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節能燈應訴歐盟“反傾銷”、染料行業應訴美國“反傾銷”、還有不久前偃旗息鼓的中韓貿易戰。這段時間,“傾銷”、“反傾銷”的字眼頻繁見諸于各大媒體。據有關數字統計,十年之中,WTO成員國對中國產品的反傾銷調查有247起,裁定傾銷罪名成立的占到64%。是什么原因讓歐盟、美國對我國的“反傾銷”如此眾多?著名經貿專家、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會長薛榮久教授認為,“反傾銷”的發生一方面因為一些國際組織、國家對我國經濟體制有認識上的偏見,另一方面也與企業未按國際慣例出牌有關。
“非市場經濟國家”是“攔路虎”
通常,當一國產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國,并對進口國相關產業造成了損害,這個國家就可以提出“反傾銷”措施。而“正常價值”的確定有兩套標準,對于市場經濟國家,是與出口國國內市場的價格相比較。對非市場經濟國家,意味著該國不能按市場供求決定產品價格,將會找出與其經濟發展水平相當的替代國,用類似的產品價格作為衡量標準。薛榮久教授說,歐盟等國家正是將我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彩電“反傾銷”中用新加坡作為替代國,而新加坡人力成本是我國的20倍,所以很容易得出傾銷的結論,使我國企業蒙受不白之冤。這種情況下,企業要積極應訴。如果不應訴,就像體育比賽前就自動放棄參賽權,只有敗訴一種可能性。我國積極要求加入世貿組織,正是要給企業一個上訴的機會。當然,要應訴也要講究策略。前一陣,我國某行業組成聯盟,請一個律師應訴,媒體報道他們非常“團結”。這樣應訴的聲勢的確浩大,但不符合國際規則,很容易授人以柄,讓人誤解為非市場行為,而這正是人家最終判你傾銷的理由。
另外,我國這幾年外貿出口增長快,發展勢頭強勁,也容易引起一些國家對我們出口產品的重視,要保護自己的民族產業。據中國海關統計,僅今年前七月,進出口總額增長了36.8%,累計實現貿易順差144億美元。進出口服務和商品總額已達四千多億美元,與二百多個國家有貿易往來。
不能忽視“練內功”
有些人認為,我們可以用中韓貿易戰的經驗,你說我彩電“傾銷”,我就說你手機“傾銷”。薛教授認為,這并不是對待“反傾銷”的好辦法,貿易摩擦的背后是兩國經濟實力的對比。現在更為重要的是,我國企業應考慮怎樣“練內功”。我國有個別企業為了占領國際、國內市場,大打價格戰,在出口秩序上有待提高。薛教授強調,“企業如果不通過提高技術含量,不提高服務質量,不加強管理,只想通過打價格戰,處理積壓產品,占領國內外市場,這在哪兒都行不通。”在我國鞋業回擊歐盟“反傾銷”案中就發生過這么一件事,歐盟認定我國鞋業價格太低,運用臨時性補救措施,要我國企業價格承諾,提高價格后再出口,這幾家制鞋企業當時答應得非常好。沒想到打贏官司后,依舊為了創匯、爭奪市場,大打價格戰。薛教授說,我國的體制還有待完善,企業整體實力還待加強,所以我們深化改革。而且,加入WTO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開放促改革。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