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陳玉宇
近日,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辦的光華思想力2022夏季論壇上,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北大光華應用經濟系陳玉宇教授分析了目前短期經濟困難的影響因素,提出了樂觀準備未來的相關思考。他認為,目前提振經濟的政策力度很大,穩住經濟大盤的努力會逐漸取得效果。
陳玉宇提出,各市場主體要在無形資產投資、人力資本投資、城市與地區發展、動態的大國格局四個方面深入思考。他認為,在經濟比較低迷的時候特別適合做無形資產投資和人力資本投資,有助于提升市場主體下一階段的競爭力,國家也需要為支持無形資產投資做好制度激勵和金融支持。大學教育和職業培訓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抓手,是國家經濟持續保持活力的基礎?,F階段,國內大循環的梯度,以及尚未邁入中等收入門檻的巨大人口仍然為發展提供機遇,需要地方政府和企業家發揚創新精神。此外要重視與印度、越南等經濟增速快、市場活力強的經濟體間的互補與競爭,在競爭中實現共同繁榮進步。
以下為發言實錄: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應對短期沖擊,樂觀準備未來”。
一、應對短期沖擊
今年4月份經濟數據公布后,我們發現在需求方面,投資、消費、出口三方面需求的數據都顯示中國經濟有相當的下行壓力,跟去年同期相比很多指標都是負增長。從生產角度來講也是如此,規模工業增加值也是負增長。雖然5月份的數據還沒有出齊,但已有的很多數據顯示,5月份的經濟形勢也是比較嚴峻的。
短期的經濟困難,是四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第一,國際局勢的動蕩。第二,防疫政策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第三,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和周期性。我們注意到,去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已經有很多指標顯示出中國經濟某些方面走弱的特征,這是經濟內生的周期性力量在起作用。最后,去年的一些防范風險政策的影響,比如對于房地產和平臺經濟的管制政策。當然現在大家對于現狀的共識是,我們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短時間內匯集在一起的狀態,因此經濟在短時間內呈現急速下滑的特征。政策決策者一個多月前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并迅速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結構性政策和改革政策等,這些措施正在陸續落地以提振整個經濟。相對于這次經濟嚴峻的情況,我認為這些政策的力度也是很大的,穩住經濟大盤的努力也會逐漸取得效果。
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都會受到兩類力量的影響,一類是短期力量,持續的時間可能是一個季度或者是半年,是一次性的力量。如果運氣不好,這些短期的、一次性的、持續時間并不長的力量都集結在一起,確確實實會對國家的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今天的確就是這種情況。我們剛才列舉了國際國內多個方面因素,主要目標是平衡好防疫和經濟發展。如何在一個很狹窄的走廊、窄縫當中,做到既防控住疫情又持續提振經濟活力,實現經濟發展,避免經濟大幅度滑坡,這是非常挑戰的問題,也是我題目的第一半“應對短期沖擊”。短期沖擊的應對方案,我認為比較完備,力度也是夠的,只是需要在方方面面能夠落實、執行深入下去。短期經濟的沖擊會帶來一個影響,尤其是在短期沖擊因素比較復雜,沖擊的力度比較激烈的時候,人們會焦慮,會形成預期的不穩定,從而帶來更加復雜,更加蔓延開來的不利后果。
很多做經濟增長研究或短期經濟周期研究的人都會發現,任何一個國家在過去200年工業發展歷史上都有這個階段,由中長期力量決定國家增長態勢和潛在增長的軌道,與此同時,短期力量會沖擊經濟,從而使得經濟圍繞中長期力量所決定的經濟發展的軌道波動,這種波動有時候還會持續的時間比較長,而且下探的深度比較深,我想這是此時此刻正在發生的事情。我也注意到方方面面的人對于未來預期產生了重大的分化,對于信心方面也造成了很多影響。雖然主流觀點認為,中國經濟的韌性很強,潛力也很大。但是怎樣面對短期困難?大型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高科技公司,還有眾多的以億來計的市場主體,如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甚至個體工商戶,怎樣在面對短期沖擊的情況下,能夠平衡好短期的困難并為未來做好準備?
