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馬云社會主義觀點的經濟解釋

2018年10月31日09:54    作者:陳培雄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陳培雄

  社會主義伴隨新中國走過了近70年的路程。過去我們講社會主義對應的是計劃經濟、公有制,改革開放后我們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拋開意識形態,計劃經濟主要特征是集中資源配置方式,而市場經濟是分散資源配置方式。簡稱集中方式與分散方式。那么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點呢?這是一個人們至今未能解答清楚的問題。隨著馬云社會主義論點引發的一場爭議,我們需要從經濟理論上厘清這些關系。

  一、事件回顧

  2016年底,馬云發表了自己的社會主義的觀點,引起了社會的熱議,也引發了經濟學家們的一致反對。正如馬云自己說的:“我這個觀點在國內得到了很多經濟學家的一致批判,大家覺得我是在胡說八道。”

  馬云的社會主義觀點是在世界浙商上海論壇的演講中說的:“過去一百多年來,我們一直覺得市場經濟非常之好,我個人看法未來三十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原因就在于數據的獲取,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有可能被我們發現。”馬云的觀點可以概括為:在技術(如大數據)的支持下,過去我們認為好的市場經濟(無形之手)有可能被計劃經濟逐步取代(越來越大)。因為市場無形之手一旦被發現,相當于就是被計劃經濟替代。

  馬云發表此講話之后,遭到了幾乎所有經濟學家們的反駁。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張維迎、錢穎一、晏智杰等都公開發對馬云的觀點。他們反駁的主要理由都是計劃經濟不可行,篇幅關系,在此不一一列出。

  隨后在2017年5月26日的貴陽數博會上,馬云做了一些解釋。主要內容是:(1)我所指的不是傳統概念下的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而是需要重新定義的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從而認為經濟學家反駁的與他說的不是一個意思;(2)人們都稱市場是無形之手,在技術支持下,我們可能可以觸摸到這只無形之手。也就是可以用計劃(有形)方式替代市場(無形)方式。

  這場爭論給我們提了個醒。我們走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但是我們弄懂了嗎?研究經濟的經濟學家與經濟社會最前沿的企業家在關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上還爭論不休,那么普通百姓呢?如果我們連自己走的路都還理解不透,談何前行方向、理論自信、經濟發展?所以,一場看似不經意的爭論,背后卻隱藏著深刻的含義。借此爭論,有必要厘清我們前進道路上的這些問題。

  二、對馬云觀點的解讀

  按照馬云在貴陽數博會上的解釋,馬云與經濟學家們理解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市場經濟等問題不同。所以沒有必要去糾纏雙方之間的分歧,而把注意力放在探討馬云想表達什么含義,用正確經濟理論解釋馬云觀點。

  但凡談到計劃經濟,對應的就是集中方式,同理,市場經濟對應的是分散方式。大家都知道,在國家層面上的計劃經濟無一成功,沒人否認這一點。但是我們又知道,所有的企業或家庭采用的都是計劃方式。注意這里用了計劃方式而不是計劃經濟。一般說計劃經濟指整個國家體制,而計劃方式范圍小些,本質上計劃經濟就是計劃方式。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事實,在小范圍內計劃方式比市場方式好,否則無法解釋為什么企業都采用計劃方式。計劃方式不是不好而是過大范圍時實現不了。如同企業規模如果過大也會失敗道理一樣。

  馬云認為他說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那么我們就有必要來分析馬云到底想說的是什么社會主義,對應的是什么計劃經濟,以至于讓所有經濟學家們誤解。實際上在談論經濟時,不論什么主義,什么方式(集中還是分散),拋開意識形態,都歸結一個問題:經濟如何增長!顯然企業是創造財富的主體,企業發展得好,規模往往擴大,企業對經濟社會的貢獻就大。按照這一邏輯,我們來理解馬云的觀點。

