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李庚南
2024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時。如同以往,老齡化問題依然是兩會期間的熱點之一,而金融適老化則是避不開的話題。
毫無疑問,金融適老化是一個關乎民生福祉的重要議題,解決好養老問題,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也是做好養老金融這篇大文章的內在要求。養老金融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推進金融適老化。無論是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還是養老產業金融,都存在金融適老性問題。在3月1日國新辦舉行的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民銀行、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就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有關事項積極回應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其關鍵詞就是金融適老化。針對我國移動支付在一些消費場景和消費群體產生的問題和堵點,人民銀行副行長張青松表示,“人民銀行將在總結前期支付適老化工作的基礎上,緊盯移動支付、銀行卡受理、現金支付、銀行網點服務等關鍵領域,會同發改委等有關部門,進一步提升支付適老化服務質效,著力構建廣覆蓋、多層次的適老化綜合服務體系。”
如何通過提升支付服務的包容性、支付服務的溫度,努力消除“數字鴻溝”給老年人等群體帶來的支付不便,提升老齡人群體支付便捷性,無疑是金融適老化題中應有之意。近年來,金融機構在監管部門推動下,主要移動支付APP均已進行了適老化升級,通過簡化流程、添加溫馨提示、增加語言播報、放大字體圖像、專線人工客服等多種方式,提升老年群體移動支付服務體驗,全國超過96%的銀行網點已推進適老化改造。應該說,從金融便捷性觀察,金融適老化程度已經明顯提升。
但是,從現實情況看,對于老齡人群體而言,還有比金融服務便捷性更重要的,就是老齡人的金融安全性問題。這關系到如何守護好老齡人“養老錢袋子”、如何讓老齡人安度晚年的社會問題。而老齡人金融安全性的核心問題是如何防詐防騙、避開各種金融陷阱。
毋庸置疑,我國已進入老齡化時代,且正在經歷快速的老齡化,老年人口規模日益龐大、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末全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65歲及以上人口達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按照國際上對老齡化社會的評價,一個社會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10%或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7%表示進入老齡化,而兩個比例達到20%和14%以上便屬于中度老齡化社會。顯然我國正處于由中度老齡化社會向重度老齡化社會演進。
老齡化程度加深帶來的人口紅利消失、社會養老保障壓力增大等問題,在宏觀層面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和挑戰是毋庸諱言的。在微觀層面,伴隨老齡化程度的加重,老齡人群體面臨身體和心理健康、缺乏智能化技術支持帶來的數字“鴻溝”、經濟困難、孤獨等種種問題的困擾,其中尤為扎心的問題是,老齡人正成為各種詐騙活動的重災區。
據中國銀聯發布的《2023年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報告》,電詐威脅依然嚴峻,仍有87.4%的被訪用戶反映收到過各類詐騙信息,其中77.7%的大齡群體收到過詐騙信息。電詐分子針對性實施虛假購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刷單返利等類型詐騙,大齡群體中遭遇這三類詐騙方式的占比分別為32.4%、21.7%和21.1%,明顯高于其他詐騙方式。《北京市2023年老年人權益保護形勢分析報告》顯示,老年人被侵權、消費欺詐最頻繁。在消費欺詐套路中,約有15%的老人損失金額超過1萬元以上。與此同時,電信詐騙的勢頭不減反增。據最高檢3月3日消息,2023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電信網絡詐騙犯罪5萬余人,同比上升六成多,幫助信息網絡犯罪活動犯罪14萬余人、同比上升一成多,利用電信網絡實施的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犯罪7.5萬余人、同比上升106.9%。
如何最大可能降低老齡人被詐騙的可能性、守住老齡人“錢袋子”是一個亟需高度關注的問題!理應成為養老金融的核心議題。由于老年人在法律、經濟和社會參與方面可能面臨特殊的困境,他們更容易成為各種欺詐和剝削的目標。保護老年人的財產安全、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成為社會以及相關機構和政府必須面對的新挑戰。從金融適老化的視角看,應高度關注老齡人的金融健康問題,維護好老齡人群體合法權益,避免和消除不適當、不負責任的金融供給帶給金融消費者的“次生災害”。其核心是切實強化金融的適當性管理,努力提升老齡人群體的金融素養和金融能力。
對于老齡人被詐被騙、容易掉入各種金融陷阱問題,我們不應一味將之歸為老齡人貪便宜心理,而應從完善社會治理建和諧生態的角度,更好地維護老齡人的利益。除了加強防詐宣傳力度,提高增強老齡人金融素養和防詐騙意識外,還應從社會治理角度,通過完善相關機制,構筑一張無形的安全網!
