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機構 中歐視角 作者 許小年
借債就是寅吃卯糧,借債就是透支未來的GDP,借債不是價值創造,是向我們子孫后代透支未來的財富。
本文為許小年于2018年浙商證券“鳳凰行動”論壇的發言摘要
演講主題《多變環境中的不變之道》
許小年:尊敬的吳董事長,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來到這里,與大家對于有關中國經濟環境和最近出現的一系列變化,做一個交流。今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機10周年,我們好像又碰到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局面,國內國外的經濟形勢都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在這個變化中,我們企業金融機構如何應對,這是我和大家交流的主要內容。
關于經濟形勢的變化,我想談這幾個方面,雖然這幾個方面僅僅是我們目前所面臨挑戰中的幾項,但是我認為這幾項是對于今后經濟發展和企業經營,影響比較大的方面。第一個是從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現在已經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后工業化時代經濟運行的規律如果有任何規律的話,它和工業化時代有著根本的不同。大家都知道,我們做金融的,更是在第一線感受到這個沖擊。第二項就是國家正在進行的去杠桿,采取各種各樣的措施在去杠桿。
第一項,是一個長期的變化
經過改革開放的40年,今年也是改革開放40周年紀念日。我們的經濟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已經從1978年改革開放初期,從一個農業國變成了中等發達的工業國。這個變化是我們今后在思考國家經濟發展、企業經營、企業未來方向必須認識到的一個轉折。在后工業化時期,他的經濟發展模式和企業經營模式都和工業化時期有著根本的不同。我現在看到了一些企業,感到在經營上碰到一些困難,我認為主要是我們企業的經營思路還沒有發生轉變,還沒有根據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來加以調整,還是用舊的思路來思考面臨的新問題。所以這就造成了我們企業在發展道路上的一些困惑,造成了他們經營方面的一些困難。
后工業時期和工業化時期,有什么樣的本質區別呢?在工業化時期,由于我們要進行資本積累,從一個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工業國,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它有一個根本的區別,就是大機器工業生產他需要進行投資,需要購置設備。而農業,他對于資本的需求是非常低的。農業生產雖然你也需要有灌溉設備、有拖拉機等等,但是它和工業相比,它的資本密集程度要遠遠的低于工業。所以在工業化的時期,總是伴隨著快速的資本積累。這就表現在固定資產投資,在過去改革開放的前三十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大概是兩倍于GDP,所以在工業化時期,投資是拉動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資本積累那很自然,對金融的需求就很高,因此在工業化時期,我們國家的金融業也蓬勃發展起來,這都是和資本積累密切相關的。
但是到了后工業化時期,中國的工業化基本上完成了,資本積累的速度大大的放慢,這個放慢就體現在過去的幾年間,我們看到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基本上是和GDP同步的(6%、7%左右),已經從兩位數跌到了一位數,這并不是我們傳統上理解的國內需求不足,需要宏觀政策刺激等等,這種傳統想法都已經通通過時了。一位數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將成為常態,將成為在后工業化時期的標準數據。他就是這個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已經不再是肩負加速資本積累、提高中國經濟工業化程度這樣的任務,而是從增量變成了替代存量。每年單位數投資的增長,也就是去取代這些折舊的資本設備,它變成了存量替代型投資,而不是增量投資。這一點我們必須認識到。不要再幻想兩位數的投資增長,更不要去幻想兩倍于GDP的投資增長。這是一個很大的變化,這是后工業化時代的一個特點。經濟增長的動力,不再是投資,因為投資跟GDP現在同步,不僅投資同步,消費基本上也是同步。那么經濟增長的動力到底在哪里?等一下我會講到,那是在微觀,不在宏觀。
后工業化時代,他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產能的普遍過剩。經濟從改革開放初期供不應求——短缺經濟,我們所講的短缺經濟,現在已經變成了過剩經濟。供應能力超過了社會需求,各行各業全都是過剩產能。那些不過剩的行業,很難找到,供不應求的這些行業很難找到。看來看去,只有這些服務業,而服務業的供不應求主要是因為政府的行政管制,人為造成的供應緊缺。比如醫療衛生,大家都知道仍然供不應求,民間有很多資本希望能夠進入到這個領域,但是進不去。過于嚴格的管制,使得資本、資源不能進入到這些服務業,人為的造成供不應求。除此之外,在制造業、競爭性行業,我們看到的全是供大于求。在這樣的形勢下,他引起了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宏觀政策失靈,第二個問題是企業經營變困難。在過剩產能的壓力下,宏觀政策,不管是財政政策也罷,貨幣政策也罷,失去作用了。