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日程安排

08:30-09:00 論壇開幕儀式
      主持人:蔣昌建
      校領導開幕致辭

09:00-12:00 改革開放再出發 特邀嘉賓主旨演講
      主持人:楊燕青
      厲以寧 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高尚全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黃奇帆 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重慶市原市長、原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
      陳德銘 現任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中國商務部原部長、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原會長
      華 生 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
      張 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12:00-12:15 提問、互動
12:30-13:50 歡迎午宴

14:00-14:05 主持人開場 蔣昌建
14:05-14:30 致辭演講
      李緒富 寧波雄牛資本創始合伙人、主管合伙人
14:30-17:30 首席經濟學家、特邀業界嘉賓頭腦風暴會
      模式創新與科技創新(主持人:蔣昌建)
      李緒富、史一兵、邵俊、趙天旸、趙天毅、趙揚
      貿易摩擦和全球化的未來(主持人:邵宇)
      胡偉俊、季瑞達、施雷、丁爽、邵宇、沈建光
      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主持人:孫明春)
      鄧海清、路穎、龍煉、孫明春、滕泰、祝健
17:30-17:45 張軍院長閉幕致辭
17:45-18:00 嘉賓合影留念

參會嘉賓

最新新聞

華生:要靠輸血的僵尸性國企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華生:要靠輸血的僵尸性國企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新浪財經訊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出席并以“從大歷史的視角看改革開放40年”為題發表演講。 華生強調,在當今科學革命不斷、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不僅在每天更新顛覆著人類的各種既定的見解和主義,而且甚至挑戰人類中心的人文主義本身的時候,人們甚至無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說一百年和幾百年、幾千年后的社會發展和人類變化。 “除了對人類未來的信心和美好社會的期待之外,我們今天去規定未來社會有什么具體的經濟和政治組織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極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兩頭用要消滅私有制嚇唬民營企業,其實是很可笑的”,他說。 華生認為,就經濟改革而言,現在最主要的是如何處理國家與企業的關系。中國幾千年來長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缺乏對任何獨立于國家的產權保護傳統,后來又學了蘇聯模式的國家計劃經濟。因此,斯大林的國營企業可以不講盈虧,要講整體“超級盈利”的計劃經濟思想仍然有潛在影響,結果給公有制企業附加了太多的非經濟功能繩索和不自負盈虧的借口。其實,公有制經濟要成為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就是要為增進和增厚這個基礎發揮作用、作出貢獻。 “所有在市場中長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輸血的僵尸企業,無論掛多少個國有國營的牌子,都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都是消耗和掏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華生認為,“相反服從社會主義法律法規指引,為國家貢獻稅收,為職工解決工薪社保的民營企業,無論包括何種經濟成分,都增進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實力,都是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 以下為演講摘編: 華生:很高興到復旦這樣的百年名校來參會。我想張軍院長請我來參加這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論壇,大概是因為我正好參加了這整個過程,也做過一點事。 要說我確實與改革有些緣分,而且作為一介書生來說,運氣也是真好。距今正好40年前,我在蘇北農村插隊多年后,進了當地一家集體小廠當工人,寫了第一篇經濟學論文,題目是“應當實行資金利潤率”。在還是大鍋飯流行的年代提出要按資金回報去考評項目和評價企業,這篇文章當時還有幸發表在《南京大學學報》1979年第一期上。 1984年的莫干山會議,讓我更幸運地一下子接觸到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問題和眾多重量級人士。當時會上出現價格改革放和調的兩種思路,放派說只有放才有真市場,調派說現在放開不現實,必須先調。雙方爭得熱火朝天。 我與參會的另外4位研究生同伴一起討論碰撞后,做了個今天說起來是個挺簡單的工作,就說別爭了,我們綜合一下出個第三條思路,放調結合吧,雙管齊下兩條腿走路。這個放調結合雙軌并進的改革思路,經過激烈的辯論被會議接受后,我被派去參加了向時任國務委員、中財辦秘書長張勁夫同志的匯報,并參與起草這部分會議紀要。結果,放調結合的價格改革建議很快為國家正式采納。 看來接觸了前沿和高層,人的眼界和格局也就不同了。1985年,我和同伴們很快學會站在全局角度寫了一份“中國:進一步改革的問題和思路”的報告,針對當時希望用一攬子方案盡快完成改革轉型的情緒,提出一個當時很超前也很爭議的重要判斷:“改革不是一次或一組相互配合的行動,而會是一個艱巨漫長的歷史過程。” 這樣,漸進增量的雙軌推進就不僅是價格改革,更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運行模式轉換的主導形式。報告認為雙軌制的理論意義在于,由于中國改革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國的發展不會在自由競爭的一般均衡中找到歸宿,而多半可能在非均衡的自穩定系統中實現。 雙軌制是我國找到的風險較小,兼容性很大的特殊轉換形式,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偉大創造。其原因不僅是因為市場和市場主體都需要一個逐步發育和培育的過程,更是考慮到在這個潛伏著激進翻車和倒退風險交織而又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為了克服改革中不斷會產生的阻力和干擾,需要雙軌漸進的改革路徑,以在增量做大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克服和轉化既得利益,不斷發育壯大推動改革前進的力量。 由于改革需要重新構造新的微觀經濟基礎,在報告下半部分我們特別建議成立一個新的國有資產管理總局及系統,統一履行國有資產代表職能,以替代各工業局、專業局、各系統以及財政部的行政管理職能。 由于當時還沒有資本市場,我們提出在對企業資產評估后以市場化的招標競聘選任經營人員,以資產安全、收益和增值作為考核評價企業家的主要標準。這個報告當時引起很大反響,上下兩部份獨立發表后分別獲得中央國家機關優秀論文一等獎和孫冶方經濟學獎。 報告很快也引起了國務院領導的重視。1986年4月陪同領導外出視察,在專列上召開會議時,我有幸向國務院主要領導們先后作了兩次專題匯報。我還被抽調去參加國務院改革方案辦的工作,并在國家體改委的支持下,在幾個省市組織了資產經營責任制競聘企業領導人的試點,從而推動了1988年我國第一個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成立。 2003年中央正式決定成立了國資委,提出用國資委來實現管人管事與管資產的結合。我隨即發表了“企業改革的三個里程碑”的文章,提出三結合只是起點,國資委的最終改革目標應是以管資本為主來替代管人、管事、管資產。客觀地說,國資委的職權和功能即便到今天,還遠遠沒有做到15年前也沒做到30多年前我們報告中的建議。 90年代留學歸國后,我開始關注和研究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置造成產權定義不清的問題,1996年寫了一篇“中國股市的經濟學思考”的分析報告,提出用贖買流通權的方式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消除中國股市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分裂現象,與國際規范市場接軌。 2001年國務院決定啟動國有股減持,我發表了“漫漫熊市的信號”、“有錯就改”的文章,批評否認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產權差異的強行減持。后來由于股市越走越低、市場反應強烈,國務院最終決定暫停和終止國有股減持。 隨著股權分置的消極影響日益明顯,改革開始引起中央的重視。我被邀請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內部系列討論會,并在股權分置改革的最后準備和改革最初非議很多的困難階段,有幸在《中國證券報》頭版通欄陸續發表了六、七篇萬字長文,推動了股權分置改革的進行。 巧合的是,放調結合的價格改革、整體改革的雙軌增量漸進、國資創設改革和股權分置改革這四篇開拓性的文章,最初都是發表在有影響的學術雜志《經濟研究》上,成為理論文章影響或推動全國性重大改革實踐少有的幸運案例。近些年來圍繞著農民工市民化以及相關的城市化和土地問題我也做了很多研究,雖然沒有產生像之前那樣的影響,但應當說運氣也已經是足夠好了。 過去在回顧這些歷史時,我總強調說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而看到有人因改革爭名爭發明權時,覺得自己還挺謙虛的。今天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關口回過來看,我很為自己感到臉紅。沒有當年改革開放不拘一格、廣開言路、領導不恥下問和隨時糾錯的寬松大環境,我們這樣的普通學生學者根本不可能發揮任何作用。 在歷史的巨流中,我們不過是逐浪而行的幾粒小沙,離開了無數或位高權重或身份卑微的人組合的歷史巨流,我們壓根不會產生那些想法,產生了也不會有什么真知灼見,有見解寫出來也不過只會是躺在書架上的幾篇很少人問津的文字,不會有什么社會影響。在歷史的洪流中,即便是顯赫的權勢人物,也只能多少影響短暫的一刻,至于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作用更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我覺得站在復旦這樣百年名校的講壇上,我們需要有歷史的厚重感和長遠的大視角來看改革開放這40年。正好在去年底,中央提出了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的判斷。顯然,站在過去的一個時代結束之后的角度,我們可以更宏觀也更客觀地認識和評價這樣一個時代。 在短短40年內,中國從世界上最窮之列、多少億人吃不飽穿不暖,當時八億多總人口中絕大部分還處于貧困狀態的國家,到今天僅僅農村人口就有七億多人脫貧,一躍進入中等以上收入行列,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當中唯一的實質改變就是我們放棄了計劃經濟,搞了對外開放的市場經濟,從根本上突破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公有制計劃經濟模式,從而大大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是社會主義幾百年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跨越。