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程實
2024年已近尾聲,全球通脹壓力在部分經濟體中逐步緩解但進程各異,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節奏不同,呈現寬松與緊縮并存的格局。
對于發達經濟體而言,實施降息反映了在經濟增長壓力日益顯現的背景下,各國央行希望通過貨幣寬松政策提振消費和投資需求。雖然能夠刺激資本市場、鼓勵企業擴大投資進而推動經濟增長,但也存在隱憂。以美國為例,經濟面臨的風險是雙向的。高利率政策的累積效應使得經濟面臨急劇下滑風險,同時薪資增長具備黏性,通脹壓力尚未完全消退,即使就業放緩,在菲利普斯曲線的“凹陷區間”內也僅能換來通脹的緩慢下行。因此,美聯儲面臨在推動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脹之間尋求平衡的艱巨任務,如果通脹表現得比預期更為頑固,尤其在全球供應鏈不穩定、地緣政治風險加劇的背景下,可能會被迫暫停降息。
較為緩慢的降息步伐可以為政策制定者爭取時間,以評估中性利率的變化,并避免因過度寬松引發新的通脹風險。然而,過于謹慎的降息可能會錯失提振經濟的窗口期,尤其在高利率環境下,經濟增長脆弱,市場信心不足。迅速下調政策利率可以有效減輕長期高利率對經濟的抑制,增加美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的可能性,但若中性利率已高于疫情前水平,過快降息則可能引發金融系統風險,尤其在資產價格已處于高位的情況下,資本市場波動可能加劇,金融風險或進一步蔓延至實體經濟。總體來看,降息有助于緩解經濟增長壓力,但如何在抑制通脹、保持金融穩定與促進經濟增長之間取得平衡,仍是發達經濟體未來貨幣政策調整中的關鍵考驗。
對于新興經濟體而言,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的調整既帶來了吸引資本流入的機遇,也伴隨匯率波動帶來的挑戰。在全球貨幣環境趨向寬松的背景下,資本流動性增強,資金流入為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等提供強有力支持,助推了經濟增長。然而,隨著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出現分化,新興經濟體面臨的匯率波動風險也在加劇,尤其是對經濟基本面較為脆弱的國家而言,劇烈的匯率波動不僅推高了企業融資成本,還可能對金融市場穩定性造成沖擊,增加政策制定者應對外部沖擊的壓力。
應對這些挑戰,新興經濟體需加強宏觀審慎管理,采取有效的資本流動控制和匯率穩定措施。在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寬松與緊縮并存的格局下,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同樣出現分化,部分國家可能會跟隨美聯儲的降息步伐,但另一些國家由于利率已經處于低位,降息空間有限,面對著更加復雜的決策環境。新興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反映了各國經濟狀況和政策目標的差異,也體現了在資本流入帶來的機遇與應對匯率波動風險之間所作的權衡。通過靈活調整政策和加強宏觀管理,新興經濟體可更好應對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的雙重考驗,確保經濟持續穩健發展。
當前,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正面臨三大關鍵因素的交織影響:全球利率環境重塑、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匯率波動放大。上述因素相互作用,將深刻影響未來經濟增長以及金融市場走向。首先,主要央行貨幣政策調整尤其是美聯儲進入降息周期,正重塑全球利率環境。這一變化不僅影響資本流動、資產估值和風險偏好,推動資本流向高收益市場,改變了國際資本流動格局,還通過連鎖效應給各國經濟帶來不同程度影響。其次,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不僅對企業信心、跨國投資和商業活動造成影響,還可能引起能源市場波動和供應鏈中斷,給全球經濟帶來更多挑戰。最后,貨幣政策分化和利差變化使匯率波動加劇,進一步影響國際資本流動和資產配置。不同經濟體之間政策的差異促使資金在追求高回報與避險資產之間頻繁流動,導致市場波動加劇,尤其是新興市場經濟體,往往因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而容易受到外部沖擊,引發金融市場波動。不僅如此,全球貨幣政策分化進一步增加了各國經濟周期錯位共振的復雜性,需在維持經濟增長與確保金融穩定之間進行平衡和抉擇。
(本文作者介紹:工銀國際研究部主管,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領域為全球宏觀、中國宏觀和金融市場。)
責任編輯:王馨茹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