對于短期的部分,我就評述這么多,大家都身在其中,都感受到了我們的困難,中央政府的政策也是以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保經濟大盤為主,這些政策落實基本能夠穩得住。但是光有政府政策是不夠的,還要有身在經濟其中的各市場主體能夠清醒理智地認清這些問題,從而在短期內自救和應對困難,短期調整經營策略的同時,還要能夠站得高一點,看得稍微遠一點。
二、樂觀準備未來
我今天演講的第二個問題,也是我想重點闡釋的問題就是樂觀地為未來做好準備。我不會簡單告訴你從哪些方面應該樂觀,為什么樂觀,我認為每個身在中國經濟當中的人都認識到了中國有很多有利的因素。我談的為未來做好準備,是要思考四個方面的問題。
(一)無形資產投資
這個方面涉及經濟發展的階段。最近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集結到了《重啟未來》這本書里。什么叫無形資產?我們都知道什么叫公司的固定資產,也知道什么叫資本,道路、廠房、橋梁、機械設備、房產、基礎設施、高鐵、機場、制造業設備、寫字樓等,這些都叫做有形的資產。無形資產投資指的是公司的研發和營銷。例如組織科學家研發,找到了一條新的化學公式、研制出一種新藥等方方面面;例如市場網絡建設,客戶維持,公司產品的設計和品牌的打造,這是現代經濟當中很核心的部分。新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的研發都需要投入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營銷和客戶網絡的維護也是如此,設計得投入設計師和很多資源。所有這些方面我們都稱之為無形資產。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從工業化初期需要看得見的港口、碼頭的投資,逐漸走入到新發展階段,在新的發展時期和新的發展理念指導下,它的題中應有之義就包含著注重無形資產投資。9年前,美國的國家統計部門開始把企業的研發投資衡量成企業資產的一部分,記錄在國家投資和GDP里,而不僅僅是當做投入品和研發投資。最近幾個研究者發現,從90年代到2008年金融危機之前,無形資產投資在發達國家增長得非???,每年大約以將近7%的速度在增長,但2008年以后,投資增長速度就放慢了。他們認為這是為什么金融危機以后的一段時間發達國家的生產效率和經濟增長的績效不是那么令人滿意的原因之一。
我談到無形資產投資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個含義,短期經濟困難損傷了企業的無形資產。對于應對短期經濟困難,無論對政策制定者還是市場主體而言,就是防范疫情和其他短期沖擊。尤其是當防范疫情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保持社交距離,盡量地減少接觸,這極大地影響了經濟活動的開展。尤其當有些地區經濟活動受到更大的影響的時候,這些短期沖擊不僅影響了需求,例如我想去餐館吃飯,我不去吃了,餐飲需求下降了;以及投資需求,例如我本來想上一條新的生產線也不上了。此外,疫情除了影響需求,還會影響生產方面,例如你會發現我們復工復產的時候有很大的障礙,很多成本提高了使得復工復產帶來的負擔壓力也增大了。除了這些方面之外,我提到的無形資產其實是想告訴大家有這樣一件事,我們要更充分地估計防范疫情的各種措施行為,損傷的不僅僅是大家都熟悉的剛才提到的這兩個方面,還有第三個方面,就是它極大地損傷了對企業至關重要、對當前的中國新發展理念下的新發展階段的經濟增長也至關重要的“無形資產”。一個小企業停工兩個月之后,它的無形資產會受到很多損傷,比如他的客戶會流失,營銷當中花了大量的資金打造出來的客戶關系會脫離。不僅國內的客戶關系脫離,我們還要想到國際的客戶關系的脫離,還有別的方面等。這是第一個要注意到的,對于政策決策者而言要紓困,紓困的理由是什么?不僅要盡量地保持市場主體,還要讓市場主體能夠在遇到短期沖擊的艱難時刻保持住它的無形資產,這些無形資產都是它以前真金白銀的投入,通過時間的投入、精力的投入、管理團隊的投入、員工的投入所形成的資產,只不過它看不見摸不著,有時候會被忽視。
