球都可以參與硬件和軟件的產業鏈分工。而此前倚重于計算器、鐘表、收音機以及電視機等簡單電子產品的臺灣企業界,也沒有錯過這個機會。

  當時,有的企業迅速轉型,比如1974年誕生的鴻海精密機械工業公司(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17),以及 1976年創立的臺灣另一個傳奇企業宏集團(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53)。而新公司更是如雨后春筍般生長起來,最初或許只是家庭作坊或者夫妻店,但它們以頑強的生存能力和“集體戰”的手段,迅速在鼠標、主板以及聲卡等組裝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共同將臺灣打造成了一個日漸沸騰的“超級組裝車間”。

  1989年,四位原效力于宏的年輕工程師童子賢、廖敏雄、謝偉琦以及徐世昌,分別籌集到250萬新臺幣。當年4月1日,臺北市長春路一棟只有35平方米的公寓內,華碩公司開始正式運作,童子賢擔任董事長兼總經理。

  當時整個主板行業還處于所謂的“黑手”階段,隨便做一些主板,胡亂地用麻繩捆扎一下,每片之間用舊報紙草草隔開,就可以賺“容易錢”。而華碩在成立僅僅八個月后,就憑借原有的技術背景,與國際大廠同步推出支持英特爾最新的486微處理器的主板。

  由于這是臺灣廠商第一次在主板發布方面搶到了“第一節拍”,這個新生的公司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它不僅贏得了一向崇尚技術的英特爾的好感,同時也陸續從組裝廠商那里獲得一些訂單,并逐步走上正軌。

  1994年,華碩力邀時任宏JI個人計算機業務群總經理的施崇棠加盟,接替童子賢出任董事長兼總經理。畢業于臺灣大學電機系、時年42歲的施,其時已經在宏打拼了15年,也曾經是華碩四位創始人的上司。

  進入華碩之后,施很快就展示出了其出色的管理才能,以及敏感的行業洞察力。華碩也開始在主板業中脫穎而出,進入第一集團,并且保持著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毛利率。

  1996年,也就是在臺灣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的當年,華碩不僅把營業額提升了69%,實現了31.8%的毛利率,純利率也達到了28.6%。此后三年,公司在繼續保持高速成長的同時,不管是毛利率還是純利率,都保持在了30%的水平。即使在可以賺“容易錢”的時代,上述數字仍然令人印象相當深刻。業內人士戲稱,華碩找到了將“黑手”行業點石成金的奧秘。

  資本市場也以特有的方式表態,到了1999年,華碩的總市值一度超過了6000億新臺幣,成為其時臺灣股市的“股王”。

  多聲部變奏

  但華碩的命運,注定無法擺脫整個產業的沉浮。

  1995年,也就是在施崇棠入主華碩的第二年,芯片巨頭英特爾突然宣布進軍主板市場,占據全球七成份額的臺灣主板業面臨著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風暴。

  雖然由于臺商的集體抵抗,加上英特爾遲遲無法找到主板業的節奏,這場風暴最終并未對臺灣主板業造成重大影響。但這一事件使得不少臺灣主板廠商意識到了單一業務的脆弱性。次年,隨著成功登陸資本市場,華碩也開始認真考慮多元化的問題——當時華碩超過93%的收入來自主板業務。

  真正的選擇在1997年展開:是筆記本電腦,還是PDA(掌上電腦)?

  在公司內部,頗有挺PDA的聲音,因為當時市場初起,競爭尚未展開,或許華碩更有機會進入。而筆記本電腦,在臺灣已經早有進入者,比如廣達電腦(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82)早在1990年就已經進入了這一市場。與華碩在同一年誕生的仁寶電腦(臺灣證券交易所代碼:2324),也已經于1991年殺入了這一市場。此外,這一市場也有宏等從臺式機市場轉戰過來的強手。

  但到了1997年9月,華碩毅然決定進軍筆記本電腦市場,據說是施崇棠本人十分堅持,并成功地說服了管理層。

  經過一個不算成功的開局之后,華碩還是頑強地贏得了自己的地盤。

  2003年,代工加上自有品牌,華碩筆記本電腦的出貨量已經成長為全球第五。而其自有品牌筆記本電腦,更是在2002年,取代宏成為臺灣本土市場新的“龍頭”,華碩已經不再是電子代工的“代名詞”了。