因為我們知道,財政政策、貨幣政策,他的作用是拉動需求,而在需求中,他其實主要拉動的是投資需求。過去多少年都是這樣,我們說的拉動內需,實際上都是拉動國內投資需求。由商業銀行提供低息的貸款,刺激企業投資,由政府增加財政開支,這些財政開支增加的,有一部分是民生,但是大部分是搞基建,是拉動投資。而在后工業化時代,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這些政策全都失靈。你拉動什么?你刺激投資,你刺激投資越多,過剩產能越多,已經沒地方好投了,你往哪里去投?2008年,4萬億我們還可以投投高鐵。到了現在,政府想花錢,不知道往哪兒投,去搞棚戶區改造,中央最近把棚戶區改造給停了,非常正確,當初根本就不應該搞。你棚戶區改造有什么樣的投資收益啊?這些錢能拿回來嗎?能產生回報嗎?已經不知道往哪里去投了,你還硬要政府財政開支。另外一方面,政府也沒錢了,特別是地方政府。最近我們看到很多的報道,地方政府的債務償還全出了問題,這個下面我會講到為什么現在要去杠桿。
貨幣政策也失靈,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這些貨幣進入不了實體經濟,他沒有辦法進入實體經濟。為什么沒有辦法進入實體經濟,并不是說央行一放水,下邊就澇災,不是這樣的。央行的貨幣政策到信貸的增發,我們把他叫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個傳導機制是通過金融機構來完成的,通過銀行、通過券商來完成的。即使央行放水,銀行找不到能夠盈利的項目,央行放的水沒有用,他不能夠進入到實體經濟,于是央行放的水都跑哪里去了?都跑到資產市場上,不斷的推高資產的價格。我們主要看到的就是房產,而不能夠進入實體經濟。我們都在抱怨,政府也在抱怨,民間的企業也在抱怨,說你們金融搞了半天,不為實體服務,政府很頭疼。一個勁的催著大家,你們要為實體服務啊,我很想為實體服務,但是我不知道怎么為實體服務。你給我的資金,我銀行貸款往哪里放啊,放到哪里都是過剩產能,我敢放嗎?我敢投嗎?我不敢投啊。我這個貸款信貸,我不敢發給這些企業,所以信貸過去幾年變到哪里去了,都變成了房貸,都變成了政府融資平臺的項目,現在政府融資平臺出問題了。我銀行即使有資金,我也放不出去,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現在的短缺不是資金,現在的短缺是項目,是找不到能夠盈利的項目,是找不到能夠產生足夠回報的項目,這是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貨幣政策失靈,央行放出來的貨幣不能轉化為實體經濟所需要的信貸。貨幣政策也失靈了,財政政策不知道往哪里花錢。
剛才咱們浙商證券的同事介紹科技企業,我說一句不太好聽的話,科技創新哪是銀行干的事兒啊?這怎么能是銀行干的事兒呢!有沒有搞錯!科技行業全都是高風險的,銀行經營最重要的原則是什么?資金的安全性。你把老百姓的存款扔給科技企業,這是對老百姓存款的不負責任。因為科技企業的風險抬高,不適合銀行融資。科技企業的融資靠什么?靠風險投資基金,靠PE,靠這些金融機構,他們能夠承受高風險。銀行無法承受高風險,因為銀行要對老百姓的存款負責。所以銀行的資金首要的原則是他的安全性,而不是他的回報性,不是他的收益性。當然,我很理解銀行其實也不愿意這么干,政府有任務,沒辦法。
我進來看到那幾個PPT上的圖,那四個大圓圈,前面叫做政府融資,后邊叫政府指導,然后再叫政府什么、政府什么,四個大圈,上面全是政府、政府、政府、政府,有沒有搞錯?科技創新,政府不是在市場中直接操作,科技創新是要政府營造一個創新的環境。他自己下場操作,到最后又像08年4萬億一樣弄一堆的壞賬,弄一堆的騙補,這個教訓我們還不夠嗎,今天還要再來一遍嗎?所以我認為,這個思路起碼是值得探討的。我們搞經濟建設,不能違反經濟規律。
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下,出現兩個問題,第一是宏觀政策失靈,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不知道怎么去用了,不能再像工業化時期在資本快速積累的情況下那樣用宏觀政策了,它不起作用。當然,宏觀政策不能再像過去那樣使用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的貨幣早就超發了,不可能繼續下去,我們的財政現在已經非常緊張了,也不可能再像過去搞4萬億那樣,再來刺激經濟了。過剩產能帶來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企業傳統的制造業,普遍發生了經營的困難,這個經營的困難就是生產能力大于市場需求,企業應收帳期在拖長,反映出銷售方面的困難。銀行需要注意了,應收帳全都在拉長,庫存在增加,企業找不到他新的業務在什么地方,到市場上看一看,大家都激烈的在爭奪市場現有的這些需求訂單。這是面臨的兩個問題,是在后工業化時期,我們所面臨的新挑戰。
那么應對這個新的挑戰,等一下我在微觀層面上還會講,那么怎么辦呢?政府總體政策上的思路我認為是正確的,但是做法,很抱歉,本人不能同意。在這個時候,我們提出的方向,政策的方向也罷,希望能夠引導企業也罷,都是創新,我認為這是正確的。但是由政府成立產業投資基金,搞什么產業政策,咱們這兒又什么騰籠換鳥、鳳凰涅磐,聽起來又是似曾相識,這樣的做法解決不了在后工業化時期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所面臨的問題。解決的方案在什么地方?在市場,在企業,不在政府的辦公室里,等一下我會給一些具體的案例。在后工業化時期,中國的經濟已經從制造經濟變成了服務經濟,這也是剛才我們講的,為什么投資的增長速度,它只是和GDP同步。因為服務經濟不需要那么多的固定資產,中國的經濟和世界上所有其他的市場經濟都一樣,一定是從工業化中的制造業為主,逐漸的轉變為后工業化時代的服務業為主,這是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圖)。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服務業只是GDP的四分之一(25%)。到去年(2017年)服務業已經超過了GDP的50%。中國正在向其他國家一樣,邁入服務經濟,而不是制造經濟。在服務經濟中,投資當然速度要下降,因為我搞服務業不需要固定資產,我租一片房子,雇一些工人就可以開干,不需要固定資產。所以這張圖很清晰的提醒我們,后工業化時代的經濟發展,他的規律和工業化時代是不一樣的,用工業化時代的這種思路搞經濟,那是要犯錯誤的。
