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 | 沈建光
5月宏觀數據顯示,疫情緩和疊加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出臺,中國經濟呈現恢復勢頭,工業生產恢復正增長,基建投資、出口等指標均有顯著改善。相比之下,居民消費表現持續低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下稱“社零總額”)仍然是負增長,同比下降6.7%,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拖累。其中,“企業困難—就業惡化—收入放緩—消費低迷”和“預期轉弱—居民去杠桿—消費低迷”兩大負向循環是制約當前居民消費的重要因素。
應對消費持續低迷的現狀,財政政策是關鍵。建議除了減稅降費外,增加中央財政補貼為主導的一攬子促消費政策,如對中低收入人群普發消費券、開展大規模家電手機等下鄉和以舊換新,同時借助金融科技強化消費金融服務,打破兩大“負向循環”對消費的壓制。
兩大“負向循環”制約居民消費復蘇
疫情沖擊之下線下線上消費均復蘇乏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繼4月社零總額降幅達到11.1%之后,5月仍然是6.7%的負增長。分品類看,多數品類(特別是可選品)仍處在負增長區間,汽車、服裝、金銀珠寶、家具、家電等品類降幅均超過10%;餐飲收入改善不大、同比跌幅在20%以上,反映接觸性聚集性消費恢復不力。此外,線上零售亦受巨大沖擊。4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跌幅一度超過2020年初,5月伴隨物流運輸修復才出現反彈。
4月以來,國務院辦公廳、發改委、商務部等多部門密集發文推進消費復蘇,5月底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著重部署促消費,但政策效果尚不明顯。這背后,主要是因為消費復蘇面臨兩大“負向循環”制約:
首先,企業生產經營困難。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跌至-8.5%,制造業上、中、下游利潤增速均大幅回落。5月中、小型企業PMI持續處于榮枯線之下,服務業PMI也僅為47.1%;訂單不足依然是企業生產經營面臨的最大問題,小型企業PMI新訂單指數連續13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下。
其次,結構性失業問題凸顯。5月城鎮調查失業率略降至5.9%,但結構性失業矛盾更加突出。16~24歲人口(18.4%)、31個大城市(6.9%)連續創下有記錄以來新高,反映企業生產經營承壓、吸納就業能力弱化。
就業惡化導致收入放緩,制約消費回暖。服務業、中小企業景氣度不佳,互聯網等行業持續出現裁員消息,二季度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將出現明顯下滑,從而對消費造成負面沖擊。
伴隨就業和收入預期轉弱,居民去杠桿特征逐步顯現。居民消費信心顯著降溫,統計局數據顯示,4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大幅降至86.7%,創有記錄以來新低。今年以來,實體部門融資需求不振,特別是居民部門,逐步顯露出加速去杠桿特征。
一方面,今年前五個月居民新增貸款13318億元,是近十年來新低。其中,短期貸款僅為1927億元,創2009年以來新低,反映居民消費金融需求薄弱。中長期貸款,只要以住房按揭貸款為主,只有11433億元,是2016年以來新低。今年2月、4月中長期貸款均為負值,更是歷史上首次出現。
另一方面,今年前五個月居民新增存款78561億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定期及其他存款大幅增加約7.9萬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超過2萬億元,創歷史最高水平;活期存款減少近500億元,側面驗證居民消費信心不足,減少手中“活錢”而增加定期儲蓄。
居民部門趨勢性收縮杠桿對消費的影響值得警惕。發達經濟體經驗顯示,一旦居民開始趨勢性縮減杠桿,對消費和經濟增長的沖擊將更加持久和劇烈。例如,上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居民部門杠桿率由接近70%降至2015年的60%以下,其間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
