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魏欣
證券交易員的衰落不僅是技術進步和民眾思潮變化的結果,更體現了社會分配機制向更公正的方向發展。
華爾街交易員作為被不少中產階級羨慕的一個職業類別曾經成為很多美國影視作品的主題。為大眾所熟知的就有《華爾街之狼》、《大空頭》等。他們在銀幕上揮金如土的場景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數十年來,交易員幾乎成為了高薪金領的代名詞。在金融危機發生以前,不論畢業于哪個專業的留美學生都希望能在華爾街謀得一份交易員或者分析師的工作。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時代的變遷,許多華爾街投資銀行開始發現,證券交易已經不再能夠為他們帶來豐厚的利潤,甚至還產生虧損。它們紛紛開始調整自己的商業模式,轉向更加穩定的傳統商業銀行業務。交易員們的職業生涯面臨挑戰,很多人不得不離開了這個行業。更多想要在經濟復蘇期進入華爾街的畢業生也開始發現,昔日金字招牌的投資銀行已經風光不再。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華爾街的未來又將向何處去呢?
從很多統計數據來看,華爾街投行和交易員的處境與多年前相比已經完全不同了。根據商業情報公司Coalition的數據,在剛剛經歷過全球金融危機大裁員的2010年,華爾街投行仍然雇傭有49200名交易員。但是到2019年底,他們只雇傭了32200名交易員,降幅達到35%。由于行業的不斷萎縮,即使在盈利短期上升的情況下,2018年5月全球最大的12家投資銀行仍然裁員了6000名交易員、機構銷售和銀行家。全球12大投行的總證券交易收入從2010年的1490億美元下降到2019年的830億美元。2019年7月,彭博社報道了高盛、摩根大通等5大華爾街投行的證券交易收入在當年的第一季度下降了12%,第二季度繼續下降了8%。華爾街人士的獎金額度在2006年見頂之后就一直在降低的過程中。德意志銀行、花旗銀行、法國興業銀行、瑞士銀行、花旗銀行、匯豐銀行和麥格理銀行要么正在計劃,要么已經宣布了交易和研究部門的大規模裁員。其中德意志銀行甚至直接退出了全球股票業務,裁員18000人。華爾街投資銀行早就發現,從銷售和交易業務中賺錢越來越難了。于是他們持續從薪資水平較高的前臺部門裁員。越來越多的投行正在搬離寸土寸金的紐約。那么為什么往日獲利頗豐的證券交易業務突然就不賺錢了呢?
在華爾街,證券交易過去是一個對人員需求量很大的行業,但是電腦技術的興起改變了這一切。紐約、芝加哥或者倫敦的股票交易大廳里曾經是人山人海。交易員之間談判的交易模式一直持續到上世紀90年代。雖然當時很多訂單的分發是由電腦完成,但是真正完成一筆交易還是需要人工參與。大約15年前,高盛的交易室曾經雇傭有超過500名交易員。他們通過電話與機構投資者溝通,買賣股票或者債券。在那個時代,有影響力的交易員可以指著屏幕告訴客戶,這就是我們可以給你的交易價格。在納斯達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幾個機構交易員合謀鎖定買賣價格的違法案例。直到2005年,完成一筆交易仍然平均需要9秒鐘。但是由于當年Reg NMS(Regulation National Market System)法規的執行,電腦和網絡技術被推廣到證券交易領域,對投資者的保護更加完善。之后的數年里,網絡交易方式逐漸成為主流。高盛現在完成同樣的交易量只需要3名交易員就夠了。紐約交易所大廳里只有不到過去十分之一的交易員的存在,主要負責開市和收市的集中競價環節。大多數日內訂單的其實是由位于新澤西的計算中心完成的。
在金融危機之后的這些年,對證券交易行業形成沖擊更大的是被動投資風格的流行。主動投資風格是指投資者積極尋找價值被低估的個股,然后在價格上漲后實現增值。而被動投資則是指投資者長期持有指數基金或ETF,不期望通過市場交易來實現增值。在美國金融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對于兩種投資風格的爭論。大多數學者得出的結論是主動投資風格無法戰勝被動投資風格。事實上,根據基金業績統計公司MorningStar的數據,從2009年至2019年只有23%的主動風格的基金經理可以獲得超出被動風格的收益。過去10年,大多數投資者逐步從主動向被動風格轉變。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統計,在這個時間段內有大約3.5萬億美元的新資金進入了較低成本的ETF基金。CNBC電視臺認為,截至2019年3月被動投資風格已經占據了美國所有上市公司市值的45%以上。但問題是,被動投資風格的交易頻率非常低,對投資銀行的證券交易業務影響巨大。而且即使是仍然生存下來的主動式基金,為了戰勝被動式基金,向投資者證明自己的價值,他們也有意降低投資頻率和選擇更低成本的交易方式。
為防范金融風險而采取的監管措施也從另外一個方面降低了金融市場的證券交易量。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發生是因為大型銀行過于龐大、綁架市場,并過多參與了高風險的證券交易(房地產支持證券)。為了防止類似系統性風險的再次發生,國會通過了有針對性的“多德弗蘭克法案”和“沃爾克規則”。其中“多德弗蘭克法案”為了解決銀行“大而不倒”的問題,切斷了金融機構之間復雜的相互持股關系和融資渠道。很多過去能夠提供大量交易量的對沖基金因此失去了資金來源。而“沃爾克規則”限制了金融機構利用政府資金參與高風險交易的可能。根據美銀美林的分析,現在各類金融機構自身能夠產生的交易量已經只有金融危機前的一半了。因此很多從事這些業務的交易員不得不被淘汰。
投資銀行在降低對交易業務的依賴同時,也逐步多元化經營,更重視傳統零售銀行業務。傳統商業銀行業務與投行業務相比更加穩定和長期,很多華爾街銀行看到了這其中的一些機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投行業務著稱的高盛在2016年開辦了自營的網絡銀行Marcus,提供活期和定期存款業務。為了吸引客戶,他們當時提供的利率與市場相比非常有競爭力。截至2019年10月,他們已經吸納到了500億美元的存款。高盛又與蘋果公司于2019年8月聯合發行了自己的第一張信用卡。很多金融業人士突然發現,高盛終于成為了一家名副其實的銀行。即使是在證券領域,投行也開始更多關注個人投資者。去年11月Charles Schwab對TDAmeritrade的收購和今年摩根斯坦利對E*Trade的收購都體現了銀行家們對證券交易行業發展方向的判斷。即,利潤率下滑的趨勢不可避免,必須依靠零售業務的規模優勢才能生存。
由于時代的變遷,現在華爾街投行對人員的素質需求已經有了很大不同。名校是大多數投行的首選。特別是在交易員的崗位上,MBA畢業生的占比非常高。但是由于以上的這些趨勢性轉變,投行的人才總需求量已經大不如前了。同時算法交易代替了以往的交易員人工決策。科技的運用讓現在投行對電腦程序員和數據分析師的需求量大增,在人才領域同硅谷形成了直接競爭關系。這也是為什么很多商科畢業生發現以往那條通向華爾街的路越走越窄。
在經濟周期的作用下,大多數行業都有潮起潮落。但更重要的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行業的結構性變遷常常讓身在其中的人猝不及防。我們應該理性的認識到,沒有行業能保持長盛不衰。證券交易員的衰落不僅是技術進步和民眾思潮變化的結果,更體現了社會分配機制向更公正的方向發展。金融行業的參與者應該及時警醒,華爾街的繁華時代已經一去不返了!
(本文作者介紹:專欄作家,曾在美國供職于大型共同基金管理公司。)
責任編輯:潘翹楚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