  作為一位優秀的企業家,馬云深知企業規模效應,深知在一定技術支撐下,企業規模可以擴大。正是在互聯網技術支撐下,阿里巴巴才有了今天規模。他更知道,企業規模是有天花板的,如果沒有新技術的支撐,企業就不可能繼續擴大。互聯網只是一個交易工具,對交易類企業效果顯著,對一般制造業作用要遜色很多。而馬云看到了未來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應用,這些新技術對任何企業都能產生巨大作用,可以擴大企業規模。

  馬云的這些觀點,實際上是1937年科斯教授在《企業的性質》一文中所提出的“企業與市場邊界理論”。科斯在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交易成本概念(主流經濟學至今假設交易成本為零)。科斯提出了企業為什么存在的問題,既然市場是最佳配置方式,為什么還要企業?他指出,企業與市場是兩種不同的配置方式,對應的是計劃(下級服從上級)與市場(平等交易)。企業與市場的邊界是由成本決定的。當企業計劃方式的成本較低時,企業就擴張(市場縮小);當市場的市場方式成本低時,市場就擴張(企業縮小)。為此科斯獲得了1991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現代經濟社會我們看到很多過去不曾有的富可敵國的巨無霸企業。人們漠視這種現象,實際上這是科斯理論的體現。回顧經濟發展史,人類三大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高速增長。在技術的支撐下,企業內部的成本不斷降低,從而使得企業規模可以不斷擴大,所以才有了那么多巨無霸企業。企業的擴大,相對來說就是市場的縮小。理論上,當企業無限擴大而市場無限縮小時,就是我們理解的計劃經濟。現實中企業不可能無限擴大,當擴大到一定程度時,成本急劇上升。所以企業與市場會保持一定的邊界。

  不論馬云是否意識到,實際上馬云是在講科斯理論。當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廣泛應用時,企業內部的成本就會降低,企業規模就可以擴大,而企業內部采用的都是計劃方式,所以馬云說“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如果馬云把計劃經濟改為計劃方式,也許就不會遭至所有經濟學家的反對。因為在經濟學家的腦海里,計劃經濟一般指全國的經濟體制,都不會成功。以至于馬云后來解釋,他說的計劃經濟與經濟學家理解的計劃經濟不一樣。從另外一個角度分析,經濟學家不理解馬云,實際上不理解科斯理論,不理解經濟學本身。科斯教授盡管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是他的交易成本理論一直未能進入主流經濟學范疇。也就是說,企業與市場邊界思想一直沒有落入主流經濟學家腦海里。而企業家不必懂得西方經濟學就知道企業與市場存在邊界,馬云實際上就是用不太規范的語言表述了重要的科斯理論。在新技術的支撐下,企業規模會越來越大,不就是“計劃經濟將會越來越大”嗎。理論上,當企業無限擴大時,最終就演變成了計劃經濟。

  三、用正確經濟理論分析

  迄今為止,人們普遍采用西方經濟學理論解釋現實經濟社會。事實上,西方經濟學自己都承認理論背離現實,無法正確解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所以,解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需要正確經濟理論。當一個人頭腦里裝的是一張錯誤地圖時,他永遠找不到真實世界的路。在《新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筆者提出了新的經濟理論,試圖用新經濟理論正確解釋經濟社會。篇幅所限,本文只能引用若干結論加以說明。

  1.明確經濟社會的構成和發展目標

  首先,明確經濟社會是由人和物(稀缺資源)構成的,人是創造財富的主體,同時發展經濟必須依靠地球上的稀缺資源。所謂經濟增長我們定義為“人和物的最大化”。研究經濟增長,必須承認這個前提,如同必須承認天會下雨、人都會死亡這種自然規律一樣。

  其次,再談論什么是人和物的最大化。在此把人的最大化定義為“人的兩化”,指的是一個經濟社會如果做到“人人為他人”和“人人盡力為社會創造財富”時,就說這個經濟社會實現了“人的兩化”。把物的最大化定義為“物的兩化”,即當一個經濟社會實現了“所有稀缺資源生產最有價值產品”和“所有產品分配給價值最大化的人”時,就說這個經濟社會實現了物的兩化。這里用到了(效用)價值概念,但不展開討論。

