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結合案件情況,陜西、河南銀監局迅速組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全面排查,發現多名 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詳情]
從巴納姆的騙貸到眼前的假黃金騙貸案,除了警醒銀行家們要切實強化制度執行力,抓好押品管理、確保押品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外,也再一次向商業銀行敲響警鐘:第一還款來源才是放貸的關鍵防線;把握第一還款來源,恰是銀行應該回歸的信貸本源。[詳情]
這樁“以次充好”的質押物騙貸大案,又牽出質押貸款的高杠桿“游戲”,其中的參與者,除了騙貸企業,還有為沖貸款規模在審核上“不走心”甚至直接放水的銀行。[詳情]
陜西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其中對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等11家縣級農信社聯社罰款3600萬元,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1000萬元,對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400萬元。[詳情]
工行陜西、河南分行相關負責人對“工行郵儲等19家銀行被罰5250萬涉190億假黃金騙貸案”事件回應稱,此事件系外部不法分子詐騙所致,已處理完畢。[詳情]
從巴納姆的騙貸到眼前的假黃金騙貸案,除了警醒銀行家們要切實強化制度執行力,抓好押品管理、確保押品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外,也再一次向商業銀行敲響警鐘:第一還款來源才是放貸的關鍵防線;把握第一還款來源,恰是銀行應該回歸的信貸本源。[詳情]
本報記者 馮櫻子 北京報道 2016年5月,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 2月2日,銀監會表示,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陜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這起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 目前,公安機關已抓獲35名外部涉案人員。 陜西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其中對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等11家縣級農信社聯社罰款3600萬元,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1000萬元,對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400萬元。 陜西銀監局還對上述機構的95名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8人1年至終身高管任職資格,對87人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相關機構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262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此外,陜西銀監局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 河南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處以罰款250萬元,對該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 同時,責令工商銀行對省、市、縣三級分支機構48名責任人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實際上,用黃金向銀行質押貸款的業務本身并不違法。但本案涉及非標準的黃金質押,暴露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 銀監會對上述銀行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詳細指出,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 2018年以來,銀監會已對銀行金融機構開出三大罰單。2018年開年,銀監會先后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合計開出7.95億元罰單。加上此次對涉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5250萬元罰款,三案總處罰金額達8億元。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詳情]
從巴納姆的騙貸到眼前的假黃金騙貸案,除了警醒銀行家們要切實強化制度執行力,抓好押品管理、確保押品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外,也再一次向商業銀行敲響警鐘:第一還款來源才是放貸的關鍵防線;把握第一還款來源,恰是銀行應該回歸的信貸本源。[詳情]
來源:新快報 日均罰單16張、累計罰近9億、處罰227人…… 2月2日,銀監會公布的逾五千萬元罰單再次令市場矚目。排查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假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19家銀行被罰款5250萬元,104名責任人遭到處罰。 然而,這僅僅是銀監會嚴打嚴罰的其中一個縮影。僅今年1月份,全國各銀監機構累計公布了497張罰單,全月罰款近9億元,平均每天罰單16張。同業、理財 違規操作,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等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吃”罰單的重災區。分析認為,今年將是“最嚴監管年”,隨著監管再出全面整頓通知,仍存僥幸心理的違規做 法將受到監管嚴格處罰。 ■新快報記者 黎華聯/文 廖木興/圖 典型一 內控不嚴,“假黃金”騙取190億貸款 2月2日,銀監會公布了一起百億黃金騙貸案的涉事銀行處罰決定——陜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 該案事發于2016年5月初陜西潼關信合(陜西潼關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因一筆約2000萬元的黃金質押貸款發生逾期,催款無果后決定處置質押黃金,在處 置過程中發現黃金摻假,遂將此事報案。根據銀監會通報,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 190億元貸款。目前,公安機關已抓獲35名外部涉案人員。 銀監會稱,該案暴露出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 典型二 浦發成都分行吃下4.62億元罰單 銀監會在1月份對多起大案進行了處罰,合計近9億元罰款。其中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案的受罰金額是1月份單次被處罰的最大金額,達4.62億元。 “這是一起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主導的有組織的造假案件,涉案金額巨大,手段隱蔽,性質惡劣,教訓深刻。”今年1月19日,銀監會公布了該案的查處情況。浦發 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通過編造虛假用途、分拆授信、越權審批等手法,違規辦理信貸、同業、理財、信用證和保理等業務,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 775億元,換取相關企業出資承擔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不良貸款。 這個手法簡單而言,就是貸款客戶A企業還不出款了,于是銀行就找了一個空殼公司B來收購A,并發放給B一筆貸款,讓企業B來收購企業A,順便替企業A 還這筆錢。775億元的貸款在這些公司轉了一圈,又回到了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此前不良貸款留下的窟窿卻被填上了。而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此前多次宣稱自己不良 貸款為零。 統計 今年1月份罰單數 超去年月最高紀錄 2018年的第一個月,銀監會就重拳頻出,為2018年強監管、嚴監管定下了明確的基調。 據統計,2018年1月,各級銀監部門共披露的497張罰單合計罰款8.97億元。與去年1月同期的194張、平均每天6張相比,今年1月的罰單數量井噴 至去年同期的2.5倍,平均每日開出16張罰單。而去年單月最高紀錄在6月份,當月各級銀監部門罰單數量為350張。 各級銀監部門1月份披露的罰單中,被處罰的相關責任人達到227人。其中,7人被處以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 具體來看,在1月的罰單中,同業、理財的違規操作,違規辦理票據業務是銀行業金融機構“吃”罰單的重災區。其中,涉及違規辦理票據業務的罰單罰金數額尤為 突出,罰沒金額超百萬元以上的大罰單多涉及該業務。其中涉及貸款業務違規的罰單共201張,占1月份公布罰單總數的40.44%,涉及票據業務違規的罰單 總計70張,占比14.08%。 分析 監管接連發文,更多罰單在路上 在銀監會的罰單中,票據違規是重要的因由。1月27日,郵政儲蓄銀行甘肅省分行下屬機構共罰沒2.95億元,此案涉及票據票面金額79億元,非法套取挪用 理財資金30億,涉案波及了12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十名高管。這也是繼上述浦發銀行成都分行之后,銀監會開出的又一起“上億級別”的超級罰單。 近年來,票據業務大案要案頻發,此前農業銀行、中信銀行、天津銀行等都爆過巨額票據案,“票據變報紙”等票據離奇失蹤的事情諸見報端。 一位股份行金融市場部人士表示,票據市場亂象主要是針對紙票,此前不少銀行存在通過票據轉貼現業務轉移規模、利用承兌貼現匯票虛增貸款規模、銀行內部人員 與票據掮客聯手離行辦理無真實貿易背景的票據貼現等問題突出。“特別是些農商行、農村信用社等農村金融機構,此前常常給股份行等中型銀行做通道、消規模, 違規貼現或出具抽屜協議等。還有不少銀行的地方分支機構因內部管理不嚴,員工與票據掮客勾結將機構印鑒、賬戶出借,甚至是制造假票。” 除了票據業務,理財業務也一直是銀監會的重點整治領域。而在1月12日,黑龍江銀監局發布公告稱,近日對工商銀行黑龍江分行及所轄13家二級分行開出罰單,該行6只、金額54.7億元對公理財產品因違規銷售共計被處以3400萬罰款。 “充分表明銀行業市場亂象整治工作不能止步,依然要繼續下去并且力度要進一步加大。” 中國不良資產行業聯盟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莫開偉表示。 進入2018年,銀行業監管文件出臺頻率大幅提高,從業者紛紛表示今年將是“最嚴監管年”。1月13日,銀監會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 通知》稱,將在全國范圍內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要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全面開展專項整治評估工作,并于2018年3月10日前上報評估報告。為加 強政策執行,突出工作重點,銀監會同時印發《進一步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意見》(下簡稱“通知”)和《2018年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工作要點》(下簡 稱“要點”)。 要點明確指出,2018年重點整治公司治理不健全、違反宏觀調控政策、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產品風險、侵害金融消費者權益、利益輸送、違法違規展業、案件與操作風險、行業廉潔風險等八方面。銀監會指出,這八大方面,基本涵蓋了銀行業市場亂象和存在問題的主要類別。 延伸 將加大對違法違規人員的問責力度 除了罰錢,更要罰人。實際上,今年以來,不少銀行分支機構的高管因此也被“擼下來”。 浦發銀行成都分行案中,浦發成都分行原行長、2名副行長、1名部門負責人和1名支行行長分別給予禁止終身從事銀行業工作、取消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 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件中,取消郵儲銀行武威分行原主持工作的副行長及其他3名班子成員2-5年高管任職資格,禁止文昌路支行原行長終身 從事銀行業工作。對違規購買理財的機構吉林蛟河農商行,分別取消該行董事長、行長2年高管任職資格,對監事長給予警告,分別禁止資金運營官、金融市場部總 經理2年從事銀行業工作。對紹興銀行、南京銀行鎮江分行等10家違規交易機構的33名相關責任人作出行政處罰,其中,取消3人高管任職資格,禁止1人從事 銀行業工作。 銀監會明確,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壓實深化整治銀行業市場亂象的主體責任。加大對違法違規人員的問責力度,切實解決內部問責流于形式、處理浮于表面的問題。董事會要擔負起最終責任,董事長是第一責任人;高管層要擔負起執行責任;監事會要擔負起監督責任。 (券商中國)[詳情]