所以第一個大的變化,在一個比較長的時間段上的變化,就是中國的經濟進入了后工業化時代。這一點政府要有清醒的認識,企業也要有清醒的認識。政府不能再靠宏觀政策來維持經濟的增長,所以最近幾年,政府談保增長,談得少了,這是對的,不能再以GDP增長為經濟發展的目標。企業也不能像過去那樣,按照老的思路來進行經營。過去企業經營、企業成功靠的是什么?我總結了一下,基本上叫做資源整合能力。企業做的比較好的,都是資源整合能力比較強,比如說房地產,比如說制造業。什么叫資源整合能力啊?資源整合能力就是兩大關系,第一大關系是政府關系,能拿到土地;第二大關系是金融機構的關系,能拿到資金。兩關系處理好了,企業就可以發展,就可以整合資源,把產品制造出來,在市場上賣掉。現在不行了,你的資源整合能力再好,沒有市場需求,你也沒辦法。你的資源整合能力依然很重要,但是已經不是決定企業生死和企業發展最關鍵因素了。受到了市場需求的限制,現在對于企業來說,最關鍵的是創新能力,而不是資源整合能力。這是對企業的一大挑戰。對政府的挑戰是什么?是你不能依靠過去刺激需求的政策來保證經濟的增長,而政府現在需要配合企業,不是替代企業,而是配合企業來促進企業的創新。這也是我們最近幾年,談供給側的主要原因。供給側這個提法我也是贊成的,我認為是正確的,經濟增長動力,不在需求側,經濟增長的動力在供給側。供給側的主體是誰?是企業,不是政府。所有供給側的政策應該圍繞著如何提高企業的效率,如何促進企業的創新來進行設計,而不是去替代企業來搞創新,創新永遠來自于市場。我從來沒見過政府有什么創新,政府創新的全都是名詞,全是新名詞。真正的創新,來自于市場,來自于企業,這并不是說政府無所作為,政府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如何去進行制度上的變革,使得企業能夠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能夠更積極的、更好的去進行創新。企業只有創新,才能夠開拓出新的市場,才有新的發展機會。
現有的市場,都已經飽和了,你怎么辦?現有的各行各業都是產能過剩,你怎么辦?對于企業來說只有兩個辦法,一個辦法是自己去開創一個新的市場,你在市場中玩。你比如說手機,中國是手機第一大生產商,手機的生產能力早就過剩了,但是蘋果10出來你買不買?手機市場早就飽和了,現在不要說一人一部手機、一人兩部手機、三部手機,都飽和了,你怎么辦呢?你作為手機生產廠商,在一個飽和的市場上怎么辦?你必須推出新的產品,你推出新的產品就是為你自己創造新的市場。
iPhoneX出來了,過去有三星,甚至過去有諾基亞,iPhoneX出來了你買不買?你買不買我不知道,我反正不買。我不買的原因不是說蘋果iPhoneX不好,我不買的原因是因為每一款新手機出來都有學生送我。所以我從來不買新手機,這是在中國當老師的一個福利,中國尊師愛教,確實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在這個環境中當老師是非常幸福的,幸福感很強的。但是其他人沒有人送手機的,他就買了,他為什么要買啊,因為這個手機有新的功能啊。主要是這個攝像頭,它是三維的,女士照相比美圖還美。他為什么比美圖還美,因為傳統的美圖只用了兩維信息,它沒有用三維信息,它只是把你的臉龐根據大眾的審美觀修改修改。讓你照出的相片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其實美圖并不美。我看的美圖,看到一些朋友,發現都不認識了,學生送來的照片我都不認識了,我覺得怎么這么不自然呢,眼睛、鼻子,都擺的不是地方,因為它是按照大眾審美觀給你修的。可是再怎么修,它只能用二維的信息,因為照片是一個平面,它只能把你的眼睛放大一點,眉毛拉長一點,把你的鼻子往什么地方移一移,它沒有深度信息。它不知道你鼻子多高,眼窩多深。三維的信息就可以用深度信息,給你進一步的美化,美化的結果是連你爸媽都認不出來了。這只是三維手機的一個用途,它真正的用途是什么?真正的用途是將來它是一個三維信息獲取的終端。我們經常講VR、AI,VR是三維信息,三維信息從哪里來,你不能扛一個很重的照相機到外面拍,將來這個手機就是三維信息獲取的終端,這是一個本質的變化,這是和iPhoneX之前手機本質的變化。華為馬上會推出3D攝像頭的手機,現在首先是由蘋果推出的,將來3D攝像頭會成為手機的標配。
什么意思?企業在后工業化時代,不是靠你資源整合能力,不是靠你的生產規模來求企業的發展,而是要靠創新,要用新產品和新技術開拓出新的市場來,在這個新的市場上,你是老大,在原有的市場上你很難再有所作用。所以對我們在座的企業家朋友來說,制造成本控制,已經不是今后發展的關鍵,今后發展的關鍵是研發、是創新。依靠創新,為自己創造新的市場,依靠創新從競爭對手那里搶奪現有的市場份額。企業今后只能這么做,因為形勢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如果企業能夠創新,如果企業的效率能夠提高,經濟增長的微觀動力就具備了。所以今后我們考慮宏觀的經濟增長,不再是政府的政策,而是企業的創新,而是企業效率的提高。金融機構要配合企業進行創新,而不是替代企業。政府要為企業營造創新的環境。
這是我要講的第一個變化,長期趨勢,工業化基本完成,資本積累的速度大大放慢,投資不再是經濟最強有力的驅動,現在要靠創新。
中期有兩大變數,一大變數是去杠桿,第二大變數是貿易摩擦。
