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黃利明
近日關于點位話題討論很有意思,核心是當下中國股市市值與中國GDP(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關系問題。
市場很敏感,完全可以理解,因為人心思漲,人心思富,尤其是國慶假期前后有大量的資金進入股市,但我們不應因此就放大尤其歪曲某些言論。
我們應看到股市在回暖途中,信心預期在修復,股市會因為刺激和寬松政策的持續而帶來轉暖預期。我們更應該看到,監管也在不斷平衡,既要讓股市回暖,又要保護投資者的享受到股市紅利,而不至于在暴漲暴跌中被股市收割。
作為一個學術與實踐維度的探討,大掌柜試圖從各維度數據和各項政策來去看待,中國股市未來的市值前景,以及與未來中國GDP的比重關系。
從數據比對結果上來看,3000點偏低,4000點一點都不高,而匹配中國不斷增長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GDP,需要觀察的是GDP將如何打開A股的市值空間?
全球市場:GDP與股市比重關系
根據macro網站查詢的,截至2024年11月12日,美國股市的總市值(以Wilshire 5000指數衡量)為60.25萬億美元。而美國2023年GDP為27.3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股總市值是美國GDP的220.21%。
一國總市值除以名義本國GDP得出的“巴菲特指數”,是通過與實體經濟對比來判斷股市估值是否存在高估的指標。傳統的經驗認為,若該比值處于合理區間,如 70%-80% 左右,表明股市估值相對合理;若比值過高,如超過 100%,則可能意味著股市存在泡沫;若比值過低,如低于 50%,則可能表示股市被低估。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美國指數超過150%已經成為常態。美股的“巴菲特指數”(總市值除以美國GDP得出的比值)在今年9月末達到為194%,創歷史新高。在IT泡沫時期,巴菲特指數為170%左右。近來,超過150%已成為常態。
值得一提的是,1989 年底日本股市總市值達到了 GDP 的 140% 左右。當時日本的日經 225 指數在 1989 年 12 月 29 日達到了 38915.87 點的歷史最高點,股市的過度繁榮使得市值嚴重偏離了 GDP 所代表的經濟基本面,隨后泡沫破裂,日本股市進入了長達數十年的熊市。
根據東證一部和東證Prime上市企業的總市值計算的日本巴菲特指數也在持續上升,2024年達到160%左右,創歷史新高。
需要看到的是,全球化速度加快之后,全球資金流動也在加快,不管是美國國內經濟情況,還是美國股市情況,乃至全球各國的經濟情況和股市情況都發生了巨大變化,股市總市值情況與GDP的比重情況也發生了不一樣的變化。
中國A股指數空間幾何?
如果“巴菲特指數”(總市值除以美國GDP得出的比值)是有一定參考可比性的,那以全球核心股市,即美國股市來做比較的話,中國A股指數還有很高的估值提升空間。
根據2024年11月18日的收盤數據顯示,當下中國股市(三大交易所市值合計)總市值為85.54萬億元,與中國2023年的GDP總額126.06萬億對比僅為67.86%。
因此,以“巴菲特指數”100%比照中國GDP來計算,中國股市還有41.48萬億即48.49%的上漲空間,即上證指數理論上可以達到4945.58點。以120%比照中國GDP來計算,中國股市還有65.73萬億即76.84%的上漲空間,即上證指數理論上可以達到5878.02點。而以美股持續在150%左右的“巴菲特指數”水平來看,比照中國GDP來計算,中國股市還有121.05%的上漲空間,即上證指數理論上可以達到7347.52點。
而如果以當下美國股市與GDP的220.21%比值維度來看,A股總市值更還有224.52%的上漲空間,即上證指數理論上可以達到10786.65點。從國內樂觀情緒來看,我們會說中國經濟比美國經濟更有韌勁與活力,增速也比美國經濟更高,那么按理中國股市的成長性就應該能比照美股的成長性。
從A股歷史總市值維度來看,2015年5月A股牛市高峰期總市值是62.22萬億,而2014年GDP為64.36萬億,總市值與GDP的比重為96.67%。2007年A股6124點牛市高峰期,A股最高總市值是35.54萬億元?,而2006年GDP為21.94萬億,總市值與GDP的比重為161.99%。
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相對合理的結論是,當下中國股市的總市值對比當下中國GDP來看是偏低的,還有不小的成長空間抑或是上漲空間預期。
股市回暖途中,信心預期修復
當然,理論只是理論,但我們不應再有“4000點是牛市起點”、“一萬點不是夢”的盲目樂觀。
因為,對于股市而言,這種言論只會促發百姓對股市的盲目跟風追漲,形成較為暴漲暴跌的散戶爆炒行為。而最終絕大部分散戶,又會因為對股市游戲規則的不專業把握而被各種回調收割,尤其是在那牛市末端站在高崗上的下跌周期中被收割。
不可否認,股市回暖,也帶來了中國經濟信心的回暖。但要看到的核心邏輯是,中國官方旨在提升經濟活力、加速經濟復蘇的行動,即力度空間的貨幣寬松和財政擴張,才變相推動了股市上漲。
股市也是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股市上漲預期也是提升經濟活力、加速經濟復蘇的附帶產品。當然,這個附帶產品也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信心先行修復與回暖的領先指標,同時股市也部分反映了經濟基本面的回暖預期。在提升股市市值的同時,也會提升個人的財富指數,提升個人的消費信心、擴展預期以及對整體經濟的修復信心。
3000點被認為是熊市狀態的情緒指標,客觀上也是中國股民的“熊市”體感。因此這一點位的下行突破,也被認為是持續性會形成各維度救市的預期指標。當然,從“巴菲特指數”指標來看,3000點即便是當下的3300點也確實是一個相對GDP總額比較低的比重關系,存在低估狀態。
我們需要看到的是,從全球股市維度來看,“巴菲特指數”相對高企的時候,大部分都有一定的貨幣寬松和財政擴張予以支撐,或是有經濟復蘇轉向高增長作為基本面支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以美股7只超大型高科技股票“七巨頭”為代表,在全球化背景下,美國企業在海外提高了盈利能力。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快于GDP,因此股市總市值的增速高于GDP,這使得巴菲特指數容易上升。
既尋求內生增長的消費提升,更尋求進一步的改革開放、擁抱全球化、跨國出海的外循環擴張,這才是中國企業未來核心出路,我們希望中國智造、中國上市公司能不斷提升“海外”的盈利能力以在增速上超越國內GDP增速,相信這也能進一步推升中國股市指數進一步的上升。
毫無疑問,我們看到了最近兩年中國企業的加速出海之路,也看到了中國正在不斷地推動對外開放,更看到和體會到了中國官方前所未有的貨幣寬松和財政擴張政策出爐,以及直面問題的10萬億歷史性的化債規模出爐。
因此,我們可以相信,不管是股市還是經濟的信心正在修復當中,而股市投資者也不要認為這是一輪快牛,至少得是以一輪“慢牛”的心態來對待,更得以機構心態的專業基本面來追尋投資的穩健度,以享受企業成長紅利的心態來穿越股市周期。
(本文作者介紹:尺度APP/德林社創始人,曾任新京報、經濟觀察報高級記者,多年主導“尺度投資年度峰會”云集投資大咖,并長期為上市公司提供價值管理傳播咨詢。)
責任編輯:王馨茹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