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夏心愉
今晚推薦的是一組關于私人銀行展業的同業方法論。文一是關于頂級私行的,業內目前對頂私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各家各打法,因此平安私行的探路或具參考價值;文二則是關于私行如何穿越牛熊周期的,不止需要爆發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長跑中葆有耐力。
這篇文章的標題本身,即行業新聞:平安私人銀行已經形成了一套成體系的頂級私行服務模式。
之所以是行業新聞,是因為在國內,就服務超高凈值客群的私人銀行頂級私行業務(以下簡稱“頂私”)而言,絕大多數機構都尚未形成一套標準化的、成熟的方法論。這就會帶來行業長期存在的兩大迷思。
第一大迷思,是客戶獲得的服務具有偶然性,服務體驗高度非標。有些機構提到頂私,是指一套高級的權益,是指超高凈值版財富管理。
與此同時,客戶即便在同一家銀行,所得到的服務優質程度,仍然高度取決于他的客戶經理、以及所在分支行或私行中心領導的個人業務能力乃至個人資源。個人能力突出的,客戶獲得的服務就好、滿意度就高。個人能力、資源相對薄弱的呢?那客戶體驗度可能就會打折。
第二大迷思,是部分情況下,客戶獲得的服務仍未跳出產品與權益這兩大銀行主體思維。部分機構的服務能力依然局限于在貨架上辟出幾款定制預留的產品,加上從外部合作采買一些高級權益,整體并未跳出財富管理的路徑依賴,因此仍有一種看似有定制卻又沒定制到位、對客戶綜合需求挖掘不深不細的感覺。
順著這兩大迷思我們來探問:
1- 有沒有一種模式,能扭轉上述高度非標的服務體驗,讓頂私的服務兼具標準性、對客戶的量身定制性、以及優質服務的可復制性——確保把最優質的服務與資源、把最適配的專家能力,通過一套機制設計輸送到分行和私行分中心最前端,和盤托出在客戶界面?
2- 有沒有一種模式,能夠真正深入用戶思維,不是看機構零售端手上有什么,而是看客戶“個人-家族-企業”的一攬子綜合需求是什么,然后在機構側配齊專業資源——私行的、投行的、零售的、對公的;本行的、集團的、外部的;金融的、非金的,并拉齊內外部一整支專家團隊,全面對接客戶所需?
以上兩個問題,答案是“有”,這也是平安私人銀行“頂私方法論”的立論基本點。下文中,“愉見財經”就為大家嘗試解析平安私人銀行的這一套服務體系。
服務模式:1+1+N
先從開篇第一個迷思入手。之所以客戶享受到的服務會有偶然性、質量不穩定性,是因為對大多數銀行而言,客戶服務是以分支行/私行分中心為主體,以管戶經理為擔當。它的好處在于,管戶經理是最熟悉客戶的那個人,但不足之處在于,對于這樣一個超高凈值客群,客戶經理哪怕可以獲得總行的培訓、賦能,但僅憑一己之力很難無縫滿足客戶的多維度需求。
我有個朋友就是這樣一名私行客戶經理,她的感覺是“自己的人脈資源都搭進去給客戶了”。她曾為了客戶的法稅問題求助自己的律師朋友,為了客戶家人的境外求醫而深夜叨擾自己在境外的老同學,甚至為了客戶孩子的追星需求還自己排隊幾小時去求愛豆簽名照。她的服務熱忱固然可嘉,但這些非標的響應,人情味有余專業性不足,并且在此之外,還有很多是她的能力或資源覆蓋不了的領域。
平安私人銀行以獨創的‘1+1+N’的服務模式,既保留下了管戶經理和分行的傳統服務優勢,又將本偏中后臺的專家團隊能力直送一線,并形成“總行-分行”、“細分領域專家-一線管戶經理”的強聯動機制。具體來說:
- ‘1+1+N’中的第一個“1”,就是指那名管戶經理,亦即平安私人銀行的“分行私人銀行家”。
