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新浪財經歐洲站站長郝倩(http://weibo.com/haoqianlondon)
當很多人將通貨膨脹視作經濟最大的敵人,卻沒注意到另一個比通貨膨脹更可怕的敵人正在浮出水面——通貨緊縮。可惜當資本正忙著在股市中血拼時,大多數人還沒有意識到這位經濟繁榮終極殺手的現身。
最近的全球經濟常態十分明顯:債務升高,經濟衰退??蛇€有一些沒那么明顯的趨勢:例如黃金大漲。
- 瘋狂的黃金!
在最近數周漲至1700美元/盎司之后,黃金價格達到了9年以來的新高,并有希望在未來12個月之內繼續上漲,甚至突破2000美元也不無可能。哪怕是在諸多國家禁足期間,金礦產業也都在謹慎運行,充分保證供應鏈,員工健康和生產秩序。所以至今黃金產業板塊并未受到疫情波及,黃金股大漲,現金流健康,完全是一番欣欣向榮的景象。
此輪黃金上漲的背后,是市場對系統性金融風險擔憂加重。所謂金融系統性風險,通常主要體現為通脹,通縮,債務和消費者信心缺失。這一輪后疫情時代的系統性風險現在日漸清晰:長期走向必然是一個通貨緊縮,債務高企,以及消費者信心缺失的組合。至于市場所擔憂的通貨膨脹,大概要等到通縮持續一陣之后了。歐美央行諸多刺激政策帶來了很大的系統風險,所以我們看到黃金將在短期和長期內持續受益。
在過去兩個月各國央行都在忙于給經濟注入流動性,讓企業有喘息的時間。那些被政府背書的流動性暫時保住性命的企業為了生存就必須降價,降價又無異于飲鳩止渴,給企業帶來虧損。最終諸多企業依然很難避免持續幾個月虧損后破產的厄運。
這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政府所注入的信用其實并非燃料,而不過是引擎機油,所以這么多年的量化寬松并沒有帶來市場所預計的通貨膨脹,甚至連避免通貨緊縮都做不到。在當下的背景之下,量化寬松唯一能起到的作用,大概就是幫助未來的經濟復蘇更為平緩。
- 為什么是通縮而非通脹
先來說說通縮。目前通縮的跡象已經十分明顯,體現在諸多的統計數字中。這是市場始料未及的。
英國零售商聯盟(BRC)與調研公司尼爾森6月初發布報告,稱英國零售價格平均在4月份跌落1.7%后,5月份再降2.4%,是該機構從2006年監控零售價格以來,零售價格跌幅最高的一個月。英國零售商聯盟CEO迪克森(Helen Dickinson)認為,在接下來的數月,非食品類商品則可能因為銷量下跌繼續降價。
該機構認為,最近零售產業的表現意味著整體通貨膨脹幅度可能在接下來數月繼續下跌。實際上,由于全球油價的下跌,衡量通貨澎脹的消費者價格指標在4月份下跌到0.8%,為四年以來最低。
疫情不僅帶來英國零售業5月份大跳水,同期還帶來英國房價11年以來最大跌幅。旅游業剛剛開放,眾多旅行社就迫不及待將夏季,甚至今年冬季的度假套餐大幅打折扣促銷。
歐元區的統計數據顯示,比利時,愛爾蘭,希臘,西班牙,意大利和葡萄牙在五月份都已經陷入通縮,即使德國法國和荷蘭顯示了小幅價格上揚,也無法改變整體趨勢,即連續四個月的通脹率下跌讓歐元區開始滑向通縮的深淵。
歐元區4月份同比整體通貨膨脹率從0.3%降至0.1%:能源價格下跌9.7%;食品,酒精和煙草價格5月份下跌3.3%,4月份下跌3.6%。在歐元區,目前扣除了食品和能源價格波動因素的核心通脹率維持在0.9%,看起來并沒有那么糟糕,可需求疲軟,市場擔心在緩慢的經濟復蘇背景下,其實核心通脹率現在也不過是勉強撐著。
這一切其實在疫情前就已經發生,只是疫情激化了諸多的矛盾,通貨緊縮就是其中一枚隱藏了很久的炸彈。
諸多經濟學家的預測都顯示今年歐元區將無可救藥地跌入通縮深淵,即使歐央行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濟于事。更歐元區經濟產出,或許將在未來數年內都無法回到新冠疫情前的水準。