  有了經濟社會追求的目標是實現“人的兩化”和“物的兩化”之后,接下來需要探討的是實現的方法。

  2.如何實現人和物的兩化

  若要實現“人的兩化”,可以用兩種方法,思想教育與制度約束。若要實現“物的兩化”,也存在兩種方法,集中資源配置與分散資源配置。計劃經濟時期我們采用的就是“思想教育+集中方式”。而市場經濟采用的是“制度約束+分散方式”。不論哪種方法只要能實現人和物的兩化,經濟社會就能高速增長。

  不難看出,不論用哪種方法實現人和物的兩化都非常困難,以實現“人的兩化”為例,我國計劃經濟時期耗費30年時間證明用思想教育方法不可行。但是在市場經濟下,通過制度約束與激勵方法我們卻實現了“人的兩化”(具體如何實現在《新經濟學原理》書中有詳述)。如果沒有“人的兩化”,我國經濟社會不會如此高速增長。即便如此,西方經濟學仍然不理解,始終把人視為理性人、利己人。關于“人的兩化”,這里僅僅是承認實現了的結論,下面重點討論實現“物的兩化”。

  要實現“物的兩化”,直觀上看,只有把所有資源都集中后才行,這也許就是我國搞計劃經濟采用集中方式的初衷。遺憾的是,30年的實踐卻給出了相反的結論,集中方式不可行。那么問題出在哪里呢?要實現“物的兩化”,看似可行的集中方式卻失敗了;看似不可行的分散方式卻成功了。顯然不是集中的計劃方式不行,所有的企業、家庭都采用的都是計劃方式。那么只有一個解釋,過大范圍的集中方式無法實現。這個道理和企業規模不能無限擴大一樣。我國計劃經濟失敗的原因就是規模過大。可想而知,全國資源集中管理配置,需要有多大的智慧和多強技術才能做好。特別是在沒有市場價格信號作為參考下,如何選擇根本就無從入手。所以說,不是計劃方式不好而是人類目前的智慧和技術還達不到實現如此之大規模的集中配置。

  無奈之下,人們只能選用分散的市場經濟方式進行資源配置。從世界各國和我國改革開放成功經驗來看,分散的市場經濟成功了。必須清楚認識到,成功的分散方式是由于可行而成功,但不是最優;而不成功的集中方式是由于不可行而失敗。說明理論上再好的方式不可行也是最差。

  分散的市場經濟是如何實現“物的兩化”,同樣由于篇幅原因無法詳述,在此給出結論性的說明。

  (1)無數單個經濟主體實現最優配置

  分散方式下,無數個經濟主體擁有自己的資源,每個經濟主體都會設法使得自己的資源配置最優。由于配置資源量小和有市場價格信號引導兩個原因,單個經濟主體可以實現自己資源的最優配置。即實現“資源生產最優產品”這個一化。當然,存在的問題是單個最優不代表整體最優。

  (2)近似實現分配最優

  分散方式下,第二個要解決的問題是“產品分配給價值最大化的人”。直觀看,這是一個在分散方式下無法解決的難題。沒有人能知道無數個體生產的產品如何分配給成千上萬個人當中價值最大化的人。人類的智慧就體現在通過長期的經濟活動實踐,最終找到了有效解決辦法,通過交易實現!我們知道,每兩兩交易,都實現價值提升,每一次交易都把產品從價值低端流向價值高端。那么,無數人無數次交易就實現了產品分配給了價值最大化的人,近似實現。當交易次數趨于無限時,近似實現就趨向精確實現。

  (3)經濟系統的優化

  分散方式下,不論是“資源生產最有價值產品”還是“產品分配給價值最大化的人”,都是一種近似實現,即無法精確實現人和物的兩化。這就引發了一個市場經濟下必須解決的問題,如何“提高近似度”。也就是必須對分散方式進行優化。就是下面要討論的“趨集中化”重要概念。