第二個含義,經濟比較低迷的時候特別適合做無形資產投資。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處在衰退和困難期間,整體經濟活動不活躍的時候,是不是大家都坐困愁城,沒什么可做的呢?熊彼特有一個理論,這個理論前些年也被發揚光大了一下,他說經濟有起起伏伏,當經濟處在比較低迷的時候其實特別適合做研發,為未來做準備。為什么?因為這個時期做研發占用資源的機會成本比較小。我把熊彼特這個理論對應著中國今天這樣的一個應急政策向大家來闡釋,是想說不僅是研發,要非常廣義地來理解無形資產投資。雖然遇到了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每一個市場主體應該特別清醒和理智地看到,在此時此刻這個困難的情況下,應該在維護客戶、營銷設計、品牌研發等無形資產方面投入,應該做點恰如其分的工作,為樂觀的未來做好準備。我強調的是,無形資產投資不能被每一個市場主體忽略,也應該引起正在設計和執行刺激短期經濟的政策制定者關注:如何幫助疫情期間企業在無形資產投資方面做更好的工作,把應對短期的困難和迎接樂觀的未來結合得更好。
第三個含義,無形資產投資對于國家走向高質量增長、擺脫中等收入陷阱至關重要。要脫離短期的經濟困難來看這個問題。短期的因素總會消散,中國經濟會回到中長期力量所決定的發展和增長軌道上。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不會自然而然到來,一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固然有它的中長期力量所決定的潛在軌道,但能不能實現在潛在軌道上運行,跟這個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和市場主體有沒有做正確的事情有關系。我想提出,中國經濟發展到了新發展階段,從簡單的對外部世界進行學習、拿來主義,簡單的模仿和趕超型的經濟,終于到達了一個中等收入的階段。在中等收入階段,中國經濟必然要走向更加依賴于創新,技術的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更加依賴于全國更多地涌現出市場主體,并根據自己的局部地區性的優勢的知識技術去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就想作為一個書呆子,雖然并沒有參與到經濟實踐當中去,但是觀察各國經濟不同發展歷史階段和經濟學的分析來看,今天要更加著重無形資產的投資,要做一個有心人,要認清它的重要性,要維護好自己的無形資產。這些無形資產在整個經濟當中的重要性,我認為在發達國家早已超過了有形資產的重要性。統計表明,2009年,歐美國家無形資產的投資已經超過了有形資產的投資。我認為中國的無形資產投資還沒有超過有形資產的投資,但是在快速的增長過程當中,還沒有被很好地去分析,我在這兒也很粗略地提出這個概念。無形資產投資第三個含義就是它對于一個國家走向高質量增長、擺脫中等收入陷阱是至關重要的。
可是無形資產投資需要條件。有的國家的無形資產投資做得好一些,有的國家做得不好一些,這跟發展階段有一定的關系。同樣是發達國家,有的發達國家的無形資產投資就做得更好一些,有的發達國家做得不好一些,同樣即便是對于美國而言,它有的階段做得好,有的階段做得不好。我認為這需要強調兩方面的條件,第一,制度激勵。要鼓勵無形資產投資,正像要鼓勵有形資產投資一樣,得有一套有助于無形資產投資的制度激勵。所以進一步的深入改革要在這方面多思考;民間的探索和市場上的探索,各級經濟管理部門要迅速地回應這些探索,肯定某些創新。這是很原則性的,國家得有一整套配套的制度,能夠鼓勵、支持無形資產的投入,因為它無形,有時候就會被忽略或不引起重視。第二,金融支持。金融要改革、要創新,金融能夠服務于造就高質量增長的無形資產的投資,這是下一步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進入新階段應該做的一些工作。我把無形資產總結一下,計算機這個行業的投資,按照估計2/3都是無形資產的;生物科技、消費科技這些企業家們都很感興趣的事情,其實大部分都是無形資產的投資。可是這種無形資產投資也面臨著融資難問題。融資方面的制度支持、政策支持、政策設計與鼓勵無形資產投資相融合,這是好大的一個問題。