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是當年鄧小平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而作出的劃時代判斷。中國改革開放40年奇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維持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搞了對外開放的市場經濟,從而給了十幾億人創業擇業移居等經濟自由,造成社會財富的涌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八億農民可以種糧,可以種經濟作物,可以發展農副產業及加工業,可以不當農民去務工,可以進城鎮打工乃至創業,這帶來了從農副產品、工業品、建筑品直到電商品的極大豐富;城市改革使無業待業以至刑滿釋放人員可以做買賣、干個體戶活躍經濟,方便生活。 計劃和價格改革使企業經營人員可以自由采購,自由銷售,自由定價;所有制公司制改革,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可以自由自主創業,民營經濟如雨后春筍般席地而起;對外開放帶來了具有先進技術、管理和理念的境外企業、資本和信息,各類經濟特區開放區蓬勃發展,中國經濟迅速融入全球化大潮,大大縮短了我們和世界上發達國家原本驚人的落差。所以這些,皆拜對外開放的市場經濟之功。 市場經濟是不同產權所有者之間的交換。因此單一公有制基礎上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原來設想的單一公有制,本來就是計劃經濟的前提條件,是與計劃經濟配套的。計劃經濟的廢棄,必然要放棄單一公有制,而要實行包括私有制在內的各種所有制。按照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工人階級取得政權后,首先將全部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這樣也就消滅了無產階級及一切階級及階級差別,消滅了作為國家的國家。因為實行公有制既是國家真正作為社會的代表采取的第一個行動,也是國家最后一個獨立行動。由于對人的統治讓位于對物和生產過程的管理,國家職能就會在各個領域先后停止,國家成為多余而自行消亡(《反杜林論》)。 我們現在從實踐知道,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還根本不可能消滅或消亡國家,即便硬性消滅私有制,消滅市場經濟,也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有人說,共產主義肯定要消滅私有制,否則就不是馬克思主義了。其實,所有制和經濟模式都是形式和工具。共產主義的本質是馬克思定義的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特權,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可說是人類有史以來各種大同理想的共同目標,試想,除了就是想要高人一等的資本或權力狂人,誰不想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呢?今天,科學進步使得各種宗教信條越來越難以自圓其說,資本主義自己帶來的全球化造成了全球人口結構扭曲,相對于發達國家,落后國家人口急劇膨脹,造成貧富兩極化的國內外對立和相互激化,導致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全球化的移民、難民和宗教極端主義的沖擊威脅,無力給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人以理想社會前景。 而隨著馬克思預見的生產社會化、自動化、全球化發展的深化,以及今天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發展,人類既不斷從自然界獲得更多自由、也越來越生活在一個相互依賴的地球村上,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人類的命運共同體性越來越強。因此馬克思主義設想的沒有貧困、歧視和特權的自由人聯合體的世界不是越來越渺茫而是越來越為人們所渴望。 只是應當看到,在當今科學革命不斷、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不僅在每天更新顛覆著人類的各種既定的見解和主義,而且甚至挑戰人類中心的人文主義本身的時候,我們甚至無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說一百年和幾百年、幾千年后的社會發展和人類變化,除了對人類未來的信心和美好社會的期待之外,我們今天去規定未來社會有什么具體的經濟和政治組織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極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兩頭用要消滅私有制嚇唬民營企業,其實是很可笑的。 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確立私有經濟等多種所有制的平等地位,不是暫時的權宜之計,更不是倒退,而是在計劃經濟之上的大踏步前進。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需要不斷發展自由人聯合體,使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而計劃經濟限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要求人們按統一的指令工作生活,那樣只會離共產主義越來越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多種所有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自由選擇權,是向理想社會過渡的現實和可靠的途徑。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國營企業是與計劃經濟配套的,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營企業必須進行根本的改革和改造。正如市場并不就是資本主義,國營也并非就是社會主義。中國兩千年前就有鹽鐵官營,西方國家的國有國營也很有歷史,故而恩格斯曾無情嘲諷把國有國營混同于社會主義的言論。 公有制要能與市場經濟相兼容,必須突破國營形式,發展政企分開的股份制與混合所有制。隨著現代專業化分工和委托代理關系的普遍發展,世界上眾多跨國公司都已經是以激勵企業家精神為中心的經營者主導、所有者監督的模式,西方很多公共性質的國家主權基金、行業性退休養老基金或事業性的如大學公共基金,都借助于現代企業制度取得了不遜于私人投資的回報。企業家以非大股東身份主導企業、接受所有股東監督已經是現代大型企業中的普遍現象。因此,公有制改革不是一些人說的那樣沒有路,而是路很寬。 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松開行政權力給公有制套上的繩索,真正做到政資政企分開。這是確保公有制與市場經濟兼容的靈魂,也是競爭中性和所有制中立的前提。因為政企不分,企業就無法真正獨立核算,無法自負盈虧,無法成為真正的企業。政企不分,企業無法公平競爭,政府無法公平執法,也就無法造就真正的市場經濟。我們改革長期以來徘徊和反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就經濟改革而言,現在最主要的是如何處理國家與企業的關系,中國幾千年來長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缺乏對任何獨立于國家的產權保護傳統,后來又學了蘇聯模式的國家計劃經濟。因此,斯大林的國營企業可以不講盈虧,要講整體“超級盈利”的計劃經濟思想仍然有潛在影響,結果給公有制企業附加了太多的非經濟功能繩索和不自負盈虧的借口。其實,公有制經濟要成為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就是要為增進和增厚這個基礎發揮作用、作出貢獻。 所有在市場中長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輸血的僵尸企業,無論掛多少個國有國營的牌子,都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都是消耗和掏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相反服從社會主義法律法規指引,為國家貢獻稅收,為職工解決工薪社保的民營企業,無論包括何種經濟成分,都增進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實力,都是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 當然,我們肯定包括私有制在內的非公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不可動搖的地位,并不是要神化私有制。私有制當然不是萬能的。正如在當今條件下,公有制有效率損失和交易成本高的弊端一樣,私有制也有局限性和消極一面,如有加劇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有因貪婪和貨幣權力膨脹而無視法律和道德底線的狂妄沖動,有造成和放大機會不平等的內在趨勢。若非如此,資本主義今天也就不會有那么多難以解決的頭疼問題了。 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貧富差距的極端擴大而引起社會撕裂動蕩、政治極化反彈和改革開放夭折。激進失衡的社會變革往往導致向另一極端的強烈反彈,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大國尤為如此。所以過去在私有化呼聲很高時,我一直堅持強調說,把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的大銀行這樣的大型企業都私有化,變為私人家族控制,不是中國穩定的因素,不會減少而是會增加官商勾結,不是中國人的福音。 記得我和同伴們10年前在“改革開放30周年——回顧、反思與前景”一文中分析,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與發達國家落差的縮小,中國對外開放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發生著從微不足道、互助互補到競爭對手的轉化。同時,國內伴隨著工業化發展而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市場化發展導致的貧富差距問題,政治體制改革滯后導致的嚴重腐敗和權力濫用,都標志改革到了極具挑戰性的轉折點。正是由于內外環境的變化和變化后的多重壓力和挑戰,改革開放才會結束其第一個階段或時代,所謂“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 其實,這也不奇怪。40年改革開放所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正因為其是對公有制計劃經濟顛覆性的突破和創新,它必然是探索性的、稚嫩不完善和面對不斷涌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的。過去總是有人埋怨中國改革的步子太慢了,其實這是因為低估了改革的困難和復雜性。對中國這艘在歷史軌道上航行了幾千年的大船來說,僅僅在改革開放摸石頭過河起步的短短40年中,就已經舊貌新顏,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何慢之有?況且無論從中國還是外國的發展史看,社會進步不怕慢,就怕倒退和循環反復。 幸運地是,從大歷史的視角,改革開放40年已經讓中國跨過了幾千年來饑餓和貧困陷阱的循環而不可逆轉。當然,40年只是一個開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如何演變,又會在業已500年的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的后續發展史上留下怎樣的記錄,取決于我們如何應對今天和以后的挑戰。 限于時間,關于如何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改革開放40年,我們又為何和如何結束改革開放的前一時代而進入新時代,以及這個新啟動的時代,將來會如何演變,又有怎樣的歷史地位,當然都是更具挑戰性也許更敏感的話題,就留下次有機會來復旦這個歷史講壇時再講吧。只是考慮到我年齡的[詳情]

