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曾剛
日前國家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提升金融服務水平,支持金融機構融合利用科技、環保、工商、稅務、氣象、消費、醫療、社保、農業農村、水電氣等數據,加強主體識別,依法合規優化信貸業務管理和保險產品設計及承保理賠服務,提升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水平。
此前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就曾明確提出要“優化資金供給結構。”會議提出要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把更多金融資源用于促進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綠色發展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支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確保國家糧食和能源安全等。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五個主要發力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要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科創企業是推動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其繁榮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科技金融是指服務于科技企業的金融體系,通過將信貸、債券、股權等金融資源進行整合,為科技企業提供符合生命周期的融資,實現金融資源與科技資源的有效對接,激發企業的科研活力,推動科學技術產業化,成為驅動科創企業發展的必需動力。從長遠來看,不斷加強對科創企業的金融支持,對于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從實踐來看,要加快科技金融發展,必須聚焦科技金融業務中的難點和堵點,一是要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將不完全、不對稱的信息盡可能挖掘出來。在金融機構積極利用大數據來更精準地評估科創企業風險的同時,還需要有效的機制設計,推動政府以及第三方機構充分發揮作用,共同完善基礎設施的建設;二是在信息盡可能對稱后,要解決風險承擔問題,即誰合適和愿意承擔更高風險。圍繞這兩個主要的難點和堵點,科技金融的創新有如下幾個重點方向。
建設技術要素市場,推動知識產權金融發展
知識產權和技術是科技企業擁有的主要資產,但相比房地產等有形資產,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難”是普遍性難題。作為智力成果,知識產權具有附屬性和排他性,一般只在特定行業和企業使用下才能產生商業價值,不易形成可比較、可參照的市場價格。同時,其價值易受技術、市場等因素影響,波動風險較大。從科技金融發展而言,準確把握企業知識產權價值是了解其科創水平的關鍵鑰匙,必須有效破解“評估難”問題,就這個意義上講,知識產權/技術要素市場是破解科技金融難點堵點,實現科技、產業和金融良性循環的關鍵。
其一,要加強知識產權市場的建設,打造有全國甚至國際影響的知識產權交易所;其二,要鼓勵支持知識產權運營機構發展,充分發揮科創投行在科創金融體系中的核心作用,提升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能力,加快構建國際化、市場化、專業化的知識產權新服務體系;其三,要深化知識產權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促進知識產權資本轉化與價值實現;其四,從金融機構角度講,在加強與外部知識產權中介服務機構合作的同時,也可以建立和提升自主評估能力,成立專門的評估機構和人才隊伍,專注從事知識產權的評估、處置等工作,打造金融機構內部的知識產權服務能力;其五,推動金融科技在知識產權服務領域的廣泛創新應用,綜合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強基礎數據采集和智能學習,構建智能化評估模型工具,提升知識產權評估效率,有效控制風險。
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科技金融體系
應逐步從以貸款為主的服務模式,升級為“表內+表外”“商行+投行”“債權+股權”“融資+融智”的綜合化、全方位服務。通過運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供應鏈平臺,幫助金融識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企業的需求,在進一步探索投貸聯動業務創新的同時,積極拓展科創企業的直接融資渠道,形成多元化、多層次的科技金融體系。
首先,創新風險分擔機制。進一步完善相關制度,特別是要逐步建立并完善擔保、補償基金的資本(資金)補充渠道,以確保風險補償制度長期的可持續性。同時,進一步細化對擔保補償基金的考核,確保相關資金的使用效率,撬動更多的社會資金進入“專精特新”領域。
