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霍華德·戴維斯,蘇格蘭皇家銀行主席
在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后的那幾年間,全球金融監管機構為解決動蕩期間暴露出的弱點而密集出臺了一大批規則。重要的是,一個改換名頭并得到了強化的,負責向二十國集團(G20)各個峰會匯報工作的金融穩定委員會監督了整個監管重建過程。
盡管這些措施產生了一定經濟影響,同時制定規則以適應不同金融體系需求的工作相當復雜,但卻仍然實現了較為明顯的一致性。盡管美國從未完全采納《巴塞爾協議2》的框架,但以更高準備金要求為特征的《巴塞爾協議3》卻以一種或多或少可識別的形式載入了所有美國銀行業監管機構的規則手冊。
但這次卻有所不同。由于各國政策制定者都致力于確保信貸持續流入受新型冠狀病毒危機影響的經濟部門,世界各地在過去兩個月中實施了多項監管變革——雖然略顯倉促,卻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可悲的是其中并未呈現出多少國際合作的跡象。沒有召開任何緊急峰會。監管者們也并未前往瑞士通宵開會以敲定對巴塞爾委員會規則和指南的修正案——說不定主管們都已經在自家客房里召開過視頻會議了,只是我們不知道而已。但是目前宣布的各項措施顯然都處于一種零敲碎打狀態。
那么各國之間迄今為止所做的各項更改究竟能否大概保持一致,還是說金融穩定委員會建立的國際共識已經開始瓦解?
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大波規則制定,而是各項控制措施的出臺。國際金融研究所如實地記錄了312項動議(并且數量仍在增加)。多數動議屬于以下三個類別之一:對資本要求的修訂,貸款損失準備金的操作指導以及對股票分紅和其他資本分配(如股票回購)的管控。
資本要求方面的更改主要影響的是自上次危機以來在宏觀審慎監管大原則下給予銀行的緩沖措施。許多銀行家以往都覺得宏觀審慎的補充措施只會朝一個方向起作用,但信貸上升時期施加的緩沖措施將在低迷時期得以保留。面對經濟的急劇下滑,經濟監管者展現出了令人欣慰的靈活性。
反周期緩沖措施已被解除,銀行家們也得到通知說隨著貸款損失增加他們可以將資本要求下探至其先前的最低資本要求以下。截止目前為止經合組織37國中已經有10個國家撤銷了反周期緩沖,其他一些國家也調整了國家資本或流動性緩沖。雖然比較起來較為復雜,但是這些更改的效果實際上大同小異。
這些更改通常會被稱之為臨時性的。因此那些想要利用當前靈活空間的銀行都會想知道何時會重新設置緩沖以及會給它們多長時間去進行配合。
歐洲央行已經表示將給歐元區銀行“充足”的時間來重建資本。英格蘭銀行也表示說時間“足夠”。詞匯學家可能會爭論哪個詞意味著更長的期限。但不幸的是,如果監管機構未能更清楚地說明其含義,那就只好讓律師介入了。
盡管如此,所有這些活動看上去的確具有廣泛的兼容性(至少在必須做出艱難決定之前)。迄今為止也沒有任何國家監管機構對《巴塞爾協議》的要求進行刪減。
但是還存在一個潛在問題。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尼古拉斯·維隆(Nicolas Véron)認為美聯儲對補充杠桿比率的修改嚴重違反了《巴塞爾協議3》。美聯儲已將銀行持有的美國國庫券從其資產計算中免除,但這部分卻是巴塞爾所明確定義包含在內的。維隆警告說雖然修訂本身不會帶來重大后果,但“如果這種違規趨勢確立,那么遭受最大損害的將是美國自己。”
而第二個類別——即貸款損失準備金——的變化則更難評估,部分原因在于美國尚未采用國際會計準則,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則剛剛出臺且未經測試。銀行需要關于如何對準則進行解讀的一些指導,尤其是在政府擔保貸款和要求寬限利息償付的貸款方面。雖然有必要確保不同國家對國際財務報告準則9的解讀都能被合理化,但目前對此懷有信心還為時過早。
第三個類別(資本分配)上的國際差異更為明顯。歐洲的監管者立場較為嚴格,認為應暫停分紅和回購。美聯儲和澳大利亞儲備銀行則將支付分紅是否安全的決策權交給了銀行。
對于這種差異的某些解釋似乎比較簡單明了。例如去年美國73%的銀行分紅是以股票回購的形式,只有27%為股票派息,而歐洲則有96%的分紅是以股息形式支付的。美國銀行自愿承諾暫停回購,而美聯儲在對分紅采取更寬松態度也時考慮了這一點。
但是,大西洋兩岸的決定都引發了強烈批評。參議院銀行業委員會成員謝羅德·布朗(Sherrod Brown)告訴美聯儲說:“你們極力想提供的所謂‘監管救濟’在我們其他人看來只是送給華爾街的好處而已。”同樣,華盛頓銀行政策研究所堅持認為,“英國和歐盟監管機構的行動很有可能對本地銀行造成重大的長期損害。”
在這方面究竟誰對誰錯?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但是巴塞爾委員會下次開會時顯然會有很多議題需要討論。重點應該是評估各成員在危機期間所做的更改并對那些扭曲競爭環境的予以訂正。這將是一項需要仔細拿捏的操作,但是如果想要保留上一次危機之后痛苦重建而成的全球金融體系,就必須著手做到這一點。
(本文作者介紹: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專欄”,作者來自全球頂級經濟學者、諾獎得主、政界領袖,主題包括全球政治、經濟、科學與文化塑造者的觀點,為全球讀者提供來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創文章、最具深度的評論,為解讀“變動中的世界”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