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
最近,市場在炒作一則IPO利好。因為有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7月31日,A股市場IPO排隊企業共計836家。與6月IPO申報高峰相比,7月新增IPO申報企業僅為1家,而在滬深交易所則出現了零申報的情況。為此,有輿論認為,7月零申報標志著IPO市場步入“慢時代”,審核注冊全面放緩。
之所以會作出這樣的解讀,顯然是基于近期基本面的變化情況。7月24日召開的高層會議就資本市場發展明確提出了“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的要求,為此,證監會及時作出反應,在7月24日至25日召開的2023年系統年中工作座談會上提出,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統籌好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于是,有關輿論自然就迎合基本面的這種變化情況,將7月零申報視為是基本面變化的“成果”。
但這種拍馬屁式輿論顯然是拍到了馬蹄上了。畢竟7月零申報的跨度是整個7月份,而高層會議是7月24日召開的,會議對7月份的影響其實只有短短幾天的時間。在7月24日之前,滬深交易所IPO仍然是零申報,這顯然與高層會議精神是沒有任何關系的,也與證監會提出的“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統籌好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沒有任何關系。因此,7月零申報總體上是與高層會議及證監會年中座談會無關的,輿論將7月零申報視為是兩個會議的成果,顯然是牽強附會了。
實際上,7月零申報并不代表IPO市場步入“慢時代”,也不代表審核注冊全面放緩。IPO申報也好,IPO受理也罷,亦或IPO過會也好,這些都不代表IPO市場的真正節奏。真正代表IPO市場節奏的,是IPO發行上市的數量。6月是IPO申報的高峰,申報的數量多達246家,但6月三個交易所IPO發行的數量是37家,新股上市的數量是38家。7月雖然滬深交易所零申報,但7月三個交易所IPO發行數量仍然達到了37家,新股上市數量為36家。因此,與6月份相比,7月份的IPO市場并未進入“慢時代”,所謂IPO市場步入“慢時代”的說法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而且7月零申報也是正常情況,畢竟7月本來就是IPO申報的低谷。根據監管機構的IPO發審相關規定,IPO申報企業財務數據有效期為“6+1”,即正常情況下財務數據的有效期是6個月,如果有特殊情況可延期1個月。這就意味著2022年的年報數據有效期到6月30日結束,從7月1日起就不能再使用上一年的年報數據了。而此時新的半年報數據又沒有出來,所以7月就成了IPO申報的空窗期。
因此,7月零申報是正常情況,即便是往年顯示受理于7月的企業,并不意味著遞交申報材料也發生在7月,個別企業在6月遞交材料后,存在部分問題需要與監管層溝通,因此材料受理及掛網的時間有所推遲。如果因此認為是IPO市場步入“慢時代”,甚至認為是審核注冊全面放緩,這如果不是無知,就是一種誤導。
當然,在高層提出“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在證監會表示要“科學合理保持IPO、再融資常態化,統籌好一二級市場動態平衡”的背景下,市場確實希望管理層能夠放緩IPO節奏,以提振投資者信心。但這種對IPO節奏的放緩必須是實實在在的,即新股發行與上市節奏的放緩,而不是IPO申報的放緩。畢竟目前還有800多家企業在排隊IPO,即便是一年沒有IPO申報,也絲毫都不影響IPO的加速發行。實際上目前排隊IPO公司數量,基本上已經滿足兩年的IPO發行了。IPO階段性的零申報對IPO的節奏不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影響。
因此,IPO市場是否進入“慢時代”,需要看新股發行與上市的節奏。只要新股發行與上市的節奏沒有放緩,IPO市場就沒有進入“慢時代”。拿7月IPO零申報來說事,其實是對市場、對投資者的一種誤導,實際上,IPO的申報節奏與IPO發行上市節奏基本無關。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馮體煒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