來源:北京商報 隨著銀監會近期一份份案件披露,金融機構的多種違規業務形式再次被推至公眾視野。在銀監會于2月2日發布的公告中,19家金融機構被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質押物騙走近200億元巨額貸款。這樁“以次充好”的質押物騙貸大案,又牽出質押貸款的高杠桿“游戲”,其中的參與者,除了騙貸企業,還有為沖貸款規模在審核上“不走心”甚至直接放水的銀行。 19家機構被騙190億 近來逢周末必出大額罰單的銀監會,在2月2日又公布了一起“大案”及做出的處罰。陜西、河南兩地的19家金融機構因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涉及一起黃金騙貸案,合計被罰5250萬元,并有104名相關責任人受罰。 5250萬元,這與稍早前動輒數億元的罰單相比似乎“溫柔”了些,但該案件的涉案金額卻十分巨大。根據公告,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被騙貸總額達到190億元。 能夠以超強“偽裝術”騙取如此巨額貸款的企業,名為博源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博源礦業”)。事實上,在此次罰單公示之前,該案件已于2017年初被媒體曝光。 綜合銀監會公告及相關報道,案件被“揭蓋子”,源起2016年5月博源礦業一筆2000萬元黃金質押貸款逾期,且相關負責人失聯。最先報案的是沒有如期收回這2000萬元貸款的陜西潼關縣農村信用聯社,該社工作人員催款無果后決定處置質押黃金,在處置過程中發現黃金摻假,遂將此事報案,但為時已晚。 據報道,陜西潼關農村信用聯社涉案金額超過110億元,是損失最多的一家。而在潼關縣公安局正式立案后,又牽出一連串的受騙機構,其中18家位于陜西省,不僅有當地的農信社,如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西安市長安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等,還有如郵儲銀行、工商銀行等大行在當地的分支機構;另1家受騙機構位于河南省,為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 “以次充好”的質押物 這一案件在2017年被曝光時就曾引發業界嘩然。據了解,博源礦業利用的質押物是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其中鎢的含量占六成左右,黃金只占不到四成。“黃金本身的含量和純度是黃金質押貸款的一大風險。”金磚黃金首席黃金分析師趙相賓介紹。500金研究院院長肖磊也指出,其中對黃金本身的質量,如果無法做到很好的檢測,可能就會出現嚴重摻假的黃金質押品。另據了解,以黃金包裹的鎢塊能騙過普通檢測儀器,如不用打鉆和熔煉的檢測方法,便很難發現。 再加上金價可能出現波動,北京商報記者采訪獲悉,與涉案機構不同的是,不少金融機構或機構分支對黃金質押貸款其實是“敬而遠之”的。一位銀行總行信貸部人士對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假設銀行以80%的質押率放貸,放貸時估價100萬元的黃金能貸到80萬元,但貸款到期時,如果黃金價格下跌,質押黃金估價縮水到低于80萬元,銀行就要面臨損失。該行的應對方式是,引入第三方評估公司做市值鑒定,并要求貸款人在質押物價格下跌時增加質押量來補足跌價部分。 即便有著充足的擔保,這項業務也沒有大規模開展。多位銀行信貸部人士透露,黃金質押貸款乃至整個貴金屬質押貸款在銀行貸款業務中的占比都微乎其微。 為何對于同一項業務,不同的金融機構甚至同一家金融機構的不同分支會有不同態度?受訪銀行人士認為,博源礦業所在地豫陜交界靈寶市,正是以黃金礦藏聞名,“相比其他地區,當地的黃金存量顯然是非常富裕的,黃金持有人也會有更多的存貨能放到銀行去質押貸款,以提高黃金的流動性,同時抵御黃金價格波動。而在其他地區,大量囤積黃金的客戶并不多見”。 豪賭高杠桿 在當地這種借著資源優勢興起的資本運作模式卻也漸漸“脫韁”。據了解,部分地區甚至形成了一種“炒金模式”。假如每克黃金250元,250萬元即可購買1萬克黃金,將1萬克抵押給銀行,以80%的質押率計算,可獲得200萬元的貸款;再用200萬元可收購8000克黃金,繼而將8000克黃金抵押給銀行,又可獲得160萬元貸款。以此循環,250萬元可撬動價值約1200多萬元的黃金,形成近5倍的杠桿。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釋為何此案中金融機構放出的貸款會達到190億元之巨。”上述受訪銀行人士說道,在這場加杠桿的“游戲”中,參與者并不只有貸款人,還有為沖規模在審核上“不走心”甚至直接放水的銀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案件中,19家金融機構被騙貸的時間已是約八年前,彼時受到存貸比紅線的考核限制,銀行業“沖規模”的現象還十分嚴重,即使不是借助黃金質押貸款,借助如存單的其他質押物,一筆資金也可以被銀行放大數倍。尤其在季末年末等重要時點,銀行對于資金的迫切需求,部分資金方已經不滿足于在資金額度內與銀行合作,而是選擇了高杠桿的方式反復質押融資。 背后凸顯的也是銀行的風控漏洞和業務操作問題。銀監會在此次通報中就指出,該案暴露出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 北京商報記者 程維妙/文 王飛/制表 黃金質押貸款加杠桿操作模式 假設每克黃金250元,初始以250萬元購買1萬克質押給銀行,質押率為80%,循環7次。 第一次可獲得貸款:200萬元 以200萬元購買8000克黃金質押給銀行 第二次可獲得貸款:160萬元 以160萬元購買6400克黃金質押給銀行 第三次可獲得貸款:128萬元 以128萬元購買5120克黃金質押給銀行 第四次可獲得貸款:102.4萬元 以102.4萬元購買4096克黃金質押給銀行 第五次可獲得貸款81.92萬元 以81.92萬元購買3276.8克黃金質押給銀行 第六次可獲得貸款65.54萬元 以65.54萬元購買2621.6克黃金質押給銀行 第七次可獲得貸款52.43萬元 [詳情]
