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微信公眾號kopleader)機構專欄 Project Syndicate
本文作者:朱民,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現為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繆延亮,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中央外匯業務中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成員。
美中貿易摩擦在2018年重塑了世界經濟和金融格局,并可能在未來幾年一路延續下去。但最近的情況可跟今年5月不一樣,當時雙邊貿易協議幾近達成,但美國在最后關頭退出,特朗普政府開始對各類中國出口產品征收額外關稅,而中國也做出了針鋒相對的回應。
鑒于受影響商品價值的可能達到史無前例的6000億美元,因此也值得思考關稅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糾正經常賬戶失衡——這正是特朗普的既定目標。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會從多邊角度看待貿易,關注一個經濟體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整體平衡。而美國自1976年以來就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了。
美國的貿易赤字在2006年達到了最高點(相當于GDP的5.5%),但通常會維持在3%左右的水平。2017年時赤字總額達5520億美元,也是世界上絕對值最大的赤字。當一個國家的支出超過其生產時,赤字就會上升,也意味著赤字的基礎主要不是貿易,而是國內儲蓄和投資行為。美國的投資相當于GDP的21%,與發達經濟體的平均水平(22%)相當,而儲蓄則不到19%,遠低于其他國家。
美國的儲蓄率反映了公共和私營部門兩者的行為。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個人儲蓄率低達3%,此后小幅上升至7%——仍遠低于1990年代初的水平。與此同時,公共部門的儲蓄率也達到歷史最低水平。美國在過去50年中僅有5年實現了聯邦預算盈余,而赤字自2002年以來一直維持在平均大于GDP的4%的水平。2018年赤字額在減稅和軍費增加的情況下上升了17%,進一步壓抑了公共儲蓄。
而美國低儲蓄率的基礎則是美元作為全球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按照法國前財政部長瓦勒里·季斯卡·德斯坦(Valéry Giscard D‘Estaing)的說法,美元的主導地位賦予了美國“過高的特權”,因為這允許美國在存在極少外部限制的情況下為其赤字籌措資金,在從國外借入更多資金的同時減少國內儲蓄。截至2017年底,由私人持有的12萬億美元未兌付美國國債中有一半都由外國人持有。
正如多邊視角所表明的那樣,要減少美國的經常賬戶赤字就只有通過結構性改革來解決國內儲蓄與投資之間的不平衡狀況。隨著福利支出的不受限制增長,加上美國在貿易方面的單邊主義行徑正考驗著全球對美元的信心,這一改革也變得更加緊迫。
但特朗普政府依然罔顧這些經濟現實并采納了雙邊視角。它嘗試用對中國出口產品增加關稅的方式來改善美中貿易平衡。但如果美國減少了對華進口,那么它只會從其他國家進口更多。正如最新數據顯示,其總體貿易逆差很可能保持平穩或變得更大。
更糟糕的是,關稅帶來了深遠的影響。正如美國經濟學家亨利·喬治(Henry George)在132年前所觀察到的那樣,“所謂自保,就是在和平時期自己主動去做那些敵人將在戰時試圖對我們做的事?!笔聦嵣蠚v史充斥著高關稅將經濟下行拖入嚴重蕭條的案例。即使在經濟增長期,特朗普政府的關稅也不僅僅是迫使美國人為進口商品支付更多的費用;還會通過扭曲商業激勵因素和錯誤分配資源來破壞美國的生產。此外關稅也難以收回,因為它們會滋生特殊利益并引發報復。
但盡管關稅的長期成本極為高昂,但作為一種政治手段卻會令人上癮,因為它們允許政府提供短時間的甜頭而不是更艱難的結構性改革。而即使政客們故意對保護主義的風險視而不見,市場也不會從命,正如美國股市在2018年10月的波動所表明的那樣。
至于中國方面,對多邊視角的遵循令它選擇通過結構改革來減少外部失衡狀況。中國與美國的不同之處在于儲蓄過多而支出過少,但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的十年間它出臺了一系列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并強化社會安全網的政策,從而促進了消費,減少了儲蓄。
這些改革使得中國的經常賬戶盈余在過去十年中從相當于GDP近10%降到了1%。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占到了中國GDP增長的近80%,這反映出經濟越來越受國內需求所驅動。通過積極減少外部盈余,中國已經證明自己并未一個重商主義勢力,而是一個追求平衡和可持續長期增長的負責任全球利益相關者。
展望未來,中國應繼續推行可以促進經濟開放的結構性改革,尤其是通過改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為國內外企業創造公平的競爭環境。而這些目標也與實現平衡、可持續增長的愿景緊密相連。
誠然,有些人——特別是那些發現難以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投資者——會指責說中國的開放只是些空話。但真正的問題其實并非缺乏改革承諾,而是行政上的繁文縟節。近期的一些舉措,比如浙江省的“一站式,跑一趟,一張紙”改革,就表明中國正在認真改善面向所有人的商業環境。
而多邊視角能否勝過雙邊手段將對中期和長期產生重大影響。多邊視角顯然要比雙邊視角更能理解貿易不平衡,正如結構改革是一種比關稅更好的選擇那樣。畢竟外部失衡問題也只能靠糾正國內失衡來解決。鑒于中國已經接受了這一原則,無論美國選擇何種道路,中國的經濟都將變得更為平衡且可持續。
(本文作者介紹:報業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被稱為“世界上最具智慧的專欄”,作者來自全球頂級經濟學者、諾獎得主、政界領袖,主題包括全球政治、經濟、科學與文化塑造者的觀點,為全球讀者提供來自全球最高端的原創文章、最具深度的評論,為解讀“變動中的世界”提供幫助。)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