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微信公眾號xlgg-sina)專欄作家 譚明磊
香港市場有其自身的運動軌跡,拿內地A股的思維來平衡港股的估值,往往虧損嚴重。香港不少股票上漲多年根基,還是企業本身質量。企業自身受宏觀大環境影響,或者行業趨勢影響,或者經營差異影響等等因素發展不好,香港給的估值還是很低的。
H股全流通,財經自媒體自嗨的不少。
甚至有人寫出了“一生一次的機會”的感嘆,說什么直接利好港交所(00388.HK)的荒誕邏輯。看到這,我甚至懷疑這些小編是否摸過港股。你咋不說當初互聯互通也利好港交所,結果至今還僅僅只有每日600億港元的成交量。
從已經全流通的三只H股來看,無一例外還是與行業基本面和企業質量息息相關。那種拿著“股權分置改革”A股牛的思維方式,用在香港市場無疑是自娛自樂。一天5、600億港元的成交量,你指望要有多大的行情產生?癡人說夢,抬根板凳等港股牛市來了再吹不遲。
2017年底以來,聯想控股(03396)、威高股份(01066)、中航科工(02357)均順利完成試點,本周證監會正式宣布全面推開H股“全流通”改革。
大部分股權結構差異的H股,其實是遠遠低于凈資產的,一次性放開雖然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但是市場未來的套現拋壓更是不容忽視的。在筆者看來,這類企業如果自身基本面沒有得到實質變化,在香港市場也是很難改變趨勢的。
廣發策略的觀點值得關注:H股“全流通”與05年股權分置改革相比,兩者的相同點在于:本質上都是“盤活存量”,為非流通股引入市場化定價機制,降低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信息不對稱性”和“利益不一致性”。
但兩次改革差異也較為顯著,具體包括:1)定價邏輯不同,05年“股改”帶來的溢價更為“顯性化”;2)“對價補償”是兩次改革“技術上”最大的不同,H股“全流通”不存在補償機制;3)盡管改革涉及體量相近,但H股“全流通”影響程度顯著低于05年“股改”;4)大股東均更加關心市值管理,但預計H股“全流通”后通過資本運作以實現大股東減持的動力更弱。
香港市場有其自身的運動軌跡,拿內地A股的思維來平衡港股的估值,往往虧損嚴重。香港不少股票上漲多年根基,還是企業本身質量。企業自身受宏觀大環境影響,或者行業趨勢影響,或者經營差異影響等等因素發展不好,香港給的估值還是很低的。
這么多年來,“H股融資難”的現象就一直存在,促使2019年來不少央企干脆選擇了私有化。最明顯的就是華能新能源(00958)開出了高于凈資產的“良心價”;包括基本面扭轉的華地國際(01700)宣布“離港”,理由是上市地位帶來的收益有限,不如退市之后專注企業經營變革。
2019年以來,已經有中電綠色清潔能源、中國電力清潔能源(00735)、哈爾濱電氣(01133)以及華能新能源(00958)四家港股能源公司宣布進行私有化,其中前兩者已成功私有化退市。
從這點可以看出,香港市場更在意的是企業給股東的回報。大批的H股全流通以后,對香港市場的沖擊并不大(無論做多做空),畢竟很多企業的股價早就跌穿凈資產。如果你企業發展前景不樂觀,怎么吹都沒用。
事實上,我們看見香港市場最近更關注的是同股不同權企業(WVR)企業是否會納入恒生指數。據相關媒體報道,恒生指數公司行政總裁關永盛先生就表示,最快今年底或者明年(2020)初,恒指公司會公布有關WVR股份是否會納入恒生指數的咨詢文件,預期屆時會一并處理是否有需要,將WVR股份納入國企指數,以及是否允許“第二上市”的WVR股份納入相關指數。
說白了,近期市場更在意,即將上市的阿里巴巴(09988)、小米(01810)、美團(03690)是否會進入指數范疇。
貼近市場才會更深刻的理解和尊重市場,財經自媒體千萬不要閉門造車,需多加強自身修養和職業素養,才能讓投資者走出迷霧。
(本文作者介紹:智通財經執行總編。 )
責任編輯:馬婕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