提振消費需出臺一攬子政策措施
打破兩大“負向循環”對消費復蘇的制約,需要財政金融齊發力,出臺一攬子促消費政策,比如全國層面普發面向中低收入群體的消費券、大規模開展家電手機等下鄉和以舊換新,同時借助金融科技強化消費金融服務。
正如筆者在以前的專欄文章《疫情之下,中國如何扭轉消費下滑?》中提及,消費券定位于短期需求刺激工具,具有拉動消費見效快、乘數效應顯著等特點,逆周期屬性十分突出。2021年11~12月,云南省、哈爾濱市、鄭州市等地通過京東平臺發放政府消費券,20天內三地消費券核銷金額突破5000萬元,帶動消費訂單金額超過4億元,撬動消費杠桿率接近8倍。2021年香港消費券計劃同樣在短期內對當地消費帶來明顯提振,且鑒于其良好成效,香港2022年決定再向居民派發1萬港元電子消費券,預計約660萬人受惠。
消費券有助于實現刺激消費與企業脫困、鄉村振興的協同。消費券的消費產品設計可以與本地企業的產品生產、農村的特色產品銷售相結合,在提振居民消費的同時增加企業訂單、推動農產品上行。
此外,地方政府與平臺企業合作打造“企業網購節”,與發放消費券等相結合,促進生產和消費高效連接,打破“企業困難—就業惡化—收入放緩—消費低迷”的惡性循環。
家電手機下鄉和以舊換新的政策效果經過歷史檢驗。回顧2009~2012年全國范圍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活動,全國累計銷售家電下鄉產品2.98億臺,實現銷售額7204億元;截至2011年底,在以舊換新政策的帶動下,全國共銷售五大類新家電9298萬臺,拉動直接消費3442億元。受此帶動,社零總額增速在2009年快速止跌回升。同時,家電下鄉政策有效撬動了農村消費市場。2009年農村消費增速自1987年以來首次快于城市,同比增長約15.5%。
家電手機下鄉和以舊換新有助于打開消費天花板。4月,國務院辦公廳、發改委、商務部、農業農村部等鼓勵地方開展綠色智能家電下鄉和新能源汽車下鄉。
目前對于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仍然存在一些質疑,提及最多的是透支未來消費。事實上,家電手機下鄉和以舊換新有助于打開消費天花板,釋放消費潛能。一方面,2009~2012年全國開展的家電下鄉、以舊換新等系列活動,距今已10年,剛好是家電換新周期;另一方面,隨著數字化轉型和“雙碳目標”積極推進,近年來智能、綠色家電產品推陳出新,家電手機以舊換新將推動智能、綠色家電消費需求,打開新的消費市場空間。
針對消費持續低迷給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近期政策層調整消費金融政策,積極支持平臺企業消費金融業務發展。4月份,金融監管部門鼓勵商業銀行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針對新市民在創業、就業、住房、教育、醫療、養老等重點領域的金融需求,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擴大消費金融供給。
同時,政府要求發揮平臺企業金融服務的積極作用;支持平臺企業運用互聯網技術,優化場景化線上融資產品,向平臺商戶和消費者提供非接觸式金融服務。5月底,國務院《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提出,“對受疫情影響的個人住房與消費貸款等實施延期還本付息,且不能單獨因疫情因素下調貸款風險分類”等實施一系列幫扶措施。
當前金融機構面臨極大的不良率反彈壓力,加大消費貸款發放和延期還本付息在實施中存在較大的道德風險。平臺企業近年來積累了強大的生態、科技、數據優勢和征信評估能力,同時也與商業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等建立了良好的貸款合作模式。
金融機構與平臺企業開展金融科技合作,可以更好地創新消費金融服務產品和模式,對疫情沖擊下的困難人群、低收入人群實施針對性和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更加精細化地評估客戶與落實延遲還本付息政策,妥善解決金融機構加大消費金融服務和防范不良反彈的矛盾。
與此同時,也可以緩解相關消費群體的現金流壓力,避免“預期轉弱—居民去杠桿—消費低迷”負向循環演變為居民趨勢性去杠桿、持續壓制消費。
本文首發于FT中文網。
(本文作者介紹: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科技集團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