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CF40研究院
2023年,世界經濟蹣跚前行。梳理國際智庫與專家學者對于2023年全球重要事件的回顧與總結來看,決定全年敘事的重要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十個方面:
一是極端天氣事件頻發,能源轉型日漸緊迫;二是人工智能迅猛發展,監管機制成為挑戰;三是哈以沖突戰火持續,全球緊張局勢加劇;四是俄烏沖突依舊延宕,美歐對烏態度搖擺;五是新冠疫情不再構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六是中美關系跌宕起伏;七是美國經濟未現衰退,貨幣政策或將轉向;八是多國極右翼擴權,亟待深度經濟改革;九是中國經濟展現動能,部分領域面臨挑戰;十是多國推進太空探索,私營公司參與增多。
除了上述十方面重要事件及其發展趨勢外,2024年還有以下關注點:
2024年11月的美國大選無疑將會帶來全球性影響,美國國內政治生態結構性問題備受矚目;
2024年堪稱世界“選舉年”,除美國外的多個國家將有70多場選舉,涉及人口超過全球人口一半;
2024年歐洲仍將面臨重大經濟與政治挑戰,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如何改革財政規則、控制預算赤字、推進綠色轉型、實現經濟軟著陸等;
2024年日本經濟與貨幣政策備受關注,年內會否出現“負利率的終結”成為重要觀察點;
2024年全球仍然面臨復雜的地區安全形勢以及激烈的地緣政治博弈,部分國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愈加凸顯。
盤點2023:十個關鍵詞
1. 氣候變化與能源轉型
2023年11月30日,世界氣象組織宣布2023年成為有記錄以來人類歷史上最熱的一年。從極端干旱到創紀錄的野火、洪水,全球變暖導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厄爾尼諾”“濕球溫度”等曾經陌生的概念也逐漸為人所知。氣候變化已不再是遠期威脅,而是全世界面臨的新現實,綠色低碳轉型成為全球共識。
2023年12月,《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8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舉辦,全球盤點成為關注焦點,氣候融資成為熱議話題。
《外交事務》雜志對此刊文提出,投資于已經經過驗證的技術,即風電、太陽能和電動汽車等,只能實現“淺層脫碳”,想要阻止氣候變化必須實現“深度減碳”,在能源和工業系統中進行更大規模、更顛覆性和更具風險的轉型。
另一方面,多位業界專家表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獲得的氣候投融資份額嚴重不足,氣候外交受到嚴重損害,如何解決種種相互關聯的投融資障礙促使資金流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成為關鍵。
2. 人工智能
2023年是人工智能(AI)技術創新與應用突飛猛進的一年。隨著ChatGPT的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這項變革性技術快速進入大眾視野,同時引發激烈爭論:AI能否帶來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是否也伴隨著不可預期的倫理風險與監管挑戰?