新浪財經 | 2018年10月21日 18:55
陳德銘:應抵制和反對各種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徑
新浪財經綜合 | 2018年10月20日 21:01
88歲的厲以寧與67歲的黃奇帆 為這件事同臺演講
88歲的厲以寧與67歲的黃奇帆 為這件事同臺演講

  88歲的厲以寧與67歲的黃奇帆,站在了同一演講臺上。 10月20日,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全球校友會共同主辦的“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主題為“改革開放再出發”。 在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原市長、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黃奇帆等發表了演講。 厲以寧首個登臺演講。他表示,我們改革應該改什么?就是應該根據老百姓的意見來改,并強調農民企業家實際上也是新生的力量。 黃奇帆在演講中稱,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一個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產生了國家的資本市場。他針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指出,資本市場應該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現在并未達到;投入產出功能,資本市場缺少投資回報功能;要資源優化配置,資本市場再出發,就是要針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再出發。 黃奇帆還對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做了思考。他表示,首先是退市制度,退市制度不到位,注冊制制度永遠到不了位。資本市場企業發展應當鼓勵分紅、鼓勵資產運作的資產重組。 在黃奇帆之后,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作了“全球化下的經濟開放與改革”的演講。 [詳情]

新京報 | 2018年10月20日 20:46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演講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演講

  新浪財經訊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出席并演講。[詳情]

新浪財經 | 2018年10月20日 11:42
過去中央文件不用這個詞,但現在中央領導講話都用了
過去中央文件不用這個詞,但現在中央領導講話都用了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出席并以“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為題演講。 高尚全指出,在改革過程中存在著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有人認為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投資是社會主義的,私人投資是資本主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占有生產資料,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三句話非常重要,把各種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來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護”。 他舉例稱,過去起草中央文件的時候,不用民營經濟,“因為所謂民營經濟從經營視角提出的,國有也可以民營的,集體也可以民營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在,中央領導講話中,都用了民營經濟”。 以下為演講實錄: 高尚全:很高興參加復旦大學經濟學家論壇,會議要我講的題目很大,為了節省時間,我臨時改了一個題目,根據會議提出的“改革開放再出發”這個主題,我今天就想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因為這是我們40年改革的一個重要經驗,也是我們改革再出發的重要一條路徑。 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四個特征 那么我想概括一下,基本經濟制度怎么形成的,它是怎么樣的一個定位,怎么樣的作用,我想用4-2-4來概括。什么叫4呢?就是基本經濟制度四個特征。第一呢,它的重要性;第二,它的長期性;第三,它的持續性;第四呢,它的平等性。 一是,體現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性。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完整的提法。把過去“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提升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是質的提高,不是一般的經濟制度,而是基本的經濟制度,所以體現了它的重要性。 二是,體現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長期性。基本經濟是同初級階段相聯系的,是初級階段條件的經濟制度。初級階段是什么概念?在起草“十五大”報告的時候,我們學習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同志說過,初級階段要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才能實現。這個幾十代是不是太長了?經過請示鄧小平同志,鄧小平同志回答,把幾十代人也必須寫上去。幾十代人是一個長期的,一代人如果十年的話,幾十代人就幾百年了,所以它是長期性。所以我們在理解上,有的把長期化變成短期化,有人說我們這一輩子可以看到共產主義了。有人說我們根據大數據發展,可以搞計劃經濟了,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三是,體現了基本經濟制度的持續性。因為你若是方針的話,你今年這個方針明年可能是另外一個方針,但是基本經濟制度和初期階段相聯系的,必然是持續的,今年是這樣的、明年仍然是這樣的,前40年是這樣的,后40年或者更長時間,幾百年需要堅持下去。 四是,體現了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平等性。在改革過程中存在著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有人認為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投資是社會主義的,私人投資是資本主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占有生產資料,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三句話非常重要,把各種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來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我覺得這個對基本經濟制度,對民營經濟,有一個變化。過去我們起草中央文件的時候,不用民營經濟,為什么?因為所謂民營經濟從經營視角提出的,國有也可以民營的,集體也可以民營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在,中央領導講話中,都用了民營經濟。 現在大家知道民營經濟是什么概念?大家心里有數了,民營就是私有經濟和個體,還是所有制實現的形式。所以經營經濟原來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在我看總書記也用了民營經濟,劉鶴同志也用民營的概念。這是一種對民營經濟認識的提高,可能將來中央文件上也會用民營經濟 二、兩個分不開 兩個分不開。一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變化,人均GDP從改革前155美元到現在的9000美元,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二經濟體,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占了世界經濟的1/3。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從人均的居民收入,從三百多塊錢增長到三萬六千多塊錢,這樣的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制度共同發展是分不開的,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分不開的。 第二個分不開,是在黨對于民營經濟認識不斷深化,在黨的引領下、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從開始的時候,公有制經濟是主體,非公有制經濟只是起補充作用。后來也有提升到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后來提出“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支持、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考察遼寧的時候,強調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強調了要支持和保護民營經濟。 “十九大”提出來要“保護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護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時。那么怎么樣保護?習近平同志說,要營造民營經濟的營商環境和法律環境。離開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離開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提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能發揮。 這里我想說一下,鄧小平“北方談話”的故事。1978年我國所有結構說明,國有經濟占比77%還多,集體經濟占比22%,幾乎沒有私人經濟,只有小量的個體經濟,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國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狀態。鄧小平1978年9月經過遼寧等考察后說: “我們的人民太好了,工人工資很低,農村非常貧困,這就叫社會主義優越性嗎?人民不能再苦下去了。國外有一個議論,就是中國人到底能夠忍耐多久?如果說社會主義是貧窮的社會主義,要這樣的社會主義干什么?人民就有權拋棄我們。改善人民生活,社會主義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我們過去對南方談話比較深,但是對北方談話瞭解并不多。“北方談話”,為改革開放打下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 三、四個離不開 首先,實現中國的夢想“四個離不開”。我們要實現兩個百年,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靠什么?我覺得離不開經濟制度,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這是第一個離不開。 第二,人民生活的提高,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靠什么?靠基本經濟制度,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 第三,要創新發展,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也離不開多種所有制經濟、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 第四,要緩解就業壓力,保障就業更離不開多種所有制經濟、更離不開民營經濟發展。所以,現在都用了56789,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用了。我看劉鶴副總理還用了兩次,就是民營經濟的貢獻占了50%,在GDP當中占了60%,在創新上占了70%,在解決就業的總量解決了80%,新增就業占了90%,新增就業怎么解決?就靠民營解決發展。所以這是四個離不開。 在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中,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但是過去我們的體制上,是兩股軌道運行的,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乃至法規都是分別制定的。兩種軌道運行要變成一種軌道上運行,就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發展,而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這就是混合所有經濟的由來。 所以我覺得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它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有偉大的長遠意義,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下去,必須完善。過去靠這個,那么我們“改革開放再出發”也要靠這個,離不開它。但是,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奇談怪論,提出什么民營經濟“離場論”,私有制“消滅論”,兩論嚴重干擾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展、干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影響了民營經濟的共同發展。民營經濟的“離場論”和“消滅論”,都是不得民心的。 今天講話沒有稿子,我為什么不用稿子呢?快90歲的人了,我講話不用稿子用腦子,這樣可以延緩老年癡呆癥,可以延長壽命![詳情]