本報記者 馮櫻子 北京報道 2016年5月,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 2月2日,銀監會表示,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陜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這起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 目前,公安機關已抓獲35名外部涉案人員。 陜西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其中對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等11家縣級農信社聯社罰款3600萬元,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1000萬元,對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400萬元。 陜西銀監局還對上述機構的95名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8人1年至終身高管任職資格,對87人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相關機構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262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此外,陜西銀監局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 河南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處以罰款250萬元,對該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 同時,責令工商銀行對省、市、縣三級分支機構48名責任人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實際上,用黃金向銀行質押貸款的業務本身并不違法。但本案涉及非標準的黃金質押,暴露出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 銀監會對上述銀行金融機構存在的問題,詳細指出,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 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 2018年以來,銀監會已對銀行金融機構開出三大罰單。2018年開年,銀監會先后對浦發銀行成都分行違規發放貸款案、郵儲銀行甘肅武威文昌路支行違規票據案合計開出7.95億元罰單。加上此次對涉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的5250萬元罰款,三案總處罰金額達8億元。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詳情]
新浪財經訊 2月2日消息,工行陜西、河南分行相關負責人對“工行郵儲等19家銀行被罰5250萬涉190億假黃金騙貸案”事件回應稱,此事件系外部不法分子詐騙所致,已處理完畢。事件發生在2010年,分行按照監管要求和總行部署認真進行了自查自糾、嚴格整改,并嚴肅處理了相關責任人。下一步,將進一步從制度、流程等方面入手,加強業務管理,強化風險防控。 [詳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百億假黃金騙貸案涉事銀行領罰單:19家銀行被罰5250萬元 2016年5月,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 根據案件線索,陜西、河南銀監局迅速組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全面排查時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 2月2日,銀監會披露了這一大案的處罰情況。銀監會通報,近日,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陜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 目前,公安機關已抓獲35名外部涉案人員。案發后,陜西、河南銀監局指導督促相關機構多措并舉化解風險,并啟動了立案調查和行政處罰工作。 據媒體此前報道,涉事企業抵押給金融機構的假黃金,鎢的含量占62%左右,黃金約占38%。金磚外表是標準金,里面則裹包著鎢塊,能騙過普通檢測儀器,如不用打鉆和熔煉的檢測方法,很難發現。 銀監會指出,該案暴露出涉事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 據此,陜西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其中對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等11家縣級農信社聯社罰款3600萬元,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1000萬元,對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400萬元。對上述機構的95名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8人1年至終身高管任職資格,對87人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相關機構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262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此外,陜西銀監局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 河南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處以罰款250萬元,對該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工商銀行對省、市、縣三級分支機構48名責任人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銀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公正監管、廉潔監管,堅決剎住亂象,堅決治愈沉疴,著力防范化解銀行業風險,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 [詳情]