其次,進一步發揮政府作用。通過地方性的銀企服務和對接平臺,以及設立產業基金等形式,提高金融機構投貸聯動業務的融資服務能力。第三,優化監管制度。考慮適當放寬對商業銀行相關業務的限制,特別是在資本約束方面,適度降低投貸聯動業務的資本要求。
最后,拓展科創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要通過推動擴大科技型企業發債規模,推進高收益債券市場建設,豐富科創類債券產品等方式,進一步增強資本市場和強債券市場支持科技創新的能力。
立足產業變化,探索科創金融模式創新
在實踐中,產業園區通過高度集結基礎設施、政策、信息、資金、技術、人力等各類資源要素,已承擔起匯聚創新資源、培育產業集群、推動城市化建設等一系列重要使命,成為很多地區引領轉型發展的旗艦區域。在這種背景下,不斷迭代全周期、跨界別、一站式的“產業園區綜合化金融”創新,已成為新發展階段金融機構服務支持科創和產業升級的重要方向。具體在這個領域中,未來有以下幾個發展重點。
其一,整合外部資源,構建產業園區科技金融服務“生態圈”。政策資源方面,構建金融機構與科技、工信、財政、教育等政府部門及監管機構、行業協會的長效化溝通機制,為園區的企業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資金資源方面,整合商業銀行、政府引導基金、產業資本、證券公司、保險資管等主體,為各類型、各階段園區企業“輸血”“造血”;產業資源方面,遴選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對象,為園區企業集群化發展提供便利;渠道資源方面,加強與咨詢公司、評估公司、律所、會所、交易所等聯動,有效鏈接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二是完善產業園區跨區域協同,助推“引進來”“走出去”。比如,適應頭部園區“異地孵化”“飛地經濟”趨勢,運用銀團貸款、并購貸款、股權投資等手段,提高跨區域的一體化服務水平,推動園區企業完善國內產業分工布局。協調全球范圍內資源配置。深化與境外政府機構、投資促進機構、國際產學研單位等合作,支持國內產業園區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建設國際合作園區、海外創新中心、海外創業基地等。
強化科技賦能,提升金融服務科創企業的質效
金融科技的本質是“數字+金融”,即以數字化技術賦能金融服務,其核心要義在于科學靈活地將數字技術應用于金融業務全流程中,并對金融業務模式產生深度的影響。從目前的實踐來看,充分利用科技賦能來優化業務運行模式、調整業務流程、改變風險和成本的控制方法,來促進科技企業(特別是中小科技企業)健康發展,已成為科創金融試驗的一個重要方向。數字科技賦能科創金融的優勢主要表現在數字科技(包括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應用)能夠全方位賦能小微科創企業的全過程、全行業以及全領域。數字金融賦能小微科創企業可以在成本、風險控制及管理效能實現質的突破,這是數字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存在的比較優勢。
其一,通過科技賦能有效控制科技金融風險。科創企業的風險點多于一般的企業,金融機構識別優質企業和科創企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是其能否有效支持小微科創企業的關鍵。在風險控制方面,數字技術可以通過大數據的應用、自動預警系統建設、機器人執行管理等,實現科技金融風險的可管可控;同時,大數據的應用,實現金融機構與科技企業間的信息對稱,為全流程管理提供了數字支撐,對科技企業貸款實現了優化管理,有利于從科創企業群中精準識別出優質的企業。此外,區塊鏈技術在保證信息的真實性、物聯網在對物理存在的風險管理、元宇宙對各類風險管理方案在虛擬空間的模擬應用,進而制定最佳的風險管理方案,這在傳統的科技金融時期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其二,通過科技賦能降低科技金融成本。科創企業(特別是初創期的科創企業)單位業務規模小、數量大,傳統的金融工具難以實現低成本運行。而數字科技可以實現科創金融業務批量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運營,實現產品的標準化、批量化,這不僅可以大幅度降低科技金融的成本,還可以批量承做長尾客戶業務,將科創金融業務變成一種有成本競爭優勢的金融產品,相比其他客戶具有同等的財務競爭優勢,從而極大調動金融機構支持科創企業發展的積極性。
其三,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科技金融的效率。基于數字技術,金融機構可以通過數字場景和平臺建設,推動資金供給與需求方實現在虛擬空間直接對接并實現智能化互相優選,從而實現金融供給與需求的最佳配置。平臺化管理突破了金融交易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可以大幅提升金融支持科創企業的效能;同時可以改變傳統的鏈式金融管理模式,減少信息傳輸的環節,提高管理效能,優化服務模式,實現最短、最優、最快的業務流程,賦予科技金融新的定義與內涵。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本文作者介紹: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