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沈建光
10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回升至4.8%,這也是3月以來的最快增速,再加上11月以來消費相關高頻數據的良好表現,驗證了此前筆者“中國消費迎來拐點”的判斷。除“以舊換新”政策加碼、前期宏觀政策逆周期力度加大外,剛剛落地的地方隱性債務化解舉措也有利于消費持續恢復。若后續中央財政能夠加大收入補貼力度,并建立土地和住房儲備銀行穩定房地產市場,中國消費恢復將更有空間。
10月消費數據進一步改善
從最新公布的10月經濟數據看,在“以舊換新”政策帶動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從9月份的3.2%進一步升至4.8%,其中商品零售更是升至5.0%。在限額以上單位零售品類中,與“以舊換新”密切相關的家電零售同比上升39.2%、文化辦公用品上升18.0%、家具上升7.4%、汽車上升3.7%。上述四類合計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1.2個百分點,比上月明顯擴大。
此外,10月消費顯著回暖還受到國慶假期和雙十一促銷活動提前等因素影響。一方面,今年國慶假期,國內出游人次、總花費按照可比口徑同比分別增長5.9%、6.3%,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10.2%、7.9%;另一方面,隨著今年雙十一促銷活動提前,10月限額以上單位零售品類中,化妝品(40.1%)、體育娛樂用品(26.7%)、通信器材(14.4%)等銷售也有不同程度加快。
進入11月,汽車、地產銷售高頻數據同樣較上個月大幅改善。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1~10日,乘用車市場零售56.7萬輛,比去年11月同期增長29%,其中新能源車同比增長70%。11月1~17日,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為7.3%(10月同比為-3.8%),一線城市同比更是接近50%。一般而言,地產銷售的回暖會滯后幾個月帶動家電、家具和建材等銷售的增長。
政策“組合拳”帶動消費回暖
筆者以為,近期消費增速回暖并非偶然,是“以舊換新”政策乃至整體貨幣、財政政策逆周期調節進一步加力等因素共同推動的結果。
首先,“以舊換新”政策對商品消費的帶動作用非常顯著。3月初,國務院發布《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多個地方出臺了汽車置換更新、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措施。7月25日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又發布了《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大幅升級了財政補貼的力度、范圍、標準。其中,中央政府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為消費品以舊換新增加了1500億元的財政補貼。國家發改委和商務部此前表示,資金在8月初下達地方。目前看來,政策刺激的效果在9~10月零售數據中明顯體現。
其次,9月下旬以來,中央政府進一步打出政策組合拳,新一輪穩股市、穩房市、穩增長的利好政策陸續出臺。有關措施不僅僅直接帶動了支出,還改善了消費者和投資者的信心,也通過財富效應提振了總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9月下旬降準降息的舉措直接降低了借貸成本和儲蓄收益,有利于需求回升。10月中旬財政部和住建部的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較大規模化解地方隱性債務、中央可能進一步加杠桿以及增加房地產領域“白名單”授信規模的表述也提振了市場信心。多因素作用下,國內外投資者和消費者對中國經濟前景的預期明顯改觀,有利于消費和投資的回升。此外,人民銀行等多部委還宣布了多項支持資本市場的措施。股票市場從9月下旬以來明顯反彈,而10月房地產價格環比下行有所縮窄,一線城市二手房價格更是由降轉漲。財富效應對消費的支撐同樣不容忽視。
最后,剛剛落地的地方隱性債務置換方案也將有利于后續消費數據的改善。在筆者看來,債務置換大幅減少了地方政府為了償還隱性債務被迫實現的財政結余,具有明顯的支出擴張效應。第一,地方政府支出的改善對于提振醫療、教育、政府采購等政府消費、改善社會消費品零售都有重要意義。第二,對企業欠款、公務員欠薪問題的解決,也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長,對居民消費也能起到帶動作用。第三,明年財政赤字空間進一步打開,進一步加大對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支持力度,有望讓當下家電、汽車等領域出現的消費亮點維持更長時間。第四,2025年更大力度的轉移支付和對民生支出的更好保障,也會減少居民預防性儲蓄的需求,起到刺激消費的作用。
消費持續恢復有賴于財政繼續加力
10月,消費改善無疑是中國經濟的一大亮點。除消費以外,需求端整體也有所回暖,包括基建投資初步企穩、制造業投資保持高增、出口增速快速反彈。需求端的改善也對生產端起到了拉動作用,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保持在5.3%,服務業生產指數升至6.3%的年內高點。
不過,消費是收入的函數,消費實質性改善還有賴于經濟增長和居民收入。目前,中國經濟持續回升的基礎仍待鞏固。
展望未來,建議采取更直接的財政支持措施增加居民收入,比如增發特別國債更大力度補貼低收入群體,從而提振消費。此外,建議運用財政資金建立住房儲備銀行和股市平準基金,改善房地產市場供需、穩定股票市場價格,這也將通過財富效應改善消費能力和預期。
(本文作者介紹: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