?。ǘ┤肆Y本的投資與技術競爭
第二個我想講的問題是人力資本的投資與技術競爭。當今全球一體化已經40年了,雖然出現了回潮,有的國家不是那么愿意支持自由貿易,有的國家在支持自由貿易的時候把意識形態、政治競爭的因素也引入到貿易當中,這都是不利的因素。但是總體來判斷,全球化不是由發達國家的政治家們決定的,本質上是由市場力量決定,是由跨國大企業、追逐商業利益的眾多的中小企業們合力決定的。因此全球一體化的程度還會繼續加強,也許不會像金融危機之前那30年那么快速,但是按照大部分研究的經驗,大部分預測是未來二三十年,全球化差不多會和全球GDP的增長速度以相適應的速度增長。2008年之前的30年,全球貿易的和全球投資的增長速度都遠遠快于全球GDP和經濟發展的增長速度,那是一個深化過程。但是全球互通有無,互相尋求商業機會,這些根本性的對利益的追逐仍然會驅動全球化跟全球經濟增長以相匹配的速度發展。在這個發展過程當中,我想提醒一點,不再存在地區企業,產品就賣在本縣或本省,每個人都面臨全國市場的競爭,越來越多的產品和服務面臨的是國際全球市場的競爭。因此作為一個國家,怎么理解不同發展階段需要有不同的政策?這種全球時代,國與國的企業在更廣闊的全球市場競爭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國家間產業政策的競爭事實上是存在的。每個國家都希望制定一些產業政策,使得本地區和本國的企業擁有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我認為有兩個點值得市場主體和參與市場活動的人們注意到。一是人力資本競爭,二是技術,而技術最后會裝在人們的腦子里。
人力資本競爭分兩個方面,第一是大學教育。中國的大學教育這些年有了長足的進展,成績是無比巨大的。美國重視不重視大學教育呢?美國在最近20年也非常重視,他們提出了一個概念“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他們認為這四個方面是構造一個國家長期科技競爭力的核心,所以面對大學教育和研究院所制定了一系列的支持鼓勵的政策。中國在這方面也在做大量工作,但是仍然不夠。市場主體也應該清醒認識到這一點,在1980年代、1990年代,甚至2000年代,你的產品有競爭力,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但這不意味著你在更激烈的全球化競爭時代下還能取得成功。西方提出來的“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方面的競爭其實是構造一個國家堅實的科技競爭力的基礎,這就是它的頭部。還有人提出“STEM”也不夠,應該再加上個“A”,插到“STEM”里邊叫“STEAM”, “A”指的是art,人文主義、藝術、自由的創造性。這些能力的建設也要考慮進來,這是大學教育。大學教育好像跟大部分市場主體沒有什么關系,這是一個國家的科技政策,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的政策。中國此刻在經濟的短期時候,除了要把錢花在紓困,保市場主體、保就業,也應該花一定的注意力放在“STEM”或“STEAM”的競爭上,使得我們的人力資本沒有被浪費,使得我們的科學探索工作在經濟短期,無論是衰退還是高漲的時候,都一如既往地保持活力,保持競爭力。這是我談的人力資本競爭的第一個方面,相當于有點高端的競爭,“STEM”的競爭,“STEAM”的競爭。
還有一個在我看來更重要的競爭,就是技術與職業的教育和企業內的培訓,這也是無形資產的一部分。我記得發達國家的一個簡單統計是,一個國家的財富包含國家的自然資源,但其實自然資源占發達國家財富總量的很小一部分。第二部分是人造設備,例如道路、廠房、橋梁、機器設備,美國這塊的財富是GDP的大概三倍。第三部分是無形資產,這一部分統計得不太好,不太知道有多大,按照美國的說法,新投資的部分里無形資產已經多于有形資產了,但因為這么多年積累的總量,我估計美國的無形資產占GDP比重應該是100%左右。中國的無形資產投資真的沒有什么數據,我估計應該能占到GDP的2/3或一半。剛才談到的無形資產的最后一塊是人力資本。人力資本就是每一個勞動者,每一個從業者,無論他是一個科學家,是一個首席科學家,還是一個管理者,還是一個一線工人,他身上有一些知識和技能,這些知識和技能有的是在學校教育中獲得的,大部分是在生產過程當中通過經驗和有益的培訓獲得的。中國正在展開這方面的工作,比如頒布了《職業教育法》,我們也可能在職業學校的改革方面邁出步伐。技術與職業教育培訓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教育政策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國家敏銳的企業家應該極其關心的一部分。
