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吳曉波
目前,中國新出現的零售網點和投資項目不斷增加,新的體驗型購物中心模式不斷涌現,可以說當今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百貨零售業最激進的一個試驗場。
不久前,我參加了全國商業地產半年度經濟形勢分析會,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商業地產的發展情況。
今年上半年,很多行業都處于低迷蕭條的狀態,但是商業地產卻一路高歌猛進。除了老牌的商業地產商在不斷地擴大自身經營規模,傳統的房地產開發商也都加大了商業地產方面的投資規劃,比如恒大、萬科、融創等等。
我們可以預見未來五年,一二三線城市的商業地產項目將得到翻倍式的增長。
以上海為例,其3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項目,在2015年是148個,2016年達到了180個,到今年6月更是增加到了295個。而根據現有的規劃,到2025年上海3萬平方米以上的商業項目將達到515個。
也就是說,2025年上海的商業零售項目數量,將會是2015年的3.5倍。
在這一輪商業投資熱潮中,除了傳統的房地產巨頭,出鏡頻率最高的兩家公司是騰訊和阿里。
2016年10月,馬云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從此推動了互聯網巨頭和商業地產的大結盟、大對撞。為什么馬云會在那時提出“新零售”的概念?我認為客觀原因有兩個:
第一,2016年中國智能手機的增長已經趨于平緩,而互聯網電商公司的獲客成本卻越來越高。
2014年京東的獲客成本是84元,到了2016年提高到了148元,兩年時間將近翻倍。與此同時,線下的獲客成本卻仍然維持在穩定狀態,而且用戶的忠誠度也更高。
所以,在手機增量紅利消失,獲客成本增加的情況下,互聯網電商平臺不得不跑到線下來搶流量。
第二,當房地產商和互聯網公司都開始爭奪線下流量時,騰訊和阿里的優勢便凸顯出來,因為它們都擁有一項“核武器”——移動支付。
根據2017年的數據顯示,支付寶占據了移動支付總市場規模的54%,而微信支付占到了38%,兩者相加達到了92%的市場規模,幾乎壟斷了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
因為具備了移動支付的優勢,再加上二維碼、人臉識別以及小程序等功能的輔助,這些互聯網公司擁有了比傳統零售商更為強大的獲客能力、大數據挖掘能力以及消費者互動效率。
在過去一年里,阿里和騰訊通過并購的方式,成為了中國零售市場新的寡頭競爭者。
目前,在中國排名前五的百貨零售企業中,除央企華潤萬家和跨國公司沃爾瑪外,其他三家也與阿里或騰訊達成了合作關系。其中,大潤發和聯華超市已經加入了阿里的陣營,永輝超市選擇和騰訊結盟。
騰訊和阿里又互為競爭關系。
阿里不僅收購外賣平臺餓了么,還親手培育了新零售品牌盒馬鮮生。而騰訊明顯有杠上阿里的意思,投資了京東和美團點評,其中京東是阿里最大的競爭對手,而美團點評跟餓了么恰好是“死敵”,永輝超市旗下的超級物種,剛好對標阿里的盒馬鮮生。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阿里在零售實體企業的投資額已經達到了492億元,而騰訊也達到了170億元,兩家公司在新零售領域的線下投入合計已超過660億元。
零售賣場的激進擴容,不僅體現在大型商業項目上,社區店、中小連鎖賣場的發展速度也非??臁?/p>
在這次分析會上,蘇寧易購的代表稱,在未來的五年內,蘇寧新增的大中小零售項目將超過1萬家;而京東也宣布,未來五年將通過投資并購和加盟的方式,發展100萬家的京東小店。
目前,中國新出現的零售網點和投資項目不斷增加,新的體驗型購物中心模式不斷涌現,可以說當今中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百貨零售業最激進的一個試驗場。
但這背后有喜也有憂。
喜的是在這樣的大躍進中,未來我們一定會看到很多新物種的誕生;憂的是在這場新零售大戰中會出現多少空殼的購物中心。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作家。本專欄為吳曉波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內容。)
責任編輯:謝海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