新浪財經 | 2018年10月20日 11:35
厲以寧:中國是怎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
厲以寧:中國是怎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

  新浪財經訊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出席并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厲以寧:《中國是怎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 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 1978年的實踐大討論使人們思想一新。 二、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 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使改革者找到了新思想和新的改革之路。 三、土地承包到戶的逐步推廣 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后,土地承包到戶的做法終于被農民、村民和村干部所接受,吃糧不用愁了,土地承包到戶果然出現新現象。 四、農村中的新氣象 過去農民都沒有種地的積極性,現在不同了,爭著種好地,同時積極養雞鴨、養豬,過去農村是看不見這些現象的。 五、糧食豐產和農貿商場的活力 承包制推廣后,農民的積極性提高了,農貿市場也有了活力。農民向市場推銷雞、鴨、豬、蛋等產品,城里的小商人也下鄉來收購蔬菜、肉食。這是前幾年農民想也不敢想的。 六、鄉鎮辦企業 農村的勞動力沒法找到出路。外出打工是農村的新現象。農民有技術的到城里做工,有些就在農村興辦的工廠里找到工作。 七、鄉鎮企業推銷員走遍全國 鄉鎮企業的產品紛紛涌到縣城和鎮上推銷,鄉鎮企業的推銷也隨之走遍市場。有些農民改了住地,遷到村鎮或小縣城住。 八、農民積極籌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一起紅起來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業在一些村鎮或縣城里生意越做越大,也為本鄉本土者爭光。 九、穿的、吃的、用的,市場上應有盡有 城里的市場生意越紅火,他們在城里買了房子,為了孩子上學或是老人便于看病,也陸續搬進了城鎮。 十、鄉鎮企業向規模方向前進,最早一批農民企業家誕生了 鄉鎮企業經過幾次改組,有些仍保持集體企業的形式,但有些鄉鎮企業經過改組變成了私人經營、家庭經營的企業。這種勢頭是無法更改的。 十一、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 在廣東深圳,由于港商的投資,經濟發展的速度要比過去大,效率也比過去大。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帶,看準了珠江三角洲的地利人和,也紛紛投資,它們漸漸成為“深圳速度”、“深圳效率”的代名詞。 十二、中國的水塘再也無法安靜了:這就是經濟的新氣象! 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成為廣東沿海地在全國的驕傲,他們不僅以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而引起國家各省市的仿效,而且在于體制上的改變,而顯示出廣東全省的新增的潛力。 十三、價格闖關和失敗:通貨膨脹難以應付 價格闖關實際上是當局對通貨膨脹缺乏經驗所致。多年經過商品供給而發生的供給不足,但沒有嘗試過需求不足所引發的新問題。這樣價格闖關的失利是更難應付的。 十四、產權改革不斷受到改革派的重視 改革派之所以重視產權改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通過產權改革,靈活的運用出讓產權,恰恰是可以緩沖投資不足帶來的問題,從而可以緩和供給不足的事實。 十五、產權改革和價格闖關是可以并存的 不僅如此。如果對產權改革的政策使用得當,產權改革得當,還能緩沖價格上升問題,及把物價上升可以引導到供給不足方向去。 十六、開放推動一輪又一輪新改革 中國的改革終于開辟了新路,可惜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實行價格闖關時,只是單純注意放開價格所引發的闖關效應,而沒有研究如何緩解供給不足問題。[詳情]

新浪財經 | 2018年10月20日 11:33
第四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即將拉開序幕
新浪財經綜合 | 2018年10月15日 20:22
華生:要靠輸血的僵尸性國企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華生:要靠輸血的僵尸性國企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