  在2003年華碩的營業收入中,筆記本電腦也已經占到29%的份額,僅僅比主板低四個百分點。其175%的增長速度,更令主板業務28%的增速望塵莫及。

  到今年4月份,其筆記本電腦的單月出貨量已經達到了創記錄的30萬臺,雖然這一數據與行業“老大”廣達81萬臺的出貨量仍有相當差距,但其上升勢頭,卻是如日中天。

  施明確發出了嚴厲的信號,重申對這一市場的決心或者說野心。“不要認為華碩就一定這么保守,我們是非常有機會更加AGGRESSIVE(主動)的,只要一切都已經READY(準備好)。”他對記者說。

  “嗜血”的素食者

  施崇棠本人是一個標準的素食者,甚至連咖啡和茶都不沾染,但整個業界都已經感覺到,華碩已經變得越來越“嗜血”。

  曾幾何時,華碩被認為只追求利潤,而不去刻意追求市場份額,因此很少在主板領域挑起價格戰,這使得整個行業的日子相對安逸。

  但就主板業務而言,30%左右的毛利率水平,已經成為僅供回憶的“黃金時代”。隨著主板產業已經進入一個平穩的增長通道,2001年,華碩的整體毛利率水平已經下降到了21.8%,2002年更是進一步下降到了13.7%,2003年的最新數字則是10.2%。

  這種轉折在2002年尤為明顯,雖然營業額增長了34%,但華碩的純利卻從160億新臺幣下滑到了100億新臺幣,純利率更是在上市之后,首次下挫到10個百分點以下。

  在這一年的股東大會上,施代表公司管理層公開向投資者道歉。

  華碩開始認識到,所謂競爭力,應該是市場份額和利潤水平并舉。在這種背景下,“巨獅計劃”悄然出爐,“巨”就是要在市場份額上做大,而“獅”則是要從技術和品牌上做強。

  第一步的戰火,燃在輕車熟路的主板市場。華碩于2002年5月,投資成立華擎科技,由華碩副總經理、也是創始人之一的徐世昌,和原精英電腦負責研發的副總裁吳載燈攜手,進軍中低價位的主板市場。

  此舉很快就給整個市場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到2003年,華擎在歐洲市場,已經成為僅次于華碩的第二品牌,兩者合計,在零售市場的占有率已經過半數。

  進入2004年,華擎繼續走強,公司內部也因此將今年主板的出貨目標,從此前預計的4000萬片,上調到4500萬片。

  雖然在2003年,華碩的毛利率水平,降到了公司有史以來的最低點,但今年第一季度,華碩已經成為臺灣惟一一家毛利率保持去年第四季度水平的主板廠商,在季報公布當日,華碩的股價就上漲了四個百分點。而其在主板業務上的競爭對手微星和精英則表現暗淡,季報公布后,前者的股價跌至三年來的最低點,精英更是創了七年來的新低。正如華碩首席財務長李祖堯所說:“關鍵是不要讓別人有機會。”

  要把這種近乎殘酷的搏殺推演到其他領域,在業界看來,最重要的決勝點還是在中國內地。

  華碩一開始并未意識到內地布局的重要性。其內部人士坦言,當時華碩動輒可以拿到30%的利潤率,大家都覺得,內地節約的這點成本似乎不那么重要。況且,一旦不能按期交貨,造成的影響遠不是幾個百分點的獲利可以彌補的。

  一直到1999年,華碩才正式落戶蘇州。但在之后短短五年內,其在內地的員工人數,就從300多人奇跡般地暴漲到了34000多人。

  到了2003年,華碩在中國內地的出口額已經達到了68億美元,成為江蘇省的出口龍頭,即使在全國,也可以排到第五的位次。如果換算成營業額,華碩在蘇州的營業額也已經達到了25億美元,占到了公司整體營業額的四成以上。

  很顯然,華碩正在試圖以速度,來彌補這種時間差。

  “賺辛苦錢”

  與眾多早期過于倚重貿易起家的廠商不同,華碩一開始就帶有濃重的技術色彩。時至今日,施崇棠雖然一方面提醒要避免“技術的陷阱”,但他同時也堅持,對于一個企業的競爭力來說,從根本上說“技術是最重要的”。

  或許正是由于對技術的執著,華碩從創業至今,一直采取了一個被外界認為相當保守的財務政策,那就是堅決不做任何理財投資。

  現任財務長的李祖堯在加入華碩之前,效力于日本野村證券株式會社。他本人不僅是這一政策的忠實執行者,同時也是狂熱擁護者。他說:“華碩的定位是一家技術公司,而不是投資公司,我們選擇賺辛苦錢。”在他看來,正是由于電子產業本身的技術發展,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因此,只有手頭擁有充足的現金,才能及時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

  2004年1月,華碩僅僅用一個禮拜的時間,就完成了3.2億美元海外可轉換公司債的發行工作。至此,華碩手頭擁有的現金,已經超過了300億新臺幣,如果加上現金等價物,目前“枕戈待旦”的資金介于400億至500億新臺幣之間。