為什么中央在這個時候下決心去杠桿?我們看一下這張圖就知道了,這張圖是中國經濟的總體負債率,是扣除了非金融機構的總體負債率,包括了政府,包括了企業。總體負債率在很長一段時間是穩定的,穩定在140%。到了這個時點上(08年),負債率突然跳升,大家都知道這是2008年推出4萬億,說的是財政刺激計劃,其實不是,4萬億資金的主要來源是銀行貸款的大量發放。那個時候我記得我的學生跟我講:教授,我現在壓力很大。我說:你有什么壓力?他說:我放款放不出去,今年放了300億,沒完成任務。我說還有這事,上面下來的命令,你一定要放款放多少?找不到項目,完不成任務,就被批評,就承受巨大的壓力。所以,從4萬億開始,我們就靠借債度日,靠借債維持經濟的剛開始是8%的增長,剛開始是拼命保8%,我都不知道為什么要保8%,受廣東人影響,8%是一個吉祥數字?后來8守不住了守7%,現在7%也守不住了,是不是該守6%了,六六大順嘛。6%保不住了怎么辦?保5%,5%有什么說頭,不知道。這是政府要干的事,我不用操心,他們總會有人發明出更多新名詞來。
這個負債率從08年開始一路上升,這是2012年的4萬億負債率2.0%,再次上升,上升到目前,這個數據是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統計局的數據我現在用起來都是心里不托底,搞不清楚到底怎么回事,因為有4家地方政府承認他們GDP造假。如果地方政府的GDP數據造假,那中央拿的數據是什么數據?我就搞不清楚了。還好國際清算銀行給了一個數字,并且進行了各國的比較。我認為這個可能還是比較扎實的數據吧。到了2017年的時候我們經濟的總體負債率已經從08年的140%上升到了260%,也就是增加了120個百分點。換句話說,在過去的10年間,不到10年的時間里,我們經濟增長還能維持在6%點幾,靠的是什么呀?靠的是借債。借債是什么?借債就是寅吃卯糧,借債就是透支未來的GDP,借債不是價值創造,是向我們子孫后代透支未來的財富。現在負債260%,比日本還低,日本的負債接近300%。但是,問題在什么地方?這只是存量,這只是資產負債表。我們的問題在于流動性,我們的問題在于債務償還能力。所以負債率,你可以做國際比較,但是這個國際比較不能夠給你提供準確的依據,就說明什么時候債務危機要爆發了,不存在這樣神奇的數字,說你負債超過了多少就一定是債務危機。他和一個國家的債務償還能力有直接的關系。
我問一下大家,我們各位都是做企業的,都是做金融機構的,如果一家企業,我們看到他的負債率是呈現出這樣的上升趨勢,我們會對這個企業作出什么樣的評價?如果一家企業在過去十年間,他的負債率上升100個百分點,我們會怎么想?作為金融機構,我們敢向這樣的企業放貸款嗎?我們敢嗎?企業的負債,國家的負債,經濟的負債,家庭的負債,全都一個道理,負債不能過高,過高會出什么問題?資金鏈斷裂。美國2008年金融危機他的根源,就在于家庭部門負債過高,最后鏈條繃斷,引起的就是全球性的金融危機。這個教訓是非常深刻的,所以負債的水平一定要控制住,起碼不能讓他再繼續的上升,這張圖就是中央在過去幾年中,應該說過去兩年中,下決心去杠桿最好的說明。為什么要在這個時候去杠桿,如果不去杠桿,這個風險我們承擔不了。你很難再設想一下08年的事情在中國發生,但是如果你要讓這個債務水平繼續上升,08年的事情很有可能在中國重演。所以,最近中央推出了去杠桿的政策,本人是擁護的。我的學生諷刺我說:教授,很少見你和政府保持一致。我說不是我和政府保持一致,是政府和我保持一致。因為從08年開始我們就講要警惕債務過高的風險,4萬億一推出,我就寫文章批評,這是有據可查的,這不是事后諸葛亮。當然我批評4萬億的文章理所當然的沒有被發表,但是后來被我收到我的文集里面去了,過了幾年以后政治敏感性過去了,我要出一本文集了,我就把這個文章塞進去了,居然也出版了。因為當事人現在已經不在位了,所以沒關系,不算妄議中央,是妄議前中央。
在中國的背景下,我認為中央去杠桿這個方向是正確的,至于在具體的執行上,方法上,有值得探討的地方,但是我認為不要因為具體執行中出現的問題,來懷疑這個方向。這個方向應該是堅定不移的要推進下去,這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我可以看到的就是中國經濟最大的隱患。房地產市場的價格實際上跟這個是一回事,這條曲線,你把縱軸換一下就是房地產價格。房地產價格是什么推動的,債務推動的呀。你給老百姓放按揭貸款,你給開發商放貸款,你把縱軸換一下,就是地產價格。地產價格就是這么上的,資產價格的上漲,全都是債務推動的。資產價格上漲,只有兩大推動力,一個是資產的收益率,第二個是杠桿率,就這兩項。資產的收益率不可能這么上升,如此快的上升,只有杠桿率。這是一回事。
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最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為什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就是因為我們的債務存量已經非常高了。現在流量開始出問題,也就是債務償還開始出問題了。在債務償還的壓力之下,我們知道,2015年財政部做了一次債務置換,把地方政府的短期到期債務置換為長期債務,為什么要做這樣的債務置換?因為地方政府的償債都發生了困難,這是2015年就發生困難了。這個措施是財政部2015年采取的。2017年,剛才我們已經說過了,4個省市承認GDP造假,這是我記憶中政府第一次承認造假,前所未有的承認GDP造假。為什么4個地方政府,可能不止4個,我看到的是4個地方政府承認GDP造假。為什么承認造假?因為財政揭不開鍋了,債務償還發生困難,財政支出找不到錢了,怎么辦呢?找老爸、找老板,跟中央要錢。中央說,你去年GDP增長這么好,財政收入這么好,你跟我要什么錢呢?地方政府怎么說?地方政府說對不起老板,去年的數字是假的,承認了。承認錯誤,才有錢拿。于是,地方政府紛紛承認,我造假了。我們的財政很不透明,所以給我們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我們只能零星從媒體上的這些報道了解,而媒體的報道現在也很糟糕,媒體的報道,造假的實在不算少數,我本人就被造假了多次,我投訴無門。我順便說一句,市場上過去的三年中,所有以我的名義寫的關于房地產的文章,關于股市的文章全是假冒!