  3.趨集中化

  如同自然世界,科學家不斷探尋到新的自然規律,社會才發展。經濟社會也一樣,只不過經濟規律往往是人為發明的。當人們無奈選擇稱為市場經濟的分散方式后,我們知道市場經濟只能近似而不是精確實現人類經濟社會的目標——理想經濟社會(人和物的兩化)。于是,經濟社會就要解決提高近似度的問題。解決如何讓近似的現實經濟社會盡可能去靠近理想的經濟社會問題。由于近似是無法大集中而被迫改為的分散,那么分散向集中靠攏就是接近理想經濟社會的有效辦法。也就是說,在最優的理想經濟社會與次優的現實經濟社會之間有一道鴻溝,可以通過“趨集中化”去填補。這就是本文提出的重要概念“趨集中化”。

  所謂的“趨集中化”就是指,在分散方式下,盡可能再去實現集中,目的是為了提高近似度!理論上,每提高近似度一小點,經濟社會就會快速發展一大步。當近似度無限接近集中方式時,就是我們社會主義甚至共產主義追求的目標。

  本文提出的“趨集中化”概念,并非虛無縹緲。人類長期的經濟活動實踐中,已經創造了很多“趨集中化”的典型案例。股份制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股份制制度下,原本分散的個體資源被集中到了股份制公司統一配置。如今世界500強企業基本都是股份制公司,說明這種“趨集中化”模式對經濟社會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連馬克思當年都稱贊說,如果沒有股份制人類還沒有火車。我國現在的國企也是一種趨集中化的制度安排(與計劃經濟的國企不同)。擴大市場也是一種“趨集中化”。當一個人需要的某種產品在市場上買不到時,他只能“自己生產”,而市場購買就可以理解是“市場生產”,“市場生產”是無數人合作的產物,可以視為一種集中化。顯然,“自己生產”的成本遠高于“市場生產”。在經濟不發達年代,我國家家戶戶都有縫紉機,說明那時是用“自己生產”(修補)服裝去替代“市場生產”。如今,縫紉機已經退出了家庭。即便在今天,我國一些偏遠地區,仍然很多人在“自己生產”。包括小孩的童車、自家房屋、生產工具等等。而在城市里基本就看不見了。    不難看出,凡是“趨集中化”越好的地區,經濟就越發達。

  上述案例說明,不論人們理解或不理解,人類經濟社會不會止步于分散方式下的市場經濟,而是一直在探尋趨近于集中方式的最好經濟模式,理論上終極目標是全集中方式,對應的是社會主義。按照人類目前的智慧和技術條件,我們只能用“趨集中化”方法。但是必須看到,也許當人類智慧提升到一定程度,或者產生一個今天人們無法知道的技術時,人類也許就可以用集中方式實現人和物的兩化,這完全是可能的。如同幾十年前誰也無法預測到互聯網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變一樣。在那種“未來智慧和技術”出現之前,我們腳踏實地的做法是把握“趨集中化”這個大趨勢。

  實現 “趨集中化”的方法有兩種,技術與制度。股份制就是典型的制度實現“趨集中化”案例。而互聯網技術的出現,使得阿里巴巴的網上商城、摩拜的共享單車等從過去的不可能變為可能,都是通過技術實現“趨集中化”的案例。所謂創新,在經濟領域內,實際上就是實現“趨集中化”的創新。如同我們無法預測自然世界人類還有多少個沒能發現的自然規律一樣,同樣無法預測經濟社會的“趨集中化”還有多少種制度和技術可以提供。需要經濟學家們明白的是,    趨集中化是一種重要的經濟學思維,它指明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更是經濟學研究的內容。不關注這一點的西方經濟學所以會被邊緣化。

  沒人敢說,今后不會出現優于股份制的企業形式;也沒人敢說,新的市場形式不會出現。這些都是“趨集中化”下的預測。

  4.馬云觀點是“趨集中化”思想

  當我們知道人類經濟社會實際上一直在探尋“趨集中化”之后,就容易理解馬云的觀點是一種“趨集中化”的思想。馬云作為一名優秀企業家,盡管他的專業不是研究經濟,但是他敏銳意識到在技術的支撐下,企業規模會越來越大,即計劃方式會越來越大,就是本文說的“趨集中化”思想,與科斯提出的企業與市場邊界理論相吻合。我國經濟學家運用的是西方經濟學思想,而到今天為止,西方經濟學理論都不理解“趨集中化”,所以自然無法理解馬云的觀點。