企業家應該從兩個角度來做點事。第一個事情是職業技術培訓。這是很難的事情,也是市場失敗的事情。市場不太做得好這件事,為什么?員工身上的很多技能往往是通用的技能,不是只給某個企業專用的,所以企業培養了員工通用的技能,但還沒有把一般性技能的培訓投資收回去,員工就跑到別的企業工作了,企業給別人做了嫁衣裳。在市場競爭的情況下,經濟學家認為,不會有企業有積極性去培養這些技能。中國現在考慮可不可以通過職業學校、社會、政府,甚至結合市場的力量來投資做這些事,我認為在這一塊特別需要商業創新。美國也發現一些行業和一些城市里的某一些技能的員工,有一些第三者的中介機構,用中國的市場語言,可能是一些勞務外包公司,有的勞務外包公司提供面向低技能的外包服務。其實各種各樣的高技能的員工的培訓,外包也是值得去探索的商業模式。在今天短期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無論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行業協會、大企業,尤其包括國企,還有一些我剛才提到的在行業和城市具有一定的市場影響力的勞動服務公司,都應該在技術與職業培訓方面做一些工作。這也是前面談到的,當一個國家經濟低迷的時候,去做一些事情的機會成本是低的。當市場低迷、產品銷售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應該去拼命生產更多產品,而更應做培訓,為了未來更高效率、更高質量地提供產品和服務做一些準備,這是人力資本政策應該去思考的。不僅僅要跟短期困難結合在一塊看,還要看到我們短期的經濟興衰起伏過去之后,要認真思考一個踏入中等收入的國家需要怎樣技能的廣泛勞動力。不要把它理解成這些技能多么高大上,每一個行業,每一個產業,每一個方面,不同技能的提升都是經濟增長最核心的事情。
?。ㄈ┏鞘信c地區發展政策及其為市場主體提供的機遇
第三點,怎么樂觀地準備未來?我想談的是城市與地區發展政策,以及市場主體在理解中國的城市與地區發展政策過程當中,能找到怎樣的商機?怎么理解這個階段?我們中國處于從傳統的、趕超型的經濟,邁向創新型經濟的過程當中。怎么理解這件事?我以前有個說法,中國經過40年的發展取得了無比巨大的成就。中國有6000萬到1億人,可以理解成是一個階層上的劃分,跟地理空間也有巨大的重合,他們大多集中在中國最好的十個或八個城市里,包含了這6000萬到1億人的城市的科技水平、國際競爭力、商業模式都跟發達國家在一個競爭的平臺上,這是中國經濟最成功、最富裕、最有活力、最高端的部分。中國還有另外2-3億人,在中國的東部地區,浙江福建的小縣城或其他的一些城市,東部地區整體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錯。剛才提到的6000萬到1億人,經濟發展水平大于等于西班牙的水平,不是指總量,而是技術高度和競爭能力。東部地區的2-3億人,高于或大于等于波蘭的技術高度和競爭水平。
中國還有9-10億人處在繼續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踏入中等收入以至于將來再走出中等收入的過程中。中國經濟韌性大,跟中國內部有這樣的一個階梯分布有關,不僅是收入階層上有這樣的分布,其實地理空間上也有這樣的分布。因此給中國企業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中國東部那2-3億人的經濟活動,珠三角、長三角作為世界工廠,跟外部世界的緊密聯系程度非常高,有時候甚至某些指標表明其聯系程度都高于東部跟中西部地區的聯系。