我沒寫過一篇。但是在網上,在自媒體流傳的,我都看到五六篇了,而且都是10萬+。我們的自媒體沒有底線。當然,我們的官媒好像也沒強到哪兒去。現在看到報道,看到數據,都不敢相信。現在地方政府承認GDP數據造假了,近期債務違約的報告越來越多,前兩天網上熱炒的是常德政府,召集他轄區之內的金融機構開會,開會干什么?要求金融機構不許撤貸,常德政府后來出面辟謠,用的詞非常藝術,網上所傳關于常德市政府召集金融機構開會的報道,不完全屬實。說明這事真的發生了,但是細節也許不像媒體報道的這樣。說明什么問題?地方政府償債已經發生了嚴重的困難。如果金融機構一撤貸,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要垮掉,可能地方政府的投資公司也要垮掉。所以這個問題,并不是說聳人聽聞,你們經濟學家老在說一些不著邊的話。今天喊危機、明天喊危機,危機在什么地方?我們日子都過得挺好。過日子是你們的事兒,喊危機是我們的事兒,不會因為你日子過得好就不喊了,也不會因為我喊危機你們就不過日子了,大家各過個的。
地方政府要求銀行續貸,如果不續貸,他的財政會出問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央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去杠桿。財政部今年發的,暫停向地方融資平臺貸款,停止PPP棚戶區改造,全停,取消一切補貼,這都是正確的。對我們影響最大的是出臺資管新規,清理影子銀行,打破剛性兌付。多少年了我們一直在呼吁,要打破剛性兌付,就是做不到,總是一個維穩當先,一直推行的就是剛性兌付,花錢息事寧人,現在剛兌終于打破了,這是一件好事。打破了剛兌之后,引起了市場對風險的重新評估,市場對風險的重新評估自然就會影響到資產價格,毫無疑問的。因為資產價格是由預期形成的,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不是交易的金額是多少,不是交易的筆數是多少,在金融市場上最重要的就是預期。金融資產的價格全都是預期形成的,不是實際交易形成的,這一點,我們要注意到,只要預期發生變化,資產價格立即就變,資金的數量、資金的流動方向馬上就發生變化。所以有一些朋友說,資產新規、清理影子銀行、打破剛兌、去杠桿這都對。但是,措施是不是太過于激烈了。我個人認為是錯誤的,到目前為止還是得當的。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平緩一些?我覺得很難,因為金融市場是預期主導的,只要大家看到了中央銀行已經下決心打破剛兌,這個預期立即發生變化。而市場上,資產價格馬上就反映出來。金融市場他永遠是過度反應的,因為預期是超前的,預期是可以在瞬間改變的。
對于去杠桿最明確的表述是今年兩會之后,新任央行行長發表講話,他說我們已經做好準備縮表,已經做好準備退出貨幣松寬。央行行長的講話,被市場忽略了。在這個講話之后,央行的縮表正一步一步的在進行。市場、企業一廂情愿的用過去的思維方式來預測未來央行的舉措,我覺得我們有可能要犯錯誤。
銀行政策一出,資本市場當然受到影響,然后大家就開始叫了,你搞得太緊了,太雷厲風行了,動作太果斷堅決了,市場已經受不了了。最近央行又降準,于是這個降準好像又符合了我們傳統思維的預期,只要我們叫一叫,央行就得放一放,我希望大家不要抱這樣的幻想。最近的降準和過去的降準是兩回事,過去的降準我們都理解為央行又放水。抱歉,這次降準不是央行放水,是銀行收水。是央行縮表配合性降準。為什么央行第一次降準,是銀行再回收再貸款,是明顯的縮表的舉措。收回再貸款,央行擔心金融機構流動性短缺,所以相應的降準。這個降準是為了配合央行縮表,不是再次放水。第二次降準有可能是受到一些市場的壓力,其中包括人民幣的壓力。
不管你說央行政策的動機是什么?在宏觀層面上,我們觀察到的是什么呢?宏觀層面上觀察的是廣義貨幣、狹義貨幣增速都在不斷的下降,而且是以很快的速度下降。這是最清晰不過的信號,就是央行縮表,退出松寬。我認為是正確的,如果不是太晚的話,你要說再讓我批評政府,我只能說你們做這些事兒太晚了,早就該做了,拖到今天,亡羊補牢也可以,總比不做強。
在去杠桿的背景下,去杠桿要進行多長時間?我們還看這張圖(非金融機構負債/GDP),我們自己給央行算的帳。正是因為在過去兩年間,采取了去杠桿的措施,這條曲線在2016年開始平緩了,首先要防止、要制止債務的進一步上升,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什么?你還得把它降下來。各位想象一下吧,現在大家都在叫苦,都覺得過不下去了。那更嚴厲的措施還在后邊呢,你這么高的負債率,早晚是個問題呀。要把這個定時炸彈的引線拆掉,你的負債率還得降下來呢。我們這個經濟靠輸血已經習慣了,現在輸血要停了,別說輸血停了,即便是輸血少輸一點都覺得心里不舒服。但是輸血不可能永遠進行下去,不可能的,對這一點,我們要做好準備,要做好精神上的準備,你只有精神上、心理上做好這樣的準備,你才會采取具體的措施來應對進一步的去杠桿。
2016年我們經濟工作的重點是什么?都不記得了?不讀書、不看報?當然我也不看報,我也不看新聞聯播,但是中央的精神我是非常注重學習的。2016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三去,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2017年經濟工作的重點是什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文件大家還是要讀一下,2017年的經濟工作的重點是守住底線、防范系統性風險。說的都是這件事(非金融機構負債),不要用過去的思維方式來思考今后的政策走向,我剛才已經講了,后工業化時代,再加上長期追求過高的GDP增長,使中國經濟內部的風險越來越高。現在,已經到了必須化解風險的時候了。否則發生什么事兒?我們真的是難以預測,發生的這些事情,我們能不能夠應對,也都說不清楚。