  四、爭論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馬云與多位經濟學家的爭論提供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

  1.經濟學家們應進行的反思

  在物理、化學還是醫學等學科里,不論企業家、官員還是百姓,沒人敢不聽這些專家的,否則就會出現災難。沒有牛頓萬有引力定律,企業家不敢蓋房修路架橋,連打個山洞都膽戰心驚。每個人生病到醫院,再大的官也對醫生服服帖帖,不敢越雷池半步。但是在經濟社會里,不難發現,企業家說在經濟活動中不能聽經濟學家的,而老百姓大部分沒有學過經濟學。說明經濟學家沒有其它學科專家的地位,被經濟社會邊緣化了。

  為什么會出現經濟學家被邊緣化問題?看看專家們在各自領域中的作用。不論物理、化學或醫學,幾乎所有的理論、規律都是專家們發現(發明)的,最有影響的可能就是牛頓萬有引力。反之看看經濟社會,幾乎所有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律、制度都不是經濟學家發明的。即便經濟學界最值得炫耀的亞當斯密的分工理論,也是古代人發明的。現代社會的股份制、股市、期市、現代銀行、網上市場等等,幾乎都與經濟學家無關。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值得經濟學家們深刻反省。

  顯然,當一個學科的理論偏離現實社會時,這個理論對現實社會就沒有價值。例如,錯誤的地心說不可能給人類正確指導。西方經濟學嚴重背離現實經濟社會早已被主流經濟學家們自己承認。唯有創建新的正確的經濟學理論才能解決經濟學家們被邊緣化現狀。

  2.必須尊重企業家的觀點

  經濟社會一直不停頓向前發展。準確地說,從市場經濟建立之日起,一直沿著“趨集中化”方向前行。而在前行道路上沖鋒陷陣的就是企業家而不是經濟學家。經濟學科的這個特點與其它學科不同,企業家不可能超越物理學家發現自然規律,分工不同,除非某個企業家本身就有物理學家潛質,還得花大量時間研究。但是在發明(發現)經濟制度、經濟規律方面,企業家比經濟學家有優勢。一方面是人數眾多,大量失敗的企業家發現不了新規律,但是少數成功企業家卻發現而成功了。另外一方面是由經濟規律被發明被發現的特點決定的,只有在經濟社會前沿的人容易發現,而不是鉆在書本里的專家們。過去和現在已經證明了這一點,相信未來還是如此。舉個典型案例,美國納斯達克市場,自然不是經濟學家而是企業家發明的。到今天為止,可以說全世界經濟學家還沒有弄懂納斯達克市場原理。因為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模仿成功。但正是這樣一個“趨集中化”的制度創新,培育出了許多個富可敵國的高科技公司。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國能成為科技、金融強國與納斯達克市場密切相關。

  奧派經濟學家包括國內的張維迎教授等,一直強調要重視企業家精神,但是傳統經濟學一直沒能解釋清楚為什么要重視企業家。本文提出的經濟增長會沿著“趨集中化”方向,并且解釋了企業家是“趨集中化”的領跑者,是一個比經濟學家更容易發現新機制的群體。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社會必須尊重企業家,重視企業家的觀點。

  3.中國人的機遇

  過去一談市場經濟,似乎就是西方經濟學的專利。實際上鄧小平率先已經打破了這種傳統錯誤觀念,指出社會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可以用市場經濟。讓我們欣慰的是,經過四十年探索,我們發現西方經濟學并不理解真正的市場經濟,這就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機遇:中國人如果找到比西方經濟學的市場經濟更好的市場經濟理論,那么我們的(區別于西方市場經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就更為先進!這種情況完全是可能的。

  事實上,資源配置不外乎就是集中與分散。相比較西方國家,中國人同時經歷過集中和分散兩種配置方式,也嘗試過了用思想教育來實現“人的兩化”(一定是有作用的),說明中國人最應該懂得集中與分散兩種方式,更理解“趨集中化”思想。也就是更容易找到正確的市場經濟理論。實際上中國的經濟學家如張維迎教授已經看到這一點,提出經濟學到了從“地心說”轉變為“日心說”階段的觀點。抓住機遇,不沉迷于西方經濟學固有框框中,真正的經濟學理論應該在中國人中產生。