- ‘1+1+N’中的第二個“1”,是“總行頂級綜合顧問”,也就是說,平安私人銀行在總行層面專設了這樣一個頂私綜合顧問團隊,以機制保障客戶的多樣化需求有更專業的承接。據我們了解,這個顧問團隊正是匹配著頂私客戶個性化需求的不同方面而組建,團隊背景多元且資深,比如有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從業背景的稅務專家、有法律背景的專家、有投行工作經驗的專家、有券商工作經驗的專家等,甚至高端醫療解決方案的專家,都在原背景領域有超過10年的從業經驗。
- ‘1+1+N’中的“N”,是平安私人銀行內外部細分領域專家顧問,也就是在上述顧問團隊之外,再搭建一個更大的賦能池,將客戶的綜合需求一網打盡。
用戶旅程:讓“能力漏斗”精準滴灌
我的腦海中呈現出了一個專家能力的“漏斗型”匯聚體系。在平安私人銀行總行層面進行“漏斗”大開口側的專家能力網羅,然后再通過“總行-分行”的協同作戰機制、以及分行對客戶的深入了解,在“漏斗”的小開口側將資源精準滴灌于客戶所需。
從而在客戶界面,他們感受到的就是拉齊了一支專家隊伍替他切實做出方案、解決問題,還有管戶經理如同大管家,替他抓進度、盯落地。并且,因為是以一套機制來配置專家服務,那么傳遞到平安私人銀行全國各地幾十家私行中心頂私客戶的服務,是可以確保統一高標準的。
再深一步探討,讓‘1+1+N’的“能力漏斗”精準滴灌的“用戶旅程”是怎樣設計的呢?平安私人銀行給出了兩種作業形態。
第一種是總行對分行的“賦能模式”,亦即第二個“1”和“N”對第一個“1”即分行私人銀行家的能力補充。其背后是一套后臺機制,即平安私人銀行依托科技思維形成的“工作臺”,客戶服務所需要的場景、旅程設計被放在了后臺的“工作臺”上,且總行頂級私行綜合顧問的與分行管戶經理的“工作臺”是打通的——這意味著,任務可以實時分發,作業可以實時流轉,方案可以實時協同,旅程設計到誰必須實時跟進,中間不會出現斷點。
第二種是家族辦公室模式,針對在平安銀行內資產億級的客戶,提供更有專屬感、尊享感的服務。
服務體系:升級家辦、投行私行聯動
再從開篇的第二大迷思入手。既然頂級私行一定遠遠不止于高端財富管理+高端權益,那究竟如何以銀行業務及其資源長處,來服務這一頂級客群高度定制化的需求呢?
設計服務體系的邏輯起點,繞不開兩個永恒的命題:1,如何更深度洞察客戶需求;2,還能把這些需求場景化,可操作。
舉個例子。很多銀行都會把諸如企業家、董監高這一客群單拉出來進行細分經營。然而,名單拉出來容易,服務體系怎么跟上呢?事實上單拉出一個董監高群體,顆粒度還是偏粗,洞察力還是偏淺,服務場景還是沒有到位。
那如何讓頂私服務更接地?看看平安私人銀行是如何摸著客戶需求再做細分:
比如,董監高中有的客戶,企業具有跨境貿易需求,那么,他們是否關注到政府搭建采購貿易平臺的政策優惠?他們是否需要協助打通一些稅務優惠,了解最新外管政策?是否需要享受平臺批量結售匯?如果需要,這背后的開戶、反洗錢,以及匯率避險套期保值,都是銀行業務的長板,只是,對客戶的洞察不深入就無法及時做出資源匹配。
再比如,董監高客群管理企業,都有激勵員工、留住人才的需求,但問題是怎么留?論發獎金的話,一下子把獎金都發掉顯然過于粗放,也不利于留人,但企業自己建個獎金池,這筆資金又如何與企業未來或有的經營風險做好隔離?這些是對董監高群體而言既具普適性、又過于專業性的需求,也是對于私人銀行而言的一個個可落地、可操作的場景。
在平安私人銀行頂級私行的服務中,就有現成的可選方案:組建員工激勵信托。
這樣的例子其實還不勝枚舉,歸根結底,當我們談及對頂私客群的服務體系時,它承載的將不再僅僅是一套產品,而是一套組合方案,是基于對客戶需求深度把握的一站式服務。
再進一步來說,這樣的“一站式服務”,打通了什么?