這大概是宏觀層面上,我跟大家要交流的。宏觀層面上充滿了變數,企業和國家的經濟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那么出路在什么地方?希望在什么地方?我下面講微觀。我在微觀層面上,確實看到了一些新的變化,而這些新的變化使我對中國經濟的未來還是具有一定信心的,是審慎樂觀。
宏觀層面上,沒有什么文章好做了,那么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發展希望在什么地方?下面跟大家交流一下,希望在下面幾個方向上探討:
第一個是行業重組。行業重組為企業創造了很多的機會,中國的各個行業都過于分散,行業重組勢在必行。如果誰能抓住行業重組的歷史機會,就有可能在下一輪的競爭中脫穎而出。那么我們的金融機構,也應該抓住這樣的機會,配合企業進行行業的重組。為什么要提出行業重組這個題目?其實和中興通訊還有關系。中興通訊給我們的警示是什么?是中國企業必須掌握核心技術。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不一定去做全產業鏈,但是在產業鏈上的核心技術,中國的技術一定要想辦法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里。現在芯片熱,大家都在講芯片。不是不知道芯片的重要性,而是我們的企業沒有在這方面發力。今天的芯片數來數去,還是華為。有人說,美國人下一步制裁華為怎么辦?其實華為一直在被美國人抵制,華為的很多產品到現在無法進入美國,已經很多年了。即使沒有美國這樣的市場,華為沒有因此而發展受到挫折,所以這樣的公司,我認為真是中國的驕傲,是我們企業需要的榜樣。華為之所以受到美國多年的制裁,如果哪一天真的對華為芯片禁售,華為不會像中興這樣立即癱瘓。現在中興好像破產已經是定局了,華為如果哪一天受到芯片禁售這樣的制裁,我相信他可以堅持下去。為什么?因為他自己具有芯片設計和制造的能力。他的海斯芯片、麒麟芯片,在國外禁售的情況下,可以繼續支持他的業務發展,當然肯定對他有影響,但是不會像中興這樣全面癱瘓。因為他投資芯片,在芯片上的研發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在芯片上的投資,如果不是以千億計的話,應該是以百億人民幣計的。我說的是累計。
當我們一說華為的時候,我的學生就經常跟我講,教授你說華為太高大上了,我們學不了,但是大家要注意,高大上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華為還沒有高大上的時候,他已經拿出了有限的資源投資芯片,他的芯片建設二十多年了,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就。我們每一個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都應該認真的去學習華為的經驗,為什么華為在他弱小的時候,在他銷售額只有十幾億的時候,他就可以拿出錢來投資芯片?為什么我們不可以,這是理念上、觀念上的差別,這不是實力上的差距。
在這樣的一個形勢下,我們要做行業重組目的是什么?行業重組目的是使我們公司、我們國內企業的市場集中率能夠提高。汽車行業中國有70多家生產廠家,70多家整機生產廠家,美國有幾家?美國有3家。1家福特,1家通用,還有1家特斯拉。美國只有3家汽車生產廠家,我們有70多家,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中國汽車生產廠家的規模效益遠遠低于美國,意味著中國汽車生產廠家能夠投入到研發中去的資源遠遠低于美國。我們的企業太分散了,沒有力量集中資源進行基礎科學、基礎技術的研發,導致中國的企業在基礎技術方面現在和美歐日的差距依然是非常的顯著。我們老說四大發明,我覺得科技部的總編講的話很有道理,在別人的地基上蓋的房子,就認為是自己的資產了,就像我們現在政府要收房地產稅一樣。你干嘛收我的房地產稅啊?這土地是我的嗎?這土地不是我的,你收我的稅干嘛。屬于我的只有地面上那一塊,地面上那一塊多少錢,你是不是按照地面上那一塊收稅。同樣的,我們所謂的新四大發明,所謂的在移動支付上的領先等等這一些,全都是建立在別人的地基上的,那個地基都是人家的,我們在這兒每天吹什么呀。你深入的去看一看,芯片是人家的,底層的技術是人家的,操作系統也是人家的,你吹啥呀。我們的中國企業要踏踏實實的,在后工業化時代要去攻這些基礎技術,要一點一滴的去做。
而要攻這些基礎技術,只有大企業能干,中小企業他可以在細分市場上,他在一些特殊的技術上可以取得領先,但是基礎技術一定是大企業做的。這就需要我們的各行各業集中度要提高,不能70多家公司還在這兒搞汽車。70多家公司全在研究電動車,特斯拉一家研究電動車。當然福特也在做,他們能夠投入的資源,能夠投入的人力,遠遠的超過我們中國的這一些中小的汽車制造商。所以行業重組一定要做,做了以后能夠提高市場集中度,能夠有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研發中去,來掌握我們自己的核心技術。現在有一些企業已經在做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勢頭。我們的金融機構應該配合這些企業,加速行業的重組。能夠真正有一些像華為那樣的企業涌現出來。華為為什么能做到今天,華為基本法規定,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是1996、1997年制定的,就是以公司法律的形式規定,每年投入研發的資金不得少于銷售額的10%。華為去年的銷售額6000億,不少于10%,也就是用于研發有600億。為什么華為會做得好呢?每年600億的研發投資,誰能跟他競爭。華為在手機上的起步是很晚的,但是現在他的手機已經殺入到了世界的最高水平,叫做一類供應商。全世界有三家手機供應商,華為、蘋果、三星。華為的手機生產比國內企業都晚,但是他可以殺入一類供應商,為什么?他有芯片,有操作系統,軟件的基礎技術就是操作系統,硬件的基礎技術就是芯片,所以他可以迅速的進入到最頂端。他在價格上就說明了他的品質,其他的廠商都在下面,為什么?沒有基礎技術,要依靠別人。