  以這樣的現金儲備,即使上馬LCD這樣總投資高達上千億新臺幣的項目,也足以應對。因為一般總投資額的20%作為首期支出就足夠了,后續資金完全可以通過發行全球存托憑證或者海外公司債的形式來從容籌措。

  更何況,華碩投資的子公司,也正在逐漸融入資本市場。4月20日,華碩持有58.45%股份的景碩科技已經通過了上市批準,這家專注于印刷電路板生產的企業,有望于今年第三季度登陸臺灣證券交易所。而其全資子公司華擎科技,也被臺灣業界認為,有望于明年年底申請上市。

  而握有大筆現金,也意味著在降低成本方面的主動權。據說,華碩在采購的時候喜歡殺價,由于采購量一般比較大,而且付錢很爽快,一般都可以享受到更大的折扣。

  創始人發難與接班人懸疑

  盡管似乎諸事如意,但華碩與眾多臺灣廠商一樣,仍然難逃人事糾葛和管理方式的爭議。

  2003年12月29日,華碩的創始人之一,時任總經理特別助理的謝偉琦宣布辭職,他在發給同事的一封電子郵件中,言辭激烈地指責華碩不追求系統化的管理體制,而是一味強調人治的色彩,更使得華碩內部的矛盾公開化。

  到目前為止,在臺灣科技界,身兼董事長和總經理兩職的,也只剩下施崇棠和鴻海的郭臺銘。正因為此,以及重“人本”的管理理念,那么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現年52歲的施崇棠將如何布局未來的接班人架構?施崇棠之后的華碩又會如何?

  在華碩的四位創始人中,廖敏雄在施入主華碩之后不久,就因身體和興趣原因掛冠江湖,隨著謝的退出,只剩下徐世昌以及童子賢兩人。

  目前,徐和童除了華碩電腦的董事以及副總經理的職位之外,還分別擔任了華碩旗下的華擎科技以及景碩科技的董事長。而在這兩家公司登陸臺灣資本市場之后,兩個人在呼之欲出的“華碩系”的地位,仍然是難以推測。

  代工的兩難

  華碩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則是如何平衡代工業務和自有品牌之間的關系。

  此前,宏已經有前車之鑒,由于施振榮致力于打造華人自有電腦品牌,因此與代工客戶之間暗生罅隙,最終不得不將代工業務單獨分拆,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來做了斷。

  而華碩也注定要面臨同樣的考驗。但施崇棠不愿意談及是否會分拆這兩項業務。他只是表示,公司認為目前的狀況仍然可以控制,現在還沒有作最后的選擇,當然也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

  目前的狀況像施崇棠所說的一樣,還在控制之內,雖然平衡有些艱難,但增長仍然在繼續。

  4月下旬,在華碩蘇州員工運動會上,赫然打出年營業額達到100億美元的標語。按照華碩目前的步伐,如無大的意外,這個目標可望在2005年變成現實。

  但是,華碩以龐大的內地市場做支撐,并以捷克和墨西哥新設立的生產基地為“雙翼”,夢想顯然不僅僅于此。推行“巨獅計劃”的目標之一,就是大踏步前進,擺脫“叢林戰爭”的糾纏,成為市場的掌控者。而要達到這一目標,不管是企業氣質、品牌價值,還是技術,華碩仍然前路漫漫。

  就技術而言,華碩的技術投入集中在設計和制造領域,先行的研發仍然較為薄弱。研發經費在營業額中所占的比例,2003年只有1.2%,這個數字雖然在臺灣業界并不算低,但即使與臺積電的6%相比仍然去之甚遠,遑論美、日、韓的這些巨頭了。

  此外,要實現臺灣和內地市場的一體化支撐,需要克服的不僅僅是技術,或者說經濟上的障礙。而這個“共同體”可能存在的非經濟離心化的危險,會不會成為雄心勃勃的華碩再次起飛的隱患,仍然需要一個漫長的等待。■

New Page 4

《財經》2004年5月20日目錄

封面文章
啤爭奪戰
一家在中國啤酒市場上排名第四、上市僅兩年、此前市值僅30億余港元的中型啤酒公司,如何成為香港近年來上市公司最大收購戰的主角

BIL的角色 / [資料] 哈啤大事記 / 哈啤管理層的價值實現

財經觀察
虐俘事件是一個新拐點

時政報道
SARS病毒泄漏調查
SARS今春卷土重來已鎖定為實驗室病毒泄露事故,反映出中國CDC缺乏基本預警意識和管理不善的現實,以及整個預防衛生體制的軟件隱患

觀點評述
銀行體系應當成為經濟穩定器
要改變銀行貸款順周期行為所導致的不良后果,一個措施是強化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當前則可考慮提高資本充足率與動態撥備
[評之評] 如何擺脫“繁榮”的困擾

經濟全局
農村合作醫療調整推進節奏
籌資成本高、農民受益少、管理不規范,成為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推進的主要障礙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爭議
靠自愿還是強制參加?保大病還是保小病?由政府還是由市場主導?