一是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強化電信、支付部門的協同,守住電信開戶、銀行賬號開立等關鍵節點,加大對電信詐騙的打擊力度。目前,短信、電話、電子郵件等依然是不法分子散布電詐信息的首選渠道,且有向社交媒體和短視頻平臺滲透的趨勢。盡管防不勝防,但若真正落實好實名制,把住電信開戶、銀行賬號開立兩個環節,既能大大擠壓電詐的渠道,也能通過支付端的預警機制及時阻斷涉詐資金的出口,最大可能挽救被詐者的損失。
二是聚焦養老服務機構、理財金融、醫療保健機構等老齡人被詐騙的重災區,加強全天候監控,讓非法機構無處遁形。從老齡人被詐騙的案例看,養老詐騙主要涉及養老服務、養老項目、養老產品、以房養老、養老保險等六大類,養老服務、理財金融、醫療保健等領域是重災區。因此,應聚焦于這些領域,加強部門協同,加大對涉詐機構和行為的打擊力度。在養老服務方面,要按照《養老機構管理辦法》,強化備案管理和運營監管,徹底清理養老服務“黑機構”。在理財金融方面,一方面要完善正規金融理財服務,開發適老理財金融產品,強化理財產品供給的適當性,特別要規范保險代理行為。另一方面,要強化金融行為監管,規范互聯網理財APP為切口,清理非法理財金融平臺。在醫療保健領域,除了進一步完善老齡人醫藥保障體系建設、加強對老齡人的風險提示外,還應從各種廣告入手,加大對違法發布醫療廣告和虛假藥品、保健品信息的行為,清理各種針對老齡人的涉詐APP、公眾號。同時,要發揮社會監督力量,通過有獎舉報收集涉詐群體信息,實施精準打擊。
三是強化金融科技賦能反欺詐。在支付端口,充分運用AI技術,實時監測,及時對老齡人異常支付行為進行提醒、阻止。這方面,日本ATM機安裝AI識別系統助老年人防電詐的做法給我們提供了很好借鑒。日本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老年人成為電信詐騙主要受害群體之一,針對老年人的電信詐騙活動日益猖獗。為此,日本警方在部分自動柜員機(ATM)安裝人工智能(AI)識別系統,向潛在受害者發出警示。
四是加強對老齡人的社會關愛。老齡人容易掉入詐騙分子用溫情構織的各種金融陷阱,恰恰是因為老齡人缺乏關愛。一項新研究發現,老年人容易成為受害目標,原因是他們很難克服對人們可信度的第一印象。因此,除了完善醫養基礎設施外,要建立以子女為主體的老齡人關愛體系。要通過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強化子女對老年人贍養的義務。盡管《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家庭成員應當關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視、冷落老年人。與老年人分開居住的家庭成員,應當經常看望或者問候老年人。但由于缺乏相應的、可操作的罰則,“常回家看看”的權責界定成為了司法實踐難題。因此,因進一步細化相關罰則,推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真正落地。
(本文作者介紹:先后供職于工商銀行、人民銀行,現為銀行監管部門人士,長期負責小企業金融服務推進工作,潛心研究小企業金融服務問題。)
責任編輯:曹睿潼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