第二個經濟的其他機會是消費,消費升級大家談得很多,做得很少。消費升級已經從過去的柴米油鹽變成了健康、醫療、養老、娛樂、戶外運動、品牌消費、定制消費。全是機會,看你怎么去做。
第三個是企業的技術升級,等一下我會講到,中國企業我們現在經常講新名詞。我們動不動就講工業4.0,工業4.0是前年的話題,去年講什么呀?去年講人工智能,今年講什么?今年講區塊鏈。明年講什么?不知道。我們追逐新名詞,發明新名詞,遠遠的快于我們能做到的。都是在追這些新名詞,媒體也罷、金融機構也罷,我的學生也罷,我的學生現在一上課就是區塊鏈,我跟他們講,我說這節課講完了我們后面有問答,區塊鏈的問題一律不回答,別跟我說區塊鏈。去年我跟他們講,我說人工智能一律不討論,AI、VR一律不討論,凡是媒體上的熱點,在本課堂上禁止。我就不希望你們一天到晚去追媒體上的新名詞,希望你們踏踏實實把你自己的企業做好。你跟我談談零售,談談怎么開餐館,我愿意跟你談。你跟我談談你的生產線怎么改造,我愿意跟你談。你跟我談談商業模式怎么創新,我也愿意,我就是不愿意跟你談那些新名詞,工業4.0。你跟我談什么工業4.0,我的觀察,中國的傳統制造業現在的平均水平是工業2.0,在工業2.0的時候你跟我講什么工業4.0,你跟我扯什么。我問你什么叫2.0?什么叫3.0?什么叫4.0?你能說出來嗎?沒有2.0就沒有3.0,沒有3.0就沒有4.0。我最反感的一句話就是跨越式發展、彎道超車。彎道是不可以超車的,彎道加速的結果是什么?是翻車。我看了多少彎道翻車,我沒看到過彎道超車。不老實,投機取巧,這是我們很多企業的毛病。
華為為什么能做到現在?任正非的一句話,我們幾十年就對著一個城墻口子沖,沖到今天。很樸實的一句話,但是他說出了華為成功的要素。就是專注,對著這個通訊設備這個領域、這個城墻口子沖。集中資源,就攻這一點,其他心無旁鶩,不看別的,不炒股、不炒樓、不干別的事情,不搞房地產開發,不上市,就做這一塊,才能做到今天這樣的。所以我跟我的學生講,機會大把大把的,但是機會都是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沒有準備,那些機會只能誘惑你,只會把你引向歧路,所以機會從來就不缺。不要問我,教授,今后兩三年,您看哪個行業有希望?別問這個,這樣的問題一律不回答。如果要回答,哪個行業都有希望。就你這種態度,哪個行業都沒希望。
我經常跟我的學生講,這個世界上沒有夕陽行業,只有夕陽企業,沒有朝陽行業,只有朝陽企業。別搞錯了,哪一行都能出狀元。
我一開始就講,在后工業化時代,國家經濟的希望,企業的希望,都在創新,都在于創新。創新我們講的是廣義的創新,它不僅僅包括技術和產品的創新,還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管理的創新,甚至包括了公司文化的創新。創新有兩條路徑,一條路徑是研發新的技術,像華為那樣,我們已經講了很多了。另外一條路徑,你用好現有的技術,你別跟我說AI,AI還用你去做嗎,AI全是開源代碼,谷歌不斷的發布AI的新版本,你想想你做AI做得再好,你做得過谷歌嗎,你用谷歌開源的AI算法就可以了,用不著你去做。你做了也不會比谷歌好,但是你要用好谷歌AI的開源算法,你要用好現在市場上垂手可得的技術,根本不是高技術,就是普通技術。但是,要動腦筋把他用好。對于大多數的中國企業來說,確實學華為要有一個積累的過程,所以對于更多的企業,是如何用好現有的技術。
我曾經在一個課堂上上課,上課之前,同學都在腦袋上扣了一頭盔,罩一個大眼罩,干什么用呢?VR。一個班上60多人,居然就有3家企業在做VR,然后說教授你來體驗一下。我把那個玩意兒一扣上,怎么有點頭暈,我說你這VR做的不怎么樣啊。為什么60多人中有3家企業都在做VR,追逐熱點。我說你們這VR什么應用場景?干什么用的?你是為了VR而VR?還是為提高企業的效率、提高客戶的體驗而用VR,別搞反了。人工智能也是,你是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你還是應用人工智能解決企業的現實問題?這個全搞反了。為人工智能而人工智能,全都去追這些東西,追了半天發現,人家那兒開源代碼已經放在那兒了,你為什么不去用啊。搞汽車自動駕駛,百度已經有阿波羅了,你為什么不在阿波羅的基礎上再來發展呢,為什么非要自己搞一套呢,你會比谷歌搞得好嗎,你會比百度搞得好嗎。把現有技術用好,企業的效率就能大幅度提高。
我現在已經從宏觀轉向微觀了,因為我覺得宏觀已經沒什么好研究的了,研究完了以后,人家也不欣賞你,不僅不欣賞而且還扔棒子,還說你妄議中央,現在我也不妄議了,我們來看看企業。我在企業里看到了很多的現象,有不少企業開始努力的從制造轉向研發,從成本控制轉向技術和產品的創新。有一些企業,在認認真真的做。順便說一句,我們將來要投資,就應該投這些企業。將來我們投資的思路,也不再是猜測政府的政策,也不再是去劃出曲線來,要掌握波動,市場的波動,哪個是谷底,那個是波峰,這都是陳舊的思路。將來的投資,你就是找這一些有創新能力的企業,別管大小,只要有創新能力就可以投。我知道,等一下如果有時間,大家會問投資的事兒,我事先說一句話,我的回答就是,誰有創新能力我就投誰,規模大小無所謂。
我看到的用數字技術來改造現有的生產線,來提高他的效率,一家模具生產廠家,用大數據、用數據庫、用互聯網來縮短他的設計和制造周期,從而縮短交貨期,提高產品質量,做得非常好。其實原理很簡單,只需要專注的精神,一項一項的去解決現有技術應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能取得成效。他的原理很簡單,他把一個模具拆成零件,他把這些零件都存在數據庫里,這個零件有多種多樣,一個零件可能有幾十種規格,他都存在數據庫里。大家想象一下,如果一個模具你把他拆開,有多少零件,每個零件有多少規格,你要存多少數據進去。在大數據的時代,沒關系,都能解決。存進去有什么好處?將來他接到了客戶的訂單之后,他進行模具的設計,他不再是一個零件一個零件的設計,而是迅速的從庫里提取現有的零件來進行組裝,用搭積木的方式來進行模具的設計。把這些零部件從數據庫里提取出來以后,立即生成了加工指令,因為每一個零件的生產,他的工藝、流程,也同時輸入到數據庫里了。在模具設計的同時,模具的成本瞬間生成,因為他在存這些零件數據的時候,他的成本數據、財務數據同時存進去了。這樣做改造以后,他整個模具的設計、成本估算的周期大大的縮短,致使他的交貨期縮短了30%到50%,于是他就拿著這項技術到市場上去投標,結果他是以最高價中標,他不是以最低價中標,為什么以最高價中標,因為他的交貨期比別人都短。在一個多變的市場上,交貨期現在比價格重要得多,你的客戶愿意為交貨期縮短兩個禮拜而多付20%,因為現在市場上都是快節奏。這是我看到的一家模具工廠用數據庫,大數據的技術改造傳統生產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是B端的。
