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皮海洲
如果市場只能依靠投機炒作來賺錢,個人投資者是投機炒作,機構也是投機炒作,如此一來,機構就是大散戶,機構就很難獲得個人投資者的認同,個人投資者又何必把自己的資金交給機構投資者來打理呢?
在日前召開的2018第十屆全球PE北京論壇上,中國股市的散戶市問題再度受到關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發表主題演講時表示,散戶市不是一個認識問題,而是一個實踐問題;散戶市不是一個管理能力問題,而是一個基礎制度的問題。其實不論是什么問題,從散戶市轉變到機構市,這是股市走向成熟的一種必然趨勢。
不過,對于現階段的A股市場來說,散戶市是一個客觀現實問題。從中登公司公開的開戶數據來看,目前個人投資者開戶的人數超過1.45億戶,按每個投資者同時開通滬深交易賬戶計算,個人投資者的開戶人數也超過了7000萬人。這樣一個龐大的個人投資者隊伍,客觀上就決定了A股市場的散戶市特征。而從交易的情況來,目前散戶貢獻的交易量超過整個交易量的80%,散戶名符其實是市場的絕對主力。
因此,目前的A股市場仍然是一個散戶市,這是確信無疑的。而且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A股仍然還會是散戶主導的市場。這不是短期內可以改變的事情。畢竟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A股市場對投資者并無門檻限制,如此一來,個人投資者大多數都會直接成為散戶。而且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投資者都可以直接用手機炒股,個人投資者炒股就更方便了。在這種情況下,人為的“去散戶化”顯然是行不通的。重要的是要讓投資者能夠認可“機構化”,進而選擇“機構化”,這才是實現中國股市從“散戶市”到“機構市”轉變的關鍵。
實現這種轉變并非沒有可能。美國股市在這方面是有成功經驗的。有關資料顯示,在1925到1975年期間,美國資本市場同樣是散戶股,散戶投資占美國資本市場比重在80%-90%。但是到了2017年,美國散戶投資只占總投資6%。可以說,美國股市成功地實現了從“散戶市”到“機構市”的轉變。而從中國股市來說,同樣也是有可能實現從“散戶市”到“機構市”轉變的。而這種轉變的關鍵,主要取決于這樣幾方面的因素,并且要把這幾方面因素所存在的問題解決好。
首先是要堅定不移地發展以投資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更多地引導社保、養老、保險、外資等機構投資者進入A股市場,從而增加機構投資者在A股市場上的權重。在這一方面,A股市場一直是走在正確的軌道上。從管理層來說,對于機構投資者的發展可以說是矢志不渝的。只有增加機構投資者的投資比例,才能相應減少散戶投資者的投資比例。這一點是絕對的。
其次是要提高上市公司的質量,讓投資者可以通過長線投資能夠獲得穩定的投資回報,而不是通過二級市場的炒作來獲得差價收入。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理性投資、長線投資的投資理念,讓市場告別投機炒作。如果市場只能依靠投機炒作來賺錢,個人投資者是投機炒作,機構也是投機炒作,如此一來,機構就是大散戶,機構就很難獲得個人投資者的認同,個人投資者又何必把自己的資金交給機構投資者來打理呢?
其三,機構投資者要表現出比個人投資者更強的理財能力與防范風險的能力。機構投資者具有專業的投資團隊,理應表現出高于個人投資者的投資能力與防范風險的能力。比如,在行情看好的時候,機構投資者總體上要跑贏大盤,獲利能力要高于一般的投資者;而在行情不好時,機構投資者防范風險的能力也應強于個人投資者。如果像目前的一些投資基金,將基金的凈值虧到了平倉線以下,甚至虧到了三四毛錢以下,甚至只能清盤,這樣的投資基金是很難被投資者接受的,投資者也不可能把資金交給這樣的投資機構打理。
此外,基金的制度設計必須完善,而且基金管理人的利益必須與基金持有人保持一致。在這方面基金的制度設計明顯是存在很大不足的。比如基金管理費旱澇保收的問題一直受到市場的詬病,在這種旱澇保收的模式下,基金公司更多追求的是基金的規模效應,而不是賺錢效應,一些基金經理更多想到的是個人利益,如搞老鼠倉交易,而不是整個基金公司的利益,更不是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甚至成了基金經理們犧牲的對象。這樣的基金制度如果不加以修改完善,顯然是很難得到投資者認同的,投資者很難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資金交給這樣的投資基金來打理。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二十年的股市磨練,練就了對股市獨到的眼光與見解,著有《輕輕松松炒股票》一書。)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