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光大理財總經理 潘東
近日,由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舉辦的“2022夏季峰會——金融助力穩增長與財富管理高質量發展”在京成功召開。峰會以今年以來國內外超預期因素變化與困難挑戰為背景,為當前形勢下增強我國金融支持穩增長效能、助力經濟復蘇、進一步推動金融與財富管理行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光大理財總經理潘東出席會議并在第三場高峰論壇“應對老齡化:三支柱發展與資管業機遇”上發言。
潘東認為,在老齡化快速到來的背景下,隨著我國個人養老金明確采用賬戶制,首次將銀行納入中國養老體系,養老產品和服務通過商業銀行的產品體系、渠道、服務、科技進入到千家萬戶,養老福利將迅速觸達中國最廣大的需求群體。潘東建議,養老行業資管機構應豐富產品供給,提升投研能力,推進投資者教育,激發客戶養老規劃和投資需求,抓住養老產品牌照開放的機遇期,為客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務體系,打造養老生態解決方案。
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對養老金第三支柱發展與資管業機遇的四點思考。
思考一:快速老齡化的社會已經到來,我們是否做好了準備?
首先,這是我們陌生的、不熟悉的社會形態。我們過去常常講的三階段人生:第一個25年,我們出生、成長、接受教育;第二個25年,成家立業、工作賺錢;第三個25年,退休、頤養天年,最后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我國現階段的社會經濟體系、養老金制度安排和退休制度的安排幾乎都是圍繞這個三階段人生展開。但到今天,10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越來越多,我們每個人都在想,未來的多階段人生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這其實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我們觀察到一個很現實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結婚都很晚,不愿意早點生小孩。按照百歲人生、多階段人生的邏輯,當人的壽命都延長到100歲了,那么我們結婚生小孩、交男/女朋友的年齡,是否也要相應地延遲?也許這是人類社會結構的變化和生物學機理的一些變化。所以,我認為,對于這樣的新的社會形態,我們非常地不熟悉,甚至是陌生。可能全社會都要去思考,人類新的百歲人生應當如何展開。
其次,在中國,受獨生子女政策影響,中國的人口老齡化程度比全球的老齡化程度更為嚴重。前段時間,有很多研究在討論如何鼓勵大家多生孩子,如何鼓勵大家早結婚,由此可見,老齡化的問題對中國的挑戰和嚴重性是重于全球平均水平的。如今全球的養老金制度,基本為三支柱制度:第一支柱為國家,第二支柱為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第三支柱為個人養老金計劃。該制度建立于幾十年前,建立于人生三階段的模型上。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三階段人生向多階段人生演進,這其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如今的養老金制度體系是否要做進一步的思考呢?這些都是非常有挑戰性的話題。
最后,總結我國的養老金三支柱特點:第一支柱做得非常好,在全球都處于領先地位,覆蓋人群非常廣,但第一支柱的社會責任巨大,如果全國人民的養老都依靠于由國家主力負擔的第一支柱,那么恐怕獨木難支,未來的養老壓力只會越來越大,當前,第一支柱已經出現缺口,需要財政每年給予相應的補貼。第二支柱的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在近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它存在的最大的問題是覆蓋的人群不足,覆蓋人群數不到第一支柱的6%,在當前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擴大第二支柱的覆蓋基數是一個非常值得去思考的問題。第三支柱,即平時大家說的個人養老金計劃,也就是自己給自己養老,是勞動者根據自己在工作期間的積累,為自身退休之后30年或40年提供養老的模式。我認為這一計劃在中國處于剛起步的階段,如果與第一支柱數萬億級的體量去對比,當前第三支柱個人養老計劃的金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我對這個問題思考后的答案是,當下,面對快速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家都在忙亂地應對中,雖然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但是體系化、根源性的問題還需繼續進行思考與探索。
思考二:中國養老金第三支柱從2017年便開始試點,為何到今天才說養老金第三支柱迎來了時代機遇?以及資管機構應如何擁抱這個時代機遇?