  4.重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什么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至今有無數人給出了很多種解釋,但是普通百姓并不是很理解。說明沒有強有力的正確解釋。

  如同應用數學本質是數學、理論物理本質是物理一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是市場經濟。正確解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有兩個前提條件:(1)按照鄧小平的思想,把市場經濟從資本主義中剝離出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都可以用,市場經濟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把它視為中性制度;(2)理解經濟社會是人和物組成,經濟增長是實現人和物的兩化。明確目標才容易找到前行方向。

  在上述基礎上,我們來重新解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包括的是正確的市場經濟

  上面已經談到,西方經濟學理解的市場經濟是錯的,與現實經濟社會嚴重背離。在《新經濟學原理》一書中筆者做了詳細分析。這里僅舉一個最重要的關于人的例子。西方經濟學始終假設“理想人”,把人視為完全的利己人。然而,在現實經濟社會中,利己人不可能與高速增長的經濟社會相一致(所以,西方經濟學為了自圓其說,又說在無形之手下無意間利己又變為利他了)。正確的經濟解釋是,在經濟制度的約束和激勵下,真實人(不論是什么狀態下的人)在經濟制度下實現了“人的兩化”。所以,正確的市場經濟理論不是西方經濟理論所描述的那樣。

  于是,只要我們能正確解讀現實經濟社會,提出不同于西方市場經濟的正確市場經濟理論,那么,這個正確的市場經濟理論就可以構成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趨集中化”的動態理論

  在正確理解市場經濟基礎上,理解人類經濟社會一定會不斷發展,即不斷探尋“趨集中化”。進一步我們理解市場經濟是一個動態的經濟制度,是一個永遠“趨集中化”的制度。西方經濟學不理解“趨集中化”,從而不理解市場經濟是動態經濟制度,更不懂終極目標是大集中。而我們談論社會主義時,很重要的一點是大集中。過去我們試圖一步到位,不理解人類智慧和技術還達不到完全的大集中。唯有“趨集中化”是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應該追求的目標。

  目前國內很多學者在談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還不斷使用軟方法(如思想教育)。必須認識到過去我們的計劃經濟就是過度使用軟方法而失敗。軟方法一定是有效的,卻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堅持以制度為代表的硬方法為主,配套軟方法,不能本末倒置。而我國改革開放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用硬方法替代了軟方法。

  綜上所述,建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核心內容包括:(1)建立中國自己理解的正確的市場經濟,而不是西方經濟學理解的錯誤市場經濟。當然西方經濟學存在結構錯誤,不代表全部方法都錯。需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2)在正確市場經濟理論基礎上,把市場經濟理論視為一個動態發展理論,一個包括了“趨集中化”思想的經濟理論。把“趨集中化”與社會主義的集中對應起來,區別與西方經濟理論;(3)相信未來的經濟社會一定是“趨集中化”的,隨著人類智慧的提高,各種技術的不斷發展,經濟社會的集中化會不懂提升。

  (本文作者介紹:廣東省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文章關鍵詞: 經濟學家 科斯 市場經濟 馬云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原中國光大集團名譽董事長王光英逝世 享年100歲 故意更新系統讓手機變慢,蘋果三星被重罰 “牙膏門”事件女醫生辭職 譚秦東:臨床壓力大是主因 FF大部分員工將停薪留職 賈躍亭亟待臨時融資 王兆星:我們有充分理由對資本市場充滿信心 FF三位創始人僅剩賈躍亭 據稱財務人事實際均已破產 李亞鵬欠4000萬進法院失信名單?經紀人稱子虛烏有 美威脅12月對所有剩余中國貨品加稅 中方:威脅沒用 宗慶后:我沒有貸款也沒有負債 賬戶里經常有上百億 連全聚德烤鴨都賣不動了 從烤鴨之王跌落神壇用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