如ING經濟學家Bert Colijn的分析:“嚴重的經濟影響帶來通貨緊縮,這就意味著歐央行可能會一直處在一個與危機搏斗的狀態中,這一狀態又將持續很久?!?/p>
美國的情況也十分類似。之前有機構毒舌說,美聯儲目標通脹率是2%,實際的結果卻可能是未來30年,美國通脹率平均都不會超過1.1%。若是未來三十年太久,至少在未來幾個月,物價都會維持在一個低水準。
- 當通縮遇到債墻高筑時情形有多糟糕
當大多數人和大多數國家都是“負債者”時,一個不能再糟糕的組合就是債務高企加通貨緊縮。這一組合的結果就是整個經濟陷入螺旋式通縮。通貨緊縮首先顯現的就是商品價格相繼下跌,企業收入減少,導致裁員和降薪,這又反過來影響消費信心,繼續拉低商品價格,惡性循環由此繼續,最終陷入經濟癱瘓,投資停滯,公司倒閉的深淵底部。這就是所謂的螺旋式通縮(Deflationary Spiral )。所以通縮才被戲稱為“繁榮的殺手”。
物價下跌,貨幣的購買力增強,聽起來是好事。但是在當下,對于歐盟和美國來說,可能僅僅是災難的開始。因為通貨緊縮讓所有和貨幣相關的東西價值都有所增加,不僅是存款的實際購買價值提升,“債務”也同樣增值。
在通縮的背景之下,因為貨幣購買力增加,所以存款者會受益;與此同時借債者將會墜入無極深淵——因為收入減少,貨幣價值增加,一國或是一個公司所借的債務也會于無形之間大幅增加。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大蕭條經歷了三年的通貨緊縮,比大蕭條更近的例子是日本“失去的二十年”,房價跌落五成,物價下跌,經濟增長低速——這一切也要部分拜通貨緊縮所賜。
全球范圍內,債務都在幾何式遞增。此次為了緩沖新冠疫情給經濟所帶來的損害,全球債務整體幾乎達到了GDP的300%。根據OECD的統計,稅收下跌,政府花費增加,政府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37%。通貨緊縮可以讓原本已經讓政府無以為繼的債務在實際上更為昂貴,還債難度加大。
在美國,高盛預期美國預算赤字將在這一財年達到3.6萬億美元,這是在17.9萬億美元已存債務基礎之上的。
同時,近幾年消費者負債總量已經達到歷史最高點,甚至比2008年金融危機時還要高。根據羅森博格咨詢公司(Rosenberg Research)的統計,目前美國的企業債務規模已經高達10萬億。大量的企業開始借債來對付,所有私人債務市場都面臨巨大的壓力。
現在最應該擔心的,自然是如何還債,無論是公共債務還是私人債務。
匯豐銀行資深經濟顧問史蒂芬-肯(Stephen King)月初曾撰文分析了英國的債務形勢,和對接下來還債困境的分析:1946年二戰之后,英國債務約合GDP的246%??芍档米⒁獾氖牵诙鹬?0年的時間里,英國主要是依靠強勁的經濟增長率,與通貨膨脹相比的超低利率以減輕與償還債務。名義經濟增長率帶來稅收的增加,足以取得足夠多的現金以支付利息。
史蒂芬-肯分析當下英國的債務形勢稱:“當下的經濟形勢除了低利率與二戰之后類似,其他的所有因素都與當時不同:經濟增長率和通貨膨脹雙低,全球化形勢堪憂,經濟增長前景低迷。同時不能忽略的是,政府債務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已經高企,而且即使在新冠危機之前,經濟增長率也已經低迷了10年。這都加大了此次英國如何度過財政赤字危機的難度。”
這似乎可以適用于當下歐美很多國家。
(本文作者介紹:新浪財經歐洲站站長。工作十余年,從社會新聞到財經新聞,從上海到倫敦,從第一財經日報到新浪財經。)
責任編輯:郭明煜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