  新浪財經訊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出席并以“從大歷史的視角看改革開放40年”為題發表演講。 華生強調,在當今科學革命不斷、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不僅在每天更新顛覆著人類的各種既定的見解和主義,而且甚至挑戰人類中心的人文主義本身的時候,人們甚至無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說一百年和幾百年、幾千年后的社會發展和人類變化。 “除了對人類未來的信心和美好社會的期待之外,我們今天去規定未來社會有什么具體的經濟和政治組織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極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兩頭用要消滅私有制嚇唬民營企業,其實是很可笑的”,他說。 華生認為,就經濟改革而言,現在最主要的是如何處理國家與企業的關系。中國幾千年來長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缺乏對任何獨立于國家的產權保護傳統,后來又學了蘇聯模式的國家計劃經濟。因此,斯大林的國營企業可以不講盈虧,要講整體“超級盈利”的計劃經濟思想仍然有潛在影響,結果給公有制企業附加了太多的非經濟功能繩索和不自負盈虧的借口。其實,公有制經濟要成為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就是要為增進和增厚這個基礎發揮作用、作出貢獻。 “所有在市場中長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輸血的僵尸企業,無論掛多少個國有國營的牌子,都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都是消耗和掏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華生認為,“相反服從社會主義法律法規指引,為國家貢獻稅收,為職工解決工薪社保的民營企業,無論包括何種經濟成分,都增進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實力,都是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 以下為演講摘編: 華生:很高興到復旦這樣的百年名校來參會。我想張軍院長請我來參加這個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的論壇,大概是因為我正好參加了這整個過程,也做過一點事。 要說我確實與改革有些緣分,而且作為一介書生來說,運氣也是真好。距今正好40年前,我在蘇北農村插隊多年后,進了當地一家集體小廠當工人,寫了第一篇經濟學論文,題目是“應當實行資金利潤率”。在還是大鍋飯流行的年代提出要按資金回報去考評項目和評價企業,這篇文章當時還有幸發表在《南京大學學報》1979年第一期上。 1984年的莫干山會議,讓我更幸運地一下子接觸到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問題和眾多重量級人士。當時會上出現價格改革放和調的兩種思路,放派說只有放才有真市場,調派說現在放開不現實,必須先調。雙方爭得熱火朝天。 我與參會的另外4位研究生同伴一起討論碰撞后,做了個今天說起來是個挺簡單的工作,就說別爭了,我們綜合一下出個第三條思路,放調結合吧,雙管齊下兩條腿走路。這個放調結合雙軌并進的改革思路,經過激烈的辯論被會議接受后,我被派去參加了向時任國務委員、中財辦秘書長張勁夫同志的匯報,并參與起草這部分會議紀要。結果,放調結合的價格改革建議很快為國家正式采納。 看來接觸了前沿和高層,人的眼界和格局也就不同了。1985年,我和同伴們很快學會站在全局角度寫了一份“中國:進一步改革的問題和思路”的報告,針對當時希望用一攬子方案盡快完成改革轉型的情緒,提出一個當時很超前也很爭議的重要判斷:“改革不是一次或一組相互配合的行動,而會是一個艱巨漫長的歷史過程。” 這樣,漸進增量的雙軌推進就不僅是價格改革,更將成為整個中國經濟運行模式轉換的主導形式。報告認為雙軌制的理論意義在于,由于中國改革特殊的歷史背景,中國的發展不會在自由競爭的一般均衡中找到歸宿,而多半可能在非均衡的自穩定系統中實現。 雙軌制是我國找到的風險較小,兼容性很大的特殊轉換形式,是中國改革的一個偉大創造。其原因不僅是因為市場和市場主體都需要一個逐步發育和培育的過程,更是考慮到在這個潛伏著激進翻車和倒退風險交織而又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為了克服改革中不斷會產生的阻力和干擾,需要雙軌漸進的改革路徑,以在增量做大的發展過程中不斷克服和轉化既得利益,不斷發育壯大推動改革前進的力量。 由于改革需要重新構造新的微觀經濟基礎,在報告下半部分我們特別建議成立一個新的國有資產管理總局及系統,統一履行國有資產代表職能,以替代各工業局、專業局、各系統以及財政部的行政管理職能。 由于當時還沒有資本市場,我們提出在對企業資產評估后以市場化的招標競聘選任經營人員,以資產安全、收益和增值作為考核評價企業家的主要標準。這個報告當時引起很大反響,上下兩部份獨立發表后分別獲得中央國家機關優秀論文一等獎和孫冶方經濟學獎。 報告很快也引起了國務院領導的重視。1986年4月陪同領導外出視察,在專列上召開會議時,我有幸向國務院主要領導們先后作了兩次專題匯報。我還被抽調去參加國務院改革方案辦的工作,并在國家體改委的支持下,在幾個省市組織了資產經營責任制競聘企業領導人的試點,從而推動了1988年我國第一個國有資產管理局的成立。 2003年中央正式決定成立了國資委,提出用國資委來實現管人管事與管資產的結合。我隨即發表了“企業改革的三個里程碑”的文章,提出三結合只是起點,國資委的最終改革目標應是以管資本為主來替代管人、管事、管資產。客觀地說,國資委的職權和功能即便到今天,還遠遠沒有做到15年前也沒做到30多年前我們報告中的建議。 90年代留學歸國后,我開始關注和研究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置造成產權定義不清的問題,1996年寫了一篇“中國股市的經濟學思考”的分析報告,提出用贖買流通權的方式進行股權分置改革,消除中國股市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的分裂現象,與國際規范市場接軌。 2001年國務院決定啟動國有股減持,我發表了“漫漫熊市的信號”、“有錯就改”的文章,批評否認流通股與非流通股產權差異的強行減持。后來由于股市越走越低、市場反應強烈,國務院最終決定暫停和終止國有股減持。 隨著股權分置的消極影響日益明顯,改革開始引起中央的重視。我被邀請參加了政府組織的內部系列討論會,并在股權分置改革的最后準備和改革最初非議很多的困難階段,有幸在《中國證券報》頭版通欄陸續發表了六、七篇萬字長文,推動了股權分置改革的進行。 巧合的是,放調結合的價格改革、整體改革的雙軌增量漸進、國資創設改革和股權分置改革這四篇開拓性的文章,最初都是發表在有影響的學術雜志《經濟研究》上,成為理論文章影響或推動全國性重大改革實踐少有的幸運案例。近些年來圍繞著農民工市民化以及相關的城市化和土地問題我也做了很多研究,雖然沒有產生像之前那樣的影響,但應當說運氣也已經是足夠好了。 過去在回顧這些歷史時,我總強調說這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因而看到有人因改革爭名爭發明權時,覺得自己還挺謙虛的。今天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關口回過來看,我很為自己感到臉紅。沒有當年改革開放不拘一格、廣開言路、領導不恥下問和隨時糾錯的寬松大環境,我們這樣的普通學生學者根本不可能發揮任何作用。 在歷史的巨流中,我們不過是逐浪而行的幾粒小沙,離開了無數或位高權重或身份卑微的人組合的歷史巨流,我們壓根不會產生那些想法,產生了也不會有什么真知灼見,有見解寫出來也不過只會是躺在書架上的幾篇很少人問津的文字,不會有什么社會影響。在歷史的洪流中,即便是顯赫的權勢人物,也只能多少影響短暫的一刻,至于我們這樣的普通人,作用更可以忽略不計。 因此,我覺得站在復旦這樣百年名校的講壇上,我們需要有歷史的厚重感和長遠的大視角來看改革開放這40年。正好在去年底,中央提出了中國進入了新時代的判斷。顯然,站在過去的一個時代結束之后的角度,我們可以更宏觀也更客觀地認識和評價這樣一個時代。 在短短40年內,中國從世界上最窮之列、多少億人吃不飽穿不暖,當時八億多總人口中絕大部分還處于貧困狀態的國家,到今天僅僅農村人口就有七億多人脫貧,一躍進入中等以上收入行列,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當中唯一的實質改變就是我們放棄了計劃經濟,搞了對外開放的市場經濟,從根本上突破了馬克思主義關于公有制計劃經濟模式,從而大大創新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為社會主義注入了新的活力。這是社會主義幾百年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跨越。 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是當年鄧小平那一代中國共產黨人依據馬克思主義的精髓是實事求是而作出的劃時代判斷。中國改革開放40年奇跡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維持政治和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搞了對外開放的市場經濟,從而給了十幾億人創業擇業移居等經濟自由,造成社會財富的涌流: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使八億農民可以種糧,可以種經濟作物,可以發展農副產業及加工業,可以不當農民去務工,可以進城鎮打工乃至創業,這帶來了從農副產品、工業品、建筑品直到電商品的極大豐富;城市改革使無業待業以至刑滿釋放人員可以做買賣、干個體戶活躍經濟,方便生活。 