-其一,打通了客戶“個人-家族-企業”的服務需求;
-其二,打通了客戶全生命周期的陪伴式服務;
-其三,從機構的服務手段而言,打通了私行與投行,打通了銀行賬戶、證券賬戶、信托賬戶、保險賬戶等,打通了零售與非零,也打通了金融與非金。
由案例總結到平安私人銀行頂級私行的服務體系,體現的正是上述“三打通”。總的來說,這套服務體系包括兩大維度:
從客戶的視角看,平安私人銀行頂級私行全面升級了原有的家族辦公室服務,使其更具系統性,囊括財務規劃、家族傳承、家族治理、專業咨詢。
從銀行的能力建設視角看,平安私人銀行頂級私行打通了公私聯動、私行投行聯動等。上述針對董監高細分客群的綜合金融帳戶解決方案便是例證,從員工激勵信托案例來看,其中就打通了個人賬戶、托管賬戶、信托賬戶,再加上對資金的投資配置,相當于又打通了投資賬戶。
基于對客戶需求的深度理解,平安私人銀行備齊十八般武藝。
基于對客戶需求可落地場景的把握,這十八般武藝才能在具體項目中打出“組合拳”。
生態構建:四層“同心圓”
文章介紹到這里,平安私人銀行的“頂私方法論”輪廓已經清晰。如果我們再做一輪探問,那就是這些能力背后的基座是什么?或者說,他們為頂私客群建設了一個怎樣的賦能生態?
拆解上文中的“十八般武藝”,我們再來細分。
“尊享權益”這部分,包括了“醫養、教育、慈善、法稅”四大王牌權益。這其中的平安特色與資源高度在于,比如其中的高端醫療、養老等,都是在平安集團層面做頂層設計的,依托的是集團優勢。而對于教育、法稅服務,則是尋找全市場最優質的資源。
再來說“公私聯動”,雖然這個經營理念已經深入銀行業,但每一家行實際聯動的程度是不同的,很多依然停留于代發工資等淺層突破口,但這些業務對于拉動頂私客群的獲客是不夠的。平安私人銀行下了功夫,聽說,他們與行內的對公金融條線,包括同業部門、投行部門等,都一一做了深度的業務交流,把這些條線中對于頂私客群而言具有競爭力的業務都挖掘了一遍。
比如上文案例涉及的跨境服務、匯率避險、平安財資平臺等,是平安銀行在公司金融業內都享有口碑的服務,現通過頂級私行聯動機制被深度打通,以更好覆蓋客戶“個人-家族-企業”的全方位需求。
再說到“銀證聯動”與其它集團層面的聯動。比如為企業家客群設計財富規劃方案時,需要引入股權質押,這里又會引入平安證券;以及上文提到的員工激勵信托方案,這里又需要密切合作平安信托;為客戶設計財富傳承方案需要用到“保險金信托”這一工具,又會多方聯動集團內壽險、信托兄弟公司。而且集團內部兄弟公司的通力合作可使流程更順暢也更有連續性,還能保障穩定的存續期管理。
由此,總結到“十八般武藝”服務體系的背后,其實是一套能力的生態系統,匯集了“平安私人銀行生態”、“平安銀行生態”、“平安集團生態”和“外部市場及專家賦能生態”。通過這樣的生態價值鏈,通過資源的整合聯動,為頂私客群最大程度創造價值。
以上四個層面,是四個同心圓,其協同運轉所圍繞的圓心,正是超高凈值客群的需求。深度探尋用戶價值,也是平安私人銀行業務方法論構建不變的出發點與落腳點。
(本文作者介紹:財經評論員、主持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專委會研究員,上海金融青聯委員。微信公眾號:愉見財經。)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