我在理解中央提出來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時候,就把這個證據和思考嵌入在里邊,中國下一步,這10個最優秀城市里的人和東部地區的人,應該成為技術競爭能力、管理技巧的發源地。企業家應該做一個有心人,將這些技術、管理模式、商業模式、管理知識,甚至一些產業業態,帶到那10億人當中去,在地理空間上帶入到中部和西部,帶入到那些還沒有那么有名的中西部的大城市,帶入到那些中等城市甚至小城市??匆粋€國家200年的工業歷史,會發現技術的發明是人類經濟進步最核心的根源,但更廣泛地來看這些問題,技術發明之后有一個外溢和擴散過程。中國經過長期經濟發展,也到了這一階段,也就是說中國那些最好的城市、發達的城市、東部的地區更加到了這個階段,應該把新的東西擴散到更廣泛的領域。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經濟發展的馬達還遠遠沒有充分發揮,因為我們還有9-10億人還沒有進入到中等收入階段,還有巨大的產業空間和市場空間。這就需要城市、地區的發展政策跟廣泛的市場主體在全國的地理空間上去思考,去布局。
我舉一個例子,整個歐洲跟中國是一個可比的經濟體,無論人口和地理面積都差不多,歐洲各國發展都不錯,雖然德國跟希臘、西班牙等有差距,但是中國有一天要完成融合和齊頭并進,還有非常長遠的路,這就是機會。還有個例子,瑞士位于阿爾卑斯山的山區,從自然地理條件來看很差,但瑞士在整個工業革命的200年抓住了自己的優勢,其經濟體有非常大的特色。發展經濟學總結說,瑞士比較注重稅收制度、營商環境和把自然資源的劣勢轉變成優勢。比如說世界500強公司,瑞士占有的比重遠遠超過其國家人口對應的平均比重,這就提醒和鼓勵我們中國在下一步的經濟發展當中,不太可能期待著那9-10億人都從他們所在的還不發達的小城鎮、農村或小城市遷移到大城市,遷移到東部地區,那東部地區也容納不了。所以我們需要制定這些地區發展政策的人,能夠看到阻礙經濟發展的絕不是資源的匱乏,絕不是自然條件的惡劣,而是營商環境、政策環境、制度環境。我相信當我們解放思想,有那么多勇于探索的地方政府官員,發揮好政府的牽領作用,創造好的營商環境,然后數以億計的市場主體,能夠把東部的中心城市的資源、觀念、技能,更廣泛地擴散出去,與地方的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結合。我認為這是中國經濟發展下一個階段的用武之地:城市與地區發展政策。
城市發展其實可談的話題很多,這里又跟我前面一個觀點結合起來。我們剛才提到無形資產的投資對于今天應對短期經濟困難很重要,對于增進長期增長活力和增長國際競爭力很重要。我們要重視企業無形資產的投資,如研發、營銷、設計、品牌、軟件等。政府政策里邊,金融政策、制度政策、城市規劃跟無形資產的投資特別相關,城市要著重分區,通過土地的利用政策實現城市功能區的分區,造就一個局部的小環境,讓企業們能夠共享一些便利的設施設備,又能夠增加交流,增加互相的溢出效應,從而打造一個又一個無形資產投資的樞紐。無形資產的投資也是樂意扎堆的,這就是城市區域發展政策仍然有待于搞經濟的、搞城市規劃的進行跨學科的結合,在數字經濟時代,消費科技時代、生物科技時代、金融科技時代把這些事情做好。
?。ㄋ模﹦討B看待全球經濟格局
最后第四個要點,我談一下樂觀地為未來做好準備涉及了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待全球的經濟格局的問題。很多人有意無意的會用靜態的觀點看問題,甚至只看中美的問題。美國的GDP20萬億美元了,中國按購買力平價跟美國一般大,甚至比美國還大一點。按照市場匯率,中國15萬億美元,離美國也很近了,再有10-15年,可能就跟它持平。然后歐洲多大?日本多大?算一算,來談這個事情。在這個框架下想問題固然是必要的,但有時候是誤導的。它忽略了一個動態,什么動態?20年后的世界經濟格局、30年后的世界經濟格局大概率就不是現在談論的這幾個大國的問題了。OECD研究局有一份報告說,到2050年的時候,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是中國,第二大經濟體是印度,第三大經濟體是美國,第四大經濟體,我相信對面的觀眾好像不會有太多人能想到,是印度尼西亞。傳統的工業革命前150年形成的工業強國,屬于世界前十大經濟體的,一大半都被擠出去了。我想提醒中國的企業家,除了解決好我們中國國內的市場問題、生產問題、技術競爭問題,還需要有世界眼光,而且是動態的世界眼光。