目前中國、美國、歐盟、加拿大、英國、日本、巴西、新加坡等經濟體正在起草或準備推出人工智能指導準則或法案,美國白宮發布《關于安全、可靠和可信的AI行政令》與歐盟就《人工智能法案》達成協議再次引發各界熱議。2023年11月,英國AI安全峰會召開,試圖推動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國際合作。
整體而言,各國對于AI監管的原則與方式仍存較大差異,且由于AI政策與地緣政治、經濟競爭等因素緊密交織,全球層面的AI治理合作仍未取得具體成果。
綜合多位專家意見來看,由于AI技術快速迭代、廣泛擴散、威脅方式不確定、訓練基于虛擬數據等特殊性以及其主要由大公司而非政府掌控,與氣候變化或核擴散問題有著顯著區別,現有監管邏輯并不能適用AI技術,未來如何建立AI治理合作機制成為重要挑戰。
3. 哈以沖突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11月底,雙方通過談判暫時停火;12月停火協議到期后,以色列重新展開軍事行動,對加沙地帶進行空襲和炮擊,加沙重燃戰火。
對于這場沖突究竟會對區域發展及全球形勢帶來何種影響,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經濟學教授魯里埃爾·魯比尼于2023年11月撰文表示,沖突導致全球滯脹的可能性或為35%,而目前市場對于沖突的定價傾向于最溫和的情況,這種自滿情緒是危險的。
2023年末,世界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M.艾漢·科塞發表文章強調,中東沖突可能進一步破壞脆弱的全球經濟。
4.俄烏沖突
俄烏沖突依舊延宕無解。2023年11月,烏克蘭軍隊最高指揮官稱俄烏部隊“陷入僵局”,盡管激烈的戰斗持續了數月,但前線幾乎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而且近期不會出現重大突破。
2023年的討論主要轉向烏克蘭能否維持這場消耗戰。布魯金斯學會在年末發表評論文章提出,這個冬天或是俄烏之間軍事以及政治問題的轉折點。戰場上的僵局、烏克蘭美歐盟友的搖擺不定以及基輔內部的政治緊張局勢,都威脅著烏克蘭繼續下去的能力。其中,對烏克蘭影響最大的因素是西方伙伴的動搖。
事實上,“烏克蘭疲勞癥”正在西方國家蔓延,歐洲和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裂痕加深。在美國,共和黨議員越來越反對向基輔提供更多援助。在歐洲,盡管人們還愿意支持烏克蘭難民,但在經濟增長失去動力之際,各國吸收難民或給予烏克蘭財政援助的能力大大降低。對于2024年,俄烏沖突將會迎來“決戰”、停火和談還是轉向其他形式的長期對抗,仍是全球關注焦點。
5.大流行新時期
2023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在日內瓦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并不意味著新冠病毒的徹底消失,而是代表了人類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病毒的妥協。
未來,新冠變異毒株仍是人類致病甚至致死的威脅,新的大流行也并非毫無可能。總結從新冠應對過程中得到的經驗教訓、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準備是告別新冠的重要內容。
綜合來看,公共衛生專家與公眾的有效溝通、政府部門建立高效的數據共享系統與具有韌性的供應鏈體系、醫療物資的充足儲備、疫苗研發的快速行動、強化國際合作與協調尤其是對貧窮國家的支持,在全球疫情應對中至關重要。
6. 中美關系
2023年,中美關系跌宕起伏,從2月初因“氣球”事件降至冰點,到5月以來對話和接觸明顯增加,再到11月兩國元首舊金山會晤帶來暖意,兩國關系站上新的起點。
美國政治風險咨詢公司歐亞集團創始人兼總裁伊恩·布雷默認為,兩位領導人在APEC峰會期間的會晤代表了中美關系中一個重要的積極發展,雙方達成的合作協議表明了兩國關系的相互依賴。
但與此同時,兩國之間仍然存在貿易限制,美國利用芯片出口管制限制中國在半導體和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此外,美國產業政策戰略方向發生重大轉變。
2023年10月,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何瑞恩發表文章提出,美國政策制定者始終沒有直接回答“究竟想在中美競爭中尋求何種結果”這一基本問題,導致其對華戰略缺乏令人信服的成功愿景。12月,美國企業研究所發表文章提出,美國應該設想中美關系的最終形態,并設定階段性目標。