銀監會依法查處陜西、河南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近日,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陜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2016年5月,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結合案件情況,陜西、河南銀監局迅速組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全面排查,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目前,公安機關已抓獲35名外部涉案人員。案發后,陜西、河南銀監局積極指導督促相關機構多措并舉化解風險,并啟動了立案調查和行政處罰工作。陜西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其中對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等11家縣級農信社聯社罰款3600萬元,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1000萬元,對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400萬元。對上述機構的95名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8人1年至終身高管任職資格,對87人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相關機構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262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此外,陜西銀監局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河南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處以罰款250萬元,對該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工商銀行對省、市、縣三級分支機構48名責任人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該案暴露出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公正監管、廉潔監管,堅決剎住亂象,堅決治愈沉疴,著力防范化解銀行業風險,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詳情]
銀監會依法查處陜西、河南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 近日,經過立案、調查、審理、審議、告知、陳述申辯意見復核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陜西、河南銀監局依法查處了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質押貸款案件,對兩地涉及該案的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共計罰款5250萬元,并處罰104名責任人。 2016年5月,陜西潼關縣聯社發生一起2000萬元質押貸款案件。結合案件情況,陜西、河南銀監局迅速組織轄內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全面排查,發現多名外部不法人員橫跨陜西、河南兩省,以純度不足的非標準黃金做質押物,騙取1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190億元貸款。目前,公安機關已抓獲35名外部涉案人員。案發后,陜西、河南銀監局積極指導督促相關機構多措并舉化解風險,并啟動了立案調查和行政處罰工作。 陜西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18家銀行業金融機構罰款合計5000萬元,其中對陜西省聯社及潼關縣聯社等11家縣級農信社聯社罰款3600萬元,對郵儲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市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1000萬元,對工商銀行陜西省分行及其渭南分行、潼關縣支行罰款400萬元。對上述機構的95名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8人1年至終身高管任職資格,對87人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相關機構按照黨紀、政紀和內部規章,對262名責任人給予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此外,陜西銀監局對內部監管履職不力人員進行了執紀問責。 河南銀監局對涉及該案的工商銀行河南三門峽靈寶支行處以罰款250萬元,對該支行及工商銀行三門峽分行9名相關責任人予以處罰,其中取消5人3至8年高管任職資格,對4名高管分別給予警告。同時,責令工商銀行對省、市、縣三級分支機構48名責任人給予了紀律處分和經濟處罰。 該案暴露出上述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存在諸多缺陷。一是貸款“三查”形同虛設。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貸前調查不盡職、貸款審查不嚴格、貸后管理缺位,部分基層機構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有章不循、違規操作,嚴重違反審慎經營規則。二是押品管理嚴重失效。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對貸款質押物的檢測及價值評估存在重大紕漏,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三是業務開展盲目激進。相關銀行業金融機構過度追求業務發展規模和速度,不了解自己的客戶,不能穿透業務風險,部分機構違規開展業務審批,重要崗位未形成有效制約,內控審計作用缺失。 下一步,銀監會將繼續堅持依法監管、嚴格監管、公正監管、廉潔監管,堅決剎住亂象,堅決治愈沉疴,著力防范化解銀行業風險,引導銀行業回歸本源、專注主業,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詳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