計劃和價格改革使企業經營人員可以自由采購,自由銷售,自由定價;所有制公司制改革,使社會各階層的人可以自由自主創業,民營經濟如雨后春筍般席地而起;對外開放帶來了具有先進技術、管理和理念的境外企業、資本和信息,各類經濟特區開放區蓬勃發展,中國經濟迅速融入全球化大潮,大大縮短了我們和世界上發達國家原本驚人的落差。所以這些,皆拜對外開放的市場經濟之功。 市場經濟是不同產權所有者之間的交換。因此單一公有制基礎上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市場經濟。馬克思主義創始人原來設想的單一公有制,本來就是計劃經濟的前提條件,是與計劃經濟配套的。計劃經濟的廢棄,必然要放棄單一公有制,而要實行包括私有制在內的各種所有制。按照馬克思恩格斯設想,工人階級取得政權后,首先將全部生產資料轉歸社會所有,這樣也就消滅了無產階級及一切階級及階級差別,消滅了作為國家的國家。因為實行公有制既是國家真正作為社會的代表采取的第一個行動,也是國家最后一個獨立行動。由于對人的統治讓位于對物和生產過程的管理,國家職能就會在各個領域先后停止,國家成為多余而自行消亡(《反杜林論》)。 我們現在從實踐知道,無產階級革命勝利后,還根本不可能消滅或消亡國家,即便硬性消滅私有制,消滅市場經濟,也會造成災難性的結果。有人說,共產主義肯定要消滅私有制,否則就不是馬克思主義了。其實,所有制和經濟模式都是形式和工具。共產主義的本質是馬克思定義的自由人的聯合體,在那里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特權,每個人自由全面發展是其他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這可說是人類有史以來各種大同理想的共同目標,試想,除了就是想要高人一等的資本或權力狂人,誰不想生活在這樣的社會呢?今天,科學進步使得各種宗教信條越來越難以自圓其說,資本主義自己帶來的全球化造成了全球人口結構扭曲,相對于發達國家,落后國家人口急劇膨脹,造成貧富兩極化的國內外對立和相互激化,導致資本主義發達國家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全球化的移民、難民和宗教極端主義的沖擊威脅,無力給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發展階段國家的人以理想社會前景。 而隨著馬克思預見的生產社會化、自動化、全球化發展的深化,以及今天信息化和人工智能化的發展,人類既不斷從自然界獲得更多自由、也越來越生活在一個相互依賴的地球村上,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人類的命運共同體性越來越強。因此馬克思主義設想的沒有貧困、歧視和特權的自由人聯合體的世界不是越來越渺茫而是越來越為人們所渴望。 只是應當看到,在當今科學革命不斷、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學不僅在每天更新顛覆著人類的各種既定的見解和主義,而且甚至挑戰人類中心的人文主義本身的時候,我們甚至無法想象30年50年后,更不用說一百年和幾百年、幾千年后的社會發展和人類變化,除了對人類未來的信心和美好社會的期待之外,我們今天去規定未來社會有什么具體的經濟和政治組織形式,是不自量力和極為愚蠢的。因此,有人三天兩頭用要消滅私有制嚇唬民營企業,其實是很可笑的。 所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搞市場經濟,確立私有經濟等多種所有制的平等地位,不是暫時的權宜之計,更不是倒退,而是在計劃經濟之上的大踏步前進。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需要不斷發展自由人聯合體,使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成為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而計劃經濟限制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要求人們按統一的指令工作生活,那樣只會離共產主義越來越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多種所有制給人們越來越多的自由選擇權,是向理想社會過渡的現實和可靠的途徑。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國營企業是與計劃經濟配套的,要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國營企業必須進行根本的改革和改造。正如市場并不就是資本主義,國營也并非就是社會主義。中國兩千年前就有鹽鐵官營,西方國家的國有國營也很有歷史,故而恩格斯曾無情嘲諷把國有國營混同于社會主義的言論。 公有制要能與市場經濟相兼容,必須突破國營形式,發展政企分開的股份制與混合所有制。隨著現代專業化分工和委托代理關系的普遍發展,世界上眾多跨國公司都已經是以激勵企業家精神為中心的經營者主導、所有者監督的模式,西方很多公共性質的國家主權基金、行業性退休養老基金或事業性的如大學公共基金,都借助于現代企業制度取得了不遜于私人投資的回報。企業家以非大股東身份主導企業、接受所有股東監督已經是現代大型企業中的普遍現象。因此,公有制改革不是一些人說的那樣沒有路,而是路很寬。 關鍵在于我們是否能松開行政權力給公有制套上的繩索,真正做到政資政企分開。這是確保公有制與市場經濟兼容的靈魂,也是競爭中性和所有制中立的前提。因為政企不分,企業就無法真正獨立核算,無法自負盈虧,無法成為真正的企業。政企不分,企業無法公平競爭,政府無法公平執法,也就無法造就真正的市場經濟。我們改革長期以來徘徊和反復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因此,就經濟改革而言,現在最主要的是如何處理國家與企業的關系,中國幾千年來長期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缺乏對任何獨立于國家的產權保護傳統,后來又學了蘇聯模式的國家計劃經濟。因此,斯大林的國營企業可以不講盈虧,要講整體“超級盈利”的計劃經濟思想仍然有潛在影響,結果給公有制企業附加了太多的非經濟功能繩索和不自負盈虧的借口。其實,公有制經濟要成為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就是要為增進和增厚這個基礎發揮作用、作出貢獻。 所有在市場中長期不能盈利,不能存活要靠輸血的僵尸企業,無論掛多少個國有國營的牌子,都不是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都是消耗和掏空社會主義經濟基礎。相反服從社會主義法律法規指引,為國家貢獻稅收,為職工解決工薪社保的民營企業,無論包括何種經濟成分,都增進了社會主義國家的實力,都是社會主義重要的經濟基礎。 當然,我們肯定包括私有制在內的非公經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可或缺不可動搖的地位,并不是要神化私有制。私有制當然不是萬能的。正如在當今條件下,公有制有效率損失和交易成本高的弊端一樣,私有制也有局限性和消極一面,如有加劇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有因貪婪和貨幣權力膨脹而無視法律和道德底線的狂妄沖動,有造成和放大機會不平等的內在趨勢。若非如此,資本主義今天也就不會有那么多難以解決的頭疼問題了。 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貧富差距的極端擴大而引起社會撕裂動蕩、政治極化反彈和改革開放夭折。激進失衡的社會變革往往導致向另一極端的強烈反彈,有著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大國尤為如此。所以過去在私有化呼聲很高時,我一直堅持強調說,把如中石油、中石化和中國的大銀行這樣的大型企業都私有化,變為私人家族控制,不是中國穩定的因素,不會減少而是會增加官商勾結,不是中國人的福音。 記得我和同伴們10年前在“改革開放30周年——回顧、反思與前景”一文中分析,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與發達國家落差的縮小,中國對外開放的外部環境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中國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發生著從微不足道、互助互補到競爭對手的轉化。同時,國內伴隨著工業化發展而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市場化發展導致的貧富差距問題,政治體制改革滯后導致的嚴重腐敗和權力濫用,都標志改革到了極具挑戰性的轉折點。正是由于內外環境的變化和變化后的多重壓力和挑戰,改革開放才會結束其第一個階段或時代,所謂“千里搭長棚,沒有不散的宴席”。 其實,這也不奇怪。40年改革開放所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框架,正因為其是對公有制計劃經濟顛覆性的突破和創新,它必然是探索性的、稚嫩不完善和面對不斷涌現的新問題、新挑戰的。過去總是有人埋怨中國改革的步子太慢了,其實這是因為低估了改革的困難和復雜性。對中國這艘在歷史軌道上航行了幾千年的大船來說,僅僅在改革開放摸石頭過河起步的短短40年中,就已經舊貌新顏,創造出舉世矚目的經濟奇跡,何慢之有?況且無論從中國還是外國的發展史看,社會進步不怕慢,就怕倒退和循環反復。 幸運地是,從大歷史的視角,改革開放40年已經讓中國跨過了幾千年來饑餓和貧困陷阱的循環而不可逆轉。當然,40年只是一個開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如何演變,又會在業已500年的社會主義思潮和運動的后續發展史上留下怎樣的記錄,取決于我們如何應對今天和以后的挑戰。 限于時間,關于如何從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視野看改革開放40年,我們又為何和如何結束改革開放的前一時代而進入新時代,以及這個新啟動的時代,將來會如何演變,又有怎樣的歷史地位,當然都是更具挑戰性也許更敏感的話題,就留下次有機會來復旦這個歷史講壇時再講吧。只是考慮到我年齡的[詳情]

