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聯手世界頂尖智庫報業辛迪加為您帶來全球經濟領袖聚焦2020!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肯尼斯·羅格夫(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原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及公共政策學教授)
現在預測冠狀病毒爆發的長期趨勢還為時過早,但意識到下一次全球衰退可能即將降臨就已經不算太早了。而且這次的衰退看似與2001年和2008年開始的那兩次大有不同。
與本世紀前兩次全球性經濟衰退不同,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同時引發了供給和需求兩端的沖擊。事實上上次出現同等規模的沖擊還得追溯到1970年代中期的石油供應危機。雖然對傳染的憂慮將打擊航空公司和全球旅游業需求,同時預防性儲蓄也會增加。但當數以千萬計的人(出于封鎖或是恐懼)無法上班,全球價值鏈崩潰,邊界被封鎖,世界貿易也因各國不信任彼此的健康統計數據而出現萎縮之時,供給側也會受到同樣巨大的損害。
那些受影響國家只能(也應該)背負巨額赤字去花錢鞏固其衛生體系并支撐經濟。它們本應平時就積下些未雨綢繆的財政儲備,也早該意識到在繁榮時期實施無底洞式赤字支出的行為之所以危險,原因就在于總會有瘟疫、戰爭,氣候危機和其他意料之外的事件不期而至。
但是政策制定者以及太多的經濟評論家都未能理解供給因素是如何令下一次全球衰退不同于過去兩次的。與主要由需求短缺導致的衰退相反,由供給側驅動的衰退所帶來的挑戰在于它可能導致產量急劇下降和普遍的生產瓶頸。在那種情況下,普遍性的短缺(也是一些國家自1970年代石油危機以來從未遭遇過的狀況)最終可能導致通脹上升而非下降。
誠然,當前遏制普遍通貨膨脹的初始條件異常有利。但鑒于過去四十年的全球化幾乎肯定是造成低通脹的主要因素,因此除了貿易摩擦加劇之外,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甚至只是對可能發生疫情的持續恐慌)所導致的持續閉關鎖國將會是物價上漲壓力卷土重來的動因。在這種情況下,通脹率上升可能會推高利率并為貨幣和財政政策制定者帶來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新型冠狀病毒危機沖擊世界經濟之時恰逢全球增長顯露疲態且許多國家過度杠桿化的時點。2019年的全球增長僅為2.9%,與歷史上構成全球衰退的2.5%的水平相差不遠。意大利的經濟在病毒侵襲之前才剛剛有點起色,日本在不合時宜的加增值稅后已經瀕臨衰退,而德國則在政治混亂中跌撞前行。美國目前狀態最佳,但是原本在11月的總統選舉和國會選舉之前只有15%的發生衰退可能性如今看來要高得多。
而令人驚訝之處在于新型冠狀病毒竟然能對那些看似擁有足量抵抗資源和技術的國家造成如此巨大的經濟損失。在此一個關鍵因素在于前幾代人比今天的窮得多,所以有更多的人不得不冒險上班(從而維持了經濟的運轉)。與現在不同,當年如果為應對疫情而采取極端經濟縮減措施可是要餓死很多人的。
當前在中國武漢是具備說明意義的。中國政府基本上封鎖了整個湖北省,與此同時,政府至今似乎已經連續6個星期沒有中斷向湖北民眾供應食物和水,這對于很多國家來說簡直無法想象。
在中國的其他地方,上海和北京等主要城市中的許多人大部分時間都留在室內以減少接觸病毒。韓國和意大利等國政府可能并未采取中國這樣的極端措施,但許多人仍待在家中,并因此對經濟活動產生了重大不利影響。
全球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經急劇上升,遠遠超過了投資者和國際機構原本認可的傳統預測范圍。 政策制定者需要認識到,除了降息和財政刺激措施外,還需要解決對全球供應鏈的巨大沖擊。 最直接的緩解措施可能是美國大幅削減貿易戰關稅,從而安撫了市場,并把錢塞回到美國消費者的腰包。一場全球衰退正是開展合作的好機會,而非自我孤立之時。
(本文作者介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前首席經濟學家,哈佛大學經濟及公共政策學教授)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