講一個C端的,我穿的這件西服、襯衫,都是個性化定制的,都是量體定做的,因為我在外邊從來買不到西服,也買不到襯衫,因為我的身材有點太古怪,我人瘦肩寬,腰圍太小了。結果買衣服吧,上面穿了合適下邊不合適,下邊合適了上邊就緊,我的衣服必須定做。那定做有什么問題啊?第一貴,第二交貨期長。夏天,我想訂一件襯衫,兩個月以后給我,夏天已經過去了,而且貴。手工定制一套面料好一點的,什么杰尼亞、阿瑪尼西服多少錢?幾千到一萬人民幣。一萬人民幣對教授來說還是個數,對于金融行業的人來說那不算什么,對教授來說還是個數字的。這一家西服生產廠商,用大數據的技術,使手工定制的西服可以在流水線上跑起來,結果是什么?結果是價格降低一半,交貨期至少從一個月縮短到一個禮拜就交貨了,我這邊訂單剛下去,我手機上就接到一個短信,說某某某,你的訂單我們已經開始處理了,一個禮拜以后你將收到,如果一個禮拜之后你沒有收到,請立即給我們客服打電話。一個禮拜以后,真的收到了。價格一半,那實際上我沒付錢,因為我認識他們老板,我在他那兒做案例研究,都已經跟他混成朋友了,自從混成朋友以后,我的西服就免費供應。我在極力的推廣這樣的模式,就是用數字化的技術來改造我們的傳統行業,可以說很快就收到效果。
再一個案例,這是我學生做的公司,我們都知道現在資產新規,清理互聯網金融,今天這里爆雷,明天在那里爆雷,爆得人家都不敢在網上投標理財。我學生做的小微金融的貸款,到現在為止非常的穩健,壞賬率低于千分之一,壞賬率低的我都不好意思說,我都跟他們講,你們萬幾的壞賬率這個不正常。為什么萬幾的壞賬率不正常?浦發壞賬率多少?不好意思說,四川剛出事。他們的壞賬率,他們專門做小微貸款,沒有抵押,壞賬率萬分之幾。我說你這個就不正常,萬分之幾說明什么?說明你的風控過于嚴格,說明你們的效率不夠高,風控的目標不是把壞賬率壓到零,風控的目標是把壞賬率控制在可以用撥備來覆蓋的地步。你這個萬幾的壞賬率是不對的,說明你們過嚴了,說明你們有一些優質的客戶被你們排除在外了。
他是怎么做的?他有一套嚴格的線下風控方法,很多的P2P互聯網金融出問題,我認為是因為他們只有線上沒有線下,而中國目前階段,離開了線下的數據,離開了線下的風控,是不可能的,線下永遠不可缺失。而互聯網金融離開了線下,結果就是大量的壞賬,不能夠完全依靠線上,因為線上的數據有限,而且線上數據的可靠性很難去核實,必須要有線下配合。但是線下的問題是什么?是成本太高。那么我就跟他們一起商量,如何把線下的風控盡可能的數字化,盡可能的上到云端,盡可能的由移動端來解決。那么他們現在正在做,到目前為止,效果還不錯,他們的小微貸款已經發到農村去了,平均的單筆貸款規模只有5萬元。5萬元的單筆貸款規模他還賺錢。為什么?盡可能的利用移動技術,運用數據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千方百計的去降低線下風控的成本。
最后一個案例,家裝行業的數據化。這是上市公司大家都知道,尚品宅配,這是他的流程圖,這個流程圖在哪里實現了數字化?在方案設計上,這是網上的圖,所以沒有關系,我們在這兒可以用。他的設計方案是我剛才講的,搭積木式的設計方案,能夠很快的對客戶設計出來一整套方案。先量房,他的量房也很簡單,因為現在的測量工具相當發達,用激光到房間里一掃,就能夠把房間給量出來,量出來以后,把數據拿到這里,由這個數據庫和算法支持,很快就給客戶一套設計方案。設計方案同時在這兒用VR,把設計方案用VR展現出來,三維的。你們到尚品宅配的客戶體驗館都能看到,你頭盔一戴,你將來的客廳是什么樣的,臥室是什么樣的,都給你展現出來。當然,他還不是真正的VR,因為這個效果還有待改進,但是VR在這兒就可以用了。所以這個設計環節數據化之后,有了設計周期,提高了客戶體驗,數字化,同時在生產的過程中,這邊設計方案一出來,計算機的指令立即送到了生產線上,進行自動排產,自動下料,由數據控制整條生產線,這是尚品宅配他能夠很快的滿足家裝個性化需求。這家公司是不錯的,我去看過。如果估值合適,可以考慮買進。但目前好像估值過高,尚品宅配的PE多少了?浙商證券有沒有研究員在這兒,尚品宅配的估值是多少了?好像挺高的,七八十倍吧。公司是好公司,我就覺得他有點貴。
時間差不多了,我們做一個小結。
企業在面對多變的經營環境,投資人、企業、金融機構,都面對多變的環境,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對這個環境有過多的焦慮。也沒有必要過多的關注,因為環境對所有的企業影響都一樣,而并不是加到你一家頭上。所以在市場上,你要關注的是什么?是市場,是客戶,是你的員工。
環境永遠是在不斷的變化,但是也有不變的,不變的是什么?不變的是要打造和提升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變的是你要為客戶不斷的去創造價值。
我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本文作者介紹: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是由中國政府與歐洲聯盟共同創辦,專門培養國際化管理人才的非營利性高等學府。微信號:CEIBS6688)
責任編輯:張文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