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港股(微信公眾號xlgg-sina)專欄作家 陳錦興
香港的制度更成熟,資金進出自由,且具備更具國際化的投資環境,相信企業會基于自身的需要選擇上市地點,甚至選擇兩地同步上市,對港交所而言是協同效應大于競爭效應。
未來不確定性下降,而內地此前推出系列政策,亦反映政府進一步開放的決心。國家主席習近平本周一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宣布,將設立“科創板”,一度令股民擔心這將搶奪市場流動性,不過關乎目前官方發布的信息,“科創板”有別于主板企業,主要參與者也是機構,并不會與現有板塊沖突,長遠而言更可以完善市場品種,支持創新型企業融資。
根據中證監和上交所目前披露訊息,“科創板”具備如下特征:一是實行注冊制,而非一個股現行的審批制,可彌補現行制度下IPO進程較慢的不足,上市程序將更可預期。二是將在盈利狀況,股權結構等方面作出更為妥善的差異化安排,這意味著可能類似港股允許‘同股不同權’及未盈利企業上市,有利于科創企業更好的融資;三是對投資者有資產規模,投資經驗,風險承受能力等有要求,鼓勵中小投資者通過公募基金等方式參與科創板投資,這說明這個板塊并不面向普通投資者,希望能吸引長線的機構投資者。
從上述方面看來,科創板是針對主板暫未能覆蓋的企業提供的融資場所,且不一定面向普通投資者,上市企業是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高,屬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創新企業,相信短期內試點企業的數量仍十分有限。
中國政府一直希望通過金融市場改革,吸引獨角獸及科創企業回歸甲股,不過今年以來因為國內外形勢,暫時拖慢進度。此次“科創板”的設立,實際是一以貫之的政策延續,而設在上海交易所,也明確了上海自貿區進一步開放的角色。
港交所去年修改了新經濟企業上市規則,半年來新經濟股份在港上市的宗數已超越美國,融資總額更是選擇赴美上市的同類股份的一倍以上。有投資者認為,上海設立“科創板”可能會帶來直接競爭。誠然,新經濟企業在內地上市更接近自身的用戶,具備優勢,不過香港的制度更成熟,資金進出自由,且具備更具國際化的投資環境,相信企業會基于自身的需要選擇上市地點,甚至選擇兩地同步上市,對港交所而言是協同效應大于競爭效應。
(本文作者介紹:畢業于香港大學經濟系,具20年股市分析經驗,深明股市中的風險與機遇。此外,曾擔任一家本地精品投行的首席分析師,專門研究本地的中小型股。現任英皇證券(香港)有限公司研究總監,不時在香港的電臺、電視及報章雜志評論港股。)
責任編輯:張海營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