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周天勇:二戰后計劃與市場配置資源經濟各自的得失

2024年04月26日08:33    作者:周天勇  

  【相關閱讀】

  周天勇:計劃與市場配置資源經濟各自的思想源泉  

  周天勇:大數據就可以搞計劃經濟可能是行之不通  

  意見領袖 | 周天勇

  一個國家的資源配置體制,究竟是采取計劃,還是選擇市場,才能夠良好地發展經濟?筆者就此發表一組專欄文章,與網友們分享。今天發出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各國,東西分成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集團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集團兩大陣營。前者生產資料以公有制為主,資源由政府計劃配置,按勞獲得分配;有的國家還試圖取消過按勞分配,資本試圖取消利息和利潤;土地沒有地租,房屋試圖取消房租,土地房屋沒有價值和不是資產。后者生產資料以私有制為主,資源由市場調節配置,勞動力、資本和土地等要素按照各自對產出的貢獻獲得分配,土地房屋是有價值的資產。

  實踐中沒有絕對理想的社會主義

  即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蘇聯和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其實也無法絕對實現馬克思所設想的無貨幣和無商品,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資源計劃計算配置和按勞動券分配的社會場景。第一,并不是整齊劃一的全民所有制經濟。由于廣大農村經濟的分散與城鎮經濟的巨大差異,無法實現生產資料的全民所有制,而是形成了中央國有和地方國有、城市街道集體所有制和農村農業集體所有制。第二,價格、商品、貨幣和不完全的消費品市場并沒有消亡。由于物物交換的成本太高,無法取代價格進行經濟計算,加上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交換要等價進行,價格和貨幣這種市場經濟中存在的交換信號和手段并沒有被廢除;盡管計劃經濟體系中其價格可能是扭曲的,人們消費和生產仍然要到城鎮各類商店和農村供銷社去購買各種類消費品和生產資料——商品。第三,利息和房租仍然部分存在。由于勞動者工資貨幣的儲蓄大部分還需要回流銀行,存款利息這種按資本要素分配的形式也無法廢除;一些城鎮居民居住公房,或者租住他人住宅,或者到城鎮出差住店仍然要支付租金。當然,利用計劃和行政確定的價格配置資源、生產資料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等,是各社會主義國家體制的重要特征。

  實踐中也絕對沒有純而又純的資本主義

  經濟實踐的歷史中也沒有絕對理想的資本主義。就各資本主義國家看,在其經濟體制中也增加了社會主義經濟的因素。20世紀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產生了反思自由市場經濟理論的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其形成了現代經濟學的宏觀經濟學部分,使資本主義經濟也開始越來越多地包含進社會主義的因素。私有制、市場配置資源和按要素分配的資本主義國家,也興辦有國有企業,許多國家的部分土地屬于國有;也對國民經濟運行有財政和貨幣等政策的宏觀調控;有政府在交通出行、供排水、電氣供給、防洪排澇、社會安全、生態環境、司法體系等公共產品方面的支出制度;形成了公平收入和財富的稅收和轉移支付等財政再分配體系;建立了失業、醫療、教育、養老和居住等方面的社會保障網。

  傳統社會主義在競賽中的表現不盡人意

  除了蘇美冷戰和兩大陣營的軍事對抗外,戰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國家陣營之間也進行了經濟建設和發展的競賽。前段已述,資本主義國家陣營,鑒于私有制和自由市場經濟的缺陷,往社會主義方向進行了一定程度的調整。特別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奧地利馬克思主義”就被稱為是介于布爾什維主義與社會民主主義之間的政治力量。[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北歐一些國家在社會民主黨的領導下,向社會主義體制調整,大多推行國有化、福利制度和國家干預,試圖走一條既不依賴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世界,也不倒向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第三條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到20世紀90年代初,在兩大陣營間的經濟競爭中,蘇聯的經濟發展和技術進步在中后期并不如意。從人口規模、經濟增長和經濟實力方面看,蘇聯人口規模略多于美國。1960年蘇聯和美國人口分別為21240萬人和17932萬人,1990年分別增長為28800萬人和24871萬人。經濟增長速度蘇聯前高后負,美國一直較為平穩。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蘇聯GDP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7.15%和4.7%,而到了80年代年均增長速度為-1.9%;同期美國在60、70和80年代GDP規模比蘇聯大,且年均增長速度分別為4.51%、3.19%和3.34%。經濟實力方面,1960年到1990年,蘇聯GDP規模從2172億美元增加到5433億美元,人均GDP從1023美元增加到2697美元;美國GDP規模從5433億美元增加到23976億美元,人均GDP從3030美元增加到23976美元。1975年蘇聯GDP規模為美國的40.6%,1990年時下降為13%,人均GDP則從占美國的35.41%下降為11.24%。在二戰后蘇美幾十年的爭霸中,蘇聯最終變成了實力不斷衰退的挑戰者。進入20世紀70年代中期,東歐許多國家生產發展的客觀條件也持續惡化,經濟增長速度大幅度放緩,外債增多,人民生活水平與西歐和北歐相比差距也不斷拉大。

  傳統計劃和公有體制競賽失利的深層次原因

  蘇聯和東歐各國在兩大陣營競爭中失勢的深層經濟原因,其一,初期在外延擴大再生產階段,有集中力量快速發展經濟的體制優勢,但到一定規模需要內涵發展時,計劃經濟、一大二公和僅按勞分配體制的重復投資、閑置浪費和資源利用率低等劣勢就開始凸顯,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甚至轉為負增長。其二,國有企業預算軟約束,造成既重復建設,又投入品浪費;勞動者在平均主義體制下出工不出力,勞動生產率越來越低;而由于投資饑渴而產出損失,全社會則陷入供給不足的短缺狀態。其三,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實行的是自力更生、進口替代的發展戰略,保護國內工業,使得產業沒有競爭壓力,企業沒有技術進步的動機,技術進步緩慢,產業升級換代遲滯。其四,先生產建設,后人民生活,經濟增長速度高于居民收入增長速度,社會消費需求不足,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形成自我循環發展,在經濟結構中的比例較高,關系人民生活水平的輕工業比例較小。其五,普遍存在著工農業產品間的價格剪刀差,城鎮和工業從農村和農業轉移和積累發展的資金,犧牲農業利益來支付城鎮職工低消費物價的成本,使農業生產虧損,糧食短缺定量供應,蘇聯、柬埔寨、中國、印度(雖然政治上實行分散的民主制度,但在經濟上曾經實行計劃調節和國有制的社會主義體制)等國家還發生過大的糧食危機。

  [1]殷華成:《奧地利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本文作者介紹: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快訊:百度短線下挫跌超7% 文心一言正式發布 315晚會曝光假香米、非標水泥管等,多地連夜處置涉事企業 一圖讀懂丨“315晚會”都曝光了什么?點名了哪些企業? 剛剛!林毅,被查!2000億白馬跳水!上海突發!警方出手:刑拘! 女學員單飛殲11B向家人報喜笑得真甜 河南某縣美術館館長群聊發不雅照 解釋稱手機中病毒 補壹刀:今天最大的國際笑話,但可能是一盤大棋! 視頻|紅色通緝犯郭文貴在美國被捕 奇葩的創維汽車:碰撞試驗0分,專攻司機養生,創始人豪言“開車可續命” | 次世代車研所 “反華五人幫”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