養老保險金丑聞震動日本政壇
高官未交養老金成為日本最具政治敏感性的主題,根本原因是其現行養老保險制度難以為繼

評論·中國經濟: 通貨膨脹動態與利率的時期結構
用利率調整的辦法來治通貨膨脹,一定要拉開利率的時期差別

評論·海外經濟: 亞洲的內部需求在哪?
雖然存在看得見的積極走勢,但是不會很快恢復到高通脹、資產價格快速上揚和貨幣大幅升值的“繁榮”歲月

市場與法治
“香武仕”系列案折射中國司法尷尬

兩起自相矛盾的正反官司折射出現實生活中的荒誕幽默

[法治·動態]

資本與金融
華燊燃氣“畫餅”成空
華燊燃氣的故事尚有更多的重要情節留待查實,但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華?燃氣正在為其野心和缺乏誠信付出代價

《基金法》沖擊波
新《基金法》與現行法規還有20多處不同點,而與之相關的具體操作細則將會怎樣,已成為時下基金業內最熱門的話題

公開審計結果有利無弊
所有國有企業和金融機構在海內外上市之前均應由獨立機構全面審計資產負債,充分披露實質信息,這不僅是風波之教訓,更應成為海內外上市之途在長期中的一致基準

誰來解救“問題公司”?
引用援救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案來為當前解救國內“問題公司”張本,是對這個經典案例的誤讀

滬深股市: 勿博反彈
A股、H股和紅籌股在2005年年底前出現明顯牛市的機會十分渺茫

香港股市: H股市場難見振作
短期內H股指數大概會維持在3700~4200的區域內振蕩

產業縱深
鐵本之亂

從2004年鋼鐵第一案常州鐵本鋼鐵膨脹和爆裂的軌跡,可以看到這一輪過熱的秘密

鐵本與國本
鐵本的命運,引發我們在一個企業的投資行為與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間尋找一條關聯脈絡

公司透視
兩棲華碩

一個臺灣電子業代工巨頭的演進路徑

盛大割肉上市
盛大此番終于跌跌撞撞沖過終點的同時,是否宣告了去年下半年以來的中國網絡公司上市潮告一段落?

財經速覽
焦點: 韓國總統歸位 印度總理去職
外刊聚焦: “虐囚門”風波 / [本月事件] / [人物志]

邊緣: 立法與自由
僅僅根據康德提出的那些原則,是無法實現自由的。原則必須被賦予歷史性——在每一個具體的和特定的歷史過程中,原則都是被爭取到的而不是被賜予的
[背景]: 民選女村官艱難維權

讀者來信
“開平案”只露了冰山一角
/ 構建“成例”才是長遠之策 / 手握權力的人要為自己的權力負責 / 更 正

財經專欄

隨筆: 不要怕看鏡頭
盡可能讓觀眾產生如在現場的感受,是電視美學的一個基本原則,也是電視與電影的一個基本區別

隨筆: 油脂拾零
中國人自古偏好油炸食品。春秋戰國時,中原地區的“八珍”中便包括經過油煎的炮豚、炮羊;南方楚地也有炮羊、粔籹。據專家考證,粔籹是用米面和蜜煎成的點心,即今天麻花馓子的爺爺

讀書
真理:從另一個角度
/ 虔誠閱讀下的生存敬畏 / 5月本刊薦書

逝者: 讓—雅克·拉豐
杰出的經濟學家和偉大的經濟學教育家,2004年5月1日在法國圖盧茲逝世,享年57歲

財經動向
[商事動態]

中國經濟如何避免硬著陸
長期經濟增長不可依靠政府主導投資
中國選擇性緊縮和軟著陸前景
建立分級分稅財政的三級框架
統一各類企業所得稅制度的原則

新聞: 電價上調云山霧罩

文事.前沿
政府參/控股商業銀行治理須以市場化為方向






評論】【財經論壇】【推薦】【 】【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一
關鍵詞二
熱 點 專 題
陳水扁“5-20就職”
巴黎戴高樂機場坍塌
飛人喬丹2004中國行
日本首相小泉二度訪朝
美英軍隊虐待伊俘虜
深交所中小企業板塊
莎拉-布萊曼演唱會
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
中超 奧運男排落選賽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3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