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投資面臨集合悖論
現在對我們來說, 既要應對這次危機的影響,也要按照科學發展觀,按照新的增長模式,要更多地啟動內需。當然,啟動內需的口號我們已經談了多年了,但是內需一直啟動不太起來。內需是什么?內需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投資的需求。第二部分是居民的最終需求。,長期以來中國的投資需求其實并不低, 但是在新的形勢下,明、后年要保證經濟增長、保證就業達到一個比較高的水平,要看投資是不是能夠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水平。我們的消費長期以來是比較低的。 我們怎么樣把老百姓的消費啟動起來,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
所以,如何應對國際經濟危機,現在核心的問題變成兩個部分,第一個是怎么樣保證我們的投資能夠還保持一個比較快的增長,要抵消一部分出口減少的影響。第二,怎么樣把老百姓的需求拉動起來。
怎么把這兩個問題做好,今天我的講演主要想在這兩個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見。
首先,先談一下如何拉動民間投資的問題。
投資有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政府投資,一部分是民間投資。所謂政府投資包括政府本身的投資,可能還包括一部分國營企業投資。民間投資是包括像私人企業投資、股份制企業、外資企業的投資都應該從大的框架來說算民間投資。
首先,要搞清楚現在為什么要拉動民間投資。今年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大概粗略算起來是16萬億左右,在這16萬億里,國家和國營企業投資可能占5、6萬億左右,還有11萬億左右是民間投資。明年如果民間投資還在11萬億時,就不能保證我們有8%以上的經濟增長。所以,民間投資還要比11萬億更多一些。
現在情況看來還是比較嚴峻的。從民間投資情況來看,今年投資情況不錯,但是明年的情況如何,現在還不是特別清楚,因為過去民間投資比較活躍的很多領域,比如說進出口,房地產,礦山,包括鋼鐵,包括制鋁等等這些領域,目前市場前景都不是特別看好。 所以,在這些方面的投資可能不一定能夠繼續增長。
為了啟動內需,要保證中國經濟一個比較快速的發展,國家最近出臺了4萬億刺激經濟的投資計劃。 這對加快中國的經濟增長,應對金融危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到目前為止,咱們這4萬億還是世界上出手最重、出手最快的一個應對的措施。從出手重的角度來看,我們這4萬億等于是GDP的15%—16%,而前一段時間美國通過的7000億美元的投資,也只是占美國的GDP的5%左右。美國7000億的刺激計劃比我們稍微早一些,但是它用的方式、用的地方主要還是以救金融企業為主,而咱們這4萬億是直接對實體經濟進行刺激,直接對實體經濟進行投資。
應該說中國政府的這4萬億的出臺,給全世界如何應對金融危機一個非常好的啟示。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爾后20個大的工業國和發展中國家開會的G20公報里,專門提到一句,其它國家也要啟動類似于我們的積極財政政策,這個錢也應該投到實體經濟去。這4萬億應該說也是迄今為止中國政府在歷次的刺激經濟的計劃里最大的。 如果我們4萬億用好了,就能夠把經濟啟動起來。 但是,如果4萬億用得不好,經濟持續發展可能還有一些問題。4萬億分到兩年來投資,每年就是2萬億。如果民間投資能夠保持11萬億,兩萬億加進去,就能推動增長。但是如果民間投資下滑太快,投資減少太快,兩萬億進去,很可能只能保證我們的投資不會減少。 而在進出口受國外市場制約,投資不增加, 就很難保證經濟有一個比較快的增長。
現在民間投資存在一些問題。很多企業家現在都在準備過冬,在準備棉襖,大家都在現金為王。對于一個企業來說這是對的,因為作為一個企業,在一個大危機的時候,它保證有一定的現金流,保證有一定的彈性,應該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決定。但是如果所有的企業都這么做,就會出現一個叫做所謂集合悖論的問題。集合悖論指的是對于每個微觀的個體好的和最優的決定,你把它加在一塊兒,它很可能是一個最壞的決定。
我們現在正面臨這種悖論的情況。每個企業甚至每個家庭,大家都現金為王,那么總體的需求就會急劇地減少。所以,現在如何用每年2萬億的國家的投資來拉動出每年12萬到14萬億的民間的投資,是這個問題的關鍵所在。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