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黃大智
本輪牛市從2019年初開始,反映滬深兩市走勢的滬深300指數在2021年2月達到高點,隨后維持了一年的震蕩走勢,而從今年年初開始,快速走跌,滬深300指數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跌幅已經近25%。
在NBA籃球比賽中,當雙方差距太大無法追趕時,余下的比賽時間常常被稱之為“垃圾時間”。有人將這個概念引入到投資中,意指快速下跌后的震蕩和橫盤時間。如果以這個角度來看當前的A股市場,在3月16日金融委重磅發聲定調后,市場比較一致認可的“政策底”已經出現,市場開始進入了橫盤震蕩的階段。也就是很多投資者認為的“垃圾時間”。
我們能否避開“垃圾時間”
很多人都有過短期內取得過很高收益率的經歷。例如在牛市期間持有的股票或基金,在短短一兩個月內便取得百分之幾十的收益。而一旦這樣的收益沒有及時賣出,在下跌后便會產生很大的后悔心理。在后續的投資中,也總是希望通過則時操作來躲避市場中下跌或震蕩行情的時候的“垃圾時間”。
“假如我能躲開垃圾時間,那我的投資收益豈不是更高?如果能夠避開橫盤震蕩和下跌期間,保住已經取得收益,投資風險不是能夠大幅度減少甚至規避?”
沒錯,躲開垃圾時間顯然能夠降低風險、提振收益。但是,投資中沒有時光機、沒有假如,也不能回到過去重新做選擇,投資大師們都做不到,你憑什么能夠做到呢?
這就是“擇時難題”,也就是說想要準確的擇時,不僅需要買在正確的大漲錢的低點時間,也要賣在大跌前。即每一次擇時你都要做兩次選擇,在市場大跌開始的時候,賣出股票或者基金;在市場開始回暖的時候,抄底買入股票或者基金。如果第一次擇時做錯了,就會大幅度降低收益率甚至虧損,如果第二次選擇做錯了,就會錯過股票上漲,落入“不買錯過、買了追漲就跌”的尷尬境地。這其中的難度不言而喻。
那么如果以A股實際的表現為例,對于一般投資者甚至專業投資者而言,是否能夠避開這樣的“垃圾時間”呢?
先來看能夠綜合反應滬深市場的滬深300指數,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能夠滬深300指數的基期2002年1月15日至今的二十多年間,滬深300有六次較大的漲幅。但從指數的上漲的區間來看,上漲的時間段在這二十多年間,比例僅僅占到四分之一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將下跌及橫盤震蕩期間的時間看作是投資中的“垃圾時間”,其它時段為“有效時間”,那么在二十多年間,僅有五年左右的時間為有效的投資時間。而想要避開其余四分之三的時間,毫無疑問是極具難度的。而對于一般人而言,想要避開這樣的“垃圾時間”,也就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果用另一個更具有說服力的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市場表現,可能更能說明這種趨勢。由于上證指數的編制及成分股的問題,這一被認為是A股走勢的代名詞往往并不能真正反應兩市的市場表現。因此我們以更加綜合性質的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市場表現來衡量。
從下圖中可以看到,每次在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大漲后,都會經歷一段快速的大跌以及較長時間的震蕩階段。而在上漲階段,也都有一段較為快速的上漲期。同樣的,如果我們把這樣額快速上漲期看作是“有效投資時間”,而意圖避過其它的“垃圾時間”,也同樣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躲不的開“垃圾時間”里,應該怎么辦?