7. 美國經濟
2023年美國經濟展現韌性,衰退并未發生。美聯儲在2023年召開的八次議息會議中四次選擇加息、四次選擇維持不變,在抗通脹之旅中取得進展。備受矚目的美聯儲12月FOMC會議聲明再次宣布暫停加息,而在會后的新聞發布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似乎“突然轉向”鴿派立場,導致金融環境急劇大幅寬松的同時,也引發了更多爭議。
關于2024年美國經濟與政策走勢,隨著美國居民消費需求難以為繼、政府債務負擔不斷加重、利率政策滯后影響也將顯現,市場對于經濟將以何種方式著陸仍有分歧。
花旗集團全球首席經濟學家Nathan Sheets近日表示,2023年美國經濟保持強勁,關鍵在于形成了由強勁消費尤其是服務消費驅動的良性循環。但美國經濟對貨幣緊縮的不敏感可能源于貨幣政策傳導滯后,加息終會帶來經濟陣痛。因此,美國經濟表現成為2024年全球經濟前景最大不確定性。
Nathan Sheets認為,目前美聯儲政策正在轉向(pivot),在降通脹的同時比此前更加重視保護經濟。但他強調,美聯儲轉向過程應該更加溫和、漸進,避免金融環境急劇大幅放寬。
8. 多國極右翼擴權
民粹主義、極右翼政黨在2023年繼續深刻影響一些國家,荷蘭、阿根廷、印度和斯洛伐克等地發生了顯著的政治變化。荷蘭極右翼政黨自由黨在新一屆議會選舉中意外勝出,極右翼選舉聯盟“自由前進黨”候選人哈維爾·米萊成功當選阿根廷新一任總統。
印第安納-普渡大學教授安德魯·懷特黑德認為,多國選民的傾向反映了一種全球趨勢,即選民對自由民主制度基石的不信任正在惡化。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對此現象表示,與其向外探尋各種替代方案,這些國家不妨自省,向內審視自身制度,進行深度經濟改革,摒棄新自由資本主義,努力實現共同繁榮,平等提升每個公民的福祉。
9. 中國經濟
2023年中國經濟經歷波浪式復蘇,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動能。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經合組織等國際機構均上調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但在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的背景下,部分領域仍面臨挑戰。
布雷默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正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包括國內需求有待提振、房地產行業陷入困境、外貿形勢承受壓力等。但積極的一面是,中國仍然是一個極具競爭力的經濟體,在制造業、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先進計算、人工智能和生物技術等前沿產業的創新方面都具有領先優勢。顯著提高的勞動力水平、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創新生態系統都是中國經濟實力的重要來源。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氣候經濟學家格諾特·瓦格納等撰文提出,隨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其碳密集型投資模式亟需改變,提振經濟增速與應對減排挑戰指向同一個問題,即將發展重點從投資主導型增長轉向鼓勵國內服務業發展。
10. 太空競賽
2023年,越來越多的國家和私營公司在太空領域加大賭注。美國外交關系協會近日發文表示,在2023年,月球成為太空探索重點,最近的嘗試包括俄羅斯失敗的月球著陸器、印度在南極附近成功的無人月球著陸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在2025年讓宇航員重返月球。
文章表示,太空活動的增加引發了人們對太空潛在軍事化和缺乏全面太空操作規程的擔憂。美國的《阿特米斯協議》旨在制定太空探索規則,但許多國家尚未同意。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藍色起源公司(Blue Origin)和維珍銀河公司(Virgin Galactic)等私營公司的參與更是增加了太空競賽的復雜性,引發了有關利潤動機和國家責任的問題。此外,日益嚴重的空間碎片問題也成為未來太空探索的隱憂。
展望2024:五個關注點
綜合國際智庫與專家學者觀點來看,除了上述十方面重要事件及其發展趨勢外,2024年還應聚焦以下五個關注點。
1. 美國大選與美國國內政治生態