陳德銘:應抵制和反對各種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徑
陳德銘:應抵制和反對各種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徑

  新浪財經訊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中國商務部原部長、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原會長陳德銘出席并演講。 陳德銘表示,中國正在崛起,一個大國的崛起必將打破原有的經濟平衡。從這點出發,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建立新的平衡,有利于各國共享中國崛起之紅利。所以我們應該堅決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抵制和反對各種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徑。面對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和美國霸凌行為,可行的戰略選擇或許是以更大開放促進更深化改革,在更高層次上與美國或歐盟等發達國家磋商,探討全球治理規則或雙邊合作框架。任何企圖關門倒退的想法是沒有出路的。 以下為演講實錄: 陳德銘:中國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走過了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必須順應世界大勢。”全球化就是當今的世界大勢,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如果我們把全球化廣義地理解為經濟、文化和社會流動性的增加,那么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時期。 公元前區域性帝國統治時期,由于生產力的發展和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均衡,剩余產品進行交換的比較利益已經在商業貿易上廣泛存在。當年的絲綢之路就是一個例證。發端于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以及殖民地的血腥開拓,把絕大多數國家納入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之中。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的兩次工業革命,是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時期,跨國貿易達到了全球GDP的16%。一、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個去全球化時期,二戰結束前,跨國貿易僅占全球GDP的5%左右。 二戰結束后建立起來的國際經濟秩序和治理規則,推動了經濟的快速復蘇和全球化的高度發展。尤其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的信息革命和跨國公司全球布局,極大地催生了全球投資和貿易增長。到2017年末,跨國貿易已經占了全球GDP的33%強。跨國公司是這次全球化高潮的主要推手,約70%多的跨國投資是由跨國公司完成的,三分之二的國際貿易是在跨國公司內部進行的,全球價值鏈逐漸形成。 全球化發展到今天應該包含三個方面要素:一是世界各國經濟的互相聯系、貿易和投資的互相依賴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國國內經濟規則,從邊境政策到財政、金融、投資等宏觀政策,不斷開放并漸趨一致;三是國際經濟協調機制,主要大國國內宏觀政策外溢的協調,成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抓手。很顯然,這三要素既驗證了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又揭示了實現命運共同體需要每個國家讓度出一定的政策與法規,以順應并遵循共同制定的多邊規則。單一強調本國利益第一,對業已達成的多邊規則置若罔聞,其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因為若多邊的每一個成員都效仿這種單一行為,則支撐全球化的多邊規則將徹底瓦解。 中華人民共和國用了十五、六年時間,與上百個世貿成員及多邊組織談判,作出了開放市場的重大改革和讓步,才于2001年秋末以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入世17年來,中國圍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入世三大承諾,大規模清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規,其中中央政府清理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19萬多件,并建立了規范性文件合法審查機制。這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順應世界大勢的重大舉措,也承受了巨大壓力,作出了難以想象的犧牲。 當中國開放國內市場,實行由計劃向市場的經濟轉型,大量的境外商品和國際資本涌入國內時,許多內資企業倒閉,工人下崗失業,物價高漲難抑,社會保障和再就業培訓捉襟見肘。中國人民以其堅韌的品質、優秀的文化、卓越的制度,才在較長時間里逐步克服困難,迎來今天的華麗轉身。所以,中國今天的發展不是某個大國當年的恩賜。中國贊賞世貿組織當年的接納,遵守入世的承諾,也以自身的開放與發展,為各國帶來無限商機。      經過了40年改革開放的努力,中國經濟總量躍居全球第二,進出口貿易居世界首位,境外投資也躋身于世界前二,但是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改革開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擴大開放才能更好順應世界大勢,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確保擴大開放。 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應是我們總結40年之經驗,應對國際國內各種復雜局面的基本方針。應該承認我們現在的開放度相對于社會主義強國的目標還是不夠的,盡管基于國情和發展階段,入世以來我們一直審時度勢地在多雙邊領域積極開放市場,近幾年更是實行自貿試驗區和降低進口關稅等單邊主動開放。 作為世貿組織大家庭的任何一員,對中國有進一步開放的要求,我們都愿意坐下來傾聽,在無論多邊、諸邊還是區域、雙邊范疇開展可行性研究。我們對他國的進一步開放也有深深的期盼。但是世貿組織公平和非歧視原則必須堅持,所謂的“對等開放”是和世貿組織成員互享最惠國待遇原則相背的歧視性做法。如果因此采取單邊行動,以國內法律施以霸凌欺壓,更是踐踏國際準則而不可接受。 中國正在崛起,一個大國的崛起必將打破原有的經濟平衡。從這點出發,經濟全球化有利于建立新的平衡,有利于各國共享中國崛起之紅利。所以我們應該堅決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全球化,抵制和反對各種泛全球化、反全球化的行徑。面對當前中美經貿摩擦和美國霸凌行為,可行的戰略選擇或許是以更大開放促進更深化改革,在更高層次上與美國或歐盟等發達國家磋商,探討全球治理規則或雙邊合作框架。任何企圖關門倒退的想法是沒有出路的。[詳情]

88歲的厲以寧與67歲的黃奇帆 為這件事同臺演講
88歲的厲以寧與67歲的黃奇帆 為這件事同臺演講

  88歲的厲以寧與67歲的黃奇帆,站在了同一演講臺上。 10月20日,由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全球校友會共同主辦的“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在上海舉行,論壇主題為“改革開放再出發”。 在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十二屆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重慶市原市長、復旦大學特聘講座教授黃奇帆等發表了演講。 厲以寧首個登臺演講。他表示,我們改革應該改什么?就是應該根據老百姓的意見來改,并強調農民企業家實際上也是新生的力量。 黃奇帆在演講中稱,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一個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產生了國家的資本市場。他針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指出,資本市場應該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現在并未達到;投入產出功能,資本市場缺少投資回報功能;要資源優化配置,資本市場再出發,就是要針對資本市場存在的問題再出發。 黃奇帆還對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做了思考。他表示,首先是退市制度,退市制度不到位,注冊制制度永遠到不了位。資本市場企業發展應當鼓勵分紅、鼓勵資產運作的資產重組。 在黃奇帆之后,商務部原部長陳德銘作了“全球化下的經濟開放與改革”的演講。 [詳情]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演講
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演講

  新浪財經訊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復旦大學常務副校長桂永浩出席并演講。[詳情]

過去中央文件不用這個詞,但現在中央領導講話都用了
過去中央文件不用這個詞,但現在中央領導講話都用了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原會長、原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高尚全出席并以“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為題演講。 高尚全指出,在改革過程中存在著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有人認為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投資是社會主義的,私人投資是資本主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占有生產資料,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三句話非常重要,把各種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來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護”。 他舉例稱,過去起草中央文件的時候,不用民營經濟,“因為所謂民營經濟從經營視角提出的,國有也可以民營的,集體也可以民營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在,中央領導講話中,都用了民營經濟”。 以下為演講實錄: 高尚全:很高興參加復旦大學經濟學家論壇,會議要我講的題目很大,為了節省時間,我臨時改了一個題目,根據會議提出的“改革開放再出發”這個主題,我今天就想講“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不動搖”。因為這是我們40年改革的一個重要經驗,也是我們改革再出發的重要一條路徑。 一、基本經濟制度的四個特征 那么我想概括一下,基本經濟制度怎么形成的,它是怎么樣的一個定位,怎么樣的作用,我想用4-2-4來概括。什么叫4呢?就是基本經濟制度四個特征。第一呢,它的重要性;第二,它的長期性;第三,它的持續性;第四呢,它的平等性。 一是,體現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性。十五大報告首次提出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這是完整的提法。把過去“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提升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是認識上的一次飛躍,是質的提高,不是一般的經濟制度,而是基本的經濟制度,所以體現了它的重要性。 二是,體現了基本經濟制度的長期性。基本經濟是同初級階段相聯系的,是初級階段條件的經濟制度。初級階段是什么概念?在起草“十五大”報告的時候,我們學習了鄧小平理論,鄧小平同志說過,初級階段要經過“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才能實現。這個幾十代是不是太長了?經過請示鄧小平同志,鄧小平同志回答,把幾十代人也必須寫上去。幾十代人是一個長期的,一代人如果十年的話,幾十代人就幾百年了,所以它是長期性。所以我們在理解上,有的把長期化變成短期化,有人說我們這一輩子可以看到共產主義了。有人說我們根據大數據發展,可以搞計劃經濟了,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三是,體現了基本經濟制度的持續性。因為你若是方針的話,你今年這個方針明年可能是另外一個方針,但是基本經濟制度和初期階段相聯系的,必然是持續的,今年是這樣的、明年仍然是這樣的,前40年是這樣的,后40年或者更長時間,幾百年需要堅持下去。 四是,體現了各種所有制經濟的平等性。在改革過程中存在著對民營經濟的歧視,有人認為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的,國家投資是社會主義的,私人投資是資本主義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占有生產資料,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三句話非常重要,把各種所有制的平等地位提出來了,而且要受到法律的保護。所以我覺得這個對基本經濟制度,對民營經濟,有一個變化。過去我們起草中央文件的時候,不用民營經濟,為什么?因為所謂民營經濟從經營視角提出的,國有也可以民營的,集體也可以民營的,所以中央文件一直用的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在,中央領導講話中,都用了民營經濟。 現在大家知道民營經濟是什么概念?大家心里有數了,民營就是私有經濟和個體,還是所有制實現的形式。所以經營經濟原來是非公有制經濟,現在我看總書記也用了民營經濟,劉鶴同志也用民營的概念。這是一種對民營經濟認識的提高,可能將來中央文件上也會用民營經濟 二、兩個分不開 兩個分不開。一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變化,人均GDP從改革前155美元到現在的9000美元,我們現在是世界第二經濟體,我們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占了世界經濟的1/3。我們老百姓的生活有了很大的變化,從人均的居民收入,從三百多塊錢增長到三萬六千多塊錢,這樣的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和多種所有制經濟制度共同發展是分不開的,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分不開的。 第二個分不開,是在黨對于民營經濟認識不斷深化,在黨的引領下、支持下發展起來的。從開始的時候,公有制經濟是主體,非公有制經濟只是起補充作用。后來也有提升到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再后來提出“兩個毫不動搖”,即毫不動搖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支持、鼓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最近考察遼寧的時候,強調要支持民營經濟發展。重申了兩個毫不動搖,強調了要支持和保護民營經濟。 “十九大”提出來要“保護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保護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時。那么怎么樣保護?習近平同志說,要營造民營經濟的營商環境和法律環境。離開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離開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不可能提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能發揮。 這里我想說一下,鄧小平“北方談話”的故事。1978年我國所有結構說明,國有經濟占比77%還多,集體經濟占比22%,幾乎沒有私人經濟,只有小量的個體經濟,再加上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我國國民經濟處于崩潰狀態。鄧小平1978年9月經過遼寧等考察后說: “我們的人民太好了,工人工資很低,農村非常貧困,這就叫社會主義優越性嗎?人民不能再苦下去了。國外有一個議論,就是中國人到底能夠忍耐多久?如果說社會主義是貧窮的社會主義,要這樣的社會主義干什么?人民就有權拋棄我們。改善人民生活,社會主義才可以立于不敗之地。”我們過去對南方談話比較深,但是對北方談話瞭解并不多。“北方談話”,為改革開放打下了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 三、四個離不開 首先,實現中國的夢想“四個離不開”。我們要實現兩個百年,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靠什么?我覺得離不開經濟制度,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這是第一個離不開。 第二,人民生活的提高,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靠什么?靠基本經濟制度,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 第三,要創新發展,要建設創新型國家,我們也離不開多種所有制經濟、離不開民營經濟的發展。 第四,要緩解就業壓力,保障就業更離不開多種所有制經濟、更離不開民營經濟發展。所以,現在都用了56789,黨和國家領導人都用了。我看劉鶴副總理還用了兩次,就是民營經濟的貢獻占了50%,在GDP當中占了60%,在創新上占了70%,在解決就業的總量解決了80%,新增就業占了90%,新增就業怎么解決?就靠民營解決發展。所以這是四個離不開。 在我國多種所有制經濟中,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不是對立的,而是互相依存、互相促進的。但是過去我們的體制上,是兩股軌道運行的,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乃至法規都是分別制定的。兩種軌道運行要變成一種軌道上運行,就是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發展,而不是你吃掉我,我吃掉你,這就是混合所有經濟的由來。 所以我覺得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它有偉大的歷史意義、有偉大的長遠意義,所以我們必須堅持下去,必須完善。過去靠這個,那么我們“改革開放再出發”也要靠這個,離不開它。但是,現在社會上出現的奇談怪論,提出什么民營經濟“離場論”,私有制“消滅論”,兩論嚴重干擾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發展、干擾了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影響了民營經濟的共同發展。民營經濟的“離場論”和“消滅論”,都是不得民心的。 今天講話沒有稿子,我為什么不用稿子呢?快90歲的人了,我講話不用稿子用腦子,這樣可以延緩老年癡呆癥,可以延長壽命![詳情]