2017年,國務院下發文件,隨后保險公司的養老金產品和基金公司的目標日期基金開始推行,迄今已五年。最大的變化始自今年4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業務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在《意見》出臺之后,銀保監會和證監會相繼頒發了相關征求意見稿。隨后,大家就看到了密集的養老理財、養老儲蓄,包括國民養老保險公司開業發布的第一只產品在內的多種養老產品,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今年真的是養老金第三支柱爆發的元年。
之所以說2022年是養老金第三支柱爆發元年,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賬戶制。《意見》首次明確,通過在銀行開立唯一的個人養老金的銀行賬戶,將銀行納入了中國的養老體系。這一舉措帶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效果就是實現了需求側的一個入口,極大地解決了養老金第三支柱觸達、服務客戶的痛點,是一個巨大的進步。自2017年以來,包括養老保險產品、公募基金的目標日期型基金在內的多種基金,讓大家明顯地感覺到了資管機構端的服務開始產生,但是如何將這些產品和服務有效地觸達養老客群,這一鏈條是不完整的,所以養老體系的發展相對受限。現在,養老服務可以通過商業銀行,這一中國金融體系中最大主體的產品體系、渠道、服務、科技進入到千家萬戶,觸達到中國最廣大的需求群體,這是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突破。
在一個入口之后對應的是一個財富管理平臺,財富管理平臺后鏈接了N個管理人和X個產品,也就是說,一個賬戶入口和一個財富管理平臺,有效地解決了過去三支柱發展中的需求側通路不暢的問題。
第二,引入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是在養老金投資管理的市場化上邁出的非常有意義的一步。這與美國IRA賬戶管理人的邏輯一致,美國的賬戶管理人可以覆蓋到公募基金、信托機構等多類型,允許客戶通過自己的賬戶自主選擇投資的養老產品,由開戶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提供不同的養老金產品。《意見》發布后,最大的進步就是將各類管理人納入個人養老金的財富管理平臺中,并首次將銀行理財納入了養老金第三支柱的投資范圍。同時,把對基礎養老資管產品的選擇權交還到客戶個人。
養老金第三支柱為什么對資管行業如此重要?我的理解,二者為一個硬幣的兩面:一方面,第三支柱養老金的發展帶來了長期資金,這是穿越周期、定期定投的資金,而這種資金對于整個資管行業而言是好的、理想的資金;另一方面,資管機構獲得這種長期、定期定投資金后,可以將其有效地配置到長期資產、資本金、資本市場、基礎設施等多種場景中,如此一來,從資金端到資產端的整個通路就被打通了,有效解決了我國當前面臨的金融體系缺乏長期資金的痛點。
在此大背景下,資管機構怎樣去擁抱養老金第三支柱的機遇?我認為至少需要從四個方面展開:
第一,資管機構要豐富產品的供給,提升自身投研能力,抓住養老產品牌照開放的機遇期。當下就是一個良好的機遇期,但資管機構是否能把握,還取決于自身的投研能力,即能不能為養老客戶打造可持續的、穩健的投資收益?能不能為養老客戶賺取中低波動下的、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公司的產品設計是否可以有效地滿足客戶的養老需求和流動性需求等一系列的問題。銀行理財公司可以利用客戶對銀行理財品牌的信任,以及自身的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做很多事情。最新的數據顯示,盡管銀行理財公司剛剛成立還不到三年,但其管理的產品規模已接近20萬億,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也超過9,000萬,可以說,客戶對銀行理財是信任且有認知的,而這種理解和認知是非常寶貴的。
第二,資管機構要推進投資者教育,激發客戶養老規劃和投資需求。即使所有的資管機構、理財公司都厲兵秣馬做好了準備,但是資金來源于何處?因此,資管機構要幫助投資者激發養老投資需求,進行人生養老規劃。所以,投教的工作是理財公司乃至全社會都要共同努力去做好的工作,比如,銀行理財公司可充分利用母行線下網點和客戶經理優勢,保險機構可發揮保險代理人隊伍優勢。
第三,要深刻地思考怎樣優化客戶及賬戶的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將來的養老客戶在銀行既有存款賬戶、財富賬戶,還有養老金投資賬戶。如何給客戶做一個完整的呈現?怎樣陪伴客戶的全生命周期?目前,在自上而下的指導下,我了解到試點銀行都在快馬加鞭地打造和測試自己的養老金客戶服務平臺,因為一個客戶只能選一個銀行作為入口,誰能抓住這個入口則取決于自身的服務能力。
第四,聚焦生態。養老的生態不僅是資管行業的生態,更超越了行業本身。因為養老的需求,除了投資,還有康養、文娛、養老、醫療等等,各家機構都可依托本集團和外部協作單位,為養老的客戶提供綜合的解決方案。比如光大理財,去年在發行第一只養老理財產品的時候,就整合光大集團、光大銀行內部相關資源為客戶提供綜合養老服務,例如光大永明人壽為客戶量身定制商業養老保險規劃,光大養老給予有需求的客戶養老社區體驗入住權,光大惠民提供社區家政體驗,中青旅遨游提供高端客戶旅游專線定制服務等等,這些都是我們淺淺的試水。未來,綜合解決方案能力對一家資管機構的綜合競爭力是至關重要的。
思考三:銀行理財行業在養老金第三支柱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和實踐?