2024年11月的美國大選無疑是會帶來全球性影響的大事件。多個機構進行的最新民調顯示,美國現任總統喬·拜登的支持率下滑至“最低水平”,大比例的選民不希望他再次競選。另一方面,盡管面臨多重法律挑戰和低支持率,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依然在2024年共和黨提名中領先。拜登與特朗普可能再度對決,美國經濟狀況、主要候選人年齡問題、法律判斷結果都會成為影響勝負的關鍵因素。
此外,美國國內政治生態也備受矚目。“陷入危機”和“功能失調”或是當前美國政治體系最大的特征。有觀點認為,對美國部分政客和政黨而言,個人和黨派利益已經超越了國家、社會和民眾利益,這是一個結構性問題。隨著美國政治選舉周期的臨近,這種政治亂象恐將愈加嚴峻。
2. 世界“選舉年”
2024年全世界將有70多場選舉,涉及人口約為42億,超過全球人口的一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十個國家中有八個——孟加拉國、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巴基斯坦、俄羅斯和美國——將在2024年舉行選舉。歐盟的27個成員國也將在2024年6月舉行下一屆歐洲議會選舉。
經濟學人智庫(EIU)認為,盡管選舉數量眾多,但許多選舉并非完全自由和公正,其中一些選舉對政府幾乎不會有實質性影響,比如孟加拉國、墨西哥、巴基斯坦等國的選舉幾乎可以肯定不會帶來政權更迭。而在英國等國家,選舉或將決定下一屆政府或導致政策的重大改變。
3. 歐洲財政經濟挑戰
2023年,歐洲遭受了大流行病、俄烏沖突及其對就業、物價和利率水平帶來的沖擊。2024年,歐洲仍將面臨重大經濟與政治挑戰,政策制定者需要思考如何在經歷了多重危機之后保持增長勢頭,改革財政規則、控制預算赤字、推進綠色轉型、實現經濟軟著陸等都將是歐洲新的一年必須面對的課題。此外,歐盟還需慎重考慮將烏克蘭和其他潛在成員納入框架的相關事宜。
歐洲委員會經濟與金融事務前總司長馬可·布提認為,歐盟的出口導向、能源依賴、人口停滯等特點使其此前商業模式終將不可持續,下一步應當將歐盟和各個成員國的資源結合起來,專注于發展“歐洲公共產品”。
2023年12月20日,歐盟成員國經濟和財政部長就財政規則改革達成協議,提出了更加循序漸進、有針對性的減支要求,旨在注重削減赤字和債務的同時,支持歐盟成員國在優先領域的公共投資。
4. 日本經濟與貨幣政策
2024年,日本經濟與貨幣政策備受關注,年內會否出現“負利率的終結”成為重要觀察點。綜合來看,日本央行逐漸退出超寬松貨幣政策的確“只是時間問題”,但各方對于政策轉向的具體時間仍存明顯分歧。
野村證券首席日本經濟學家森田恭平認為,日本經濟預計將繼續溫和復蘇直至2025年,在2024年下半年可能面臨增長放緩的風險。預計日本通貨膨脹將在2024年有所下降,主要由食物價格驅動。日本銀行的收益率曲線控制和負利率政策分別不會在2024年4月和2024年第三季度之前被放棄。
Nathan Sheets對此表示,日本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具體時點受到全球經濟、外匯市場乃至美聯儲政策走向的影響。他認為日本央行將會較晚采取行動,退出負利率政策的最后一步最晚可能要等到2025年春季。
5.地區安全形勢與地緣政治博弈
多位專家表示,2024年全球仍然面臨復雜的地區安全形勢以及激烈的地緣政治博弈。國際救援委員會近日公布了2024年緊急觀察名單,列出了全球安全惡化風險最大的20個國家,這些國家人口約占全球總人口的10%。也有專家提出,人們可能將在2024年看到一些國家的地緣政治重要性愈加凸顯。
在布雷默看來,印度或將為全球地緣政治增添韌性。其重要性將不僅體現在其自身的經濟擴張,更因為其作為連接全球南方和美國、日本、歐洲等主要經濟體的關鍵橋梁角色。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經濟體是墨西哥。墨西哥經濟充滿活力,與新的美墨加三國協定(USMCA)深度捆綁,并從近岸投資和生產趨勢中獲益。總統候選人克勞迪婭·欣鮑姆被認為有較大可能在大選中獲勝,作為一名技術專家和氣候科學家,她的潛在領導力不容小窺,或將促進北美、中美和南美之間的聯系,為該地區的地緣政治穩定做出貢獻。
(* 本文觀點僅供了解海外研究動態,不代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和中國金融四十人研究院意見和立場。)
來源: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是一家非官方、非營利性的專業智庫,定位為“平臺+實體”新型智庫,專注于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