在我看來,未來30年不是美國的世紀,是中國的世紀,但不獨獨是中國的世紀,是7個新興市場國家的世紀。綜合最近我看的幾個研究,大家認為在未來二三十年增長最快的經濟體是在哪兒?最近有個新聞說,美國搞了一個印太經濟框架IPEF。我認為他還是有眼光的,這些經濟體也是未來經濟最活躍的地方。我舉幾個被認為在未來20年人均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速度第一快的國家被認為是越南,速度第二快的國家被認為是印度,速度第三快的國家被認為是菲律賓。我大約列舉一下,印度、越南、菲律賓、孟加拉國、巴基斯坦、印尼,這些國家經濟增長速度都被認為在未來30年會在4.5%以上,這是不得了的事情。發達國家平均經濟增長速度就是2-2.5個點,也就是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速度快于發達國家2-3個點,甚至更高。高2-3個點的力量基本上就是不得了的,30年后回頭一看世界格局大變了。也就是說,我紙上談兵的說,大概率這些國家已經擺脫了經濟的起飛階段。比如說越南,我認為比中國經濟落后15年到20年,比如說印度,比中國經濟落后15年,按照我的一些指標來測算,它們就像飛機一樣,已經起飛了,在平穩的飛行。按照這樣的邏輯來看,未來二三十年,世界經濟增量的2/3就在剛才說的這些國家當中,當然還有一小部分在墨西哥、在巴西。
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的企業家一定要有全球眼光,要認真去領會中國提出來的“一帶一路”等全球經濟戰略,特別關心一下剛才提出的這些快速發展的經濟體。這些經濟體跟中國的經濟體形成了互補,也有競爭。但不要一提競爭就認為是壞事兒,有時候競爭是好事兒,競爭會帶來共同繁榮和進步。所以今天看到經濟的短期沖擊比較激烈,失去信心、失去希望,對未來的預期不穩這種情況大可不必。
我剛才講了四個方面。一是無形資產投資。無形資產投資是我們在面對困難時可以去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要把它作為一個新發展階段下一步的競爭力所在。第二是人力資本政策,人力技能以及勞動市場上的各種服務公司的創新。再舉個例子,美國的護士外包服務的公司市值有數千億美元。第三是中國國內大循環的梯度,不是簡單的循環,而是從高處往低處流的循環,是讓中國經濟繁榮的技術、技能、管理、商業模式,更加普惠地遍及中華大地的一個過程。如果說一定要給中國找一個有信心的地方,這就是一個有信心的地方,還有這么多值得去付出巨大努力造就繁榮的巨大人口,雖然有困難,所以更需要創造性。第四,美國的印太經濟框架說明了一個道理,特朗普把貿易協定撕毀了,美國要重建貿易協定很難。所以他們提出了一個框架,而且大家有興趣,但是真正的興趣一定在于市場的活力。所以中國政府也提出了要更高水平的開放,東南亞,包括我列舉的其他這些發展中國家的繁榮,其一,會改變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國格局,它是一個動態的大國格局,必須抓住這一點。其二,它們的繁榮有時候需要中國的幫助,中國的持續繁榮也需要和它們互相的經貿往來。這里既有挑戰也有機遇。
在今天中國短期有那么多不利因素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最近一兩個月的表現令人擔憂,但是我們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平衡好防疫和經濟發展,讓短期的東西盡量不影響長期的軌道。我著重分析了我們長期應該注意的經濟發展的幾個特點和幾個角度,希望我的紙上談兵能對各位聽會的好朋友們,無論個人還是企業做決策的時候稍微有一點點啟發,我就認為達到目的了,謝謝大家,非常感謝大家。
(本文作者介紹: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
責任編輯:余坤航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