每個人都希望將自己的投資收益最大化,這很正常也符合一般正常人的心理預期。但別忘了,從股票、基金或者其他任何一種投資產品中期待過高回報,這本身就是失去理性的。特別是當市場在上升的途中,很多人都會對自己的賬戶收益率設置一直過高的收益率。曾經有機構在2019年向投資者做一個預期收益率調研,結果顯示,超過40%的人希望自己能在接下來的三年內,取得年化25%以上的收益率。
過高的預期帶來的是過于激進的投資方式。這種過高的預期收益率一旦遇到熊市,給投資者帶來的也是更大得虧損的“痛感”。
因此在投資中,特別是在“垃圾時間”中,降低個人的投資預期收益率,合理的看待投資的風險收益,就顯得格外重要。同時,從長期來看,持續的、長久的穩定收益率,要更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收益。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以100萬本金為例,第一年賺100%,本金和收益和就是200萬﹔第二年再賺50%,300萬﹔第三年虧50%,最終是150萬;第四年再虧10%,則是135萬。
同樣是也以100萬本金為例,第一年賺15%,115萬﹔第二年再賺10%,126.5萬;第三年再賺5%,是133萬;第四年即便也是僅賺5%,則是將近140萬。
第一種情況,曾經一年之內翻倍,也曾經一年取得50%收益率的業績。但即便放在三五年內,也遠遠趕不上第二種顯得更加平穩的業績。
對于投資來說,時間函數(復利)比速度函數(漲幅)更重要,最終賺到錢比曾經賺過錢更重要。這也衍生出另一個需要注意的事情,一旦有某某薦股的“投資大師”向你兼顧時,就需要十分的警惕。很多人甚至被“投資大師”展示的實盤交易所打動,由此上當受騙。要知道,單只股票/基金取得夸張的漲幅并不難,難的是投資的整體收益率、長期收益率。某一年甚至半年、一個月賺一倍漲100%并不值得驚奇,關注長期收益率,才是投資中最需要注意的。
調整好個人預期有利于未來能夠更好的支撐個人投資的決策。同時,一般來說在投資中的“垃圾時間”時,個人也會大幅的降低操作頻率,甚至降低打開賬戶的頻率。降低交易頻率毫無疑問是有利于降低交易中的摩擦成本的。
但或許我們并不應該不再打開賬戶,反而應該趁此機會更加仔細的分析你的持倉。當市場在上漲周期時,樂觀的情緒往往會掩蓋很多問題,蒙蔽投資者的雙眼,忽略這些問題。當市場進入熊市時,這些問題反而更容易被發現,并被重視起來。
例如,你需要分析你所持有股票的真實業績、合理估值、持倉之間的關聯性等。而對于基金,則同樣需要梳理不同基金之間的相關性,掌握并深入了解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更進一步的分析基金的持倉,了解業績/虧損的來源。對于那些高度重復的基金作進一步的精選。對于有問題的基金做到及時的止損,或在階段反彈時及時賣出。
除此之外,重視資產配置的重要性。如果說大類資產配置不適合自己,那么最簡單的“股債配置”是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策略。一般而言,市場都往往會有“股債蹺蹺板”的效應,即當權益市場進入熊市時,往往債市表現強勢,反之,權益的牛市時,債市表現不會很好。雖然不乏“股債雙牛”“股債雙殺”的市場,但從大多數情況看,“股債蹺蹺板”的效應存在且多數時有效。因此很多股票市場進入“垃圾時間”時,債市往往能走出不錯的行情。股債均衡的配置下,也能夠取得相對更加平穩的收益。
最后,跟蹤并尋找機會。包括不同市場間的機會,如A股熊市時,港股、美股以及其它海外市場的機會。不同風格之間的機會,如成長股進入估值、業績的“戴維斯雙殺”時,價值藍籌股的機會。不同行業之間切換的機會,如科技、新能源被冷落時,逆向投資尋找其中高增長、低估值的機會。還有其它不同產業鏈上下游、場內場外折溢價的機會等。
總之,投資中的“垃圾時間”并不是讓投資者去“躺平”坐等市場的反彈,反而是讓我們在一個更冷靜的時間內,更加審視自己的投資理念、實際操作、持倉情況等,分析并改善其中的問題,為未來長久而持續的投資做更充分的準備。
(本文作者介紹:星圖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遼寧大學應用經濟學碩士)
責任編輯:張文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