養老金管理是所有資管人追求的星辰大海,也是我們所有銀行理財人心中的詩和遠方。我認為,這些年,銀行理財還是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以光大理財為例,早在2013年,光大銀行就推出了一個養老主題的產品叫“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AB型)”,當時就創新性的做了凈值化管理,產品每月分紅,分AB型,A型為紅利再投,B型為現金分紅,邁出了銀行理財在養老理財產品探索的第一步。2020年2月,光大理財公司開業成立后發行的第一只產品,經過內部激烈討論,決定把第一只產品EW0001定義為5年期限的養老主題產品,在交易結構上,巧妙引入流動性安排,產品成立滿兩年后,每年將向投資者返還25%的份額,用來滿足投資者支付生活費用、醫養費用、旅游費用等日常開銷的需求,從而實現長期投資目標下的短期流動性安排。這些都是初步的探索與試水。
當然,最大的進步是監管部門在去年9月份開始推行的養老理財產品試點,從2021年9月的四地四機構開始,后來擴展到十地十機構。截至今天,十家機構已經發了30余只產品,募集規模超過600億元,短短半年多,募集金額超過了過去5年養老保險、目標日期基金產品募集的資金總量,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是成功的,進步是巨大的。
光大理財是全國首批養老理財產品試點機構,在養老理財產品設計方面,我們考慮需要突出的“養老”特性就是長期、普惠、穩健:長期,設計的產品期限不短于5年;普惠,執行最優費率,同時兼顧流動性安排,滿足養老客戶的需求;穩健,建立平滑基金、風險準備金等機制。截至今天,光大理財已經發行了8只“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總的來看,收益表現相對穩健,最可貴的是8只產品業績表現的一致性較強,給了養老理財客戶對銀行理財的信心,守住了中低波動的凈值呈現,在和全行業資管產品的對標中,“頤享陽光養老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表現也處于較好狀態。
在公司內部,我們也不斷復盤總結,光大理財的養老理財產品是靠什么獲得了客戶的認可,又是靠什么獲得了可持續的、穩健的投資收益?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點:首先,在試點開始便確定的多資產、多策略的理念;其次,最早在戰略層面便提出三個指導原則,一是絕對收益導向,二是權益配置倒U型下滑曲線,三是重視風險管理;最后,在戰術執行層面,光大理財的資產三分類與其他試點機構也不一樣,我們按照低波打底、絕對收益、權益彈性的邏輯進行投資,也注重把握交易機會、止盈止損等。
整體看來,養老理財試點近一年時間,在銀保監會的指導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達到了不錯的預期。
思考四:關于今后我國養老金多支柱建設的四點建議。
第一,在未來打通第二、三支柱。因為第二支柱的覆蓋人群不到第一支柱的6%。從雇主的角度,企業年金的繳費基數較高,雇主的繳費壓力較大。如果可以打通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賬戶體系,統一將其對接到人社部的信息平臺,尤其是靈活用工的雇主,可以用較低或者較靈活的繳費比例進入第三支柱,同時讓員工去企業享受第二支柱的稅優,將會顯著提高雇主的參與意愿,從而為整個養老體系帶來新的水源和活力。從個人的角度,如果我們可以像美國一樣將第二、三支柱打通,將來在換工作或者退休的時候,可以直接把第二支柱的養老金轉移到第三支柱的個人賬戶,從而投資到監管認可的資管產品中,既可以提高資金效率,同時避免了跨賬戶轉換損失。所以在頂層設計的時候,可以考慮將第二、三支柱打通的政策框架,將個人養老金賬戶的信息登記、電子化體系進行自上而下的統籌建設。
第二,加大配套政策的支持力度。現階段最大的配套政策是稅優,但一年1.2萬元的稅優所覆蓋的人群是極其有限的,對于一些原來就是低收入的人群而言,本來就無需交稅,如果做了養老投資,到期時還要交稅,反而是不利的。我們也可以假設,除了稅優之外,在未來個人養老的制度設計上是否可以結合如遺產稅、房產稅等進行統籌思考?養老賬戶是個人未來的養老錢,是否可以將該賬戶構建起風險隔離、破產隔離的保護機制?是否可以給該賬戶構造彈性繳費機制?這些都有利于幫助養老人群主動增加養老賬戶的資金。
第三,進一步促進養老金市場供給側改革。對于調動資管全行業的力量形成充分競爭、可持續發展的多行業、多產品共同參與等方面,還可以做更多的努力。雖然,現階段養老金第三支柱的頂層設計已經處理得較好,各家主體都可以進入市場,但是在實操中還有很多細節需要理順,銀行理財公司還處于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的管理人體系之外。我建議,是否可以給銀行理財公司一個機會,考驗一下銀行理財公司是否符合年金管理的要求,把管理人的隊伍做大,把競爭做充分,從而更好地回饋投資者。
第四,在兼顧普惠和可持續發展的層面構建養老金產品。當前養老理財試點相對較為成功,但普遍是極低的管理費、銷售費以及零申購費、贖回費的產品,基于養老理財的普惠屬性和銀行理財公司的社會責任擔當,這是應該的,同時也是監管部門在試點期間提出的要求。目前來看,整體的試點效果非常好,但如果放眼長遠,各類養老金管理機構要管理大體量的資金,要提升投資管理能力,還需要在普惠和可持續發展之間找到一個最佳的平衡點。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論壇立場)
(本文作者介紹: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CWM50)于2012年9月16日成立,是一個非官方、非營利性質的學術智庫組織。論壇致力于為關心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發展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高端交流平臺,推動理論、思想、創新和經驗交流,為相關決策與研究機構提供理論與實務經驗參考,進而為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提供不竭的思想動力,最終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優化產生積極影響。)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