厲以寧:中國是怎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
厲以寧:中國是怎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

  新浪財經訊 “2018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于10月20日在上海舉行。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出席并演講。 以下是演講實錄: 厲以寧:《中國是怎樣走上改革開放之路的?》 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 1978年的實踐大討論使人們思想一新。 二、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 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使改革者找到了新思想和新的改革之路。 三、土地承包到戶的逐步推廣 中共十三屆三中全會以后,土地承包到戶的做法終于被農民、村民和村干部所接受,吃糧不用愁了,土地承包到戶果然出現新現象。 四、農村中的新氣象 過去農民都沒有種地的積極性,現在不同了,爭著種好地,同時積極養雞鴨、養豬,過去農村是看不見這些現象的。 五、糧食豐產和農貿商場的活力 承包制推廣后,農民的積極性提高了,農貿市場也有了活力。農民向市場推銷雞、鴨、豬、蛋等產品,城里的小商人也下鄉來收購蔬菜、肉食。這是前幾年農民想也不敢想的。 六、鄉鎮辦企業 農村的勞動力沒法找到出路。外出打工是農村的新現象。農民有技術的到城里做工,有些就在農村興辦的工廠里找到工作。 七、鄉鎮企業推銷員走遍全國 鄉鎮企業的產品紛紛涌到縣城和鎮上推銷,鄉鎮企業的推銷也隨之走遍市場。有些農民改了住地,遷到村鎮或小縣城住。 八、農民積極籌辦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 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一起紅起來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業在一些村鎮或縣城里生意越做越大,也為本鄉本土者爭光。 九、穿的、吃的、用的,市場上應有盡有 城里的市場生意越紅火,他們在城里買了房子,為了孩子上學或是老人便于看病,也陸續搬進了城鎮。 十、鄉鎮企業向規模方向前進,最早一批農民企業家誕生了 鄉鎮企業經過幾次改組,有些仍保持集體企業的形式,但有些鄉鎮企業經過改組變成了私人經營、家庭經營的企業。這種勢頭是無法更改的。 十一、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 在廣東深圳,由于港商的投資,經濟發展的速度要比過去大,效率也比過去大。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帶,看準了珠江三角洲的地利人和,也紛紛投資,它們漸漸成為“深圳速度”、“深圳效率”的代名詞。 十二、中國的水塘再也無法安靜了:這就是經濟的新氣象! 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成為廣東沿海地在全國的驕傲,他們不僅以深圳速度和深圳效率而引起國家各省市的仿效,而且在于體制上的改變,而顯示出廣東全省的新增的潛力。 十三、價格闖關和失敗:通貨膨脹難以應付 價格闖關實際上是當局對通貨膨脹缺乏經驗所致。多年經過商品供給而發生的供給不足,但沒有嘗試過需求不足所引發的新問題。這樣價格闖關的失利是更難應付的。 十四、產權改革不斷受到改革派的重視 改革派之所以重視產權改革,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通過產權改革,靈活的運用出讓產權,恰恰是可以緩沖投資不足帶來的問題,從而可以緩和供給不足的事實。 十五、產權改革和價格闖關是可以并存的 不僅如此。如果對產權改革的政策使用得當,產權改革得當,還能緩沖價格上升問題,及把物價上升可以引導到供給不足方向去。 十六、開放推動一輪又一輪新改革 中國的改革終于開辟了新路,可惜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實行價格闖關時,只是單純注意放開價格所引發的闖關效應,而沒有研究如何緩解供給不足問題。[詳情]

第四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即將拉開序幕
第四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即將拉開序幕

  2018年10月20日,全球經濟學界又將迎來 “第四屆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作為世界與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發展研究平臺和國家智庫,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已經成功舉辦三屆,并獲得廣泛社會關注,成為經濟學界和金融領域不可或缺的年度盛會。 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經濟議題交流論壇和智庫平臺之一。論壇自設立以來,諸多知名經濟學家應邀出席,深入研究和探討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熱點,為國家發展謀計獻策,得到了海內外經濟學家、投資業界及知名媒體的高度關注。隨著權威性、專業性和影響力的不斷提升,論壇已被打造成為多層次的學術交流平臺和成果轉化平臺,是中國經濟學界和金融領域不可或缺的思想盛會。 復旦首席經濟學家論壇自設立以來,已成功舉辦三屆。權威經濟學家吳敬璉、張五常、林毅夫、陳錫文、劉世錦、許善達、辜勝阻、劉偉、何亞非、夏斌、魏尚進、張軍、哈繼銘等先后出席了論壇。此外,數十位復旦出身的首席經濟學家和業界精英之間展開了精彩對話。經濟學家們用充滿理性的思考,深入洞悉問題內核,深刻詮釋經濟規律,為國家發展貢獻智慧,為經濟投資啟迪方向。[詳情]

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全球校友會

協辦單位:
第一財經研究院
復旦大學發展研究院
復旦大學綠庭新興金融研究中心

往屆回顧

微博推薦

更多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